一种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4497发布日期:2019-04-05 22:2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样品清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热释光是矿物或岩石在周围环境发出的微弱核辐射通量(主要为u、th系列核素和40k核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效应。当矿物或岩石中的晶体如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受到外界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α、β和γ射线辐照时,有一部分辐射能贮藏在晶体中,一旦晶体受热至一定温度,这部分能量则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天然土壤热释光测量方法主要采用高灵敏度的热释光测量装置对地表土壤或岩石样品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内累积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辐射能量进行测量从而达到找矿或其它目的。

天然土壤热释光测量方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方法,其测量对象一般是经80目~100目的分样筛过筛以后的粉末样。同时该测量方法每次测量所需的样品量非常小,通常在毫克级别,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将热释光测量仪样品盘中的废弃粉末样清除掉,避免残留粉末样影响下一次的测量结果。常规清除方法是将热释光测量仪的样品盘拆卸下来,然后用毛刷将废弃粉末样刷掉。由于样品盘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热电偶加热部件上,因此每次测量完成后将花费大量时间在拆卸样品盘操作上。其次,由于样品室狭窄,在拆取样品盘时非常容易将样品盘中的粉末样倾洒在样品室底部,污染样品室的同时还大大增加清除样品室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频繁拆卸样品盘必定会造成样品盘和热电偶加热部件的磨损,大大增加热释光测量仪的故障发生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常规清除方法使得操作人员每次测量完成后花费大量时间在拆卸样品盘操作上,大大降低实验测量效率。

(2)常规清除方法中,操作人员在拆取样品盘时非常容易将样品盘中的粉末样倾洒在样品室底部,污染样品室的同时还大大增加清除样品室的难度

(3)常规清除方法中,频繁拆卸样品盘必定会造成样品盘和热电偶加热部件的磨损,大大增加热释光测量仪的故障发生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主要在于,如何在不拆卸样品盘的情况将盘中的废弃粉末样快速清除掉,同时不能使废弃粉末样污染样品室。解决该技术问题后将使得热释光测量方法中样品清除时间大大缩短,从而提高实验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设置有:

废样收集瓶,第一单向导通阀,第二单向导通阀和吸气球;

废样收集瓶采用瓶塞通过螺纹旋进密封,瓶塞联通有一根进样导管,同时瓶塞通过吸气导管与第一单向导通阀进气端相连,第一单向导通阀出气端和单向第二导通阀进气端通过三通导管与吸气球相连,第二单向导通阀出气端与大气相连。

进一步,废样收集瓶中上部放置一层多孔海绵,进样导管出样端在多孔海绵之下,吸气导管进气端在多孔海绵之上,这样避免粉末样进入废样收集瓶中后产生的扬尘进入吸气导管和吸气球。

进一步,进样导管和吸气导管与瓶塞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密封。

进一步,第一单向导通阀中气流只能从吸气导管往吸气球中流动。

进一步,第二单向导通阀中气流只能从吸气球中往大气中流动。

进一步,吸气球材质具有外形自恢复功能,即卸掉外力后,吸气球的外形能够完全恢复到受力变形前的形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废样收集瓶中上部放置一层多孔海绵,进样导管出样端在多孔海绵之下,吸气导管进气端在多孔海绵之上;进样导管和吸气导管与瓶塞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密封;第一单向导通阀中气流只能从吸气导管往吸气球中流动,第二单向导通阀中气流只能从吸气球中往大气中流动;吸气球材质具有外形自恢复功能。

本发明可以在不拆除样品盘的情况下将样品盘中的可视废弃粉末样完全清除掉,同时废样清除操作时间缩短至约20~30秒/次(常规定量方法需要约5~10分钟/次),确保天然土壤热释光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的同时极大提高测量效率,并且降低热释光测量仪加热系统的故障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样收集瓶;2、吸气球;3、多孔海绵;4、第一单向导通阀;5、第二单向导通阀;6、进样导管;7、吸气导管;8、三通导管;9、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包括:废样收集瓶1、吸气球2、多孔海绵3、第一单向导通阀4、第二单向导通阀5、进样导管6、吸气导管7、三通导管8、瓶塞9。

废样收集瓶1采用瓶塞9通过螺纹旋进密封,瓶塞9联通有一根进样导管6,同时瓶塞9通过吸气导管7与第一单向导通阀4进气端相连,第一单向导通阀4出气端和第二单向导通阀5进气端通过三通导管8与吸气球2相连,第二单向导通阀5出气端与大气相连。

进样导管6和吸气导管7与瓶塞9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密封,废样收集瓶1中上部放置一层多孔海绵3,进样导管6出样端在多孔海绵3之下,吸气导管7进气端在多孔海绵3之上,这样避免粉末样进入废样收集瓶1中后产生的扬尘进入吸气导管7和吸气球2。

第一单向导通阀4中气流只能从吸气导管7往吸气球2中流动,第二单向导通阀5中气流只能从吸气球2中往大气中流动。

吸气球2材质具有外形自恢复功能,即卸掉外力后,吸气球的外形能够完全恢复到受力变形前的形状。

作为优选,进样导管6的进样口直径不超过样品盘的边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第一步,在热释光样品测量完成后,用手握住吸气球2并挤压,此时吸气球2中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导通阀5排到大气中。

第二步,抽出样品盘抽屉,将进样导管6的进样口对准样品盘中的废弃粉末样。

第三步,松开握住吸气球2的手使得吸气球2自恢复,在吸气球2自恢复过程中吸气球2中产生负压,此时废弃粉末样周围的空气通过进样导管6将废弃粉末样携带至废样收集瓶1中并截留在废样收集瓶1中多孔海绵3之下,同时进入废样收集瓶1中的空气通过吸气导管7和第一单向导通阀4进入吸气球2中,使得吸气球2中气压再次与大气平衡。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样品清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热释光测量仪样品清除系统及方法,设置有废样收集瓶,第一单向导通阀,第二单向导通阀和吸气球;废样收集瓶采用瓶塞通过螺纹旋进密封,瓶塞联通有一根进样导管,同时瓶塞通过吸气导管与第一单向导通阀进气端相连,第一单向导通阀出气端和单向第二导通阀进气端通过三通导管与吸气球相连,第二单向导通阀出气端与大气相连。本发明可以在不拆除样品盘的情况下将样品盘中的可视废弃粉末样完全清除掉,同时废样清除操作时间缩短至约20~30秒/次,极大提高测量效率,并且降低热释光测量仪加热系统的故障发生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新;罗齐彬;张叶;吴信民;郑勇明;付宸;吴永鹏;肖昆;谢尚平;王帅帅;符志军;李星阳;胡海泽;赵泽民;龚鹏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21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