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5819发布日期:2019-11-05 22:2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轮齿圈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



背景技术:

飞轮齿圈总成是汽车上把动力传递到曲轴的连接件,是一个转动惯量很大圆盘,安装在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盘上,其外圈通过热压压装一个齿圈,与起动机的驱动齿轮啮合。齿圈中齿型加工质量对啮合传动效果取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对齿圈的各齿型进行检测。

目前在生产中一般采用人工目视、千分尺和跨棒等检测方式。由于产品种类较多而且总产量较大,采用人工检测存在以下问题点:

1、劳动强度大,飞轮齿圈总成作为一个惯性件,其重量在8~15kg不等,检测人员拿取如此重的产品进行检测,然后再放回去,每天重复动作上万次,劳动强度非常大。2、检测效率低下,检查齿圈尺寸需要利用千分尺和跨棒等工具进行测量,与产品规格比较以判别是否混料,所需时间较长。3、检测效果不理想,检测人员的检测内容为齿圈齿数和齿型缺陷等,由于一个齿圈有100余个齿,检测人员容易疲劳和出现情绪波动,造成不良品未能检出而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传送机构传送过程中,使相机视觉代替人工对飞轮齿圈的齿圈尺寸和中心孔尺寸进行自动检测,显著提高检测精度、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包括机架、进料工位、齿型检测工位、中心孔检测工位和出料工位,所述进料工位、所述齿型检测工位、所述中心孔检测工位以及所述出料工位均位于同一个传送机构上,所述进料工位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进料工位用于与上一工序对接并接收待测工件,所述齿型检测工位处设有齿圈承载机构和齿型拍摄机构,所述齿圈承载机构、所述齿型拍摄机构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齿圈承载机构能够用于承载所述待测工件并带动且旋转,所述齿型拍摄机构与所述待测工件位置相匹配,所述中心孔检测工位上方设有相匹配的中心孔检测机构,所述中心孔检测机构包括中心孔检测相机,所述中心孔检测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出料工位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皮带轨道、主动轮、主轴、第一皮带轮和皮带,所述主轴与所述皮带轨道垂直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固定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主轴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皮带轨道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皮带张紧轮,所述皮带张紧轮与皮带张紧块转动连接,所述皮带张紧块与所述皮带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皮带轨道上设有张紧调整板,所述张紧调整板与所述皮带张紧块相匹配,所述皮带张紧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套设有一所述皮带;两个所述皮带轨道之间垂直设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上套设有丝杆螺母固定块,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块与至少一个所述皮带轨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设有丝杆支撑座,所述丝杆支撑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连接有手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丝杆为双向丝杆,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块为两个,两个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块分别与一所述皮带轨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调节丝杆平行,所述滑轨上匹配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至少一个所述皮带轨道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轨道的下端均连接有皮带轨道固定块,两个所述皮带轨道之间设有若干个皮带轨道固定杆,所述皮带轨道固定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皮带轨道固定块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为六方轴,所述第一皮带轮外侧设有皮带轮压板,所述皮带轮压板为U型槽,所述第一皮带轮位于所述皮带轮压板的U型槽内,所述皮带轮压板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与所述主轴滑动连接,所述皮带轮压板的两翼与所述皮带轨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所述第三皮带轮均与所述皮带轨道转动连接,所述皮带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上侧、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下侧和所述第三皮带轮的上侧,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均与皮带轮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皮带轮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皮带轨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工位的下侧设有进料调整机构,所述进料调整机构包括进料挡板、进料挡板调整板和进料气缸,所述进料工位的前端设置有所述进料挡板,所述进料挡板与所述进料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挡板调整板上水平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进料气缸通过所述条形滑槽与所述进料挡板调整板滑动连接,所述进料挡板调整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齿圈承载机构包括推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均位于两个所述皮带轨道之间,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固定在推动机构上,所述旋转机构上用于放置待测工件并能够带动所述待测工件旋转,所述齿型拍摄机构包括齿型检测相机,所述齿型检测相机的位置与所述待测工件的位置相匹配,所述齿型检测相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导柱升降下板、精密导柱和导柱升降上板,所述顶升气缸的外壳固定连接有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气缸固定立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柱升降下板与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气缸连接块,所述气缸连接块与所述导柱升降下板固定连接,所述精密导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柱升降下板上,所述精密导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柱升降上板上,所述精密导柱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导柱升降上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和承载转盘,所述伺服电机的外壳与所述导柱升降上板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外壳上固定连接有伺服固定块,所述伺服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导柱升降上板的底面上,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有伺服减速机,所述伺服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同步轮、同步带和从动同步轮,所述主动同步轮的中心轴与所述伺服减速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同步轮中心固定有转轴,所述同步带套设在所述主动同步轮和所述从动同步轮上,所述承载转盘通过中心定位轴压紧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齿型拍摄机构还包括相机垂直调节机构和相机水平调节机构,所述相机垂直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垂直步进电机、垂直电机丝杆和垂直丝杆螺母,所述齿型检测相机与所述垂直丝杆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相机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步进电机、水平电机丝杆和水平丝杆螺母,所述水平步进电机的外壳通过水平立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垂直步进电机通过垂直立板与所述水平丝杆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水平立板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垂直立板上设有与所述直线导轨相匹配的调节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孔检测机构还包括可调节照明光源,所述可调节照明光源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中心孔检测相机的正下方,所述可调节照明光源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X向固定条、Y向固定条、光源固定立板和光源本体,所述X向固定条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X向固定条能够沿所述机架上下移动;所述光源本体为一圆锥形结构,所述光源本体的圆锥底部上均布有若干个条形照明光源,所述条形照明光源与所述光源本体的圆锥底部之间设置有角度调整块,所述条形照明光源的两端与所述角度调整块铰接;所述中心孔检测机构还包括相机滑板、直线滑轨、花键立板、步进电机和丝杆,所述中心孔检测相机固定在相机滑板上,所述相机滑板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直线滑轨的一端通过所述中心孔立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中心孔立板上,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丝杆,所述丝杆通过匹配的丝杆螺母、螺母连接块与所述相机滑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传送机构实现待测工件的运输,在待测工件的传送过程中,利用齿型拍摄机构对待测工件的齿数和齿型缺陷进行检测,再利用中心孔检测相机对待测工件的中心孔尺寸进行检测,从而在传送机构完成待测工件传送的同时,利用相机视觉代替人工对飞轮齿圈的齿圈尺寸和中心孔尺寸进行自动检测,显著提高检测精度、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孔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光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孔检测相机的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齿圈承载机构和齿型拍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齿圈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后视图;

其中:1-底板,2-皮带轨道固定块,3-皮带轨道,4-皮带轨道固定杆,5-皮带张紧轮,6-皮带张紧块,7-滑块,8-第二皮带轮,9-主轴,10-第一皮带轮,11-第三皮带轮,12-调节丝杆,13-皮带,14-张紧调整板,15-丝杆螺母固定块,16-丝杆支撑座,17-手轮,18-主动轮,19-皮带轮安装板,20-滑轨,21-皮带轮压板,22-进料工位,23-检测传感器,24-中心孔检测工位,25-可调节照明光源,26-中心孔检测相机,27-齿型检测相机,28-齿圈承载机构,29-齿型检测工位,30-出料工位,31-进料调整机构,32-进料挡板,33-进料气缸,34-进料挡板调整板,35-X向固定条,36-Y向固定条,37-光源本体,38-条形照明光源,39-光源固定立板,40-角度调整块,41-相机滑板,42-直线滑轨,43-中心孔立板,44-步进电机,45-丝杆,46-丝杆螺母,47-螺母连接块,48-顶升气缸,49-直线轴承,50-精密导柱,51-导柱升降上板,52-水平步进电机,53-水平电机丝杆,54-直线导轨,55-垂直步进电机,56-垂直电机丝杆,57-垂直丝杆螺母,58-调节滑块,59-水平丝杆螺母,60-伺服固定块,61-导柱升降下板,62-气缸固定板,63-气缸固定立板,64-气缸连接块,65-伺服电机,66-伺服减速机,67-同步带,68-主动同步轮,69-承载转盘,70-中心定位轴,71-转轴,72-从动同步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传送机构传送过程中,使相机视觉代替人工对飞轮齿圈的齿圈尺寸和中心孔尺寸进行自动检测,显著提高检测精度、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飞轮齿圈总成检测机,包括机架、进料工位22、齿型检测工位29、中心孔检测工位24和出料工位30,进料工位22、齿型检测工位29、中心孔检测工位24以及出料工位30均位于同一个传送机构上,进料工位22设置在机架的一侧,进料工位22用于与上一工序对接并接收待测工件,齿型检测工位29处设有齿圈承载机构28和齿型拍摄机构,齿圈承载机构28、齿型拍摄机构均固定设置在机架上,齿圈承载机构28能够用于承载待测工件并带动且旋转,齿型拍摄机构与待测工件位置相匹配,中心孔检测工位24上方设有相匹配的中心孔检测机构,中心孔检测机构包括中心孔检测相机26,中心孔检测相机26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出料工位30设置在机架的另一侧,进料工位22和出料工位30处均设有检测传感器23。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传送机构包括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皮带轨道3、主动轮18、主轴9、第一皮带轮10和皮带13,主轴9与皮带轨道3垂直设置且转动连接,主动轮18固定在主轴9上,主轴9上设有两个第一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10与主轴9轴向滑动连接,皮带轨道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皮带张紧轮5,皮带张紧轮5、第一皮带轮10上套设有一皮带13。皮带张紧轮5与皮带张紧块6转动连接,皮带张紧块6与皮带轨道3滑动连接,皮带轨道3上设有张紧调整板14,张紧调整板14与皮带张紧块6相匹配,通过调整皮带张紧块6与皮带轨道3的固定位置,使皮带13保持一定的张紧力,防止皮带13出现打滑、脱落现象。具体的,主轴9为六方轴,第一皮带轮10开设有六方形孔与主轴9相匹配,保证第一皮带轮10能随着主轴9的转动而转动,又能在主轴9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当主动轮18旋转,带动主轴9旋转,从而带动第一皮带轮10旋转,进而使皮带13转动以实现工件的传送。

两个皮带轨道3之间垂直设有调节丝杆12,调节丝杆12上套设有丝杆螺母固定块15,丝杆螺母固定块15与至少一个皮带轨道3固定连接,调节丝杆12的一端设有丝杆支撑座16,丝杆支撑座16固定在底板1上。调节丝杆12的一端连接有手轮17。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调节丝杆12为双向丝杆,丝杆螺母固定块15为两个,两个丝杆螺母固定块15分别与一皮带轨道3固定连接,当转动手轮17,调节丝杆12转动,带动两个丝杆螺母固定块15以及与丝杆螺母固定块15固定在一起的皮带轨道3做相向或相反的运动,以实现皮带轨道3宽度(即皮带轨道3间距)的调整,从而适用于不同外径离合器的传送。

优选的,第一皮带轮10外侧设有皮带轮压板21,皮带轮压板21为U型槽,第一皮带轮10位于皮带轮压板21的U型槽内,皮带轮压板21套设在主轴9上且与主轴9滑动连接,皮带轮压板21的两翼与皮带轨道3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皮带轮8和第三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8和第三皮带轮11均与皮带轨道3转动连接,皮带13依次套设在第二皮带轮8的上侧、第一皮带轮10的下侧和第三皮带轮11的上侧。第二皮带轮8、第三皮带轮11均与皮带轮安装板19转动连接,皮带轮安装板19固定设置在皮带轨道3。第二皮带轮8、第三皮带轮11与第一皮带轮10形成较大包角,以提高皮带13负载能力,具体见图2所示。同时,第一皮带轮10不直接安装在皮带轮安装板19上,而是通过设置在第一皮带轮10两侧的平面轴承并由皮带轮压板21将第一皮带轮10压紧在皮带轮安装板19上,以保证第二皮带轮8、第三皮带轮11与第一皮带轮10之间皮带13的传送。另外,第一皮带轮10由皮带轮压板21限位,第二皮带轮8、第三皮带轮11均与皮带轮安装板19连接,而皮带轮压板21、皮带轮安装板19均固定在皮带轨道3上,当对皮带轨道3间距进行调整时,能够连同皮带轮压板21、皮带轮安装板19一起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皮带轮10、第二皮带轮8、第三皮带轮11同步运动,避免出现卡滞或者影响传动的现象。

优选的,底板1上设有滑轨20,滑轨20与调节丝杆12平行,滑轨20上匹配有滑块7,滑块7与至少一个皮带轨道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滑块7,分别固定在一皮带轨道3的下端,当利用调节丝杆12进行皮带轨道3间距调整时,皮带轨道3还有滑轨20进行限位,以保证皮带轨道3的直线运动,防止皮带轨道3出现倾斜、不平行的现象。皮带轨道3的下端均连接有皮带轨道固定块2,两个皮带轨道3之间设有若干个皮带轨道固定杆4,皮带轨道固定杆4的两端均与皮带轨道固定块2滑动连接,当需要调整皮带轨道3间距时,将皮带轨道固定杆4松开;而当皮带轨道3间距调整到位后,将皮带轨道固定杆4锁紧,以保证皮带轨道3间距不变及传送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进料工位22的下侧设有进料调整机构31,进料调整机构31包括进料挡板32、进料挡板调整板34和进料气缸33,进料工位22的前端设置有进料挡板32,进料挡板32与进料气缸33的推杆固定连接,进料挡板调整板34上水平设置有条形滑槽,进料气缸33通过条形滑槽与进料挡板调整板34滑动连接,进料挡板调整板34与机架固定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要求传动机构定距输送,这样就需要四工位之间间距是相等的,而待测工件是从上一个工序流到进料工位22上的,且待测工件的外径大小差异较大(250mm~360mm),需要进行靠边预定位。本实施例将待测工件放置到进料工位22,点击自动确定进料位置按钮,进料气缸33的推杆下降,带动进料挡板32到避让位置,传送机构转动下一个送料行程,将待测工件输送到齿型检测工位29,进一步的通过齿型检测相机27自动计算待测工件中心孔位置,获得其与图形中心的偏差,即为当前传送机构送料位置偏差,并将送料行程加上位置偏差控制传送机构反向运动该总偏差行程,以将待测工件反向输送回进料工位22,调整挡板位置靠边挡住待测工件,即完成待测工件的进料定位。

如图5-图7所示,中心孔检测机构还包括可调节照明光源25,为沉在摩擦片凹孔里面的摩擦片铆钉提供一定角度的照亮。可调节照明光源25固定在机架上且位于中心孔检测相机26的正下方,可调节照明光源25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X向固定条35、Y向固定条36、光源固定立板39和光源本体37,X向固定条35固定在机架上,X向固定条35能够沿机架上下移动,以调整可调节照明光源25的高度。光源本体37为一圆锥形结构,锥形结构内部白色涂料以反射光线提供柔和照明,光源本体37的圆锥底部上均布有若干个条形照明光源38,条形照明光源38与光源本体37的圆锥底部之间设置有角度调整块40,条形照明光源38的两端与角度调整块40铰接,可绕角度调整块40上的固定孔旋转一定角度,以提供不同角度的照明。本实施例通过调整X向固定条35以调整光源的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通过调整条形照明光源38的角度以使照射光线聚集在不同待测工件的摩擦片铆钉分布圆环上,从而提供了良好的照明效果,并满足不同外径的待测工件的照明。

中心孔检测机构还包括相机滑板41、直线滑轨42、中心孔立板43、步进电机44和丝杆45,中心孔检测相机26固定在相机滑板41上,相机滑板41与直线滑轨42滑动连接,直线滑轨42的一端通过中心孔立板43固定在机架上,步进电机44固定在中心孔立板43上,步进电机44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45,丝杆45通过匹配的丝杆螺母46、螺母连接块47与相机滑板41固定连接。因各种待测工件中心孔的高度也是各不相同,而在中心孔检测工位29需要对中心孔尺寸进行精密测量,即需要对中心孔表面与中心孔检测相机26之间的物距保持固定,以避免不必要的测量误差,而本实施例通过步进电机44和丝杆45带动中心孔检测相机26进行上下运动,并根据中心孔的高度进行中心孔检测相机26的自动调整。

如图8-图10所示,齿圈承载机构还包括推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推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均位于两个皮带轨道3之间,推动机构与底板1滑动连接,底板1固定在机架上,旋转机构固定在推动机构上,旋转机构上用于放置待测工件并能够带动待测工件旋转,齿型拍摄机构包括齿型检测相机27,齿型检测相机27的位置与待测工件的位置相匹配,齿型检测相机27固定在机架上。旋转机构按照一定规律带动待测工件转动,齿型检测相机27拍摄待测工件每个齿的齿型,从而利用齿型检测相机27拍摄的齿型图片来检测待测工件的齿数和齿数缺陷。

具体的,推动机构包括顶升气缸48、导柱升降下板61、精密导柱4和导柱升降上板51,顶升气缸48的外壳与底板1固定连接,导柱升降下板61与顶升气缸4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精密导柱4的一端固定在导柱升降下板61上,精密导柱4的另一端固定在导柱升降上板51上,精密导柱4通过直线轴承49与底板1滑动连接,旋转机构与导柱升降上板51固定连接。顶升气缸48的外壳固定连接有气缸固定板62,气缸固定板62的两端分别通过气缸固定立板63与底板1固定连接;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气缸连接块64,气缸连接块64与导柱升降下板61固定连接。通过推动机构调整待测工件的上下高度,使其与齿型拍摄机构位置相匹配,保持在较高的清晰度下拍摄齿型图像,同时将待测工件推动一定高度,便于待测工件的旋转。

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65、传动机构和承载转盘69,伺服电机65的外壳与导柱升降上板51固定连接,伺服电机65的外壳上固定连接有伺服固定块60,伺服固定块60固定在导柱升降上板51的底面上,伺服电机65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上固定有转轴71,承载转盘69通过中心定位轴70压紧固定在转轴71上。伺服电机65连接有伺服减速机66,伺服减速机66通过联轴器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同步轮68、同步带67和从动同步轮72,主动同步轮68的中心轴与伺服减速机66固定连接,从动同步轮72中心固定有转轴71,同步带67套设在主动同步轮68和从动同步轮72上。另外,伺服电机65连接有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控制伺服电机65的转速,从而控制承载转盘69的转速,以便于检测过程中转速的多样性要求。

齿型拍摄机构还包括相机垂直调节机构和相机水平调节机构,相机垂直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垂直步进电机55、垂直电机丝杆56和垂直丝杆螺母57,齿型检测相机27与垂直丝杆螺母57固定连接,相机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步进电机52、水平电机丝杆53和水平丝杆螺母59,水平步进电机52的外壳通过水平立板与机架固定连接,垂直步进电机55通过垂直立板与水平丝杆螺母59固定连接。利用相机垂直调节机构和相机水平调节机构可以任意调整齿型检测相机27的高度和水平位置,以满足不同外径待测工件的清晰拍摄。水平立板上设有直线导轨54,垂直立板上设有与直线导轨54相匹配的调节滑块58,以辅助齿型检测相机27水平位置的调节,避免调节过程中出现晃动。

本实施例在应用中,启动进入自动状态,当安装在进料工位处的检测传感器感应到待测工件后,挡料气缸下降,皮带前进,将当前各工位待测工件输送到下一个工位;到位后挡料气缸复位,同时触发齿型检测相机和中心孔检测相机进行检测;两项检测均为OK才判别为良品,并由下一个工序操作员将产品取走。如出料工位当前待测工件为不良品则本实施例将进行声光报警,提示操作员将不良品取走,不良品被取走后报警消除。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