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轮心轴的冲击试验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0619发布日期:2019-10-29 20:4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用于后轮心轴的冲击试验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后轮心轴的冲击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后轮心轴的试验工装结构不稳定,操作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后轮心轴的冲击试验工装,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后轮心轴的冲击试验工装,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通过一垫块与一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垫块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连接板上方设有一板桥,所述板桥与冲击板连接,所述冲击板固定在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套设有顶部连接板和导向支撑杆,所述顶部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撑杆的上端部,所述导向支撑杆上从下至上依次滑动套设有冲头连杆、第一配重块、至少三个第二配重块和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方;

所述冲头连杆连接销子和吊环,所述吊环位于所述导向支撑杆的顶部,所述销子埋设在所述导向支撑杆内部,所述顶部连接板上设有扳手和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吊绳穿过吊环将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和冲头连杆吊起;扳手扳动限位块转动一个角度,以卡住冲头连杆,使之不往下落;工件置于连接板上,板桥套在工件轴上,扳动扳手使限位块转动一个角度,冲头连杆随之落下,冲击在冲击板上,从而带动工件使之产生变形。本实用新型用于产品的冲击试验,使用方便,结构稳定,操作安全,能有效测试出产品的机械性能,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所述第二配重块设有三块,所述第一配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导向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配重块支撑第二配重块的重量,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能够使第一配重块更稳定。

所述第一支撑柱后方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

能够使工装更稳定。

所以第一支撑柱设有三根,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分别套设在三根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纵向等间距排布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垫块的后方,所述第一支撑柱中位于中间的为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与所述垫块处于同一直线,所述冲头连杆、螺母、限位块、冲击板、吊环和销子设置在主支撑柱上,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三根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

能够提高工装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支撑柱设有一根,且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主支撑柱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支撑柱与三根第一支撑柱的连接线可构成一三角形,从而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工装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覆盖有一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涂层。从而能够提高连接板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板桥的一端与所述冲击板连接,所述板桥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且所述板桥的另一端设有一试验区,所述试验区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板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冲击的力道最稳定。

所述垫块包括两个纵向排布的板状体,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板状体,所述板状体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径。

所述冲击板的外轮廓呈一直角梯形体,所述直角梯形体的直角边分别与板桥和主支撑柱贴合。

减少缝隙,防止冲击力的泄漏,影响冲击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底板;2、垫块;3、连接板;4、板桥;5、冲击板;6、冲头连杆;7、第一配重块;8、第二配重块;9、螺母;10、扳手;11、销子;12、吊环;13、限位块;14、连接板;15、导向支撑杆;16、第一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用于后轮心轴的冲击试验工装,包括一底板1,底板通过一垫块2与一连接板3连接,连接板与垫块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板上方设有一板桥4,板桥与冲击板5连接,冲击板固定在第一支撑柱16上,第一支撑柱固定在底板上;第一支撑柱上套设有顶部连接板14和导向支撑杆15,顶部连接板安装在导向支撑杆的上端部,导向支撑杆上从下至上依次滑动套设有冲头连杆6、第一配重块7、至少三个第二配重块8和螺母9,螺母位于顶部连接板的下方;冲头连杆连接销子11和吊环12,吊环位于导向支撑杆的顶部,销子埋设在导向支撑杆内部,顶部连接板上设有扳手10和限位块13。本实用新型通过吊绳穿过吊环将第二配重块、第一配重块和冲头连杆吊起;扳手扳动限位块转动一个角度,以卡住冲头连杆,使之不往下落;工件置于连接板上,板桥套在工件轴上,扳动扳手使限位块转动一个角度,冲头连杆随之落下,冲击在冲击板上,从而带动工件使之产生变形。本实用新型用于产品的冲击试验,使用方便,结构稳定,操作安全,能有效测试出产品的机械性能,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第一配重块的厚度大于第二配重块的厚度,第二配重块设有三块,第一配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导向支撑杆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配重块支撑第二配重块的重量,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能够使第一配重块更稳定。第一支撑柱后方设有第二支撑柱17,顶部连接板连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能够使工装更稳定。所以第一支撑柱设有三根,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分别套设在三根第一支撑柱上,第一支撑柱纵向等间距排布在底板上,且第一支撑柱位于垫块的后方,第一支撑柱中位于中间的为主支撑柱,主支撑柱与垫块处于同一直线,冲头连杆、螺母、限位块、冲击板、吊环和销子设置在主支撑柱上,顶部连接板连接三根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能够提高工装的稳定性。

第二支撑柱设有一根,且第二支撑柱位于主支撑柱的后方。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支撑柱与三根第一支撑柱的连接线可构成一三角形,从而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工装的稳定性。连接板的表面覆盖有一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涂层。从而能够提高连接板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板桥的一端与冲击板连接,板桥的另一端位于连接板的上方,且板桥的另一端设有一试验区,试验区的中心轴线与连接板的中心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冲击的力道最稳定。垫块包括两个纵向排布的板状体,连接板分别连接板状体,板状体的宽度大于支撑柱的外径。冲击板的外轮廓呈一直角梯形体,直角梯形体的直角边分别与板桥和主支撑柱贴合。减少缝隙,防止冲击力的泄漏,影响冲击试验。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