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3596发布日期:2020-02-18 13:4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人们在对砌体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时,检测装置多为框架结构,人们只能通过横向插入的方式将砌体放置在检测台与挤压快之间,放置方式单一,且不灵活;直接将砌体放置在传感器上,易出现放置不稳固,影响检测精度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人们只能通过横向插入的方式将砌体放置在检测台与挤压快之间,放置方式单一,且不灵活;直接将砌体放置在传感器上,易出现放置不稳固,影响检测精度的情况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旋转框架,框架通过连接轴进行翻转至合适的角度,将砌体放入,然后将框架翻转复位,通过调节螺母对框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进行固定,方便人们进行灵活放置,通过拉动放置板,连接杆通过插板沿着插槽进行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方便人们更加砌体的大小,对放置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放置平稳,方便检测。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组件、框架、转动组件、第一支撑件、检测组件、底座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压力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侧壁,所述框架为u形结构,且所述框架外侧壁远离所述压力组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组件,所述框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底座焊接固定,所述底座外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焊接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框架贴合,且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固定设有检测组件;

所述压力组件包括压力室、手轮和压头;所述压力室与所述手轮转动连接,所述压力室外侧壁靠近所述框架的位置处固定设有所述压头,且所述压头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一端贯穿所述框架,并延伸至所述框架内;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轴承座和连接轴,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焊接固定,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压力组件焊接固定;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高精传感器、导线和压力表;所述高精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压力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外侧壁靠近所述框架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框架焊接固定,所述卡块的外侧壁远离所述卡槽的一侧固定设有调节螺母,且所述卡块通过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对立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杆的外侧壁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和所述滑套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套杆,所述套杆与所述滑套焊接固定,所述套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放置板,所述套杆的内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连接杆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框架沿所述连接轴旋转的角度为0°至180°。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与所述高精传感器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母靠近所述卡块的一端贯穿所述卡块,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卡块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为螺纹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杆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插板包覆。

优选的,所述插板的外侧壁与所述插槽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人们将调节螺母与卡块分离,然后旋转框架,框架通过连接轴进行翻转至合适的角度,将砌体放入,然后将框架翻转复位,将卡块与卡槽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调节螺母对框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进行固定,方便人们进行灵活放置,通过拉动放置板,连接杆通过插板沿着插槽进行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方便人们更加砌体的大小,对放置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放置平稳,方便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中框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中套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压力组件;101、压力室;102、手轮;103、压头;2、框架;3、转动组件;301、轴承座;302、连接轴;4、第一支撑件;5、检测组件;501、高精传感器;502、导线;503、压力表;6、底座;7、第二支撑件;8、卡槽;9、卡块;10、插槽;11、插板;12、调节螺母;13、套杆;14、连接杆;15、放置板;16、滑套;17、滑杆;18、弹簧;1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中框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中套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组件1、框架2、转动组件3、第一支撑件4、检测组件5、底座6和第二支撑件7;压力组件1固定设置在框架2的外侧壁,框架2为u形结构,且框架2外侧壁远离压力组件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组件3,框架2通过转动组件3与第一支撑件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4远离转动组件3的一侧与底座6焊接固定,底座6外侧壁位于第一支撑件4的一侧焊接有底座6,底座6与框架2贴合,且底座6位于第二支撑件7和第一支撑件4之间固定设有检测组件5;

压力组件1包括压力室101、手轮102和压头103;压力室101与手轮102转动连接,压力室101外侧壁靠近框架2的位置处固定设有压头103,且压头103远离压力室101的一端贯穿框架2,并延伸至框架2内;

转动组件3包括轴承座301和连接轴302,轴承座3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与第一支撑件4焊接固定,连接轴302与轴承座301转动连接,且连接轴302的外侧壁与压力组件1焊接固定;

检测组件5包括高精传感器501、导线502和压力表503;高精传感器501固定设置在底座6上,并通过导线502与压力表503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件7外侧壁靠近框架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8,卡槽8的内壁设有卡块9,卡块9与框架2焊接固定,卡块9的外侧壁远离卡槽8的一侧固定设有调节螺母12,且卡块9通过调节螺母12与第二支撑件7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7的对立面均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的内壁焊接有滑杆17,滑杆17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套16,滑杆17的外侧壁缠绕有弹簧18,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滑槽19和滑套16焊接固定,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7之间设有套杆13,套杆13与滑套16焊接固定,套杆1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远离套杆13的一端固定设有放置板15,套杆13的内壁开设有插槽10,插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板11,插板11与连接杆14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框架2沿连接轴302旋转的角度为0°至180°。

本实用新型中,将调节螺母12与卡块9分离,然后旋转框架2,框架2通过连接轴302进行翻转至合适的角度,将砌体放入,然后将框架2翻转复位,将卡块9与卡槽8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调节螺母12对框架2和第二支撑件7之间进行固定,方便人们进行灵活放置,通过拉动放置板15,连接杆14通过插板11沿着插槽10进行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方便人们更加砌体的大小,对放置板15的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放置平稳,通过转动手轮102,控制压头103通过移动对砌体进行挤压,人们通过压力表503读取高精传感器501测量到的压力值,高精传感器501和压力表503为常规型号,用于读取和测量压力值。

如图1所示,放置板15与高精传感器501处于同一水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放置板15与高精传感器501处于同一水平面,方便人们将砌体放置在放置板15上,保证放置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调节螺母12靠近卡块9的一端贯穿卡块9,并与第二支撑件7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螺母12与卡块9和第二支撑件7之间为螺纹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可以将调节螺母12与卡块9和第二支撑件7分离,从而对框架2进行旋转,方便人们将砌体放入,进行压力检测。

如图3所示,套杆13将连接杆14和插板11包覆。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14在可以沿着套杆13的内壁进行移动,方便人们对放置板15的位置进行调节。

如图3所示,插板11的外侧壁与插槽10的内壁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14在通过插板11沿着插槽10进行移动时,由于插板11与插槽10贴合,可以对连接杆14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杆14在移动时不易产生晃动,保证连接杆14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卡块9与卡槽8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当卡块9与卡槽8完成连接后,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螺母12将框架2与第二支撑件7进行固定,方便人们进行压力检测作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