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7818发布日期:2019-11-25 22:0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阀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



背景技术:

为保证呼吸阀的质量,出厂前必须对呼吸阀的开启压力和密封性进行测试,使用过程中也要对呼吸阀进行周期性检测,以防止呼吸阀由于冻结、腐蚀或者产品质量方面的原因停止工作或者密封性能下降。

现有的呼吸阀开启压力确定方法有理论计算法和手动测试法,前者根据阀盘质量计算开启压力,其结果往往与实际开启压力存在较大偏差,后者一般采用u型管压力表测压力,缺点是实测数据不能实时反馈,需要人工观察压力表数据,这种压力表容易受到温湿度和环境大气压的影响,同时呼吸阀的起跳压力数值也需要人工观测,造成不能真实反映情况,存在体积庞大、自动化程度低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另外有一部分呼吸阀测试台无法测得泄露量的数据,无法做到测试台功能完全。

因此,发明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计算机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阀测试台采用流量分控原理,以提高按流量和压力为指标的呼吸阀的测试精确度,采用计算机联锁控制,除了四通阀需要手动转换以外,所有的指令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输入并完成,所有仪表数据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并且可以由计算机直接输出测试结果,简单易用,使用了第一缓冲罐和第二缓冲罐,缓冲系统的空气压力波动,有利于使空气在系统中的流动更平稳,稳定测试空气的流量和压力变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包括气源单元、装夹装置和控制记录单元,所述气源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和真空泵,所述装夹装置包括装夹台,所述装夹台一侧设有开孔,所述开孔顶部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部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表面设有第一内六角螺栓,所述密封板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与装夹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六角螺栓一侧设有卡箍,所述卡箍表面设有第二内六角螺栓,所述卡箍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栓与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记录单元包括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第一热传导流量计、四通阀、第一电动针形阀、放空阀、气压表、第一温度计、第一闸阀、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第二热传导流量计、第二电动针形阀、第二温度计、第二闸阀、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信号放大器、中央处理器和计算机。

优选的,所述空气压缩机输出端设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一闸阀输出端设有第一缓冲罐,所述第一缓冲罐输出端设有第一电动针形阀,所述第一电动针形阀内部设有第一热传导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传导流量计一侧设有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一侧设有第一温度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针形阀输出端设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与装夹台固定连接,所述四通阀底部设有放空阀,所述四通阀内部设有第二温度计。

优选的,所述四通阀输出端设有第二电动针形阀,所述第二电动针形阀内部设有第二热传导流量计,所述第二热传导流量计一侧设有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针形阀输出端设有第二缓冲罐,所述第二缓冲罐输出端设有第二闸阀,所述第二闸阀输出端设有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气源单元和控制记录单元,计算机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阀测试台采用流量分控原理,以提高按流量和压力为指标的呼吸阀的测试精确度,采用计算机联锁控制,除了四通阀需要手动转换以外,所有的指令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输入并完成,所有仪表数据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并且可以由计算机直接输出测试结果,简单易用,使用了第一缓冲罐和第二缓冲罐,缓冲系统的空气压力波动,有利于使空气在系统中的流动更平稳,稳定测试空气的流量和压力变化;

2、通过设有装夹装置,四通阀通过管道与装夹台底部连接,装夹台底部有开孔,然后与密封板连接,密封板底部与管道连接,密封板的边缘处设四个卡箍,卡箍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安装在滑动槽,可以让卡箍在滑动槽中水平滑动,当呼吸阀放置在密封板上时候,拧紧卡箍和密封板上的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第二内六角螺栓,可以固定住呼吸阀,可以对密封盘进行更换,提升固定效率,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夹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夹装置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源单元、2装夹装置、3控制记录单元、4空气压缩机、5第一缓冲罐、6第二缓冲罐、7真空泵、8装夹台、9开孔、10滑动槽、11密封板、12第一内六角螺栓、13卡箍、14第二内六角螺栓、15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16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7四通阀、18第一电动针形阀、19放空阀、20气压表、21第一温度计、22第一闸阀、23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4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5第二电动针形阀、26第二温度计、27第二闸阀、28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9信号放大器、30中央处理器、31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智能阀门测试台,包括气源单元1、装夹装置2和控制记录单元3,所述气源单元1包括空气压缩机4、第一缓冲罐5、第二缓冲罐6和真空泵7,所述装夹装置2包括装夹台8,所述装夹台8一侧设有开孔9,所述开孔9顶部设有滑动槽10,所述滑动槽10内部设有密封板11,所述密封板11表面设有第一内六角螺栓12,所述密封板11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12与装夹台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六角螺栓12一侧设有卡箍13,所述卡箍13表面设有第二内六角螺栓14,所述卡箍13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栓14与密封板11固定连接,通过设有装夹装置2,四通阀17通过管道与装夹台8底部连接,装夹台8底部有开孔9,然后与密封板11连接,密封板11底部与管道连接,密封板11的边缘处设四个卡箍13,卡箍13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12安装在滑动槽10,可以让卡箍13在滑动槽10中水平滑动,当呼吸阀放置在密封板11上时候,拧紧卡箍13和密封板11上的第一内六角螺栓12和第二内六角螺栓14,可以固定住呼吸阀,可以对密封盘进行更换,提升固定效率,增加固定的稳定性,所述控制记录单元3包括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四通阀17、第一电动针形阀18、放空阀19、气压表20、第一温度计21、第一闸阀22、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第二电动针形阀25、第二温度计26、第二闸阀27、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8、信号放大器29、中央处理器30和计算机31,通过设有气源单元1和控制记录单元3,空气压缩机4、真空泵7、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四通阀17、第一电动针形阀18、放空阀19、气压表20、第一温度计21、第一闸阀22、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第二电动针形阀25、第二温度计26、第二闸阀27和信号放大器29均与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8信号连接,信号放大器29和计算机31均与中央处理器30电性连接,计算机31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阀测试台采用流量分控原理,以提高按流量和压力为指标的呼吸阀的测试精确度,采用计算机31联锁控制,除了四通阀17需要手动转换以外,所有的指令都可以在计算机31上输入并完成,所有仪表数据都可以在计算机31上显示,并且可以由计算机31直接输出测试结果,简单易用,使用了第一缓冲罐5和第二缓冲罐6,缓冲系统的空气压力波动,有利于使空气在系统中的流动更平稳,稳定测试空气的流量和压力变化。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气压缩机4输出端设有第一闸阀22,所述第一闸阀22输出端设有第一缓冲罐5,所述第一缓冲罐5输出端设有第一电动针形阀18,所述第一电动针形阀18内部设有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开启空气压缩机4和第一闸阀22,关闭真空泵7,压缩空气经过第一缓冲罐5保住压力,让空气均匀的通过管道进入待测呼吸阀,然后经过呼吸阀压力端阀盘被排出,此时放空阀19是关闭状态,电信号也可以控制相应压力分段的第一电动针形阀18或第二电动针形阀25,开启相应的第一针形阀或者第二针形阀让气流从相应管道流过,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和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记录通过的空气压力和流量,得到的压力和流量的结果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反馈给中央处理器30并在计算机31上显示结果;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一侧设有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所述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一侧设有第一温度计21,在空气管道内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和待测呼吸阀之间增加第一温度计21,第一温度计21测试到的管道内空气温度数据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传到信号放大器29,信号放大器29收到数据后通过中央处理器30传输给计算机31,同时气压表20测得当前气压,数据也传输给计算机31,计算机31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动针形阀18输出端设有四通阀17,所述四通阀17与装夹台8固定连接,所述四通阀17底部设有放空阀19,所述四通阀17内部设有第二温度计26,空气经过第二缓冲罐6保住压力,经过呼吸阀真空端阀盘被抽出,此时第二电动针形阀25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和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记录通过的空气压力和流量,得到的压力和流量的结果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反馈给中央处理器30并在计算机31上显示结果,第二电动针形阀25和待测呼吸阀之间增加第二温度计26,第二温度计26测试到的管道内空气温度数据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传到信号放大器2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四通阀17输出端设有第二电动针形阀25,所述第二电动针形阀25内部设有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所述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一侧设有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电动针形阀25输出端设有第二缓冲罐6,所述第二缓冲罐6输出端设有第二闸阀27,所述第二闸阀27输出端设有真空泵7,信号放大器29收到数据后通过中央处理器30传输给计算机31,同时压力表测得当前气压,数据也传输给计算机31,计算机31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阀测试台采用流量分控原理,以提高按流量和压力为指标的呼吸阀的测试精确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和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型号均设置为mpx5000。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空气压缩机4、真空泵7、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四通阀17、第一电动针形阀18、放空阀19、气压表20、第一温度计21、第一闸阀22、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第二电动针形阀25、第二温度计26、第二闸阀27和信号放大器29均与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8信号连接,信号放大器29和计算机31均与中央处理器30电性连接,当测试呼吸阀压力端阀盘开启压力和泄露量时,四通阀17向左边方向开启,根据需要测试的呼吸阀的压力端开启压力指标,通过计算机31给中央处理器30发送指令,中央处理器30接收到记录计算机31的指令,经过信号放大器29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8,开启空气压缩机4和第一闸阀22,关闭真空泵7,压缩空气经过第一缓冲罐5保住压力,让空气均匀的通过管道进入待测呼吸阀,然后经过呼吸阀压力端阀盘被排出,此时放空阀19是关闭状态,电信号也可以控制相应压力分段的第一电动针形阀18或第二电动针形阀25,开启相应的第一针形阀或者第二针形阀让气流从相应管道流过,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和第一热传导流量计16记录通过的空气压力和流量,得到的压力和流量的结果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反馈给中央处理器30并在计算机31上显示结果,在空气管道内第一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15和待测呼吸阀之间增加第一温度计21,第一温度计21测试到的管道内空气温度数据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传到信号放大器29,信号放大器29收到数据后通过中央处理器30传输给计算机31,同时气压表20测得当前气压,数据也传输给计算机31,计算机31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当需要测试呼吸阀真空端阀盘开启压力和泄露量时候,四通阀17向右边方向开启,放空阀19开启放尽待测呼吸阀中空气,然后再关闭,根据需要测试的呼吸阀的真空端开启压力指标,通过计算机31给中央处理器30发送指令,中央处理器30接收到计算机31的指令,经过信号放大器29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8,开启真空泵7和第二闸阀27,关闭空气压缩机4,空气经过第二缓冲罐6保住压力,经过呼吸阀真空端阀盘被抽出,此时第二电动针形阀25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全信号调节型硅压力传感器23和第二热传导流量计24记录通过的空气压力和流量,得到的压力和流量的结果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反馈给中央处理器30并在计算机31上显示结果,第二电动针形阀25和待测呼吸阀之间增加第二温度计26,第二温度计26测试到的管道内空气温度数据通过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传到信号放大器29,信号放大器29收到数据后通过中央处理器30传输给计算机31,同时压力表测得当前气压,数据也传输给计算机31,计算机31根据温度和气压校正测得的呼吸阀开启压力和流量数据,阀测试台采用流量分控原理,以提高按流量和压力为指标的呼吸阀的测试精确度,采用计算机31联锁控制,除了四通阀17需要手动转换以外,所有的指令都可以在计算机31上输入并完成,所有仪表数据都可以在计算机31上显示,并且可以由计算机31直接输出测试结果,简单易用,使用了第一缓冲罐5和第二缓冲罐6,缓冲系统的空气压力波动,使空气在系统中的流动更平稳,稳定测试空气的流量和压力变化;

参照说明书附图3,四通阀17通过管道与装夹台8底部连接,装夹台8底部有开孔9,然后与密封板11连接,密封板11底部与管道连接,密封板11的边缘处设四个卡箍13,卡箍13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栓12安装在滑动槽10,可以让卡箍13在滑动槽10中水平滑动,当呼吸阀放置在密封板11上时候,拧紧卡箍13和密封板11上的第一内六角螺栓12和第二内六角螺栓14,可以固定住呼吸阀,可以对密封盘进行更换,提升固定效率,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