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090发布日期:2020-05-26 17:0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推进,消防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中天然气传感器就是众多消防传感器中的一种。目前,大多数的天然气传感器只能采用强电持续供电,一般采用家庭220v电源。天然气的传感器插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电插头刚型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直接插在插座上;一种是通过相连的有线插头插在插座上,而传感器固定在墙面或天花板。以上两周方式,第一种可以不用破坏墙面,但需要占用整个插座,且安装位置受到插座位置的局限性;第二种方式虽然不能占用整个插座,但是无法将其固定在插座。因此上述两个传感器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用以提高传感器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以及与传感器本体连接的第一公插头,还包括连接线,其中,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公插头,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公插头可拆卸的电连接的母插头。通过采用在传感器本体上设置第一公插头,同时通过设置带有插头的连接线,从而可以将传感器本体直接插在插座上,也可以采用通过连接线将传感器与插座连接,提高了传感器的适用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公插头与所述传感器本体转动连接并可至少锁定在第一设定位置或第二设定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第一公插头转动到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插头的连接端外露在所述容纳槽外;

在所述第一公插头转动到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插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折弯弹片;其中,所述折弯弹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折弯弹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在所述第一公插头转动到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插头与所述折弯弹片的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公插头转动到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插头与所述折弯弹片的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方便第一公插头与电路板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公插头上设置有对称的凸起,所述容纳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轴孔。通过凸起与轴孔的配合实现了第一公插头与传感器本体的转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公插头可相对所述传感器本体转动的角度介于45°~180°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母插头与所述第一公插头电连接时,所述母插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避免母插头与第一公插头外露。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线的埋线槽,且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埋线槽连通。避免连接线外凸。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公插头及所述母插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埋线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公插头与所述母插头插入的方向延伸。方便连接线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本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部与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描述,首先说明一下该传感器的使用场景,该传感器可以为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如消防传感器或者其他功能的传感器,以消防传感器为例,在使用时,有时候需要直接插在插座上,有时候需要贴附在墙壁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仅能实现上述一种使用方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包含两部分:传感部10以及连接部20,其中,传感部10作为整个传感器的功能部,用于检测信号,如传感器为消防传感器时,传感部10可检测烟雾、温度或者火光等信号。该传感部10包括:传感器本体12,以及与该传感器本体12连接的第一公插头11。一并参考图2,图2示出了传感部10的结构示意图。该传感器本体12为圆柱体形,且该传感器本体12内设置有容纳槽13,该容纳槽13位于传感器本体12的一个圆面上。该容纳槽13为容纳第一公插头11的容纳槽13。一并参考图3,图3示出了第一公插头11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公插头11包括壳体112以及设置在壳体112内的插线片。此外,该第一公插头11上设置有对称的凸起,具体的,如图3中所示在壳体11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凸起,该凸起作为转轴与传感器本体12配合。并且对应的在容纳槽1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轴孔(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一公插头11通过凸起与轴孔的配合实现了第一公插头11与传感器本体12的转动连接。

继续参考图2,在第一公插头11与传感器本体12转动连接时,第一公插头11位于容纳槽13内,且第一公插头11可相对传感器本体12转动的角度介于45°~180°之间。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公插头11可相对传感器本体12转动的角度为90°。且第一公插头11可以在第一设定位置或第二设定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第一设定位置时,第一公插头11的连接端外露在容纳槽13外,所谓的第一公插头11的连接端指的是第一公插头11用于与插座连接的一端,具体为图3中插片111外露在壳体112外较长的一端。在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第二设定位置时,第一公插头11位于容纳槽13内,并通过容纳槽13容纳第一公插头11,具体的可以参考图4中所示的状态,第一公插头11整个位于容纳槽13内。其中第一公插头11可以直接作为插头与插座固定连接。在需要将传感器与插座连接时,将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第一设定位置,之后将第一公插头11与插座电连接。

继续参考图4,图4示出了第一公插头11与传感器本体12的连接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传感器本体12内设置有电路板15,并且容纳槽13内设置有折弯弹片16,该折弯弹片16与电路板15电连接;其中,在具体设置该折弯弹片16时,折弯弹片16包括第一连接部161及与第一连接部16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62;上述的第一连接部161及第二连接部162分别用于与不同状态的第一公插头11连接。如图3及图4中所示,第一公插头11的插片111外露在壳体112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另一端用于电路板15的折弯弹片16连接。在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第一设定位置时,第一公插头11与折弯弹片16的第一连接部161电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61沿容纳槽13的底部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容纳槽13外时,第一公插头1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61与电路板15电连接。而在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第二设定位置时,第一公插头11与折弯弹片16的第二连接部162电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62沿容纳槽13的侧壁设置,使得第一公插头11在位于容纳槽13内时,仍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162与电路板15电连接。

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还包括连接部20,该连接部20包括连接线21,该连接线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公插头22,连接线2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公插头11可拆卸的电连接的母插头23。一并参考图4,图4示出了传感器部与连接部20的连接示意图。在需要将传感部10贴合到墙体上时,通过上述的连接部20将传感器与插座连接。具体的,连接部20的母插头23与第一公插头11插合实现电连接,之后通过连接部20的第二公插头22插到插座上。通过连接部20的连接线21可以使得传感器具有一段长度的连接线21,从而可以将传感器设置在距离插座一段距离的位置。

继续参考图2,为了方便将传感器固定在墙体或者其他位置上,如图2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本体12上还设置了埋线槽14,该埋线槽14用于容纳连接线21。如图5中所示,埋线槽14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公插头11与母插头23插入的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公插头11与母插头23连接后,第一公插头11转动到第二设定位置,此时,第一公插头11位于容纳槽13内,同时母插头23位于容纳槽13内。以避免母插头23与第一公插头11外露,同时连接线21位于埋线槽14内,使得传感器本体12外表面平整,方便将传感器贴合在墙壁或者其他器件上。

此外,第一公插头11与传感器本体12转动连接时,至少锁定在第一设定位置或第二设定位置。在锁定在第二设定位置时,如图4中所示,第一公插头11及母插头23可位于容纳槽13内。在锁定在第一设定位置时,如图2中所示,第一公插头11外露在容纳槽13外。在具体实现锁定时,如图3中所示,通过插片111的壳体112与折弯弹片16的第一连接部161及第二连接部162折弯处的配合实现锁定的。该锁定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锁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传感器本体12上设置第一公插头11,同时通过设置带有插头的连接线21,从而可以将传感器本体12直接插在插座上,也可以采用通过连接线21将传感器与插座连接,提高了传感器的适用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