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827发布日期:2020-05-26 17:0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微动开关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微动开关是一种具有微小接点间隔的快动控制机构,又叫做灵敏开关。在微动开关内,其设置常闭触点a、常开触点b以及动触点c,动触点与微动开关的控制杆联动,从而实现与常闭触点的接触或者与常开触点的接触。

在动触点的动作过程中,其会经历三个行程阶段:1、第一行程l,在与触点(常闭触点或者常开触点)接触的状态下逐渐与该触点分离;2、第二行程m,在向另一个触点方向移动时,不与任何一个触点接触;3、第三行程n,逐渐靠近另一个触点并与该触点接触。在上述三个行程阶段中,为了保证微动开关控制的灵敏度以及控制的准确性,对于动触点的动作要求如下:第一个行程段要求动触点与常闭触点在一定行程内要可靠断开;第二个行程段要求动触点与常闭触点在一定行程内必须是可靠断开,同时,动触点与常开触点必须是不能接通;第三个行程段要求动触点与常开触点必须是可靠闭合。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的行程检测一般是使用卡尺、电阻仪器等装置并通过对微动开关焊线实现的,即:按一定比例抽取部分产品,把抽取到的微动开关进行焊线后对三个行程段分别进行测量,尽管是抽取部分产品,但是对于抽取的每个产品还要先焊线后再测量,测量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效率很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的传统测试方法所存在的测量工作量大、测量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该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包括:

用于对微动开关的控制杆进行定距分段下压的操控杆,于所述操控杆的一端、其下侧面设置有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为三级阶梯面,所述操控杆为可横向移动操控杆;

用于对微动开关在测量过程中进行固定的测量台,于所述测量台上设置有定位块;

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有电源以及响应单元,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有用于与微动开关的公共接线端进行电气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所述响应单元设置有多个并分成两组,两组所述响应单元并联设置,其中一组所述响应单元通过第二接线端子与微动开关的常闭接线端电气连接,其中另一组所述响应单元通过第三接线端子与微动开关的常开接线端电气连接,所述响应单元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响应单元设置于电路板上,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两条并联的印刷铜线电路,两组所述响应单元分设在两条所述印刷铜线电路上。

优选地,于所述测量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微动开关的安装平台,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平台相对于所述测量台在竖直方向上可升降设置。

优选地,于所述测量台上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操控杆可横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优选地,于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安装套管,所述操控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套管中,所述操控杆设置有所述阶梯面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安装套管向外伸出用于与微动开关的控制杆接触,所述操控杆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安装套管向外伸出用于操控杆的滑动控制。

优选地,于所述安装套管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操控杆通过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套管内;所述安装套管与所述操控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操控杆复位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铰接设置;所述操控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阶梯面,所述操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相抵。

优选地,所述操控杆的端部靠近所述控制手柄的铰接点与所述控制手柄滑动相抵。

与现有技术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包括有测量台,在测量台上设置有安装平台,在测试过程中,将待测微动开关安装到安装平台上。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有电源、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电路布局设计,能够形成两条受微动开关分别导通的并联电路。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响应单元,响应单元分别与上述的两条电路连接,这样在微动开关状态变化时,能够通过响应单元直观表现出来。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操控系统,操控系统能够对微动开关进行精准控制。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能够在不对微动开关进行结构改变的情况实现微动开关的行程测量,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微动开关进行焊线操作,仅需要将微动开关的三个接线端与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接线端子对应插接,就可以快速实现行程测量。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微动开关进行行程测量,微动开关的三个行程段能同时测量,不需要看卡尺和电阻仪的的读数就能并能直观显示该微动开关是否合格,其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焊线,满足了客户无法接受微动开关焊线的要求。并且,由于不需要进行焊线操作,其测试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的传统测试方法所存在的测量工作量大、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常闭触点a、常开触点b、动触点c。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力系统与微动开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2和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操控杆1、测量台2、电源3、响应单元4、安装平台5、支撑平台6、安装套管7、控制手柄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力系统与微动开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微动开关具有三个接线端,分别为公共接线端、常闭接线端以及常开接线端,在微动开关内部,公共接线端与动触点连接,常闭接线端与常闭触点连接,常开接线端与常开触点连接,在微动开关外部,公共接线端与电源3正极连接,常闭接线端以及常开接线端与电源3负极连接。在微动开关未触发的情况下,公共接线端与常闭接线端通过微动开关内设置的动触点与常闭触点连接实现该路的电路导通,在微动开关被触发后,公共接线端与常开接线端通过微动开关内设置的动触点与常开触点连接实现该路的电路导通,在上述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该中间状态非常短暂),微动开关不实现任何电路的导通。

为了对微动开关上述的三种状态进行测量(即行程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该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

1、测量台

测量台2用于安装待测微动开关,在测量台2上设置有用于与微动开关的公共接线端实现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用于与微动开关的常闭接线端实现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用于与微动开关的常开接线端实现电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可以根据微动开关的结构进行布局设计并固定设置在测量台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采用柔性连接安装到测量台2上,其结构如下:对应每一个接线端子均连接有一条用于电流流通的导线,导线采用螺旋线结构,导线固定设置在测量台2上。采用柔性连接的安装方式,可以满足任意型号不同结构的微动开关的使用要求。

具体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为能够与微动开关的公共接线端、常闭接线端以及常开接线端实现插接配合的结构(第一接线端子与公共接线端连接,第二接线端子与常闭接线端连接,第三接线端子与常开接线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的结构基本相同,以第一接线端子为例,其具有端子外壳,在端子外壳内设置金属片,当公共接线端插入至端子外壳内,金属片可与公共接线端接触并实现电连接(电路导通)。

测量台2采用与传统桌子相近似的结构,其具有测量平面,本实用新型在测量平面上设置一个可升降的安装平台5,微动开关在测试时固定在安装平台5上。在测量平面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调高螺杆,安装平台5与调高螺杆螺纹配合。在测量平面上与调高螺杆配合使用有辅助螺杆或者限位光轴,通过辅助螺杆或者限位光轴为安装平台5进行限位,这样,在旋转调高螺杆(如果设置有辅助螺杆,则辅助螺杆同时转动)时,安装平台5就能够在调高螺杆上进行升降运动。

在测量台2上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电源3,电源3的正极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电源3的负极通过导线与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3与第一接线端子之间或者是电源3与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总开关。

2、响应单元

响应单元4为通电后能够进行响应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可以为led灯、发光二极管或者蜂鸣器,优选为led灯或发光二极管。

将电子元件集成设置到一个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设置有多个并分成两组,在电路板上设置有两条并联的电路,两组电子元件分别安装到电路板的两条电路上。其中,电路为印刷铜线电路,电子元件的连接脚焊接到电路板的电路上。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两条电路对应于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并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3、操控系统

操控系统用于对微动开关的控制杆进行操控,从而使得控制杆能够进行分段、定距移动,从而使得微动开关内的动触点能够受控进入并稳定保持在三个行程(背景技术中所介绍到的第一行程l、第二行程m以及第三行程n)内。

具体地,操控系统包括有支撑平台6,在支撑平台6上设置有安装套管7,在安装套管7内可滑动地设置了操控杆1,操控杆1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安装平台5的上侧、用于与微动开关的控制杆接触,操控杆1用于与微动开关的控制杆接触的面为阶梯面,阶梯面能够实现对微动开关的控制杆进行分段、定距下压。

阶梯面为三级阶梯面,第一级阶梯面与微动开关的控制杆接触,此时微动开关的控制杆保持常态(即动触点与常闭触点接触);移动操控杆1横移后,第二级阶梯面与控制杆接触,第二级阶梯面在竖直高度上低于第一级阶梯面,这样能够使得微动开关的控制杆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在微动开关内部的动触点与常闭触点以及常开触点保持分离状态;再移动操控杆1继续横移后,第三级阶梯面与控制杆接触,第三级阶梯面在竖直高度上低于第二级阶梯面,这样能够使得微动开关的控制杆再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在微动开关内部动触点与常开触点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套管7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操控杆1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到安装套管7内,其能够保证操控杆1稳定、平稳、流畅地滑动。

具体地,在安装套管7与操控杆1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

操控系统还设置有控制手柄8,控制手柄8铰接在支撑平台6上,控制手柄8与操控杆1的另一端(没有设置阶梯面的一端)接触,通过转动控制手柄8推动操控杆1横移。在本实施例中,操控杆1与控制手柄8的接触点靠近控制手柄8的铰接点,这样,在旋转控制手柄8时,该接触点的移动距离较小,这样可以提高控制杆横移的控制精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提供液压系统来实现操控杆1的定距横移。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动开关行程测量系统中,其包括有测量台2,在测量台2上设置有安装平台5,在测试过程中,将待测微动开关安装到安装平台5上。为了提高微动开关在安装平台5上设置的稳定性,以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平台5上根据微动开关的结构以及尺寸设置有定位块,当微动开关放置到安装平台5上,微动开关能够卡装在定位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有电源3、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电路布局设计,能够形成两条受微动开关分别导通的并联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响应单元4,响应单元4分别与上述的两条电路连接,这样在微动开关状态变化时,能够通过响应单元4直观表现出来。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操控系统,操控系统能够对微动开关进行精准控制,从而使得微动开关内部的动触点进行受控运动、并可稳定保持在与常开触点接触、与常闭触点接触以及与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分离的三个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中。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能够在不对微动开关进行结构改变的情况实现微动开关的行程测量,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微动开关进行焊线操作,仅需要将微动开关的三个接线端与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接线端子对应插接,就可以快速实现行程测量。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微动开关进行行程测量,微动开关的三个行程段能同时测量,不需要看卡尺和电阻仪的的读数就能并能直观显示该微动开关是否合格,其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焊线,满足了客户无法接受微动开关焊线的要求。并且,由于不需要进行焊线操作,其测试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的传统测试方法所存在的测量工作量大、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