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292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对车轮赋予转向角的转向装置的支承构造,众所周知的是使用盒体(capsule)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如果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转向柱受到过大负荷而使转向柱被压向车体前方,则盒体的一部分被切断而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保护驾驶员(操作者)免受方向盘的冲撞(二次碰撞)。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因发生冲击负荷而使伸缩式固定部件滑动的构造。在这种构造中,固定部件收纳于槽中,为了获取较大的行程量而需要较长的槽,因此存在柱体大型化的倾向。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69800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29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那样,在转向柱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情况下,如果盒体被切断则转向柱落下。因此,在为了保护体重较轻的操作者免受二次碰撞而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的情况下,转向柱容易因误动作而落下。如果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则此后难以进行转向操作。因此,难以减小脱离负荷的设定值。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内柱,其呈筒状,将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开设有第一孔;外柱,其呈筒状,上述内柱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并且具有将其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外柱支架,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而支承上述外柱,并且与板材的伸缩摩擦板一起紧固上述外柱;内柱支架,其由上述伸缩摩擦板支承,并且开设有第二孔;以及连结部件,其位于横跨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的位置,将上述内柱和上述内柱支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上述伸缩摩擦板配置于上述外柱的两侧,上述内柱支架包括:臂部,其连接配置于上述外柱两侧的上述伸缩摩擦板;颈部,其从上述臂部向与上述臂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以及支脚部,其设置于上述颈部的与上述臂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并且与上述内柱接触。
[0008]由此,在本发明涉及的转向装置中,如果过大负荷施加于方向盘,则该负荷经由输入轴传递到内柱,使内柱向前方移动。而由伸缩摩擦板支承的内柱支架不移动。因此,对连结部件施加剪断力,在该负荷超过连结部件的容许剪断力的情况下,连结部件被切断。连结部件被切断,则解除内柱与内柱支架的连结。内柱与内柱支架的连结被解除,而成为由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沿轴向支承内柱的状态。由此,转向柱中的内柱能够向车辆前方移动。此外,即使连结部件被切断,外柱仍然由固定于车体侧部件的外柱支架支承。而内柱仍然由外柱支承。因此,即使连结部件被切断,转向柱也不会落下。由此,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辆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本发明涉及的转向装置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
[0009]而且,在轴向负荷施加于内柱支架时,内柱支架受到来自外柱两侧的紧固力。因此,连结部件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的姿态稳定。因此,内柱开始移动时的姿态容易在轴向上保持笔直。由此,内柱容易在轴向上笔直地移动,所以能够抑制内柱的移动受妨碍的情况或者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00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臂部具有在上述颈部与上述伸缩摩擦板之间的位置向靠近上述内柱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由此,臂部与伸缩摩擦板的接合部分的位置靠近内柱。因此,从臂部与伸缩摩擦板的接合部分至连结部件被切断时的切断面的、与内柱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减小。因此,在连结部件被切断时,力矩难以施加于内柱支架,所以连结部件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的姿态稳定。
[00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臂部具有向与上述内柱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挡边。由此,臂部的刚性提高。因此,即使在力矩施加于内柱支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柱支架产生变形。因此,连结部件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的姿态稳定。
[00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支脚部从上述颈部朝向上述内柱的轴向的前方和后方地设置,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以上述颈部为中心配置于上述内柱的轴向上的前方和后方。由此,即使在轴向负荷施加于内柱支架时,也由于从内柱支架与伸缩摩擦板的接合部分至连结部件被切断时的切断面的距离非常短,所以作用于内柱支架的力矩较小。因此,在内柱支架的姿态稳定的状态下,连结部件被切断。
[00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配置于所述外柱两侧的上述伸缩摩擦板隔着上述内柱支架相向,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配置于距各上述伸缩摩擦板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述伸缩摩擦板在隔着上述内柱支架的两侧相向。由此,在轴向负荷施加于内柱支架时,内柱支架更均匀地受到来自以外柱为中心的两侧的紧固力,所以连结部件被切断时的内柱支架的姿态稳定。因此,内柱开始移动时的姿态更容易在轴向上保持笔直。由此,内柱容易在轴向上笔直地移动,所以能够抑制内柱的移动受妨碍或者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超过规定值。
[00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外柱位于车体前方侧,具有转轴支架,能够插入脱离后的上述内柱。由此,能够使外柱的轴向与内柱的轴向一致。因此,在内柱沿轴向移动时,夕卜柱可容易地引导内柱。由此,内柱容易在轴向上笔直地移动,所以能够抑制内柱的移动受妨碍的情况或者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
[00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4的转向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0017]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4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4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的图。
[0019]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4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正面(后侧)的图。
[0020]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部分截面)的图。
[0021]图6是表示图5的a—a截面的图。
[0022]图7是表不图5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8是表示图7的底面的图(转向柱装置的底视图)。
[0024]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0025]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0026]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部分截面)的图。
[0027]图12是表示图11的b—b截面的图。
[0028]图13是表示图11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14是表示图11的底面的图(转向柱装置的底视图)。
[°03°]图15是表不实施方式2的变形不例的与图13同样的图。
[0031]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部分截面)的图。
[0032]图17是表示图16的c— c截面的图。
[0033]图18是表示图16的C部分的放大图。
[0034]图19是表示图16的底面的图(转向柱装置的底视图)。
[0035]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内板的图。
[0036]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变形示例涉及的内板的图。
[0037]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内板的安装方法的图。
[0038]图2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内板的安装方法的图。
[0039]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周边的图。
[0040]图25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41 ]图26是表示图24中的d — d截面的图。
[0042]图27是表示图26中的e — e截面的图。
[0043]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底面的图。
[0044]图29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内柱支架的立体图。
[0045]图30是从遮盖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内板的立体图。
[0046]图31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内板的立体图。
[0047]图32是表示比较示例中转向柱的位移量与为了使转向柱移动所需的负荷的关系的图。
[0048]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转向柱的位移量与为了使转向柱移动所需的负荷的关系的图。
[0049]图34是从遮盖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内板的立体图。
[0050]图35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内板的立体图。
[0051]图36是用相当于图26的e— e截面的平面将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切断而得到的图。
[0052]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底面的图。
[0053]图38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内柱支架的立体图。
[0054]图39是从遮盖面侧观察实施方式6涉及的内板的立体图。
[0055]图40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6涉及的内板的立体图。
[0056]图41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7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57]图42是用相当于图24的d— d截面的平面将实施方式7涉及的转向装置切断而得到的图。
[0058]图43是用相当于图42的f一 f截面的平面将实施方式7涉及的转向装置切断而得到的图。
[0059]图44是表示实施方式7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底面的图。
[0060]图45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内柱支架的立体图。
[0061 ]图46是放大表不图43的安全销的周边部分的图。
[0062]图47是表示在内销被插入外销之前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安全销的立体图。
[0063]图48是表示在内销被插入到外销中之后的状态下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安全销的立体图。
[0064]图49是用于说明被切断后的安全销的状态的说明图。
[0065]图50是放大图43的安全销的周边部分并仅将安全销以侧视图来表示的说明图。
[0066]图51是放大实施方式7的变形示例1涉及的安全销的周边部分并仅将安全销以侧视图来表示的说明图。
[0067]图52是表示图51中的g— g截面的图。
[0068]图53是表示用相当于图42的f一 f截面的平面将实施方式7的变形示例2涉及的转向装置切断而得到的截面的图。
[0069]符号说明
[0070]12、13车体侧部件
[0071]21第一伸缩摩擦板
[0072]21h伸缩调整孔
[0073]22第二伸缩摩擦板
[0074]22a摩擦部
[0075]22b连结部
[0076]22c 弯折部
[0077]22h杆贯通孔
[0078]23h倾斜调整孔
[0079]31杆贯通部
[0080]31h杆贯通孔
[0081]33 杆
[0082]4、4B、4C、4D 内柱支架
[0083]4U41C 臂部
[0084]42A2C 插入部
[0085]43、43B、43C、431、432 支脚部
[0086]43b、43Cb 内柱侧表面
[0087]43h、43Ch、431h、432h 第二孔
[0088]44、44C 颈部
[0089]46C 弯曲部
[0090]47C挡边
[0091]50转向柱
[0092]51内柱
[0093]51h第一孔
[0094]51ha 嵌合孔
[0095]52外柱支架
[0096]52a框状支承部
[0097]52b安装板部
[0098]52h安装孔
[0099]53操作杆
[0100]54外柱
[0101]54s缝隙
[0102]55转轴支架
[0103]55a旋转軸
[0104]6、6A、6B 内板
[0105]6U61B 遮盖面
[0106]62、62B 背面
[0107]63、63B 突出部
[0108]64、64A、64B 凹部
[0109]81方向盘
[0110]82转向轴
[0111]82a输入轴
[0112]82b输出轴
[0113]84万向接头
[0114]85下轴
[0115]86万向接头
[0116]87小齿轮轴
[0117]100转向装置
[0118]101方向盘
[0119]102齿条罩
[0120]103小齿轮[0121 ]104转向横拉杆
[0122]105阴转向轴
[0123]106阳转向轴
[0124]107十字接头
[0125]108中间轴
[0126]109十字接头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