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4608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转向装置具备:外套筒,其包括一对配置于狭缝的两侧的被紧固部;内套筒,其外周除规定区域以外被绝缘性的被覆层被覆;上托架,其支承一对被紧固部并固定于车身;以及紧固机构,其包括可通电地支承于一对被紧固部的紧固轴插通孔的紧固轴。另外,转向装置还具备导电性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包括可通电地卡止于紧固轴中位于狭缝内的狭缝内部分和规定区域中的一方的第一部分及与狭缝内部分和规定区域中的另一方滑动接触的第二部分。
【专利说明】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特开2009-006962号公报中记载的转向装置的转向管柱中,内柱旋转自由地支承转向轴。内柱滑动自由地保持于外柱。方向盘安装于转向轴。外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由地支承于车身侧上托架。在外柱与车身侧上托架之间配设有形成电导通路径的导通部件。
[0003]日本特开2013-224064号公报中记载的转向装置的转向管柱具有能够相互相对移动的外侧管以及内侧管。内侧管可旋转地连结于下侧管柱托架。内侧管的配置为轴线状的收纳管经由导电衬套、导电板以及托架接地于车身。
[0004]在管柱套筒中,有时为了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摩擦减少等而采用在内套筒的外周被覆有绝缘性被覆层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内套筒与外套筒不直接通电。因此,若将该结构应用于日本特开2009-006962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3-224064号公报,则存在无法确保从安装于内套筒的机器向车身的通电路径(接地用的通电路径)的担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内套筒被被覆层覆盖的结构中能够确保接地用的通电路径的转向装置。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连结着转向操纵部件的能够沿轴向伸缩的转向轴;管柱套筒,其能够沿上述轴向伸缩且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并将上述转向轴支承为可旋转,其中,上述外套筒包括狭缝和配置于上述狭缝的两侧的一对被紧固部,上述内套筒内嵌于上述外套筒,并且上述内套筒的外周除规定区域以外被绝缘性的被覆层被覆;托架,其支承上述外套筒的上述一对被紧固部,并该托架固定于车身;紧固机构,其包括可通电地支承于上述一对被紧固部的紧固轴插通孔的紧固轴,通过经由上述紧固轴紧固上述一对被紧固部来使上述内套筒保持于上述外套筒;以及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通电地卡止于上述紧固轴中位于上述狭缝内的狭缝内部分和上述规定区域中的一方,所述第二部分与上述狭缝内部分和上述规定区域中的另一方滑动接触。
【附图说明】
[0007]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素,其中: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0009 ]图2是沿着图1的I1-1I线的剖视图。
[0010]图3是从倾斜方向的下方观察紧固机构的周边的图。
[0011]图4是沿着图2的IV-1V线的剖视图,是表示通过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收缩最大的状态的图。
[0012]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0013]图6是表示图5中通过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最伸长的状态的图。
[0014]图7是从倾斜方向的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紧固机构的周边的图。
[0015]图8是由单一部件一体形成的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0016]图9是沿着图7的IX-1X线的剖视图。
[0017]图10是从倾斜方向的上方观察伸缩限位件的周边的图。
[0018]图11(a)、图11(b)是表示向收缩侧伸缩调整时的第二弹性部件的周边的简图,其中,图11(a)表示第二弹性部件到达轴向狭缝的开口附近的状态,图11(b)表示第二弹性部件插入轴向狭缝内的状态。
[0019]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一方的第二弹性部件的周边的图,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一方的第二弹性部件的周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装置I的简要侧视图。参照图1,转向装置I包括转向轴3、管柱套筒4、下托架5、上托架(托架)6以及紧固机构7。
[0021]在转向轴3中,在轴向X的一端连结方向盘等转向操纵部件2。转向轴3的另一端依次经由自由接头9、中间轴10以及自由接头11而连结于转向机构12的小齿轮轴13。转向机构12是与转向操纵部件2的转向操纵联动而对转向轮(未图示)进行转向的诸如齿轮齿条机构。转向操纵部件2的旋转经由转向轴3以及中间轴10等传递至转向机构12。另外,传递至转向机构12的旋转转换为未图示的齿条轴的轴向移动。由此,转向轮被转向。
[0022]转向轴3例如具有通过花键嵌合、细齿嵌合而嵌合为能够相对滑动的筒状的上半轴15以及下半轴16。转向轴3在轴向X上能够伸缩。管柱套筒4包括外套筒21和筒状的内套筒20。外套筒21配置于轴向X的下方侧。内套筒20配置于比外套筒21靠轴向X的上方侧,内嵌于外套筒21。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在轴向X上能够相对滑动。
[0023]内套筒20经由轴承17将上半轴15支承为能够旋转。外套筒21经由轴承18将下半轴16支承为能够旋转。管柱套筒4经由轴承17、18将转向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管柱套筒4与能够转向轴3—起在轴向X上伸缩(收缩)。
[0024]下托架5具备固定托架23、倾斜支轴24以及管柱托架25。固定托架23固定于车身22。倾斜支轴24被固定托架23支承。管柱托架25固定于外套筒21的外周,被倾斜支轴24支承为能够旋转。管柱套筒4以及转向轴3能够以作为倾斜支轴24的中心轴线上的倾斜中心CC为支点而沿倾斜方向Z转动(倾斜)。
[0025]使转向轴3以及管柱套筒4绕倾斜中心CC转动(倾斜)。由此,转向操纵部件2的位置在倾斜方向Z上被调整(所谓的倾斜调整)。使转向轴3以及管柱套筒4在轴向X上伸缩。由此,转向操纵部件2的位置在伸缩方向(轴向X)上被调整(所谓的伸缩调整)。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为了伸缩调整而能够在轴向X上相对滑动。
[0026]图2是沿着图1的I1-1I线的剖视图。图3是从倾斜方向Z的下方观察紧固机构7的周边的图。参照图2,上托架6用于支承外套筒21。上托架6具备顶板26和一对侧板27。顶板26被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于车身22。一对侧板27从顶板26向倾斜方向Z的下方延伸。在一对侧板27分别形成有沿倾斜方向Z延伸的倾斜用的长槽28。
[0027]外套筒21包括狭缝30和一对被紧固部31。狭缝30在倾斜方向Z的下方部分从轴向X的上端沿轴向X延伸。一对被紧固部31配置于狭缝30的两侧。狭缝30朝向外套筒21的外部而在轴向X的上方以及下方、倾斜方向Z的下方露出。
[0028]—对被紧固部31与外套筒21设置为一体。在一对被紧固部31分别形成有贯通被紧固部31用的紧固轴插通孔34。一对被紧固部31被上托架6支承为能够通电。参照图3,在外套筒21中,在比一对被紧固部31更靠轴向X的下方安装有钥匙锁定主体等被安装部件35。被安装部件35的至少一部分从外套筒21的外周面21a突出。
[0029]内套筒20的外周20a至少除了规定区域36以外被绝缘性被覆层37被覆。规定区域36通过被覆层37的涂覆工序中的遮蔽处理等设置。规定区域36设置于外周20a中伸缩调整时与外套筒21滑动接触部分以外的部分。优选规定区域36从轴向X观察时配置于狭缝30的内侧。
[0030]被覆层37例如由用于减少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的摩擦减少材料构成。参照图2,在外套筒21形成有由沿轴向X延伸的槽构成的引导槽38。在内套筒20的外周20a设置有例如由树脂销构成的被引导突起39,该被引导突起39插通于引导槽38。通过引导槽38与被引导突起39的卡合,能够防止内套筒20相对于外套筒21的相对旋转,且能够引导内套筒20相对于外套筒21的轴向移动。
[0031]紧固机构7具备操作部件40、紧固轴41、凸轮部件42以及第一紧固部件43。操作部件40供驾驶员等手动旋转操作。在紧固轴41的一端安装有操作部件40。凸轮部件42与操作部件40—体旋转。第一紧固部件43是与凸轮部件42凸轮卡合的非旋转凸轮。紧固轴41插通于上托架6的一对长槽28和一对被紧固部31的紧固轴插通孔34。由此,紧固轴41能够旋转且可通电地支承于一对被紧固部31。
[0032]操作部件40的长度方向一端的基端部40a、凸轮部件42、第一紧固部件43被紧固轴41的轴部41b支承在紧固轴41的头部41a与一方的侧板27之间。凸轮部件42相对于紧固轴41的轴向J的移动被限制。第一紧固部件43能够沿轴向J移动。另外,转向装置I包括螺母44、第二紧固部件45以及夹装部件46。螺母44与紧固轴41的螺纹部41c螺纹卡合。第二紧固部件45夹装于另一方的侧板27与螺母44之间。夹装部件46夹装于第二紧固部件45与螺母44之间。
[0033]第二紧固部件45与夹装部件46在螺母44的附近被紧固轴41的轴部41b支承为能够沿紧固轴41的轴向J移动。夹装部件46具备垫圈47和滚针轴承48。垫圈47夹装于螺母44与第二紧固部件45之间。滚针轴承48夹装于垫圈47与第二紧固部件45之间。伴随着操作部件40的向锁定方向的旋转操作(锁定操作),凸轮部件42相对于非旋转凸轮(第一紧固部件43)旋转。由此,第一紧固部件43沿紧固轴41的轴向J移动。由此,在第一紧固部件43与第二紧固部件45之间夹持上托架6的两侧板27。一对被紧固部31被一对侧板27紧固。
[0034]由此,以使外套筒21缩径的方式缩窄了一对被紧固部31之间的狭缝30。其结果是,夕卜套筒21压接于内套筒20,内套筒20被外套筒21保持。像这样,紧固机构7经由紧固轴41紧固一对被紧固部31。由此,使外套筒21保持内套筒20。由此,能够实现倾斜锁定以及伸缩锁定。将此时的转向装置I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相反地,将倾斜锁定以及伸缩锁定解除时的转向装置I的状态称为锁定解除状态。
[0035]图4是沿着图2的IV-1V线的剖视图,是表示通过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4最收缩的状态的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参照图4,转向装置I例如具备作为金属制的板簧的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0。
[0036]弹性部件50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可通电地卡止于规定区域36。第二部分52从被安装部件35侧与紧固轴41中(轴向X的下方侧)位于狭缝30内的狭缝内部分41d滑动接触。从紧固轴41的轴向J(图4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第二部分52形成为弯曲板状。
[0037]第二部分52包括弯曲内侧面52a与弯曲外侧面52b。在弯曲内侧面52a设置有接触部53,该接触部53与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的外周可通电地滑动接触。弯曲外侧面52b与被安装部件35在轴向X上对置。第一部分51形成为从第二部分52的一端沿沿着轴向X的切线方向延伸的平板状。在规定区域36设置有卡止部件55,该卡止部件55使弹性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与内套筒20卡止。
[0038]参照图5,卡止部件55例如是树脂制的。卡止部件55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55a、接受部55b以及连结部55c。接受部55b接受被弹性变形部55a施力的、规定区域36中的内套筒20的壁部20b与弹性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连结部55c将弹性变形部55a与接受部55b连结。规定区域36中的内套筒20的壁部20b与弹性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被卡止部件55的接受部55b与弹性变形部55a夹持。由此,第一部分51在与壁部20b可通电地接触的状态下卡止于规定区域36。
[0039]第一部分51卡止于内套筒20的规定区域36。因此,伸缩调整时,第一部分51与内套筒20沿轴向X—体移动。如图4中实线所示,在通过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4最收缩的状态下,利用紧固轴41使第二部分52弹性变形为曲率半径比未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的第二部分52(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的曲率半径R大。因此,第二部分52通过自身向自由状态的恢复力而被按压于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在第二部分52的弯曲内侧面52a设置有与狭缝内部分41d接触的接触部53。
[0040]在通过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4最伸长的图6的状态下,利用紧固轴41使第二部分52弹性变形为使曲率半径比使管柱套筒4最收缩的状态(参照图4的实线)的曲率半径更大。因此,第二部分52通过自身向自由状态的恢复力而被按压于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在第二部分52的弯曲内侧面52a设置有与狭缝内部分41d接触的接触部53。
[0041]像这样,在伸缩调整范围内,弹性部件50以维持第二部分52相对于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的接触的方式弹性变形。接下来,对二次碰撞时的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二次碰撞时,来自转向操纵部件2 (参照图1)的载荷传递至内套筒20。由此,内套筒20欲沿着轴向X向与转向操纵部件2相反的一侧移动。卡止于内套筒20的规定区域36的弹性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与内套筒20—起移动。紧固轴41被外套筒21的一对被紧固部31支承。因此,紧固轴41在二次碰撞时不沿轴向X移动。因此,弹性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逐渐返回弹性变形前的自由状态(曲率半径R的状态)。若第二部分52返回自由状态(曲率半径R的状态),则第二部分52远离紧固轴41而与内套筒20以及第一部分51—起向轴向X的下方移动。
[0042]如上所述,支承于外套筒21的被安装部件35配置于比紧固轴41更靠轴向X的下方。第二部分52的弯曲外侧面52b与被安装部件35在轴向X上对置。因此,若二次碰撞产生,则第二部分52中与被安装部件35在轴向X上对置的弯曲外侧面52b马上与被安装部件35抵接。由于第二部分52的面52b与被安装部件35抵接,所以第二部分52弹性变形为曲率半径比自由状态的第二部分52 (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的曲率半径R变小。
[0043]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0能够实现从可通电地支承于一对被紧固部31的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向内套筒20的外周20a中未被绝缘性的被覆层37被覆的规定区域36的通电。由此,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能够经由弹性部件50以及紧固轴41通电。因此,安装于内套筒20的机器(未图示)能够经由内套筒20、弹性部件50、紧固轴41、外套筒21以及上托架6与车身22通电。
[0044]因此,在内套筒20被被覆层37被覆的构成中,能够确保从安装于内套筒20的机器(未图示)向车身22的通电路径(接地用的通电路径)。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能够通过弹性部件50以及紧固轴41之类的比较少的部件通电。因此,与在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之间夹装有多个部件的情况下相比,能够缩短接地用的通电路径。
[0045]另外,在伸缩调整范围内,弹性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以维持与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接触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即便相对于外套筒21使内套筒20向偏离伸缩调整范围的位置移动,也能够确保接地用的通电路径。另外,伸缩调整时也维持第二部分52相对于狭缝内部分41d接触。因此,即便在锁定解除状态下,也能够使内套筒20与外套筒21通电。
[0046]二次碰撞时,弹性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与被安装部件35抵接而弹性变形。因此,弹性部件50不会阻碍二次碰撞时内套筒20相对于外套筒21的冲击吸收移动。第二部分52在二次碰撞时与被安装部件35抵接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吸收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的一部分。
[0047]图7是从倾斜方向Z的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装置IP的紧固机构7的周边的图。此外,图7表示管柱套筒4最伸长的状态。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P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主要不同的如下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P具备第一弹性部件50P和第二弹性部件60。第一弹性部件50P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50为相同的结构。第二弹性部件60通过冲压成形等而与第一弹性部件50P以单一的部件设置为一体。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P的卡止部件55固定有用于加强卡止部件55的一对加强部件6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外套筒21的狭缝的轴向狭缝30P包括开口端30Pa,该开口端30Pa在轴向X上的靠转向操纵部件2侧的外套筒21的端部(轴向端部)21b开口成末端扩张状。
[0048]轴向狭缝30P具有一对内缘部62,它们在与轴向X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对置并沿轴向X延伸。设一对内缘部62相互对置的方向为对置方向F。对置方向F是与轴向J平行的方向。轴向狭缝30P的开口端30Pa中的内缘部62包括相对于轴向X倾斜的锥形部63。第二弹性部件60包括一对支承部65和一对弹性舌片66。一对支承部65从第一弹性部件50P的第一部分51延伸配置。一对弹性舌片66被对应的支承部65分别悬臂状支承。
[0049]参照第一弹性部件50P以及第二弹性部件60的立体图亦即图8,一对支承部65从对置方向F隔着第一部分51而相互对置。一对弹性舌片66呈在对置方向F上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山形状。详细地说,各弹性舌片66包括基端部66b、前端部66c以及顶部66a。基端部66b被支承部65支承。前端部66c是与基端部66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顶部66a在基端部66b与前端部66c之间向外形成为凸弯曲状。各弹性舌片66还包括第一倾斜部66d和第二倾斜部66e。第一倾斜部66d连接顶部66a与基端部66b。第二倾斜部66e连接顶部66a与前端部66c。第一倾斜部66d与第二倾斜部66e在轴向X上配置于顶部66a的两侧,并相对于轴向X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
[0050]参照图7,在轴向X上与转向操纵部件2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倾斜部66d从轴向X与锥形部63对置。与第二弹性部件60以单一的部件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弹性部件50P的第一部分51被卡止部件55卡止于内套筒20的外周20a的规定区域36。由此,第二弹性部件60在伸缩调整时被内套筒20支承为能够沿轴向X—同移动。
[0051]—对加强部件61是刚性比卡止部件55高的部件。参照沿着图7的IX-1X线的剖视图亦即图9,一对加强部件61从对置方向F的两外侧嵌入卡止部件55的接受部55b。加强部件61包括一对夹持部67和连结部68。一对夹持部67夹持卡止部件55的接受部55b。连结部68连结一对夹持部67。一对夹持部67的夹持方向与卡止部件55的接受部55b以及弹性变形部55a夹持内套筒20的壁部20b的方向一致。
[0052]这里,对作为伸缩限位件的被引导突起39、引导槽38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0是从倾斜方向Z的上方观察被引导突起39的周边的图。参照图10,被引导突起39对伸缩调整时管柱套筒4的伸缩行程范围(telescope stroke range)进行限制。详细地说,通过向收缩侧(telescope short direct1n)的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4收缩至伸缩行程范围的收缩侧端。由此,被引导突起39与轴向X上与转向操纵部件2侧相反的一侧的引导槽38的槽端38a抵接。相反地,通过向伸长侧(telescope long direct1n)的伸缩调整使管柱套筒4伸长至伸缩行程范围的伸长侧端。由此,被引导突起39与轴向X上靠转向操纵部件2侧的引导槽38的槽端38b抵接。
[0053]二次碰撞时,由于管柱套筒4收缩,所以被引导突起39与引导槽38的槽端38a碰撞而并接受冲击。由此,被引导突起39断裂,脱离载荷产生。从图7所示的管柱套筒4最伸长的状态向收缩侧伸缩调整。由此,在管柱套筒4收缩至伸缩行程范围(telescope strokerange)的收缩侧端之前,第二弹性部件60插入轴向狭缝30P内。
[0054]图11(a)、图11(b)是表示向收缩侧伸缩调整时的第二弹性部件60的周边的简图。图11(a)表示第二弹性部件60到达轴向狭缝30P的开口端30Pa附近的状态。图11(b)表示第二弹性部件60插入轴向狭缝30P内的状态。参照图11(a),如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60的一对弹性舌片66的第一倾斜部66d与轴向狭缝30P所对应的内缘部62的锥形部63在轴向X上对置。因此,若通过伸缩调整使第二弹性部件60到达轴向狭缝30P的开口端30Pa,则一对弹性舌片66的第一倾斜部66d与对应的内缘部62的锥形部63抵接。由此,各弹性舌片66因对应的锥形部63而逐渐挠曲。如图11(b)所示,若第二弹性部件60插入轴向狭缝30P内,则各弹性舌片66的顶部66a被对应的内缘部62沿对置方向F弹性地按压。因此,第二弹性部件60的弹性舌片66在轴向狭缝30P内沿轴向X移动时,以按压状态与轴向狭缝30P的内缘部62滑动接触。
[0055]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弹性部件60的弹性舌片66在向收缩侧的伸缩调整时以按压状态与轴向狭缝30P的内缘部62滑动接触。因此,能够减小伸缩调整时管柱套筒4的收缩速度。因此,在管柱套筒4的伸缩行程范围的收缩侧端,被引导突起39与引导槽38在轴向X上的槽端38a碰撞。由此,能够减少限制管柱套筒4的收缩时产生的撞击声。另外,还能够缓和被引导突起39承受的冲击。
[0056]伸缩调整时被引导突起39承受的冲击被缓和。因此,能够抑制伸缩调整导致的被引导突起39的强度的降低。由此,二次碰撞时,借助被引导突起39的断裂能够产生所需的脱离载荷。伸缩调整时被引导突起39所承受的冲击被缓和。因此,不需要在引导槽38的轴向X上的槽端38a设置用于吸收冲击的减震器。因此,与在槽端38a设置有减震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0057]在向收缩侧的伸缩调整时,第二弹性部件60从末端扩张状的开口端30Pa顺畅地导入轴向狭缝30P内。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向收缩侧的伸缩调整。通过将第一弹性部件50P与第二弹性部件60设置为一体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0058]弹性舌片66包括配置于比顶部66a更靠转向操纵部件2侧的第二倾斜部66e。由此,在向伸长侧的伸缩调整时,能够抑制弹性舌片66对内缘部62的钩挂。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过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59]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也可以是不能伸缩调整的转向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弹性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可通电地卡止于紧固轴41的狭缝内部分41d,弹性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与规定区域36滑动接触。
[0060]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第一部分51未被卡止部件55卡止,也可以通过螺栓、焊接而被卡止或固定。弹性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不需要是具有均匀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在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也可以包括未弯曲的直线状的部分或屈曲部分。
[0061 ]对弹性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所接触的紧固轴41的部位而言,除了是紧固轴41本身之外,还可以包括是设置于紧固轴41的可通电的部件的情况。弹性部件50可以是板簧以外的弹簧,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弹簧。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第一弹性部件50P与第二弹性部件60独立地形成。在该情况下,第二弹性部件60可不具有导电性。
[0062]在第一弹性部件50P与第二弹性部件60独立地形成的情况下,第一弹性部件50P与第二弹性部件60可以不使用卡止部件55而通过螺栓一起紧固。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一方的第二弹性部件60的周边的图。图12(b)是示意性对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一方的第二弹性部件60的周边的图。此外,在图12(a)以及图12(b)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弹性变形前的弹性舌片66。
[0063]如图12(a)的第一变形例以及图12(b)的第二变形例所示,各加强部件61可以构成为根据需要对第二弹性部件60的弹性舌片66的载荷特性进行调整。详细地说,参照图12(a),在加强部件61的连结部68形成有突起90,该突起90与第二弹性部件60的弹性舌片66的前端部66c在对置方向F上对置。通过对突起90在对置方向F的高度进行调整,能够在第二弹性部件60与内缘部62滑动接触的状态下,使进行过高度调整的突起90与弹性舌片66的前端部66c接触。由此,能够对第二倾斜部66e相对于第一倾斜部66d的弯曲变形量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够对弹性舌片66的载荷特性进行调整。
[0064]另外,参照图12(b),在加强部件61的连结部68形成有凹部91,该凹部91与第二弹性部件60的弹性舌片66的前端部66c在对置方向F上对置。通过对凹部91在对置方向F上的深度进行调整,能够在第二弹性部件60与内缘部62滑动接触的状态下,使前端部66c与凹部91的底部不接触。由此,能够对弹性舌片66的载荷特性进行调整。
[0065]另外,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转向装置IP不具备第一弹性部件50P。另外,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构成为第二弹性部件60与外套筒21中在一对被紧固部31之间形成的轴向狭缝30P的内缘部(相当于一对被紧固部31的对置面)滑动接触。
[0066]另外,转向装置1、1P也可以包括齿形锁定机构,该齿形锁定机构通过齿彼此的啮合来对内套筒20相对于外套筒21的位置进行锁定。另外,转向装置1、1P的紧固轴41配置于比内套筒20更靠倾斜方向Z的下方。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紧固轴41配置于比内套筒20更靠倾斜方向Z的上方的转向装置。
[0067]另外,转向装置1、1P并不局限于不辅助转向操纵部件2的转向操纵的手动式的转向装置,也可以是通过电动马达辅助转向操纵部件2的转向操纵的管柱助力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C-EPS)。
[0068]本申请主张享有2015年2月2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33328号和2015年7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36230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
【主权项】
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具备: 连结转向操纵部件的能够沿轴向伸缩的转向轴; 管柱套筒,其能够沿所述轴向伸缩且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可旋转,其中,所述外套筒包括狭缝和配置于所述狭缝的两侧的一对被紧固部,所述内套筒内嵌于所述外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周除规定区域以外被绝缘性的被覆层被覆; 托架,其对所述外套筒的所述一对被紧固部进行支承,并且该托架固定于车身; 紧固机构,其包括可通电地支承于所述一对被紧固部的紧固轴插通孔的紧固轴,通过经由所述紧固轴紧固所述一对被紧固部来使所述内套筒保持于所述外套筒;以及 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通电地卡止于所述紧固轴中位于所述狭缝内的狭缝内部分、和所述规定区域中的一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狭缝内部分和所述规定区域中的另一方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部分可通电地卡止于所述内套筒的规定区域, 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能够为了伸缩调整而在所述轴向上相对滑动, 在伸缩调整范围内,所述弹性部件以维持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紧固轴的所述狭缝内部分的接触的方式弹性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因二次碰撞时与所述内套筒一起移动的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二部分与安装于所述外套筒的被安装部件抵接而弹性变形。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具备: 作为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弹性部件; 第二弹性部件,其在使所述管柱套筒伸缩的伸缩调整时被所述内套筒支承为能够一同移动,在向收缩侧的伸缩调整时插入作为所述狭缝的轴向狭缝内,以按压状态与所述轴向狭缝的内缘部滑动接触;以及 伸缩限位件,其限制在伸缩调整时所述管柱套筒的伸缩行程范围的收缩侧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轴向狭缝包括开口端,该开口端在所述外套筒的轴向端部开口呈末端扩张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为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为一体。
【文档编号】B62D1/16GK105905155SQ20161008768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6日
【发明人】作田雅芳, 冈野僚太, 菊入美智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