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12929阅读:来源:国知局

[0127]110转向装置
[0128]120转向柱装置
[0129]121内柱
[0130]122外柱
[0131]123倾斜支架
[0132]1231车体安装侧支架
[0133]1232按压支架
[0134]124固定支架
[0135]125伸缩多板
[0136]126伸缩多板
[0137]127倾斜杆
[0138]128倾斜螺栓用孔
[0139]129紧固机构
[0140]130操作部
[0141]131滚动轴承
[0142]132倾斜螺栓
[0143]133凸轮锁定机构
[0144]134螺母
[0145]135滚动轴承
[0146]136防脱落机构
[0147]137剪断销
[0148]138剪断销
[0149]139内柱接触面
[0150]140剪断销用孔
[0151]141剪断销用孔
[0152]142固定部
[0153]143固定部
[0154]144横梁部
[0155]145柱部
[0156]146安装部
[0157]147定距支架
[0158]148凸轮和齿轮机构
[0159]149剪断销
[0160]150剪断销
[0161]151可动侧齿轮锁定件
[0162]152固定侧齿轮锁定件
[0163]153倾斜螺栓中央部
[0164]154凸轮机构
[0165]155偏心凸轮
[0166]156按压块
[0167]157按压块
[0168]158内板
[0169]159凹部
[0170]160嵌合突起部
[0171]161嵌合孔部
[0172]162注射口
[0173]BK切断面
[0174]Μ连结部件
[0175]Ρ、ΡΑ 安全销
[0176]Pi内销
[0177]Pil销体部
[0178]Ρ?2大径部
[0179]Pie端部
[0180]Po、PoA 外销
[0181]Pol主体部
[0182]Po2防脱落部
[0183]Po3凸缘部
[0184]Poe端部
[0185]Poh导向孔
[0186]Pos槽口
[0187]Posb 前端
[0188]pr突起部
[0189]VB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190]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限定。此外,以下所记载的结构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结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要素。而且,以下所述的结构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
[0191]实施方式1?4
[0192]以下,参照图1?23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4的图。图5?图10是具体地表不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图。同样,图11?图15是具体地表不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图,图16?图23是具体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结构的图。在图2中,轴向DA表示转向轴的轴向,前方DF和后方DB表示将转向装置安装于车体时的车体的前方和后方。
[0193]实施方式1涉及一种转向柱装置120,其支承包括阳转向轴106和阴转向轴105的转向轴,其特征在于:转向柱包括内柱121和外柱122,具有能够进行伸缩调整、以及能够吸收冲击地在轴向上移动的功能,并且通过安装于车体的倾斜支架123能够进行倾斜调整,利用倾斜支架123具有的紧固机构129将外柱122紧固来保持内柱121,其中,转向柱装置120具有使紧固机构129的摩擦面增加的伸缩多板125,伸缩多板125固定于固定支架124,该固定支架124设置在柱(121、122)的底面侧且在外柱122的缝隙间,使内柱121的孔与固定支架124的孔一致并在其中插通剪断销,由此内柱121以能够从固定支架124脱离的方式被支承。
[0194]实施方式2涉及一种转向柱装置120,其支承包括阳转向轴106和阴转向轴105的转向轴,其特征在于:转向柱装置120包括内柱121和外柱122,具有能够进行伸缩动作以及吸收冲击的功能,可在轴向上相对地移动,并且通过安装于车体的倾斜支架123以能够进行倾斜调整的方式安装于车体,倾斜支架123具有紧固机构129,通过紧固外柱122来保持内柱121,外柱122具有缝隙,由从左右方向借由紧固机构129的作用对缝隙进行按压的按压支架1232包住地保持内柱121,在该缝隙间配置凸轮和齿轮机构148,该凸轮和齿轮机构148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安装于内柱121,并且具有作为固定板的功能,通过使构成紧固机构129的倾斜杆127旋转,使倾斜杆中央部的凸轮即凸轮锁定机构133旋转,由此将形成于倾斜螺栓中央部153的凸轮部从下向上压向固定板进行保持。
[0195]实施方式3涉及支承转向轴的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柱包括内柱和外柱,具有能够进行伸缩调整功能并且能够吸收冲击地在轴向上移动,上述转向柱装置具有安装于车体的倾斜支架,以能够进行倾斜调整的方式安装于车体,通过紧固机构将倾斜支架、夕卜柱和作为摩擦板的伸缩多板紧固,由此保持内嵌于外柱的内柱,外柱具有缝隙,由从左右方向对缝隙通过紧固机构进行按压的按压支架包住地保持内柱,在该缝隙间配置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安装于内柱的作为摩擦板的固定板即内板158,并且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剪断销137、138将用于固定摩擦板的固定支架结合固定于内柱。
[0196]实施方式4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实施方式1?3中任一个所述的转向柱装置。
[0197]实施方式4的转向装置适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0198]实施方式5
[0199]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周边的图。图25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使用图24和图25,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概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向装置100安装于车体VB时的车体VB的前方简称为前方,将转向装置100安装于车体VB时的车体VB的后方简称为后方。在图24中,前方是图中的左侧,后方是图中的右侧。
[0200]转向装置
[0201]转向装置100按照传递由操作者施加的力的顺序依次包括方向盘81、转向轴82、万向接头84、下轴85、以及万向接头86,并且与小齿轮轴87接合。
[0202]转向轴82包括输入轴82a和输出轴82b。输入轴82a的一端部连结于方向盘81,另一端部连结于输出轴82b。输出轴82b的一端部连结于输入轴82a,另一端部连结于万向接头84。在实施方式5中,输入轴82a和输出轴82b由SPCC(Steel Plate Cold Commercial,冷乳钢板)等普通钢材等形成。
[0203]下轴85的一端部连结于万向接头84,另一端部连结于万向接头86。小齿轮轴87的一立而部连结于万向接头86。
[0204]此外,转向装置100具有转向柱50,该转向柱50包括:以输入轴82a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入轴82a的筒状的内柱51、以及内柱51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的筒状的外柱54。内柱51相比外柱54配置于后方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内柱51的轴向和外柱54的轴向可简称为轴向。
[0205]转向装置100具有固定于车体侧部件13而支承外柱54的外柱支架52。外柱支架52包括:固定于车体侧部件13的安装板部52b、以及与安装板部52b形成为一体的框状支承部52a。外柱支架52的安装板部52b例如具有安装孔52h,使用安装孔52h和螺栓等固定部件将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13。外柱支架52的框状支承部52a配置于外柱54的两侧,用于紧固外柱54。此外,框状支承部52a设置有倾斜调整孔23h,其是在车体VB的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0206]此外,外柱54具有设置于前方侧端部的转轴支架55。转轴支架55以旋转軸55a为中心可旋转地被车体侧部件12支承。旋转軸55a例如与水平方向平行。由此,外柱54被支承为可在铅垂方向上摆动。
[0207]图26是表示图24中的d— d截面的图。图27是表示图26中的e — e截面的图。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底面的图。如图26所示,外柱54具有两个杆贯通部31、以及缝隙54s。杆贯通部31是从内柱5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如图27所示,具有圆孔即杆贯通孔31h。径向是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使用相同的含义。两个杆贯通部31具有的各杆贯通孔31h在径向上相对。此外,杆贯通部31的一部分与框状支承部52a相对。杆33贯穿两个杆贯通孔31h并且贯穿框状支承部52a的倾斜调整孔23h,与操作杆53连结。
[0208]此外,缝隙54s是将内柱51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长孔,在外柱54的外周面设置于两个杆贯通部31之间的位置。外柱54具有缝隙54s,所以被紧固时内径变小。由此,在外柱54被紧固的状态下,在外柱54覆盖内柱51的部分,外柱54的内周面与内柱51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在外柱54与内柱51之间产生摩擦力。此外,缝隙54s的轴向两端也可以被封闭。即,缝隙54s也可以是闭合构造。
[0209]如图26所示,转向装置100具有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第一伸缩摩擦板21是板状部件,具有以轴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即伸缩调整孔21h。第一伸缩摩擦板21例如在框状支承部52a与杆贯通部31之间的位置重叠地配置两个。第二伸缩摩擦板22例如是将板材弯曲而形成的部件,从轴向看呈大致U形。第二伸缩摩擦板22包括:配置在两个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的两个摩擦部22a、连结两个摩擦部22a的连结部22b、以及设置于连结部22b的弯折部22c。另外,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也可以不配置在框状支承部52a与杆贯通部31之间的位置,可以配置成由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杆贯通部31夹着框状支承部52a。
[0210]摩擦部22a具有圆孔、即杆贯通孔22h。杆33贯穿伸缩调整孔21h和杆贯通孔22h。连结部22b使两个摩擦部22a连结为一体,由此可容易地进行将摩擦部22a配置在两个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的作业。此外,连结部22b因具有弯折部22c而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由此,即使在外柱支架52的紧固状态发生变化而使两个摩擦部22a相互间的距离改变的情况下,连结部22b也不会牵拉摩擦部22a。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摩擦部22a被连结部22b牵拉而在摩擦部22a与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产生间隙。
[0211]如果框状支承部52a被紧固,则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的摩擦部22a被框状支承部52a压向外柱54的杆贯通部31。由此,在框状支承部52a与第一伸缩摩擦板21之间、第一伸缩摩擦板21与第二伸缩摩擦板22的摩擦部22a之间、第一伸缩摩擦板21与杆贯通部31之间分别产生摩擦力。因此,与不具有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的情况相比,产生摩擦力的面积增加。框状支承部52a能够通过第一伸缩摩擦板21和第二伸缩摩擦板22更牢固地紧固外柱54。
[0212]此外,如果使操作杆53旋转,则对框状支承部52a的紧固力被缓解,框状支承部52a与外柱54之间的摩擦力消除或减小。由此,能够调整外柱54的倾斜位置。此外,如果使操作杆53旋转,则对框状支承部52a的紧固力被缓解,外柱54的缝隙54s的宽度变大。由此,外柱54紧固内柱51的力消除,内柱51滑动时的摩擦力消除。由此,操作者在使操作杆53旋转之后,能够通过方向盘81推拉内柱51来调整伸缩位置。
[0213]如图27和图28所示,转向装置100具有内柱支架4。图29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内柱支架的立体图。如图29所示,内柱支架4例如包括臂部41、插入部42、颈部44和支脚部43。例如,如图28所示,臂部41是将在外柱54的两侧相向的两组第一伸缩摩擦板21进行连接的棒状部分。插入部42是设置于臂部41的两端的、被插入到设置于第一伸缩摩擦板21的孔中的部分。插入部42形成得比臂部41细。颈部44是从臂部41的一部分向与臂部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分。支脚部43是设置于颈部44的与臂部41相反一侧的端部的板状部分,与内柱51接触。如图29所示,支脚部43的内柱侧表面43b形成为沿着内柱51的外周面形状的形状。
[0214]如图28所示,内柱支架4与配置于外柱54两侧的第一伸缩摩擦板21连结。通过将插入部42插入到设置于第一伸缩摩擦板21的孔中,内柱支架4由第一伸缩摩擦板21支承。此夕卜,配置于外柱54两侧的第一伸缩摩擦板21隔着内柱支架4的臂部41相向。此外,内柱支架4通过支脚部43与内柱51连结。
[0215]为了将内柱支架4和内柱51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连结,如图27所示,内柱51开设有第一孔51h,支脚部43开设有第二孔43h。第一孔51h与第二孔43h连通。例如在实施方式5中,第一孔51h和第二孔43h分别设置有两个。通过将连结部件Μ插入到横跨第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