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292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随着方向盘的旋转而对车轮赋予转向角的转向装置的支承构造,众所周知的是使用盒体(capsule)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如果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转向柱受到过大负荷而使转向柱被压向车体前方,则盒体的一部分被切断而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保护驾驶员(操作者)免受方向盘的冲撞(二次碰撞)。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因发生冲击负荷而使伸缩式固定部件滑动的构造。在这种构造中,固定部件收纳于槽中,为了获取较大的行程量而需要较长的槽,因此存在柱体大型化的倾向。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69800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29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技术那样,在转向柱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情况下,如果盒体被切断则转向柱落下。因此,在为了保护体重较轻的操作者免受二次碰撞而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的情况下,转向柱容易因误动作而落下。如果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则此后难以进行转向操作。因此,难以减小脱离负荷的设定值。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转向装置,包括:内柱,其呈筒状,将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外柱,其为筒状部件,上述内柱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具有将其上述内柱插入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柱支架,其固定于车体侧部件,通过夹持上述外柱的按压支架来紧固上述外柱;被按压部,其设置于上述内柱的外周;第一固定机构,其根据操作杆的旋转来紧固上述外柱;第二固定机构,其根据上述操作杆的旋转,使锁定部件对上述被按压部在倾斜方向上施力;以及脱离机构,其在上述第一固定机构紧固上述外柱,并且上述第二固定机构使锁定部件对上述被按压部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的状态下,能够改变上述内柱与上述按压支架的相对位置来使上述内柱脱离。
[0008]根据该结构,在车体中经由车体侧部件支承外柱,在二次碰撞时,如果从方向盘向转向柱传递力,则内柱插入外柱的内部并收纳于外柱。在这种情况下,外柱保持固定于车体。因此,即便因误动作而使内柱插入外柱的内部,也不会发生转向柱的落下。即便降低由柱支架夹持而产生的压力来降低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因为第二固定机构使锁定部件对固定板部在倾斜方向上施力,所以由于二次碰撞以外的其它因素的负荷而导致超过脱离负荷的可能性会降低。因此,为了缓和二次碰撞对体重较轻的操作者的冲击,可以减小使方向盘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
[0009]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被按压部是固定板部,该固定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外柱的缝隙的内部,并与上述内柱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进行固定。
[0010]在操作者的体重较轻的情况下,最好减小使转向柱中的内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降低由柱支架夹持而产生的压力,从而来降低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车体发生了碰撞(一次碰撞)的情况下,固定板部与内柱能够脱离。因此,在车体发生了碰撞(一次碰撞)的情况下,能够使内柱从柱支架脱离,解除第二固定机构的连结,转向装置能够缓和对体重较轻的操作者的冲击(二次碰撞)。
[0011]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脱离机构具备:上述固定板部的第一孔;上述内柱的第二孔;以及设置成横跨上述第一孔与上述第二孔的安全销,将上述内柱与上述固定板部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进行固定。根据该结构,在由于一次碰撞而对安装于车体的转向柱施加负荷的情况下,如果转向柱被压向车体前方,则安全销受到剪断力。如果安全销断裂,则固定板部与内柱的连结会被解除,从而第二固定机构的连结会被解除。因此,不会传递第二固定机构使锁定部件对固定板部在倾斜方向上施加的力。
[0012]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转向装置包括:倾斜螺栓,其贯穿上述按压支架并且与上述操作杆联动,上述第二固定机构具备旋转凸轮部,上述旋转凸轮部设置于与上述外柱的缝隙相向的位置并且与上述倾斜螺栓联动地旋转。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的动作关联。而且,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解除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双方的固定,从而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此外,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使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来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固定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013]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锁定部件根据上述旋转凸轮部的旋转,来改变相对于上述固定板部在倾斜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因此,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解除第二固定机构的固定,从而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此外,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使第二固定机构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固定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014]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旋转凸轮部在与上述固定板部抵接的抵接部分具备齿部或者凹凸。由此,第二固定机构能够对柱支架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相对固定板部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015]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锁定部件包括在上述倾斜方向上分断开的第一锁定部件和第二锁定部件,上述脱离机构对于与上述被按压部抵接的上述第一锁定部件,以能够与其脱离的方式来固定上述第二锁定部件。
[0016]在操作者的体重较轻的情况下,最好减小使转向柱中的内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降低由柱支架夹持而产生的压力,从而来降低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车体发生了碰撞(一次碰撞)的情况下,第一锁定部件与第二锁定部件能够脱离。因此,在车体发生了碰撞(一次碰撞)的情况下,能够使内柱从柱支架脱离,解除第二固定机构的连结,转向装置能够缓和对体重较轻的操作者的冲击(二次碰撞)。
[0017]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脱离机构具备:上述第一锁定部件的第一孔;上述第二锁定部件的第二孔;以及设置成横跨上述第一孔与上述第二孔的安全销,将上述第一锁定部件与上述第二锁定部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进行固定。根据该结构,在由于一次碰撞而对安装于车体的转向柱施加负荷的情况下,如果转向柱被压向车体前方,贝lJ安全销受到剪断力。如果安全销断裂,则固定板部与内柱的连结会被解除,从而第二固定机构的连结会被解除。因此,不会传递第二固定机构使锁定部件对固定板部在倾斜方向上施加的力。
[0018]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转向装置包括:倾斜螺栓,其贯穿上述按压支架并且与上述操作杆联动,上述第二固定机构具备旋转凸轮部,上述旋转凸轮部设置于与上述外柱的缝隙相向的位置并且与上述倾斜螺栓联动地旋转,上述第二锁定部件根据上述旋转凸轮部的旋转来改变相对于上述固定板部在倾斜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的动作关联。而且,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解除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双方的固定,从而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此外,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的操作,就能够使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来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固定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019]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第一锁定部件在与上述被按压部抵接的抵接部分具备齿部或者凹凸。由此,第二固定机构能够对柱支架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相对固定板部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020]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旋转凸轮部从上述倾斜螺栓的轴心偏心。由此,第二固定机构能够对柱支架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相对固定板部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021 ]作为本发明的理想方式,优选的是,上述外柱位于车体前方侧,具备转轴支架,且能够插入脱离了的内柱。根据该结构,即便因误动作而使内柱插入外柱的内部,也不会发生转向柱的落下。
[002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即使减小使转向柱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也能够抑制转向柱因误动作而落下。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4的转向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0024]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4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4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的图。
[0026]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4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正面(后侧)的图。
[0027]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部分截面)的图。
[0028]图6是表示图5的a—a截面的图。
[0029]图7是表不图5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8是表示图7的底面的图(转向柱装置的底视图)。
[0031]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0032]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0033]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部分截面)的图。
[0034]图12是表示图11的b—b截面的图。
[0035]图13是表示图11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36]图14是表示图11的底面的图(转向柱装置的底视图)。
[0037]图15是表不实施方式2的变形不例的与图13同样的图。
[0038]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转向柱装置的侧面(部分截面)的图。
[0039]图17是表示图16的c—c截面的图。
[0040]图18是表示图16的C部分的放大图。
[0041 ]图19是表示图16的底面的图(转向柱装置的底视图)。
[0042]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内板的图。
[0043]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变形示例涉及的内板的图。
[0044]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内板的安装方法的图。
[0045]图2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内板的安装方法的图。
[0046]图2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0047]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的侧视图。
[0048]图26是表示图25的d— d截面的截面图。
[0049 ]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5的包含输入轴以及输出轴的旋转轴的截面的截面图。
[0050]图2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处于固定的状态的说明图。
[0051]图2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处于解除固定的状态的说明图。
[0052]图30是从倾斜方向的下侧观察实施方式5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的俯视图。
[0053]图3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在发生了一次碰撞的情况下的状态的说明图。
[0054]图32是说明比较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在发生了一次碰撞后,能够位移的二次碰撞时的负荷的说明图。
[0055]图33是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在发生了一次碰撞后,能够位移的二次碰撞时的负荷的说明图。
[0056]图3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处于固定的状态的说明图。
[0057]图3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处于固定的状态的说明图。
[0058]图36是从倾斜方向的下侧观察实施方式6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的俯视图。
[0059]图3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