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底耐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7676发布日期:2020-07-04 00:5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罐底耐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罐底耐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易拉罐或其他罐类产品一般成箱堆放、运输,其中,易拉罐包括罐盖、罐体(即罐身)、拉环,罐体的罐底(或称底拱:罐体下部拱起的部位)需要进行耐压测试。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099158.4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圆柱形复合罐耐压测试仪,其记载的内容如“一种圆柱形复合罐耐压测试仪,由控制箱9、胎具及夹具构成,其创新点为:胎具为竖直设置于控制箱上表面的圆柱形胎具5,该胎具可以为尼龙胎具,进一步减小胎具与测试样3(复合罐)内表面的硬性接触,该胎具外径与被测试样的内腔直径相吻合,而且可将胎具配套制备成多种不同大小的胎具以适应多种不同型号的被测试样的密封性测试。在胎具外圆柱表面制有一圈凹槽,在该凹槽内嵌装有密封圈6,该胎具同轴安装于一固装在控制箱上表面的连接管8上,该连接管与控制箱内部的气体管路15相连通,胎具轴心部位制有中心轴孔4,由此该中心轴孔与设置于控制箱内部的气体管路相连通。在控制箱内部的气体管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夹具为一将试样卡紧于胎具外表面的环状钢丝卡箍7,该钢丝卡箍卡设于胎具嵌装有密封圈的部位。”

需要再次提及的是,其公开了“胎具可以为尼龙胎具,该胎具外径与被测试样的内腔直径相吻合,而且可将胎具配套制备成多种不同大小的胎具以适应多种不同型号的被测样式的密封性测试。”并且,其还公开了“在胎具外圆柱表面制有一圈凹槽,在该凹槽内嵌装有密封圈6,该胎具同轴安装于一固装在控制箱上表面的连接管8上,该连接管与控制箱内部的气体管路15相连通,胎具轴心部位制有中心轴孔4,由此该中心轴孔与设置于控制箱内部的气体管路相连通。”

总而言之,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099158.4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圆柱形复合罐耐压测试仪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尺寸规格的胎具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被测样式的内壁,从而在胎具外圆柱表面增设密封圈以达到罐底内部与外部隔绝的目的,从而通过气压对罐底进行充气,完成耐压测试。

但是,样品的型号越多,其内径尺寸种类也越多,通过更换尺寸不同的胎具和不同尺寸的密封圈对样品罐体进行密封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依然存在工作效率较低、密封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其能够方便地对内径尺寸不同的罐体进行罐底的耐压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密封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包括压杆、支撑座、柱状密封件,所述压杆沿自身轴向开设有通气道,所述柱状密封件活动套设所述压杆,所述压杆设有挤压件,所述柱状密封件位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挤压件之间,所述压杆依次穿过所述支撑座、柱状密封件,并固定连接所述挤压件;

测试时,将罐体沿所述压杆的端部套入,使所述柱状密封件、挤压件置于罐体内;

所述挤压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当所述挤压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作相互靠近的运动时,所述挤压件和所述支撑座共同挤压所述柱状密封件,并使所述柱状密封件沿周向膨胀,从而使所述柱状密封件抵接罐体的内壁,进而使所述柱状密封件与罐体的罐底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通气道的一端接通所述密封腔,所述通气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气源;

当所述挤压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作相互远离的运动时,所述柱状密封件沿周向收缩并远离罐体的内壁而恢复原状。

进一步地,所述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挤压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座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挤压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支撑座能够相对所述挤压件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件、柱状密封件、支撑座沿竖直方向依次向下布置;

当所述压杆沿竖向方向向下运动时,所述挤压件和所述支撑座共同挤压所述柱状密封件,并使所述柱状密封件沿周向膨胀,从而使所述柱状密封件抵接罐体的内壁;

当所述压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柱状密封件沿周向收缩并远离罐体的内壁而恢复原状。

进一步地,所述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固定夹具用于夹紧罐体,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左半圆夹具、右半圆夹具、左气缸、右气缸,所述左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左半圆夹具靠近或远离所述右半圆夹具,所述右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右半圆夹具靠近或远离所述左半圆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末端固接有螺栓,所述压杆通过所述螺栓固定所述挤压件,所述螺栓沿自身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接通至所述密封腔和所述通气道。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件的外形适于抵接罐体的罐底。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密封件采用橡胶、塑料或石墨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设有胶质垫片,所述胶质垫片抵接所述柱状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内圈套接所述压杆,所述导向套的外圈套接所述支撑座。

进一步地,所述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压杆,并用于驱动所述压杆沿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电机与丝杆的组合或液压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以通过挤压件和支撑座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使得柱状密封件沿周向膨胀而抵接罐体的内壁,即使得本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以根据罐体的内径大小决定对柱状密封件的挤压程度,从而使得本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以方便地对内壁的内径尺寸不同的罐体进行罐底的耐压测试,而且不必进行其他测试夹具的更换和调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柱状密封件与罐体内壁的密封程度取决于柱状密封件被挤压的程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较难发生密封不牢靠的事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密封圈的摩擦和弹性作用进行密封的方式,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密封性,而且也减少了维修的事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的柱状密封件被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倒置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的固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显示更多零部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杆;11、通气道;111、通气道的出气口;112、通气道的进气口;12、挤压件;2、支撑座;21、胶质垫片;3、柱状密封件;4、螺栓;5、导向套;6、驱动机构;7、密封腔;81、左半圆夹具;82、右半圆夹具;9、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图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包括压杆1、支撑座2、柱状密封件3,压杆1沿自身轴向开设有通气道11,柱状密封件3活动套设压杆1,压杆1设有挤压件12,柱状密封件3位于支撑座2与挤压件12之间,压杆1依次穿过支撑座2、柱状密封件3,并固定连接挤压件12;

测试时,将罐体9沿压杆1的端部套入,使柱状密封件3、挤压件12置于罐体9内;

挤压件12能够相对于支撑座2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当挤压件12相对于支撑座2作相互靠近的运动时,挤压件12和支撑座2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3,并使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膨胀,从而使柱状密封件3抵接罐体9的内壁,进而使柱状密封件3与罐体9的罐底之间形成密封腔7,通气道11的一端接通密封腔7,通气道1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气源;

当挤压件12相对于支撑座2作相互远离的运动时,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收缩并远离罐体9的内壁而恢复原状。

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通过挤压件12与支撑座2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3,使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膨胀而抵接罐体9的内壁,从而使柱状密封件3与罐体9的罐底之间形成密封腔7,再通过通气道11对密封腔7进行充气,便可实现对罐底的耐压测试。其中,测试元件可以仿照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如在通气道11内安装气压感应器等即可。并且,气源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即可,如气泵等;或者,参照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099158.4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圆柱形复合罐耐压测试仪即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以通过挤压件12和支撑座2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3,使得本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以根据罐体9的内径大小来决定对柱状密封件3的挤压程度,从而使得本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以方便地对内壁的内径尺寸不同的罐体9进行罐底的耐压测试,而且不必进行其他测试夹具的更换和调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柱状密封件3与罐体9内壁的密封程度取决于柱状密封件3被挤压的程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较难发生密封不牢靠的事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密封圈的摩擦和弹性作用进行密封的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密封性,从而减少了维修的事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易拉罐的罐体9有直身型(即罐体9,或称罐身,的各个位置处的直径相等)和缩颈型(即罐体9的顶部通过翻边处理,使得顶部的直径小于罐体9的其他位置的直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对直身型的罐体9和缩颈型的罐体9都可以实现罐体9的罐底耐压测试,减少更换专用夹具的时间,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其中,挤压件12与支撑座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可以是挤压件12运动而支撑座2固定,也可以是挤压件12固定而支撑座2运动,还可以是挤压件12和支撑座2都能够运动。本实施例中优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设置方式一:较佳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机架,支撑座2固定于机架,挤压件12能够相对支撑座2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设置方式二:较佳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机架,挤压件12固定于机架,支撑座2能够相对挤压件12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根据设置方式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挤压件12、柱状密封件3、支撑座2的布置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布置两种方式:

布置方式一:参见图4,挤压件12、柱状密封件3、支撑座2沿竖直方向依次向上布置;当压杆1沿竖向方向向上运动时,挤压件12和支撑座2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3,并使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膨胀,从而使柱状密封件3抵接罐体9的内壁;当压杆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收缩并远离罐体9的内壁而恢复原状。

布置方式二:参见图1,挤压件12、柱状密封件3、支撑座2沿竖直方向依次向下布置;当压杆1沿竖向方向向下运动时,挤压件12和支撑座2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3,并使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膨胀,从而使柱状密封件3抵接罐体9的内壁;当压杆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收缩并远离罐体9的内壁而恢复原状。可以理解,由于压杆1沿竖向方向向下运动能够带动挤压件12下降,同时使得放置于挤压件12上的罐体9受自身重力作用而跟随挤压件12下降,使得柱状密封件3与支撑座2之间形成密封腔7后,密封腔7的体积更小,因而只要通入少量的气体便能够实现测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布置方式二:参见图5、图6,优选地,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夹具,固定夹具固定于机架,固定夹具用于夹紧罐体9,固定夹具包括左半圆夹具81、右半圆夹具82、左气缸、右气缸,左气缸用于驱动左半圆夹具81靠近或远离右半圆夹具82,右气缸用于驱动右半圆夹具82靠近或远离左半圆夹具81。其中,左半圆夹具81固定(如焊接、固定套接、可拆卸套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左气缸,右半圆夹具82固定(如焊接、固定套接、可拆卸套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右气缸。测试时,当压杆1沿竖向方向向下运动,并使挤压件12相对支撑座2作相互靠近运动时,罐体9跟随挤压件12下降,并且,当挤压件12和支撑座2共同挤压柱状密封件3,并使柱状密封件3沿周向膨胀,从而使柱状密封件3抵接罐体9的内壁时,固定夹具能够夹紧罐体9。测试完成后,固定夹具能够松开罐体9,当压杆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使挤压件12相对支撑座2作相互远离运动时,罐体9跟随挤压件12上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通过柱状密封件3对罐体9的内壁进行挤压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但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在向密封腔7充入气体时,罐体9不会脱离本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可通过固定夹具对罐体9进行夹紧。更重要的是,由于罐体9跟随挤压件12上升或下降,因此,在挤压件12挤压柱状密封件3时,罐体9能够跟随挤压件12下降,从而使罐体9能够下降到固定夹具的工作范围;在测试完成后,当固定夹具松开罐体9后,罐体9能够跟随挤压件12上升,使得罐体9脱离固定夹具的工作范围,使得固定夹具不会干涉从本罐底耐压测试装置取下罐体9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左半圆夹具81和右半圆夹具82中的也可以是其中一者固定,而另一者活动,即只需要一个气缸驱动左半圆夹具81和右半圆夹具82中的其中一者进行夹紧或放松罐体9即可。

参见图1、图2,较佳的,压杆1的末端固接有螺栓4,压杆1通过螺栓4固定挤压件12,螺栓4沿自身轴线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两端分别接通至密封腔7和通气道11。参见图2,通气道的进气口112用于连接气源,通气道的出气口111与螺栓4的通孔接通。可以理解,通过螺栓4固定挤压件12,从而便于柱状密封件3的维修和更换,从而保证密封腔7的密封性。也即,在本实施例中,螺栓4只是优选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通气道11直接连通密封腔7的方式,此时,挤压件12与压杆1之间采用焊接或胶水固定的方式即可。

参见图1、图2,较佳的,挤压件12的外形适于抵接罐体9的罐底。挤压件12的外形适于抵接罐体9的罐底。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将挤压件12的外形适配于罐体9的罐底,从而进一步减小密封腔7的体积。这样设置,只要向密封腔7通入更少量的气体,便可实现罐底的耐压测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较佳的,柱状密封件3采用橡胶、塑料或石墨材质制成。

较佳的,支撑座2设有胶质垫片21,胶质垫片21抵接柱状密封件3。通过胶质垫片21对柱状密封件3进行支撑,可以减低柱状密封件3的损坏速度。

较佳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导向套5,导向套5的内圈套接压杆1,导向套5的外圈套接支撑座2。其中,导向套5优选地为铜套或铝套。

较佳的,罐底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固定连接压杆1,并用于驱动压杆1沿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或者,驱动机构6固定连接支撑座2,并用于驱动支撑座2沿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也即,当采用驱动机构6固定连接压杆1的方式时,支撑座2固定于机架;当采用驱动机构6固定连接支撑座2的方式时,压杆1固定于机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驱动机构6作为动力源只是优选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人力实现压杆1或支撑座2的运动。另外,需要另外提及的是,压杆1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伸缩杆的结构。

较佳的,驱动机构6为气缸、电机与丝杆的组合或液压缸。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