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2859发布日期:2020-05-06 22:2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光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背景技术: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被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利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差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光,再与样品作用,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到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的数学处理,把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

但是现有的红外光谱仪在使用时,因红外光谱仪内部存在灰尘颗粒和水汽颗粒,容易造成的光线在传输时产生衍射偏离轨道,对测量数据精度产生误差,同时水汽在红外光谱仪内部也容易造成内部部件的损坏,所以人们急需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红外光谱仪在使用时,因红外光谱仪内部存在灰尘颗粒和水汽颗粒,容易造成的光线在传输时产生衍射偏离轨道,对测量数据精度产生误差,同时水汽在红外光谱仪内部也容易造成内部部件的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包括红外光谱仪本体,所述红外光谱仪本体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抽气盒,抽气盒一侧表面端部嵌入安装有连接管口,抽气盒另一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抽气槽口;

红外光谱仪本体另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两侧表面均开设若干通气口,安装架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一侧表面胶接有密封垫片,安装板一端焊接有安装框,安装框两端部均安装有限位纱网;

红外光谱仪本体顶端安装有防干扰组件,防干扰组件包括u型块、第一收纳腔、第一电磁屏蔽膜、第一配重杆、第二收纳腔、第二电磁屏蔽膜和第二配重杆;

红外光谱仪本体顶端通过热熔合固定连接有u型块,u型块外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收纳腔,第一收纳腔内壁粘结有第一电磁屏蔽膜,第一电磁屏蔽膜一端粘结有第一配重杆;

u型块内部一端面开设有第二收纳腔,第二收纳腔内壁粘结有第二电磁屏蔽膜,第二电磁屏蔽膜一端粘结有第二配重杆。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外边缘与安装架内部内边缘相契合,安装框与限位纱网盛装有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杆的厚度和长度分别与第一收纳腔厚度和长度相等,第二配重杆厚度和长度分别与第二收纳腔厚度和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谱仪本体底部安装有置物机构,置物机构包括限位板、置物板、支撑板、安装槽、安装轴和卡块;

所述红外光谱仪本体底部通过热熔合对称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置物板,置物板底端对称焊接有支撑板,置物板顶端两边部等距离开设有若干安装槽,置物板边部对应安装槽端部位置处贯穿安装有安装轴,安装轴位于安装槽内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形状为倒l型,所述置物板顶端面与红外光谱仪本体底端面贴合,置物板侧表面与限位板竖直部分的侧表面贴合,所述置物板底端面与限位板水平部分的顶端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谱仪本体底端各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支撑脚,支撑板底端与支撑脚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将抽风机通过管道连接连接管口,在密封垫块堵住另一侧的通气孔时,将装置内部的水汽颗粒和灰尘颗粒抽出,减少因水汽颗粒和灰尘颗粒造成的测量精确度降低的问题,同时可通过推动安装框到安装架内部,使得红外光谱仪本体在工作结束后能快速进行散热,并防止散热时外界水汽颗粒进入造成的电子元器件受潮损坏现象。

2、在红外光谱仪本体顶端设置了防干扰组件,通过第一电磁屏蔽膜和第二电磁屏蔽膜,减少外界的电磁波干扰红外光谱仪本体内部电子元气件的正常工作,保证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设置的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便于两个电磁屏蔽膜在使用完毕后的收纳,不干扰使用者对红外光谱仪本体的其他操作。

3、通过限位板在红外光谱仪本体底部安装了置物板,解决了现有红外光谱仪体积较大,占用工作台空间较大,不利于使用者放置物品的问题,使得红外光谱仪本体使用时物品摆放更加便捷,同时设置了支撑板和卡块,提高置物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抽气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限位纱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置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干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红外光谱仪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红外光谱仪本体;2、抽气盒;3、连接管口;4、抽气槽口;5、安装架;6、通气口;7、安装板;8、密封垫片;9、安装框;10、限位纱网;

11、置物机构;1101、限位板;1102、置物板;1103、支撑板;1104、安装槽;1105、安装轴;1106、卡块;

12、防干扰组件;1201、u型块;1202、第一收纳腔;1203、第一电磁屏蔽膜;1204、第一配重杆;1205、第二收纳腔;1206、第二电磁屏蔽膜;1207、第二配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确度高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包括红外光谱仪本体1,红外光谱仪本体1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抽气盒2,抽气盒2一侧表面端部嵌入安装有连接管口3,抽气盒2另一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抽气槽口4;

红外光谱仪本体1另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安装架5,安装架5两侧表面均开设若干通气口6,安装架5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一侧表面胶接有密封垫片8,安装板7一端焊接有安装框9,安装框9两端部均安装有限位纱网10,安装框9的外边缘与安装架5内部内边缘相契合,安装框9与限位纱网10盛装有活性炭,使得安装框9能推入到安装架5内部,并通过活性炭对散热的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灰尘颗粒和水汽颗粒对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红外光谱仪本体1顶端安装有防干扰组件12,防干扰组件12包括u型块1201、第一收纳腔1202、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第一配重杆1204、第二收纳腔1205、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和第二配重杆1207;

红外光谱仪本体1顶端通过热熔合固定连接有u型块1201,u型块1201外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收纳腔1202,第一收纳腔1202内壁粘结有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一端粘结有第一配重杆1204;

u型块1201内部一端面开设有第二收纳腔1205,第二收纳腔1205内壁粘结有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一端粘结有第二配重杆1207,第一配重杆1204的厚度和长度分别与第一收纳腔1202厚度和长度相等,第二配重杆1207厚度和长度分别与第二收纳腔1205厚度和长度相等,使得第一配重杆1204能卡入到第一收纳腔1202内,第二配重杆1207能卡入到第二收纳腔1205,保证收纳后的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和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不易会轻从掉出。

红外光谱仪本体1底部安装有置物机构11,置物机构11包括限位板1101、置物板1102、支撑板1103、安装槽1104、安装轴1105和卡块1106;

红外光谱仪本体1底部通过热熔合对称连接有限位板1101,限位板1101形状为倒l型,置物板1102顶端面与红外光谱仪本体1底端面贴合,置物板1102侧表面与限位板1101竖直部分的侧表面贴合,置物板1102底端面与限位板1101水平部分的顶端面贴合,保证置物板1102能稳定的安装在两个限位板1101与红外光谱仪本体1之间,两个限位板1101之间滑动连接有置物板1102,置物板1102底端对称焊接有支撑板1103,红外光谱仪本体1底端各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支撑脚,保持红外光谱仪本体1的稳定,支撑板1103底端与支撑脚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支撑脚与工作台接触时,支撑板1103也与工作台接触,进而使得支撑板1103能对置物板1102进行辅助支撑,置物板1102顶端两边部等距离开设有若干安装槽1104,置物板1102边部对应安装槽1104端部位置处贯穿安装有安装轴1105,安装轴1105位于安装槽1104内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卡块110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精确度高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用时,首先将配置好的试样放置于红外光谱仪本体1的样品放置处,接着将连接管口3与抽风机的抽气管连接,启动抽风机,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的气体通过抽气槽口4进入到抽气盒2内,并从连接管口3处输送向外,此时红外光谱仪本体1另一侧的安装架5内部安装有安装板7和密封垫片8,密封垫片8紧贴在安装架5的一侧,使得密封垫片8堵住通气口6,不会有外界气体进入到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因气体的抽出,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形成半真空状态,有效减少因水汽颗粒和灰尘颗粒造成的测量精确度降低的问题;

在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颗粒物减少后,拉动第一配重杆1204,使得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从第一收纳腔1202内伸出,并盖覆在红外光谱仪本体1的侧面,接着拉动第二配重杆1207,将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从第二收纳腔1205内抽出,盖覆在红外光谱仪本体1顶部,此时启动红外光谱仪本体1,通过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的麦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差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光,再与样品作用,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到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的数学处理,把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通过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和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的作用,降低红外光谱仪本体1工作时内部部件受到电磁的干扰,保证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各部件正常运行;

在检测完毕后,将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塞回到第一收纳腔1202内,将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塞回到第二收纳腔1205内部,因第一配重杆1204的厚度和长度分别与第一收纳腔1202厚度和长度相等,第二配重杆1207厚度和长度分别与第二收纳腔1205厚度和长度相等,同时将第一配重杆1204能卡入到第一收纳腔1202内,第二配重杆1207能卡入到第二收纳腔1205,保证收纳后的第一电磁屏蔽膜1203和第二电磁屏蔽膜1206不会轻易从掉出,并推动安装框9,使得安装框9进入到安装架5内部,因安装框9与限位纱网10之间安装有活性炭,在抽风机依旧工作的情况下,外界气体穿过通气口6和限位纱网10进入到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并被安装框9与限位纱网10之间安装的活性炭吸收颗粒物,使得红外光谱仪本体1内部发热部件能与流动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使得散热效果更佳,直接将安装板7和安装框9抽出,可以对活性炭进行更换,保证持续的干燥效果;

在工作过程中,限位板1101形状为倒l型,置物板1102顶端面与红外光谱仪本体1底端面贴合,置物板1102侧表面与限位板1101竖直部分的侧表面贴合,置物板1102底端面与限位板1101水平部分的顶端面贴合,保证置物板1102能稳定的安装在两个限位板1101与红外光谱仪本体1之间,抽出置物板1102,因红外光谱仪本体1底端各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支撑脚,保持红外光谱仪本体1的稳定,支撑板1103底端与支撑脚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支撑脚与工作台接触时,支撑板1103也与工作台接触,进而使得支撑板1103能对置物板1102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初步保证置物板1102的稳定,通过转动安装槽1104内部的卡块1106,通过卡块1106卡住限位板1101,使得置物板1102不会在因使用者误碰收回,避免置物板1102误碰收回后,其顶端放置物品掉落的情况,使得置物机构11使用更加便捷,解决了现有红外光谱仪体积较大,占用工作台空间较大,不利于使用者放置物品的问题。

实施例2:如图7所示,来自红外光源的辐射,经过凹面反射镜使成平行光后进入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仪中包括分束器、动镜和定镜,离开干涉仪的脉动光束投射到一摆动的反射镜b,使光束交替通过样品池或参比池,再经摆动反射镜c(与b同步),使光束聚焦到检测器上,检测器通过计算机终端傅里叶变换数字化干涉信号,最后制成中红外光谱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