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1325发布日期:2020-05-22 22: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芯气密性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泵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生活中使用的高档乳液瓶,通常设置有泵体,通过泵体将乳液泵送至出液口,其中泵送的类型分为真空瓶活塞推压式和泵体主动泵压式,泵体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乳液瓶中乳液的使用,无论何种泵体,泵芯均为其核心组件。泵芯由密封原件、弹性元件和往复运动原件等组成,在泵芯组件装配后,需要对泵芯的性能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测试。

如图1所示的一种泵芯组件在市场上应用非常普遍,它包括靠模1f、位于靠模内的泵芯和位于泵芯上端的压盖1l,所述靠模与泵芯的顶端通过密封圈1b密封连接,底端则相互分离,且密封圈位于压盖之下,且泵芯的泵口1h位于靠模的靠模敞口1g之内;所述泵芯包括泵体1i、位于泵体顶端的出液杆1a、位于泵体内并在出液杆下方的活塞杆1c,以及固定在泵体内且套在活塞杆上的密封塞1j;所述出液杆与密封塞之间设置有可对出液杆进行复位的第一弹簧1k,所述活塞杆底部与泵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可对活塞杆进行复位的第二弹簧1d,泵体的内腔底部还设置有阀珠1e,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抵住阀珠,防止泵体内的液体向下从泵口处反流出来。

由于现阶段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对于上述泵芯组件,在很多地区的企业中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气密性检测,不仅效率较低,而且检测效果受到人工主观影响,成品的质量一致性有待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泵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使能够有效检测泵芯组件的气密性,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泵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立柱和测试模块,所述测试模块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线轨、泵芯治具和泵芯插头;所述立柱包括竖直布置且面向所述泵芯治具的工作面和与所述工作面垂直布置的立柱顶面,立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面,且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头部竖直朝下;所述线轨共有两根,分别固定在所述工作面的两侧边处,两个所述线轨的滑块上共同固定着一个托架,所述托架的下侧固定有一个压板支架,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头部竖直朝下,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头部还设置有一个驱动头;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工作台上,其活塞杆头部竖直朝上,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同轴分布;

所述泵芯插头包括一体注塑成型且自下向上依次连接的底杆、法兰、连杆和管头,所述管头、连杆和法兰内部设置有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上端连通至管头顶部并形成有出水口,下端连通至所述法兰的侧面并形成有进水口;所述测试模块还包括透明液位管,所述透明液位管竖直布置且其下端插入到一个盛有水的水箱中,所述透明液位管上端通过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透明液位管的一侧设置有照明光源,透明液位管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照明光源相对位置设置有影像采集仪;所述泵芯插头的底杆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泵芯治具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泵芯治具上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泵芯组件的台阶孔,且所述台阶孔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均同轴分布;

在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托架升至立柱上端,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泵芯插头位于立柱下端,此时所述泵芯插头、压板支架和驱动头均与所述泵芯组件处于分离状态;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压板支架下降,使所述压板支架压住所述泵芯组件的顶盖,同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泵芯插头上升并使所述泵芯插头的管头插入到所述泵芯组件的泵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管头与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管头的外径小于泵口的内径,且管头的外径与泵口的内径之差值小于0.5mm。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立柱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气缸组合,可对泵芯组件自动进行按压固定、插接泵芯插头和往复泵送运动,提高了泵芯组件的气密性检测效率;通过设置竖直布置的透明液位管并用照明光源与影像采集仪配合,可对被泵压到透明液位管中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特定时间段的液位监测,来评价泵芯组件的气密性,检测结果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涉及的一种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泵芯组件的气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泵芯组件、1a-出液杆、1b-密封圈、1c-活塞杆、1d-第二弹簧、1e-阀珠、1f-靠模、1g-靠模敞口、1h-泵口、1i-泵体、1j-密封塞、1k-第一弹簧、1l-顶盖、2-立柱、201-立柱顶面、202-工作面、203-减重孔、3-第一气缸、4-第三气缸、5-第二气缸、6-托架、7-线轨、8-压板支架、9-泵芯插头、901-底杆、902-法兰、903-连杆、904-管头、905-通水孔、906-出水口、907-进水口、10-驱动头、11-泵芯治具、12-工作台、13-透明液位管、14-影像采集仪、15-照明光源、16-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泵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2、立柱2和测试模块,所述测试模块包括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5、第三气缸4、线轨7、泵芯治具11和泵芯插头9;所述立柱包括竖直布置且面向所述泵芯治具的工作面202和与所述工作面垂直布置的立柱顶面201,立柱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气缸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面,且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头部竖直朝下;所述线轨共有两根,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工作面的两侧边处,两个所述线轨的滑块上共同通过螺钉固定着一个托架6,所述托架的下侧通过螺钉固定有一个压板支架8,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头部竖直朝下,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所述托架通过螺母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头部还设置有一个驱动头10;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工作台上,其活塞杆头部竖直朝上,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同轴分布;

所述泵芯插头包括一体注塑成型且自下向上依次连接的底杆901、法兰902、连杆903和管头904,所述管头、连杆和法兰内部设置有连通的通水孔905,所述通水孔上端连通至管头顶部并形成有出水口906,下端连通至所述法兰的侧面并形成有进水口907;所述测试模块还包括透明液位管13,所述透明液位管竖直布置且其下端插入到一个盛有水的水箱16中,所述透明液位管上端通过水管与所述进水口907连通,所述透明液位管的一侧设置有照明光源15,透明液位管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照明光源相对位置设置有影像采集仪14,透明液位管和影像采集仪均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下端;所述泵芯插头的底杆901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过盈配合或螺纹锁紧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泵芯治具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泵芯治具上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泵芯组件的台阶孔(图中未示出),且所述台阶孔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均同轴分布;

在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托架升至立柱上端,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泵芯插头位于立柱下端,此时所述泵芯插头、压板支架和驱动头均与所述泵芯组件处于分离状态;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压板支架下降,使所述压板支架压住所述泵芯组件的顶盖1l,同时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泵芯插头上升并使所述泵芯插头的管头904插入到所述泵芯组件的泵口1h内。

所述管头与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当泵芯插头的管头904插入到所述泵芯组件的泵口1h内时,泵芯插头与泵口得到可靠的密封;所述管头的外径小于泵口的内径,且管头的外径与泵口的内径之差值小于0.5mm。

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立柱的上端,既可以减少立柱重量,又不会对立柱的整体支撑刚性产生严重削弱。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在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3驱动托架6升至立柱2上端,所述第二气缸5驱动所述泵芯插头9位于立柱下端,此时所述泵芯插头9、压板支架8和驱动头10均与所述泵芯组件处于分离状态;

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压板支架下降,使所述压板支架压住所述泵芯组件1的顶盖1l,由于泵芯组件1位于泵芯治具11的台阶孔中,所以此时泵芯组件的靠模在竖直方向被约束;同时所述第二气缸5驱动所述泵芯插头上升并使所述泵芯插头的管头904伸入到所述泵芯组件的泵口1h内密封插接;第三气缸4做定量次数的往复伸缩运动,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带动驱动头10上下运动,使得出液杆1a被上下驱动,执行泵压动作,然后在泵压作用下,透明液位管13和气管中的空气从出液杆的头部排出,在负压作用下,水箱16中的水进入到透明液位管中并逐渐上升,当第三气缸停止动作时,在照明光源的照射下,透明液位管中的液位线容易辨识,并被影像采集仪14实时监测,在一定时间段内,影像采集仪比较初始和最终的液位差值,如果液位差值在设定的阈值之内,则判定该泵芯组件1的气密性合格,否则,则判定不合格。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气缸组合,可对泵芯组件自动进行按压固定、插接泵芯插头和往复泵送运动,提高了泵芯组件的气密性检测效率;通过设置竖直布置的透明液位管并用照明光源与影像采集仪配合,可对被泵压到透明液位管中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特定时间段的液位监测,来评价泵芯组件的气密性,检测结果可靠性高。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