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7976发布日期:2020-12-11 15:1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验领域,具体是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倒车雷达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驻车、倒车和启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

由于雷达的特性是只能检验探头附近的移动物体,为了检验汽车的雷达功能是否正常,通常需要安排二名检验员配合检验。一人在车内挂倒挡观察显示屏,另一人在车尾雷达探头处不停移动以确定倒车雷达显示是否正常,这种检测方式较为繁琐而且检测结果不精准,而且车后的检验员检验过程中存在安全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包括底板、后板、前板、横杆和弹簧组,所述底板为实心不锈钢板,底板的一侧上方倒有圆角,底板的另一侧底部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垂直于底板的后板,后板一侧底部位于底板上方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滑轨,前板为与后板平行的长方体木板,前板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滑块,前板通过滑块嵌入滑轨中与滑轨滑动连接,前板与后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数个弹簧组,前板相对于弹簧组的另一侧粘接有泡沫棉,泡沫棉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泡沫棉的外部包裹有皮质防水层,底板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防滑垫,防滑垫的表面为不锈钢网格,防滑垫的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距离刻度尺,距离刻度尺垂直于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杆焊接于两根垂直于底板的支架,横杆支架的高度与汽车后备箱向外侧凸起的位置高度相等,横杆的支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底板一侧,横杆的上方每间隔一定距离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探头位置水平向底板一侧,位于每个接近开关的侧面横杆上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声光报警器,每个声光报警器内置电池且各自串联于上方的接近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组包括弹簧座、弹簧和套筒,弹簧组的一端为中间开圆孔的圆板,弹簧组的另一端焊接有圆筒,两个弹簧座通过圆筒外壁焊接一个弹簧,两个弹簧座圆筒内壁固定有一个套筒,套筒为直径小于弹簧座内孔直径的圆柱,套筒的长度小于弹簧长度,套筒用于防止两个弹簧座不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检测方便且检测结果较为精准,通过接近开关和声光报警器配合可以使检验员清楚的知道汽车尾部于墙面的距离,从而判断倒车雷达判断是否准确,通过距离刻度尺可以较为精准的对检测误差进行记录,弹簧组5可以缓冲汽车倒车过程中的撞击从而防止意外损伤,泡沫棉可以防止汽车尾部受到剐蹭,防滑垫防止汽车轮胎在底板上打滑从而影响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中弹簧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板;2、后板;3、前板;4、横杆;5、弹簧组;6、接近开关;7、声光报警器;8、防滑垫;9、距离刻度尺;10、泡沫棉;11、滑轨;12、滑块;13、弹簧座;14、弹簧;15、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包括底板1、后板2、前板3、横杆4和弹簧组5,所述底板1为实心不锈钢板,底板1的一侧上方倒有圆角,底板1的另一侧底部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垂直于底板1的后板2,后板2一侧底部位于底板1上方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滑轨11,前板3为与后板2平行的长方体木板,前板3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滑块12,前板3通过滑块12嵌入滑轨11中与滑轨11滑动连接,前板3与后板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数个弹簧组5,前板3相对于弹簧组5的另一侧粘接有泡沫棉10,泡沫棉10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泡沫棉10的外部包裹有皮质防水层,底板1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防滑垫8,防滑垫8的表面为不锈钢网格,防滑垫8的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距离刻度尺9,距离刻度尺9垂直于前板3。

所述横杆4焊接于两根垂直于底板1的支架,横杆4支架的高度与汽车后备箱向外侧凸起的位置高度相等,横杆4的支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底板1一侧,横杆4的上方每间隔一定距离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接近开关6,接近开关6的探头位置水平向底板1一侧,位于每个接近开关6的侧面横杆4上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声光报警器7,每个声光报警器7内置电池且各自串联于上方的接近开关6。

所述弹簧组5包括弹簧座13、弹簧14和套筒15,弹簧组5的一端为中间开圆孔的圆板,弹簧组5的另一端焊接有圆筒,两个弹簧座13通过圆筒外壁焊接一个弹簧14,两个弹簧座13圆筒内壁固定有一个套筒15,套筒15为直径小于弹簧座13内孔直径的圆柱,套筒15的长度小于弹簧14长度,套筒15用于防止两个弹簧座13不对齐。

所述接近开关6和声光报警器7可每隔0.1米放置一组,也可每隔0.5米放置一组,根据对精度的需求进行选择放置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汽车倒车至装置底板1上,接近开关6被汽车尾部遮挡后传递电信号给声光报警器7,使得声光报警器7内部触点接通开始闪烁蜂鸣,同时汽车倒车雷达显示距离泡沫棉10的距离,驾驶人员可通过后视镜看声光报警器和听声音判断汽车尾部距离泡沫棉10的位置,通过距离刻度尺9判断汽车尾部距离泡沫棉10的精确距离,通过倒车雷达显示的距离和检测的实际距离判断倒车雷达是否准确,如果测量过程中不小心油门踩过可由弹簧组的弹力势能缓冲汽车尾部的动力势能,泡沫棉10可以防止汽车尾部受到剐蹭,防滑垫8防止汽车轮胎在底板1上打滑从而影响测试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包括底板(1)、后板(2)、前板(3)、横杆(4)和弹簧组(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实心不锈钢板,底板(1)的一侧上方倒有圆角,底板(1)的另一侧底部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垂直于底板(1)的后板(2),后板(2)一侧底部位于底板(1)上方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滑轨(11),前板(3)为与后板(2)平行的长方体木板,前板(3)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滑块(12),前板(3)通过滑块(12)嵌入滑轨(11)中与滑轨(11)滑动连接,前板(3)与后板(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数个弹簧组(5),前板(3)相对于弹簧组(5)的另一侧粘接有泡沫棉(10),泡沫棉(10)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泡沫棉(10)的外部包裹有皮质防水层,底板(1)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防滑垫(8),防滑垫(8)的表面为不锈钢网格,防滑垫(8)的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距离刻度尺(9),距离刻度尺(9)垂直于前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焊接于两根垂直于底板(1)的支架,横杆(4)支架的高度与汽车后备箱向外侧凸起的位置高度相等,横杆(4)的支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底板(1)一侧,横杆(4)的上方每间隔一定距离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接近开关(6),接近开关(6)的探头位置水平向底板(1)一侧,位于每个接近开关(6)的侧面横杆(4)上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声光报警器(7),每个声光报警器(7)内置电池且各自串联于上方的接近开关(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5)包括弹簧座(13)、弹簧(14)和套筒(15),弹簧组(5)的一端为中间开圆孔的圆板,弹簧组(5)的另一端焊接有圆筒,两个弹簧座(13)通过圆筒外壁焊接一个弹簧(14),两个弹簧座(13)圆筒内壁固定有一个套筒(15),套筒(15)为直径小于弹簧座(13)内孔直径的圆柱,套筒(15)的长度小于弹簧(14)长度,套筒(15)用于使两个弹簧座(13)之间处于水平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倒车雷达装置,包括底板、后板、前板、横杆和弹簧组,所述底板为实心不锈钢板,底板的一侧上方倒有圆角,底板的另一侧底部上方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有垂直于底板的后板,后板一侧底部位于底板上方两侧通过螺钉连接各固定有滑轨,该装置检测方便且检测结果较为精准,通过接近开关和声光报警器配合可以使检验员清楚的知道汽车尾部于墙面的距离,从而判断倒车雷达判断是否准确,通过距离刻度尺可以较为精准的对检测误差进行记录,弹簧组可以缓冲汽车倒车过程中的撞击从而防止意外损伤,泡沫棉可以防止汽车尾部受到剐蹭,防滑垫防止汽车轮胎在底板上打滑从而影响测试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融华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