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抗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7886发布日期:2020-09-23 00:4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材抗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线材的抗拉能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日益提高的今天,无论是人们生活还是生产制造企业中,电子仪器、机械化设备的种类和重要性都在不断提高,这些设备和仪器大都需要通过电力进行驱动,而如电线、压接端子等线材则是电力传输和信号传输的最重要媒介。为了确保设备仪器的正常工作并提高它们的工作稳定性,线材必须具备有一定的抗拉能力,故而对于线材抗拉性能的检测也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检测线材抗拉能力的检测装置,以提高检测和操作的方便性,并提高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材抗拉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相对地安装有用于夹持线材的固定夹具和移动夹具,固定夹具固定安装于壳体上并连接有检测拉力的传感器,移动夹具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上且其移动方向指向或背向固定夹具;壳体内还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移动夹具连接并带动移动夹具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材抗拉检测装置,固定夹具和移动夹具均可用于夹持线材,且固定夹具固定设置,而移动夹具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可朝向或背向固定夹具移动,从而改变两个夹具之间的相对距离。工作时,视乎待检测线材的长度,通过驱动组件控制移动夹具朝向固定夹具移动,直至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检测线材;然后,将待检测线材的两端分别放入两个夹具内并进行夹持固定;接着,再次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夹具背向固定夹具移动;直至待检测线材被拉直后,传感器检测得到拉力值并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监控装置或收集工作信息的采集装置;操作者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组件的施力大小、速度,并收集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信息;再然后,驱动组件可以继续拉动待检测线材至断裂,或者在固定拉力和复位时间下进行拉力测试,又或者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拉力测试后再进行拉断,直至收集完成所需的数据,检测操作即完成。此后,监控装置或采集装置将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或进行其它操作,其工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可见,该线材抗拉检测装置通过两个夹具和驱动组件的设置,即可实现线材的检测操作,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驱动组件可使需要而设置为相应的结构,工作过程中也可采用不同的工作速度或工作模式,以得到更准确的检测数据,并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的数值,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线材抗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壳体和驱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8分别是固定夹具和移动夹具的五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线材抗拉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上相对地安装有用于夹持线材的固定夹具2和移动夹具3,固定夹具固定安装于壳体上并连接有检测拉力的传感器,移动夹具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上且其移动方向指向或背向固定夹具;壳体内还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移动夹具连接并带动移动夹具移动。

如图1-8所示,壳体1内安装有控制系统,壳体上安装有可用于监控和控制的控制屏9,控制屏通过控制系统调节驱动组件的工作速度,壳体1上还安装有控制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夹具3移动的驱动按钮8。工作时,视乎待检测线材的长度,通过驱动组件控制移动夹具朝向固定夹具移动,直至两个夹具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检测线材;然后,将待检测线材的两端分别放入两个夹具内并进行夹持固定;接着,再次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夹具背向固定夹具移动;直至待检测线材被拉直后,传感器检测得到拉力值并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和控制屏,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屏监控工作进度或调节驱动组件的施力大小、速度,同时,控制系统可以收集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信息,并设置不同的工作速度模式,如采用常规拉断测试模式、保持固定拉力测试模式、设置固定拉力和复位时间的拉力测试模式、设置固定拉力和复位时间再拉断的测试模式等,同时还可以设置微速、低速、中速、快速等工作速度,以得到更准确的检测数据;再然后,驱动组件可以继续拉动待检测线材至断裂,或者在固定拉力和复位时间下进行拉力测试,又或者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拉力测试后再进行拉断;直至收集完成所需的数据。

所述的线材抗拉检测装置,驱动组件可以是可伸缩的伸缩电机;也可以如图2、3所示,包括丝杆、与丝杆连接并沿丝杆移动的移动座41,以及连接并驱动丝杆运动的驱动电机;移动夹具3固定安装于移动座上,通过丝杆带动移动座及其上的移动夹具运动,极大地提高控制精度;另外,还可以在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支撑座42,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一根或两根以上且相平行设置的导向杆43,导向杆的方向与移动夹具3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移动座41套于所有导向杆上并沿导向杆移动,通过导向杆提高移动座及其上移动夹具的移动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工作稳定性。

在该种线材抗拉检测装置工作时,移动夹具会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沿导向杆移动,体现在装置外部则为沿壳体表面移动,为此,壳体1上需要相应地设置有供其移动的间隙或通槽5,且通槽的方向平行于移动夹具3的移动方向,但通槽的设置会导致外界的灰尘、杂物进入装置内部,从而影响装置的工作精度和安全性,有鉴于此,可以在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辊轴6,两辊轴相平行且轴向与移动夹具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另有环形的防尘履带7,防尘履带的中部分别绕过两辊轴,防尘履带的两端固定安装于移动座41上,且防尘履带的顶面设置于壳体通槽的下方,从而通过移动座带动防尘履带移动,使移动座和防尘履带始终能够遮挡壳体上的通槽,且防尘履带紧靠通槽设置,由此放置灰尘进入壳体内部;所述的辊轴可以任意安装于壳体内部,而为了减少其空间占用和减小装置的体积,可以在壳体1内并列地设置两根导向杆43,同时将辊轴6安装于两根导向杆之间的支撑座42上,此时,防尘履带即同样设置于两根导向杆之间,由此在保证工作精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地提高结构紧凑性和降低装置体积。

所述的线材抗拉检测装置,固定夹具2和移动夹具3的结构可以如图4或5所示,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可移动的夹块21,以及驱动两夹块相对或相背向移动的驱动件22,通过驱动件带动两夹块背向而留出放置线材的间隙,然后再反向夹持并固定线材,其结构简单但工作稳定、操作方便,两夹块的相对侧可以视需要而设置为凹凸面,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固定夹具2和移动夹具3的结构也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底座,该底座可以是上述的移动座,还有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上的转盘31,转盘上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限位齿32,相邻限位齿之间的间隙不一,该种结构的夹具适用于端部大于线缆的线材,如接线端子,工作时将端子卡于相邻限位齿之间即可,其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固定夹具2和移动夹具3的结构还可以是上述各种结构的结合,如图7所示,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底座,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上的旋转座33,旋转座上安装有两个子夹具;其中一个子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块21和驱动两夹块相对或相背向移动的驱动件22;另一个子夹具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旋转座上的转盘31,转盘上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限位齿32,相邻限位齿之间的间隙不一,工作时通过旋转座的转动将相应的子夹具与另一夹具相对,从而满足不同线材的检测需要,极大地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另外,转盘上可以沿周向布满限位齿,也如只设置一部分,同时在转盘上设置有同样用于夹持线材的夹子34,从而减少夹具转动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操作方便性,如图8所示。

所述的线材抗拉检测装置,安装有usb数据接口,或安装有wifi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数据线或wifi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导出至计算机或其它设备,从而更方便地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记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