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式陀螺仪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0347发布日期:2020-06-20 16:16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式陀螺仪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陀螺仪陀螺电机导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式陀螺仪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陀螺仪可以在地理南北纬75度范围内的地面、矿井或隧道任意点指出真北方向,在工程施工测量、军事瞄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摆式陀螺仪的核心部分是陀螺灵敏部,而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以下统称:导流器)作为给陀螺灵敏部内部电机直接导流供电的装置,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导流器结构的不同选择,不仅会影响陀螺电机转动的平稳性,影响陀螺灵敏部在工作过程中的摆动效果,更会直接影响陀螺仪的最终测量精度。

传统的陀螺电机供电直接通过电源板引出导线至陀螺灵敏部内给陀螺电机进行供电,这样做最大的缺点就是无论选择的导线如何柔韧纤细,总会在陀螺灵敏部下放工作摆动时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引入额外的力矩,从而影响陀螺灵敏部的正常摆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够持续稳定导电,又能够消除外力矩的影响,不会引入额外力矩,从而避免对陀螺灵敏部的正常摆动产生影响,减少后续问题多样性的一种摆式陀螺仪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摆式陀螺仪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包括连接静输电盘和动输电盘的导流丝,所述静输电盘和动输电盘均为中空圆柱状,所述静输电盘与陀螺仪外壳相连,动输电盘与陀螺仪灵敏部相连,所述导流丝设置为四个,四个导流丝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静输电盘和动输电盘的圆周面相连,同一导流丝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导流丝与静输电盘连接处为静连接处,导流丝与动输电盘连接处为动连接处;四个静连接处沿静输电盘轴向螺旋布置,且四个静连接处在静输电盘横截面上投影面上沿该投影面周向均布;

四个动连接处沿动输电盘轴向螺旋布置,且与静连接处对应设置;

所述导流丝为圆弧状导流丝。

优选地,导流丝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优选地,导流丝的横截面宽度为0.2mm~0.5mm,厚度小于0.1mm。

优选地,导流丝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270度。

优选地,导流丝的窝卷直径为30mm。

或者优选地,连接装置为连接支杆,所述连接支杆包括上高外支杆,下高外支杆、两个小外支杆及上高内支杆、下高内支杆、两个小内支杆;所述上高外支杆,下高外支杆、两个小外支杆与静输电盘相连;所述上高内支杆、下高内支杆、两个小内支杆与动输电盘相连;

四个静连接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静连接处分别位于静输电盘的上下两端,该组静连接处为端部静连接处,另外一组静连接处位于上述端部静连接处之间的静输电盘上,该组静连接处为中部静连接处;

四个动连接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动连接处,分别位于动输电盘的上下两端,该组动连接处为端部动连接处,另外一组动连接处位于上述端部动连接处之间的动输电盘上,该组动连接处为中部动连接处;

连接动输电盘上端和静输电盘上端的导流丝的一端通过上高外支杆与静输电盘上端的静连接处相连,该导流丝的另一端通过上高内支杆与动输电盘上的动连接处相连;

连接动输电盘下端和静输电盘下端的导流丝的一端通过下高外支杆与静输电盘上端的静连接处相连,该导流丝的另一端通过下高内支杆与动输电盘上的动连接处相连;

中部静连接处中的静连接处分别通过小外支杆与对应导流丝相连,导流丝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小内支杆与中部静连接处对应的中部动连接处中的动连接处相连。

优选地,上高外支杆、下高外支杆及上高内支杆、下高内支杆在静输电盘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两个小外支杆和两个小内支杆静输电盘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连接支杆上均固定设置有丝压块,所述导流丝的端部均设置在连接支杆和丝压块之间。

优选地,压块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连接的连接支杆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成圆弧状的导流丝将静输电盘和动输电盘相连,同时,导流丝设置为四个,四个静连接处沿静输电盘轴向螺旋布置,且四个静连接处在静输电盘横截面上投影面上沿该投影面周向均布;四个动连接处沿动输电盘轴向螺旋布置,且与静连接处对应设置;当陀螺灵敏部与仪器外壳发生相对运动时,四个导流丝中的两个形状发生拉伸,而另两个则发生压缩,这样拉伸与压缩所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从而实现既能够持续稳定给陀螺电机导电,又能够消除由于外力矩的变化对陀螺灵敏部摆动产生影响,进而消除外力矩对仪器测量精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流器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导流丝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静输电盘,2-引线片,3-导流丝,4-动输电盘,5-上高外支杆,6-上高内支杆,7-下高内支杆,8-小内支杆,9-下高外支杆,10-小外支杆,11-丝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摆式陀螺仪陀螺电机精确导电装置,包括连接静输电盘1和动输电盘4的导流丝3,所述静输电盘1和动输电盘4均为中空圆柱状,所述静输电盘1与陀螺仪外壳相连,动输电盘4与陀螺仪灵敏部相连,所述导流丝3设置为四个,四个导流丝3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静输电盘1和动输电盘4的圆周面相连,同一导流丝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导流丝3与静输电盘1连接处为静连接处,导流丝3与动输电盘4连接处为动连接处;四个静连接处沿静输电盘1轴向螺旋布置,且四个静连接处在静输电盘1横截面上投影面上沿该投影面周向均布;

四个动连接处沿动输电盘4轴向螺旋布置,且与静连接处对应设置;

所述导流丝3为圆弧状导流丝3。

导流丝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导流丝3的横截面宽度为0.2mm~0.5mm,厚度小于0.1mm。

导流丝3所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270度。

导流丝3的窝卷直径为30mm。

连接装置为连接支杆,所述连接支杆包括上高外支杆5,下高外支杆9、两个小外支杆10及上高内支杆6、下高内支杆7、两个小内支杆8;所述上高外支杆5,下高外支杆9、两个小外支杆10与静输电盘1相连;所述上高内支杆6、下高内支杆7、两个小内支杆8与动输电盘4相连;

四个静连接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静连接处分别位于静输电盘1的上下两端,该组静连接处为端部静连接处,另外一组静连接处位于上述端部静连接处之间的静输电盘1上,该组静连接处为中部静连接处;

四个动连接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动连接处,分别位于动输电盘4的上下两端,该组动连接处为端部动连接处,另外一组动连接处位于上述端部动连接处之间的动输电盘4上,该组动连接处为中部动连接处;

连接动输电盘4上端和静输电盘1上端的导流丝3的一端通过上高外支杆5与静输电盘1上端的静连接处相连,该导流丝3的另一端通过上高内支杆6与动输电盘4上的动连接处相连;

连接动输电盘4下端和静输电盘1下端的导流丝3的一端通过下高外支杆9与静输电盘1上端的静连接处相连,该导流丝3的另一端通过下高内支杆7与动输电盘4上的动连接处相连;

中部静连接处中的静连接处分别通过小外支杆10与对应导流丝3相连,导流丝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小内支杆8与中部静连接处对应的中部动连接处中的动连接处相连。

上高外支杆5、下高外支杆9及上高内支杆6、下高内支杆7在静输电盘1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两个小外支杆10和两个小内支杆8静输电盘1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连接支杆上均固定设置有丝压块11,所述导流丝3的端部均设置在连接支杆和丝压块11之间。

压块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连接的连接支杆固定相连。

导流器的安装:

a)上高外支杆5,下高外支杆9、两个小外支杆10的安装

如图1所示,在静输电盘1左侧安装上高外支杆5及引线片2,顺时针方向135度处,安装小外支杆10及引线片2;调转静输电盘1方向至另外一面,与上高外支杆5成45度方位安装另一小外支杆10及引线片2,与上高外支杆5成90度方位安装下高外支杆9及引线片2。要求各连接支杆装配时紧贴静输电盘1内圆,保证连接支杆中心与静输电盘1中心同轴,旋紧各连接螺钉,连接部分用914胶粘牢,连接支杆不得有松动。

b)上高内支杆6、下高内支杆7、两个小内支杆8的安装

如图1所示,在动输电盘4正上方安装上高内支杆6及引线片2,顺时针方向135度处,安装小内支杆8及引线片2;调转动输电盘4方向至另外一面,与上高内支杆6逆时针成90度位置安装下高内支杆7及引线片2,逆时针成135度位置安装另一小内支杆8及引线片2,要求同上。

(3)导流器的使用

调整好导流器方向后将动输电盘4套入陀螺灵敏部顶部,静输电盘1装入随动仪器外壳上部,位置调整合适后用螺钉固定外盘,然后将动输电盘4引线板与锁紧螺母依次装入陀螺灵敏部顶部,并旋紧固定。

最终,电源板上电流通过静输电盘1上的引线片2流入静输电盘1上的连接支杆,而导流丝3两头分别连接静输电盘1上各连接支杆及动输电盘4上各连接支杆,电流再通过动输电盘4上的引线片2导入至动输电盘4引线板,再通过陀螺灵敏部上固定的导线传递至陀螺电机,完成陀螺电机供电。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成圆弧状的导流丝3将静输电盘1和动输电盘4相连,同时,导流丝3设置为四个,四个静连接处沿静输电盘1轴向螺旋布置,且四个静连接处在静输电盘1横截面上投影面上沿该投影面周向均布;四个动连接处沿动输电盘4轴向螺旋布置,且与静连接处对应设置;当陀螺灵敏部与仪器外壳发生相对运动时,四个导流丝3中的两个形状发生拉伸,而另两个则发生压缩,这样拉伸与压缩所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从而实现既能够持续稳定给陀螺电机导电,又能够消除由于外力矩的变化对陀螺灵敏部摆动产生影响,进而消除外力矩对仪器测量精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