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5648发布日期:2020-05-19 21: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孵育箱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



背景技术: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人们在对免疫学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均需要做很多免疫学反应实验,这些免疫学反应实验通常在孵育箱中进行。

现有免疫学反应孵育箱包括箱体、恒温系统、托架、试管、试管架、风力循环系统等构成,使用时,首先将试管插在试管架上,然后向试管的内部添加反应液,接着将试管架放置在托架上,之后开启恒温系统和风力循环系统进行恒温反应,免疫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试验员对试管内的反应现象进行观察,但是,试管在试管架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实验员必须打开箱体并取出试管架,然后从试管架上取出试管并对其内部的反应现象进行观察,操作方式较为复杂,实验人员容易因操作失误而使试管坠落损坏,而且打开箱体之后会破坏孵育箱内部的恒温环境,不仅对免疫学反应的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消耗更多的电能来使孵育箱内部的温度达到恒温环境,能耗较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免疫学反应孵育箱包括箱体、恒温系统、托架、试管、试管架、风力循环系统等构成,使用时,首先将试管插在试管架上,然后向试管的内部添加反应液,接着将试管架放置在托架上,之后开启恒温系统和风力循环系统进行恒温反应,免疫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试验员对试管内的反应现象进行观察,但是,试管在试管架上呈矩形阵列分布,实验员必须打开箱体并取出试管架,然后从试管架上取出试管并对其内部的反应现象进行观察,操作方式较为复杂,实验人员容易因操作失误而使试管坠落损坏,而且打开箱体之后会破坏孵育箱内部的恒温环境,不仅对免疫学反应的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消耗更多的电能来使孵育箱内部的温度达到恒温环境,能耗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包括孵化箱,所述孵化箱的顶部设有密封盖,孵化箱的左侧面上设有插接装置。

优选的,所述孵化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支撑条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源设备和温控器,安装板顶面的左端设有绷紧装置,箱体的内部设有调节装置,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固定槽,箱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补光灯,隔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顶端与箱体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竖板上开设有滑槽,竖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竖板之间设有试管架,箱体的正面开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内部固定嵌装有透视玻璃,箱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绷紧装置包括导电弹片和支撑板,导电弹片和支撑板的底端均与安装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板上活动插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绷紧轮,旋转轴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与绷紧轮固定连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绷紧轮的外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部固定嵌装有导电环,导电弹片的顶端滑动卡接在环形槽的内部,导电弹片的端部与导电环的表面滑动连接,绷紧轮的外部缠绕有线束。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正向螺纹杆和传动杆,正向螺纹杆的右端与箱体内腔的右侧面活动套接,正向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接轴,转接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驱动锥齿轮,转接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反向螺纹杆,反向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反向螺纹杆的左端与箱体内腔的左侧面活动套接,另一个反向螺纹杆的左端延伸至箱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正向螺纹杆和反向螺纹杆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位移块,位移块上活动连接有x型升降架,x型升降架的顶部穿过固定槽并活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内部滑动插接有滑杆,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传动杆活动插接在支撑条的内部,传动杆的端部固定套接有传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试管架所述试管架包括承接块,承接块与箱体的内壁和竖板的侧面均滑动连接,承接块的内部开设有试管孔,试管孔的内壁开设有轨道槽,试管孔的内部设有弹性活塞,弹性活塞的内部开设有承插孔,弹性活塞的侧面开设有嵌装槽,嵌装槽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轴承,轴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块,升降块的另一端滑动插接在轨道槽的内部,升降块的顶面连接有高弹性带,高弹性带的顶端与轨道槽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弹性活塞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扇叶板,承插孔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试管主体,试管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圈,挡圈的底面与弹性活塞的顶面接触连接,承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缓冲腔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缓冲腔内腔的底面开设有加热孔,线束的端部固定插接在承接块的底面上并延伸至加热孔的内部,加热孔的内壁连接有加热丝,加热孔内腔的底面上固定插接有鼓风扇,承接块的内部开设有横向风道、竖向风道和倾斜风道,缓冲腔和竖向风道均通过倾斜风道与轨道槽连通,承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片,滑片的另一端穿过滑槽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条,限位条的底面与定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包括盖子,盖子活动套接在箱体的顶部,盖子的内部设有限位装置,盖子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盖子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管,弹性管与贯穿孔连通,弹性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悬垂板,悬垂板的顶面开设有位于弹性管内部的凹槽,盖子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容纳腔,容纳腔开设在盖子的内部,容纳腔与贯穿孔连通,容纳腔内腔的左侧面通过复位弹簧传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右端延伸至盖子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压帽,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与贯穿孔连通,限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片。

优选的,所述插接装置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左侧面上,固定环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把手,把手与贯穿孔、弹性管、凹槽、限位孔相适配,把手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插接条,插接条的底面与固定环的顶面接触连接,把手的左侧面开设有棘齿槽,棘齿槽与限位弹片相适配。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调节装置,使实验人员能够根据试管主体的长度调节试管架的位置高度,提高了该孵育箱的适用性,通过绷紧装置,使线束呈绷紧状态,避免线束呈松弛状态而影响实验员观察反应现象的问题,提高了视觉上的舒适性,通过试管架,使该孵育箱不仅能够对免疫反应进行恒温加热,而且能够对免疫反应进行搅拌,有助于增加反应速度,同时使试管主体具有向下移动的功能,通过密封盖和插接装置的配合,使实验员能够对试管主体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使试管主体从试管架的内部移动出来,方便实验员对试管主体内部的反应现象进行观察,操作方式简单,试管主体不会坠落损坏,通过限位装置,使试管主体能够在观察位置固定住,方便实验员对试管主体内部的反应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持续观察,观察反应现象时不需要将试管主体取出,不需要将孵化箱打开,因此孵化箱内部的恒温环境不会被破坏,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减少了电能的消耗量,使能耗降低,提高了该孵育箱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孵化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孵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限位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1中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2中绷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的右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图2中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1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图12中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图15中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孵化箱;101、箱体;102、支撑条;103、安装板;104、电源设备;105、温控器;106、隔板;107、固定槽;108、补光灯;109、竖板;110、滑槽;111、矩形孔;112、透视玻璃;113、控制面板;2、密封盖;21、盖子;22、贯穿孔;23、弹性管;24、悬垂板;25、凹槽;26、提手;3、插接装置;30、固定环;31、把手;32、插接条;33、棘齿槽;4、绷紧装置;40、导电弹片;41、支撑板;42、旋转轴;43、绷紧轮;44、扭力弹簧;45、环形槽;46、导电环;47、线束;5、调节装置;501、正向螺纹杆;502、转接轴;503、驱动锥齿轮;504、反向螺纹杆;505、位移块;506、x型升降架;507、滑块;508、滑杆;509、定位板;510、传动杆;511、传动锥齿轮;6、试管架;600、承接块;601、试管孔;602、轨道槽;603、弹性活塞;604、承插孔;605、嵌装槽;606、轴承;607、升降块;608、高弹性带;609、试管主体;610、挡圈;611、缓冲腔;612、温度感应器;613、加热孔;614、加热丝;615、鼓风扇;616、横向风道;617、竖向风道;618、倾斜风道;619、弧形扇叶板;620、滑片;621、限位条;7、限位装置;71、容纳腔;72、复位弹簧;73、限位板;74、驱动杆;75、压帽;76、限位孔;77、限位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6,一种免疫学反应孵育箱,包括孵化箱1,孵化箱1的顶部设有密封盖2,孵化箱1的左侧面上设有插接装置3。

孵化箱1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条102,支撑条10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3,安装板103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源设备104和温控器105,安装板103顶面的左端设有绷紧装置4,箱体101的内部设有调节装置5,箱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06,隔板106上开设有固定槽107,箱体10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补光灯108,隔板106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板109,竖板109的顶端与箱体10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竖板109上开设有滑槽110,竖板10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竖板109之间设有试管架6,箱体101的正面开开设有矩形孔111,矩形孔111的内部固定嵌装有透视玻璃112,箱体10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3,控制面板113、补光灯108、电源设备104形成电回路。

绷紧装置4包括导电弹片40和支撑板41,导电弹片40和支撑板41的底端均与安装板103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板41上活动插接有旋转轴42,旋转轴42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绷紧轮43,旋转轴42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44,扭力弹簧44的一端与绷紧轮43固定连接,扭力弹簧44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1固定连接,绷紧轮43的外部开设有环形槽45,环形槽45的内部固定嵌装有导电环46,导电弹片40的顶端滑动卡接在环形槽45的内部,导电弹片40的端部与导电环46的表面滑动连接,导电弹片40与电源设备104、温控器105电连接,绷紧轮43的外部缠绕有线束47,线束47与导电环46电连接。

调节装置5包括正向螺纹杆501和传动杆510,正向螺纹杆501的右端与箱体101内腔的右侧面活动套接,正向螺纹杆50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接轴502,转接轴502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驱动锥齿轮503,转接轴50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反向螺纹杆504,反向螺纹杆504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反向螺纹杆504的左端与箱体101内腔的左侧面活动套接,另一个反向螺纹杆504的左端延伸至箱体10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正向螺纹杆501和反向螺纹杆504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位移块505,位移块505上活动连接有x型升降架506,x型升降架506的顶部穿过固定槽107并活动连接有滑块507,滑块507的内部滑动插接有滑杆508,滑杆50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509;传动杆510活动插接在支撑条102的内部,传动杆510的端部固定套接有传动锥齿轮511,传动锥齿轮511与驱动锥齿轮503啮合。

试管架6试管架6包括承接块600,承接块600与箱体101的内壁和竖板109的侧面均滑动连接,承接块600的内部开设有试管孔601,试管孔601与贯穿孔22一一对应,试管孔601的内壁开设有轨道槽602,试管孔601的内部设有弹性活塞603,弹性活塞603的顶端设有凸台,凸台活动插接在承接块600的顶面上,弹性活塞603的内部开设有承插孔604,弹性活塞603的侧面开设有嵌装槽605,嵌装槽605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轴承606,轴承6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块607,升降块607的另一端滑动插接在轨道槽602的内部,升降块607的顶面连接有高弹性带608,高弹性带608的顶端与轨道槽602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弹性活塞60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扇叶板619,承插孔60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试管主体609,试管主体60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圈610,挡圈610的底面与弹性活塞603的顶面接触连接,承接块600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611,缓冲腔61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612,温度感应器612与线束47电连接,缓冲腔611内腔的底面开设有加热孔613,线束47的端部固定插接在承接块600的底面上并延伸至加热孔613的内部,加热孔613的内壁连接有加热丝614,加热丝614与线束47电连接,加热孔613内腔的底面上固定插接有鼓风扇615,鼓风扇615与线束47电连接,承接块600的内部开设有横向风道616、竖向风道617和倾斜风道618,缓冲腔611和竖向风道617均通过倾斜风道618与轨道槽602连通,倾斜风道618倾斜指向弧形扇叶板619的内表面,承接块60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片620,滑片620的另一端穿过滑槽110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条621,限位条621的底面与定位板509的顶端固定连接。

密封盖2包括盖子21,盖子21活动套接在箱体101的顶部,盖子21的内部设有限位装置7,盖子21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22,盖子2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管23,弹性管23与贯穿孔22连通,弹性管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悬垂板24,悬垂板24的顶面开设有位于弹性管23内部的凹槽25,盖子2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提手26。

限位装置7包括容纳腔71,容纳腔71开设在盖子21的内部,容纳腔71与贯穿孔22连通,容纳腔71内腔的左侧面通过复位弹簧72传动连接有限位板73,限位板7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74,驱动杆74的右端延伸至盖子2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压帽75,限位板73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76,限位孔76与贯穿孔22连通,限位孔7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片77,把手31能够在限位孔76的内部左右移动。

插接装置3包括固定环30,固定环30固定连接在箱体101的左侧面上,固定环30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把手31,把手31与贯穿孔22、弹性管23、凹槽25、限位孔76相适配,把手3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插接条32,插接条32的底面与固定环30的顶面接触连接,把手31的左侧面开设有棘齿槽33,棘齿槽33与限位弹片77相适配。

工作原理:

首先将密封盖2取下,然后取来试管主体609并向其内部添加反应液,接着将试管主体609的底端插入承插孔604并使试管主体609向下移动,直至挡圈610的底面与弹性活塞603的顶面接触连接,之后通过旋转盘转动反向螺纹杆504,反向螺纹杆504通过转接轴502带着正向螺纹杆501和驱动锥齿轮503转动,驱动锥齿轮503通过其与传动锥齿轮511的啮合作用带着传动杆510转动,传动杆510通过另一个驱动锥齿轮503与另一个传动锥齿轮511的啮合作用带着另一个转接轴502转动,这个转接轴502带着另一个正向螺纹杆501和另一个反向螺纹杆504转动,然后两个位移块505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接着x型升降架506的竖直高度增加,使试管架6的高度增加,直至试管架6的位置高度与试管主体609相适配,该过程中,承接块600牵拉线束47,线束47从绷紧轮43的外部释放,绷紧轮43在扭力弹簧44扭力的作用下将线束47绷紧,之后将密封盖2盖在箱体101的顶部,使盖子21活动套接在箱体101的顶端,此时贯穿孔22正对试管孔601,然后通过控制面板113对温控器105进行温度设定,接着通过控制面板113、电源设备104、温控器105、绷紧装置4的配合开启加热丝614和鼓风扇615,加热丝614对加热孔613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鼓风扇615驱动箱体101内部的空气进入加热孔613,之后热空气吹向温度感应器612,温度感应器612感知空气的温度并反馈给温控器105,温控器105对加热丝614进行调节,使热空气的温度在目标温度范围内,然后热空气进入缓冲腔611、横向风道616、竖向风道617并通过倾斜风道618喷进试管孔601和轨道槽602,对试管主体609内部的反应液进行加热,接着气流对弧形扇叶板619施加推力,使弧形扇叶板619以试管主体609的轴心为中心转动,之后弧形扇叶板619通过弹性活塞603带着试管主体609转动,对试管主体609内部的反应液进行混合,促进反应的进行,在需要观看反应现象时,通过插接条32将插接装置3取出,然后将把手31的底端插入贯穿孔22,利用贯穿孔22的导向作用使把手31呈竖直状态,接着向下推动插接装置3,之后把手31的底端穿过贯穿孔22、限位孔76、弹性管23进入凹槽25,之后通过插接条32对插接装置3施加向下的压力,然后把手31对弹性管23施力,弹性管23受力弹性伸长,接着悬垂板24向下移动并与挡圈610的顶面接触,之后悬垂板24通过挡圈610对弹性活塞603施加压力,弹性活塞603带着试管主体609、轴承606、升降块607向下移动,升降块607对高弹性带608施力,高弹性带608弹性伸长,与此同时悬垂板24进入试管孔601的内部,直至实验员能够透过透视玻璃112观察到目标试管主体609内部的反应现象,停止对插接装置3施压,然后限位弹片77的端部与棘齿槽33啮合,将把手31固定住,方便实验员对目标试管主体609内部的反应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持续观察,观察完毕后,通过压帽75按压驱动杆74,驱动杆74对限位板73施加推力,然后限位板73向左移动,使限位弹片77与棘齿槽33分开,接着手持插接装置3,使插接装置3缓慢向上移动,同时悬垂板24在弹性管23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弹性活塞603在高弹性带608的弹力下带着试管主体609向上移动,直至将插接装置3完全取出并松开压帽75,限位板73在复位弹簧72弹力下复位,完成一次观察,此时悬垂板24和目标试管主体609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此类推,对其他试管主体609内部的反应现象进行观察,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