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65486发布日期:2020-11-25 17:51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水质检测分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在日益增长,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导致地表、地下水体的污染,水质不但恶化,这都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我国是淡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近年来水体污染导致各种恶性事件不断见诸于报端,加强对水体污染的执法与监管,提高检测部门对水质监控检测的效率,是治理我国水体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领域中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地表水和废水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是水的有机污染的重要综合指标,测定cod需要专用的消解仪器。

申请号为cn201811405123.8、主题名称为“有机废水cod在线检测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水质的cod检测方法,在其检测过程中,需要在高温的加热消解器上连接回流管,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cod消解器要在加热恒定后开始使用,在温度恒定之后再将锥形瓶放到底座上,再将毛刺回流管一一与锥形瓶的瓶口对准,操作人员很可能操作不当而导致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在加热底座更稳后再将锥形瓶安全的放置到加热底座上,避免操作人员烫伤,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取水样于若干锥形瓶中,在每个所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硫酸汞溶液;

s2:继续加入适量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若干防爆沸玻璃珠并摇匀;

s3:将锥形瓶连接到cod消解器中,所述cod消解器包括:

包括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风箱,所述风箱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口,还包括锥形瓶一一配套的和若干毛刺回流管,所述锥形瓶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所述毛刺回流管从所述风箱上方穿过所述限位口插设于所述锥形瓶的开口中,所述加热底座上还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上设置有第一架和第二架,所述第一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夹持所述锥形瓶的第一夹,所述第二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夹持所述毛刺回流管的第二夹;所述升降柱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升或降的升降装置;

s4:所述锥形瓶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毛刺回流管,从所述毛刺回流管上口加入硫酸-硫酸银溶液,每个所述第一夹夹持住每个所述锥形瓶,每个所述第二夹夹持住每个所述毛刺回流管,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柱上升,使得锥形瓶上升至所述加热底座上方20--40cm位置处,所述加热底座上电;

s5:所述加热装置升温、恒定至165±2℃,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柱下降,升降柱在下降过程中抖动将所述硫酸-硫酸银溶液摇匀,锥形瓶下降与所述加热底座接触,自水样开始沸腾时保持微沸回流;

s6:用蒸馏水冲洗毛刺回流管内壁,取下冷凝管、锥形瓶后摇匀;

s7:水样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适量亚铁灵指示剂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水样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v1;

s8:取等量蒸馏水代替水样进行空白试验,记录空白滴定时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v0;

s9:按公式计算出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ρ:

其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水样测定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加热回流时所取水样的体积,ml;

f--样品稀释倍数;

的摩尔质量以mg/l为单位的换算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精准,测定过程简单易操作,污染小;且将锥形瓶和毛刺回流管分别夹持在第一架和第二架上,第一架和第二架固定于升降柱上,可随升降柱的升降上下移动,在加热底座加热之前先将锥形瓶和毛刺回流管组合搭建好之后,通过升降装置和驱动第一架和第二架将锥形瓶上升、不接触加热底座,在加热底座恒温之后在通过升降装置将锥形瓶和毛刺回流管下降,锥形瓶与加热底座接触,实现了温度恒定之后在实用cod消解器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也防止操作人员在加热完成后的加热底座上放置锥形瓶操作不当而烫伤。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3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上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垂直于所述加热底座;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柱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装置通过套筒与升降柱螺纹配合,在套筒转动时候,将升降柱下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套筒套设与固定柱上,可方便的插上或取下。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1中,所述硫酸汞溶液的浓度为100g/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消解之前先添加硫酸汞溶液,用于去除氯离子,减少氯离子对检测准确度的影响。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为0.25mol/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铬酸钾溶液对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只需要检测出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的量即可计算出耗氧的质量浓度,方法简单易操作。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亚铁灵指示剂溶液为1,10-菲绕啉指示剂溶液,溶解0.7g七水合硫酸亚铁于50ml水中,加入1.5g1,10-菲绕啉,搅拌至溶解,稀释至100m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亚铁灵为指示剂,指示剂反应明显,方面观察,提高检测精度。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为0.05mol/l;称取19.5g硫酸亚铁铵溶解于水中,加入10ml硫酸,待溶液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为被还原的重铬酸钾,不会引入杂质离子,保证检测的准确度。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硫酸浓度为1.84g/m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84g/ml的优级纯硫酸,纯度高杂质少,且方便取量计算。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5中,所述微沸回流的时间在2--3h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水样中的反应在消解过程中充分进行,避免反应不充分而导致检测不够准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精准,测定过程简单易操作,污染小;

2、本申请通过在将锥形瓶和毛刺回流管分别夹持在第一架和第二架上,第一架和第二架固定于升降柱上,可随升降柱的升降上下移动,在加热底座加热之前先将锥形瓶和毛刺回流管组合搭建好之后,通过升降装置和驱动第一架和第二架将锥形瓶上升、不接触加热底座,在加热底座恒温之后在通过升降装置将锥形瓶和毛刺回流管下降,锥形瓶与加热底座接触,实现了温度恒定之后在实用cod消解器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也防止操作人员在加热完成后的加热底座上放置锥形瓶操作不当而烫伤;

3、升降装置通过套筒与升降柱螺纹配合,在套筒转动时候,将升降柱下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套筒套设与固定柱上,可方便的插上或取下;

4、在多个锥形瓶先后放到加热底座上进行消解,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导致受热时间存在差异,本申请通过第一架和第二架将所有锥形瓶同时放置于加热底座上,减小检测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升降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第一夹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升降装置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第一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述消解器的第二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加热底座;102、支柱;103、风箱;1031、第一风扇;1032、第二风扇;104、限位口;201、锥形瓶;202、毛刺回流管;300、升降柱;301、套筒;302、固定座;303、固定柱;304、隔热层;400、第一架;401、第一支杆;402、第二支杆;403、第一夹;500、第二架;501、第三支杆;502、第四支杆;503、第二夹;4031、第一夹片;4032、第二夹片;4033、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

实施例1:

所需试剂:

硫酸:ρ=1.84g/ml,优级纯。

硫酸-硫酸汞溶液:硫酸汞溶液浓度为100g/l,称取10g硫酸汞,溶于100ml硫酸溶液中,混匀。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2.258g重铬酸钾溶于水,定容至1000ml,c=0.25mol/l;再将其稀释10倍,c=0.025mol/l。

硫酸-硫酸银溶液:称取10g硫酸银加入到1l硫酸1.84中,放置1--2d使之溶解,混匀。

亚铁灵指示剂溶液:亚铁灵指示剂溶液为1,10-菲绕啉指示剂溶液,溶解0.7g七水合硫酸亚铁于50ml水中,加入1.5g1,10-菲绕啉,搅拌至溶解,稀释至100m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19.5g硫酸亚铁铵溶解于水中,加入10ml硫酸(ρ=1.84g/ml),待溶液冷却后稀释至1000ml,c[(nh4)fe(so4)·6h2o]≈0.05mol/l,每日临用前,必须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稀释前c=0.25mol/l)准确标定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浓度;标定时应做平行双样。

取5.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稀释前c=0.25mol/l)置于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缓慢加入15ml硫酸(ρ=1.84g/ml),混匀,冷却后加入3滴(约0.15ml)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0.05mol/l)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消耗量v(m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按公式计算:

式中:v--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ml;

将中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0.05)稀释10倍,c[(nh4)fe(so4)·6h2o]≈0.005mol/l,用重铬酸钾溶液(稀释后c=0.025mol/l)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c(khc8h4o4)=2.0824mmol/l;称取105℃干燥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4251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混匀。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氧化的codcr值为1.176g氧/克(即1g邻苯二甲酸氢钾耗氧1.176g),故该标准溶液的理论codcr值为500mg/l。

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取10ml水样于若干锥形瓶中,本实施例中,锥形瓶的数量为8个,在其中一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个所述锥形瓶中加入2ml的硫酸-硫酸汞溶液(100g/l);

s2:继续加入5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稀释10倍后的溶液,c=0.025mol/l)和3--5粒防爆沸玻璃珠并摇匀;

s3:将锥形瓶连接到cod消解器中,所述cod消解器包括:

cod消解器,如图1、2所示,包括加热底座101,加热底座101上方通过支柱102设置有风箱103,风向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口104,本实施例中,限位口104的数量为8个,消解器还包括锥形瓶一一配套的和若干毛刺回流管,锥形瓶201的数量、毛刺回流管202的数量和限位口104的数量一致,每个锥形瓶201和每个毛刺回流管202一一配套,锥形瓶201防止与加热底座101上,毛刺回流管202从风箱103的上方穿过限位口104到达风箱103的下方插设在锥形瓶201的开口中。

风箱103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包括设置于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一风扇1031和第二风扇1032;第一风扇1031进风、第二风扇1032出风,将毛刺回流管202上的热量带走。

在加热底座101上设置有升降柱300,升降柱300上设置有设置有第一架400和第二架500。

如图6所示,第一架400设置于升降柱300位于加热底座101与风箱103之间的部位上,即第一架400位于加热底座101与风箱103之间的空间内;包括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互相平行,在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上均设置有第一夹403,在第一支杆401上设置有4个第一夹403,在第二支杆402上设置有4个第一夹403,每个第一夹403夹持有一个锥形瓶201的瓶口。

如图4所示,第一夹403的包括第一夹片4031和第二夹片4032,第一夹片4031与第二夹片4032呈第一弧形,第一弧形与锥形瓶201的瓶口弧形相符;在第一夹片4031与第二夹片4032的内侧设置有垫片4033。

如图7所示,第二架500也设置于升降柱300位于加热底座101与风箱103之间的部位上,即第二架500位于加热底座101与风箱103之间的空间内;包括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互相平行,在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上均设置有第二夹503,在第三支杆501上设置有4个第二夹503,在第三支杆501上设置有4个第二夹503,每个第二夹503夹持一个毛刺回流管202位于风箱103下方的部位。

第二夹503和第一夹403的结构相同。

如图1、5所示,在升降柱300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于加热底座101上的固定座302,固定座302设置于加热底座101的底部侧边,在固定座302上设置有固定柱303,固定柱303与加热底座101垂直,固定柱303上套设有套筒301,套筒301内设置有内螺纹,升降柱300上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

由于套筒和升降柱螺纹配合,在套管转动时,升降柱产生抖动,抖动能够将锥形瓶中的液体混合充分。

在套筒301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隔热层304,隔热层304的材料可以是隔热海绵。

s4:所述锥形瓶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毛刺回流管,从所述毛刺回流管上口加入15ml硫酸-硫酸银溶液,每个所述第一夹夹持住每个所述锥形瓶,每个所述第二夹夹持住每个所述毛刺回流管,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柱上升,使得锥形瓶上升至所述加热底座上方20--40cm位置处,所述加热底座上电;

s5:所述加热装置升温、恒定至165±2℃,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柱下降,升降柱在下降过程中抖动将所述硫酸-硫酸银溶液摇匀,锥形瓶下降与所述加热底座接触,自水样开始沸腾时保持微沸回流2h;

s6:用v2=45ml蒸馏水冲洗毛刺回流管内壁,取下冷凝管、锥形瓶后摇匀;

s7:水样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滴亚铁灵指示剂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05mol/l)滴定,水样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v1;

s8:取等量蒸馏水代替水样进行空白试验,记录空白滴定时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v0;

s9:按公式计算出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ρ:

其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水样测定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加热回流时所取水样的体积,ml;

f--样品稀释倍数;

的摩尔质量以mg/l为单位的换算值。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的实施原理为:

在水样中依次加入硫酸汞溶液、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防爆沸玻璃珠后摇匀,在加热底座101加热之前,将锥形瓶201准确摆放于加热底座101上,安装好毛刺回流管202,锥形瓶201与毛刺回流管202一一配套,将锥形瓶201夹持与第一夹403上、将毛刺回流管202夹持到第二夹503上,一手把持升降柱300、一手旋转套筒301,通过螺纹转动配合使得升降柱300上升,在升降柱300上升的同时,锥形瓶201和毛刺回流管202也上升,在毛刺回流管上口加入硫酸银-硫酸溶液;此时开启加热底座101加热升温,在加热底座101温度恒定之后,一手把持升降柱300、一手旋转套筒301,通过螺纹转动配合使得升降柱300下降,在升降柱300下降的同时,锥形瓶201和毛刺回流管202也下降,旋转套筒301直至锥形瓶201底部与加热底座101接触;

再经过冷却、滴定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

实施例2:

所需试剂:

硫酸:ρ=1.84g/ml,优级纯。

硫酸-硫酸汞溶液:硫酸汞溶液浓度为100g/l,称取10g硫酸汞,溶于100ml硫酸溶液中,混匀。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2.258g重铬酸钾溶于水,定容至1000ml,c=0.25mol/l;再将其稀释10倍,c=0.025mol/l。

硫酸-硫酸银溶液:称取10g硫酸银加入到1l硫酸1.84中,放置1--2d使之溶解,混匀。

亚铁灵指示剂溶液:亚铁灵指示剂溶液为1,10-菲绕啉指示剂溶液,溶解0.7g七水合硫酸亚铁于50ml水中,加入1.5g1,10-菲绕啉,搅拌至溶解,稀释至100m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19.5g硫酸亚铁铵溶解于水中,加入10ml硫酸(ρ=1.84g/ml),待溶液冷却后稀释至1000ml,c[(nh4)fe(so4)·6h2o]≈0.05mol/l,每日临用前,必须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稀释前c=0.25mol/l)准确标定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浓度;标定时应做平行双样。

取5.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稀释前c=0.25mol/l)置于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缓慢加入15ml硫酸(ρ=1.84g/ml),混匀,冷却后加入3滴(约0.15ml)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0.05mol/l)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消耗量v(m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按公式计算:

式中:v--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ml;

将中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0.05)稀释10倍,c[(nh4)fe(so4)·6h2o]≈0.005mol/l,用重铬酸钾溶液(稀释后c=0.025mol/l)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c(khc8h4o4)=2.0824mmol/l;称取105℃干燥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4251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混匀。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氧化的codcr值为1.176g氧/克(即1g邻苯二甲酸氢钾耗氧1.176g),故该标准溶液的理论codcr值为500mg/l。

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取10ml水样于若干锥形瓶中,本实施例中,锥形瓶的数量为8个,在其中一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个所述锥形瓶中加入2ml的硫酸-硫酸汞溶液(100g/l);

s2:继续加入5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稀释10倍后的溶液,c=0.025mol/l)和3--5粒防爆沸玻璃珠并摇匀;

s3:将锥形瓶连接到cod消解器中,所述cod消解器包括:

cod消解器,如图3所示,包括加热底座101,加热底座101上方通过支柱102设置有风箱103,风向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口104,本实施例中,限位口104的数量为8个,消解器还包括若干个锥形瓶201和若干个毛刺回流管202,锥形瓶201的数量、毛刺回流管202的数量和限位口104的数量一致,每个锥形瓶201和每个毛刺回流管202一一配套,锥形瓶201防止与加热底座101上,毛刺回流管202从风箱103的上方穿过限位口104到达风箱103的下方插设在锥形瓶201的开口中。

风箱103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包括设置于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一风扇1031和第二风扇1032;第一风扇1031进风、第二风扇1032出风,将毛刺回流管202上的热量带走。

在加热底座101上设置有升降柱300,升降柱300上设置有设置有第一架400和第二架500。

如图3、6所示,第一架400设置于升降柱300位于加热底座101与风箱103之间的部位上,即第一架400位于加热底座101与风箱103之间的空间内;包括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互相平行,在第一支杆401和第二支杆402上均设置有第一夹403,在第一支杆401上设置有4个第一夹403,在第二支杆402上设置有4个第一夹403,每个第一夹403夹持有一个锥形瓶201的瓶口。

如图4所示,第一夹403的包括第一夹片4031和第二夹片4032,第一夹片4031与第二夹片4032呈第一弧形,第一弧形与锥形瓶201的瓶口弧形相符;在第一夹片4031与第二夹片4032的内侧设置有垫片4033。

如图7所示,第二架500设置于升降柱300位于所述风箱103上方的部位上,即第二架500位于风箱103上方的空间;包括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互相平行,在第三支杆501和第四支杆502上均设置有第二夹503,在第三支杆501上设置有4个第二夹503,在第三支杆501上设置有4个第二夹503,每个第二夹503夹持一个毛刺回流管202位于风箱103下方的部位。

第二夹503和第一夹403的结构相同。

如图3、5所示,在升降柱300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于加热底座101上的固定座302,固定座302设置于加热底座101的底部侧边,在固定座302上设置有固定柱303,固定柱303与加热底座101垂直,固定柱303上套设有套筒301,套筒301内设置有内螺纹,升降柱300上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

由于套筒和升降柱螺纹配合,在套管转动时,升降柱产生抖动,抖动能够将锥形瓶中的液体混合充分。

在套筒301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隔热层304,隔热层304的材料可以是隔热海绵。

s4:所述锥形瓶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毛刺回流管,从所述毛刺回流管上口加入15ml硫酸-硫酸银溶液,每个所述第一夹夹持住每个所述锥形瓶,每个所述第二夹夹持住每个所述毛刺回流管,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柱上升,使得锥形瓶上升至所述加热底座上方20--40cm位置处,所述加热底座上电;

s5:所述加热装置升温、恒定至165±2℃,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柱下降,使得锥形瓶下降与所述加热底座接触,自水样开始沸腾时保持微沸回流2h;

s6:用v2=45ml蒸馏水冲洗毛刺回流管内壁,取下冷凝管、锥形瓶后摇匀;

s7:水样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滴亚铁灵指示剂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05mol/l)滴定,水样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v1;

s8:取等量蒸馏水代替水样进行空白试验,记录空白滴定时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v0;

s9:按公式计算出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ρ:

其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水样测定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加热回流时所取水样的体积,ml;

f--样品稀释倍数;

的摩尔质量以mg/l为单位的换算值。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消解法的测定方法的实施原理为:

在水样中依次加入硫酸汞溶液、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防爆沸玻璃珠后摇匀,在加热底座101加热之前,将锥形瓶201准确摆放于加热底座101上,安装好毛刺回流管202,锥形瓶201与毛刺回流管202一一配套,将锥形瓶201夹持与第一夹403上、将毛刺回流管202夹持到第二夹503上,一手把持升降柱300、一手旋转套筒301,通过螺纹转动配合使得升降柱300上升,在升降柱300上升的同时,锥形瓶201和毛刺回流管202也上升,在毛刺回流管上口加入硫酸银-硫酸溶液;此时开启加热底座101加热升温,在加热底座101温度恒定之后,一手把持升降柱300、一手旋转套筒301,通过螺纹转动配合使得升降柱300下降,在升降柱300下降的同时,锥形瓶201和毛刺回流管202也下降,旋转套筒301直至锥形瓶201底部与加热底座101接触;

再经过冷却、滴定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