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试剂盘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27500发布日期:2020-12-25 11:5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试剂盘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试剂诊断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试剂盘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poct类的生化分析仪需要先将样本稀释,然后与试剂进行反应。为了方便使用,样本稀释液会事先放置在试剂盘里,在进行检测时将样本加入试剂盘中稀释即可。但是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样本稀释液容易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沿着试剂盘上的流道会进入比色孔里,导致比色孔中预先放置试剂吸潮失效。因此如何对样本稀释液进行存放成了一个问题。

现有的方式是用腔体盛放样本稀释液,然后用薄膜封口腔体,密封稀释液。使用时,先刺破稀释液密封腔的底部以及稀释液密封腔的顶部,使得顶部的开口与大气连通,稀释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试剂盘,可以看出,上述方法需要有两次开口的过程。每次操作的刺破的动作不一定一致,导致薄膜开口不理想,过流界面不固定,可能造成稀释液释放不完全,在测试过程中样本稀释比例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试剂盘及使用方法,实现了样本稀释液的有效保存,并方便了样本稀释液的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装置,包括:稀释液密封壳体,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内部固定有一腔体;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与所述腔体在同一位置上设有塞孔,所述塞孔配合设有塞柱,其中,所述塞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塞孔的深度;所述腔体内设有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腔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结构在活动方向上固定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并在远离所述活塞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设有微流道,所述密封垫位置与所述微流道的通道口位置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腔体的侧部,所述微流道的通道口位于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的侧部,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微流道的通道口位于同一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塞柱插入塞孔时,所述塞柱插入所述塞孔的延伸部将所述活塞结构往所述通孔方向挤压,使所述活塞结构上的所述弹簧呈压缩状,并使所述导柱的密封垫封闭所述微流道;当所述塞柱拔出塞孔时,所述弹簧将所述活塞结构往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导柱的密封垫与所述微流道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柱的塞头具有倾斜坡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试剂盘,所述微流控试剂盘固定设置有微流控装置;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稀释液密封壳体,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内部固定有一腔体;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与所述腔体在同一位置上设有塞孔,所述塞孔配合设有塞柱,其中,所述塞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塞孔的深度;所述腔体内设有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腔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结构在活动方向上固定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并在远离所述活塞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设有微流道,所述密封垫位置与所述微流道的通道口位置相对应;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连接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微流控试剂盘还包括有进样口;所述微流控试剂盘上粘贴有易撕封口膜,所述易撕封口膜同时封闭进样口、所述通气孔,并与塞柱粘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腔体的侧部,所述微流道的通道口位于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的侧部,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微流道的通道口位于同一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塞柱插入塞孔时,所述塞柱插入所述塞孔的延伸部将所述活塞结构往所述通孔方向挤压,使所述活塞结构上的所述弹簧呈压缩状,并使所述导柱的密封垫封闭所述微流道;当所述塞柱拔出塞孔时,所述弹簧将所述活塞结构往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导柱的密封垫与所述微流道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上还密封有防水透气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柱的塞头具有倾斜坡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试剂盘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用于以上所述的微流控试剂盘,在使用所述微流控试剂盘时,将易撕封口膜撕掉,使得通气孔、进样口暴露,塞柱脱落,然后从进样口开始进样。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试剂盘能够很好的对样本稀释液进行保存。本发明通过一张易撕封口膜同时封闭进样口、被防水透气膜封闭的通气孔与柱塞,在使用时,只需揭开易撕封口膜,柱塞即可被取出,防水透气膜覆盖的通气孔打开,使得稀释液密壳体内部与大气连通,实现稀释液无阻碍的释放到试剂盘指定的区域。同时进样口也打开,开始进样。简化了用户使用中的使用步骤。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试剂盘及使用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微流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微流控试剂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微流控试剂盘的结构截面图;

1-壳体,2-腔体,3-塞孔,4-塞柱,5-活塞结构,6-弹簧,7-通孔,8-导柱,9-密封垫,10-微流道,11-通气孔,13-试剂盘封装膜,14-易撕封口膜,15-防水透气膜,16-稀释液放置区域,17-微流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装置17的一个实施例,微流控装置17包括:

稀释液密封壳体,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内部固定有一腔体2;如图1所示,所述腔体2可以固定设置在稀释液密封壳体1的上端。

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与所述腔体2在同一位置上设有塞孔3,即如图1所示,稀释液密封壳体1与腔体2在上方的同一地方开设有塞孔3,塞孔3有配合设置的塞柱4,以保持塞孔3的密闭。优选的,腔体2可固定设置在稀释液密封壳体1的内表面,在同一位置上设置塞孔3,塞孔3为一个通孔7,塞孔3还配有一个塞柱4,起到密封的作用。

腔体2的侧部设置有通孔7,所述腔体2内设有活塞结构5,所述活塞结构5上套设有弹簧6;所述活塞结构5在活动方向上固定设置有导柱8,所述导柱8穿过所述通孔7,并在远离所述活塞结构5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9;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的侧部设有微流道10,所述密封垫9位置与所述微流道10的通道口相对应。

当所述塞柱4插入塞孔3时,所述塞柱4插入所述塞孔3的延伸部将所述活塞结构5往所述通孔7方向挤压,使所述活塞结构5上的所述弹簧6呈压缩状,并使所述导柱8的密封垫9封闭所述微流道10;此时,稀释液封闭壳体1内的盛放的稀释液被密封。

当所述塞柱4拔出塞孔3时,所述弹簧6将所述活塞结构5往远离所述通孔7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导柱8的密封垫9与所述微流道10分离。此时稀释液即可通过微流道10流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塞柱4的塞头具有倾斜坡度,在塞柱4向内塞时较为方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7位于所述腔体2的侧部,所述微流道10的通道口位于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的侧部,且所述通孔7与所述微流道10的通道口位于同一方向。

通过发明提供的微流控装置,使得用户操作非常简便,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一样刺破开口以使得稀释液流出。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试剂盘的一个实施例,微流控试剂盘包括:试剂盘、所述试剂盘固定设置有微流控装置17;

所述微流控装置17包括:

稀释液密封壳体1,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内部固定有一腔体2;

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与所述腔体2在同一位置上设有塞孔3,所述塞孔3配合设有塞柱4,其中,所述塞柱4的长度大于所述塞孔3的深度;

所述腔体2的侧部设置有通孔7,所述腔体2内设有活塞结构5,所述活塞结构5上套设有弹簧6;

所述活塞结构5在活动方向上固定设置有导柱8,所述导柱8穿过所述通孔7,并在远离所述活塞结构5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9;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的侧部设有微流道10,所述密封垫9位置与所述微流道10的通道口相对应;

当所述塞柱4插入塞孔3时,所述塞柱4插入所述塞孔3的延伸部将所述活塞结构5往所述通孔7方向挤压,使所述活塞结构5上的所述弹簧6呈压缩状,并使所述活塞结构5上设置的所述导柱8的密封垫9封闭所述微流道10;

当所述塞柱4拔出塞孔3时,所述弹簧6从压缩状态复原,所述弹簧6将所述活塞结构5往远离所述通孔7的方向推动,使所述导柱8的密封垫9与所述微流道10分离。

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连接有一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与所述稀释液密封壳体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微流控试剂盘还包括有进样口以及易撕封口膜14,所述易撕封口膜同时封闭进样口、所述通气孔11、并与塞柱4粘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试剂盘的使用方法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使用如上所述的微流控试剂盘时,直接揭开易撕封口膜,与易撕封口膜14连接的柱塞被取出,使得导柱8的密封垫9与微流道10分离,同时防水透气膜15覆盖的通气孔11也被打开,使得稀释液密封壳体1内部与大气连通,同时进样口也打开,开始进样。可以看出,用户在使用时,仅需直接将易撕封口膜撕掉即可使用,简化了用户使用中的使用步骤。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