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6559发布日期:2020-09-23 00:3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生产厂商为测试发动机高温条件使用下的可靠性,需要检查在不同进气温度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在发动机测试试验过程中,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其一是因为发动机测试试验过程中,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其二是试验过程中,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进而提高发动机测试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传统技术中发动机测试试验需要使用到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传统技术中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冷却能力好系统反应快,但是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且不能模拟不同车型的需求,影响发动机实验的准确性。因此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实用性高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且不能满足不同车型的模拟需求,影响发动机实验准确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出气管;以及,调节管结构,连通所述尾气进气管和所述尾气出气管;其中,所述调节管结构包括连通所述尾气进气管和所述尾气出气管的调节管道,以及设于所述调节管道上的尾气换热装置。可选地,所述尾气换热装置包括连通设于所述调节管道上的换热壳体,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壳体中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两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和所述换热出口与换热介质源循环连通。可选地,所述调节管道包括多个调节支管,每个所述调节支管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尾气进气管和所述尾气出气管连通,且至少一个所述调节支管上设置有所述尾气换热装置。可选地,多个所述调节支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支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支管,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支管两端直接与所述尾气进气管和所述尾气出气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支管上均设置有所述尾气换热装置。可选地,所述调节管道包括两个所述调节支管,两个所述调节支管分别为一个所述第一调节支管和一个所述第二调节支管。可选地,所述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调节支管上设有气量控制阀,所述气量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气量控制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支管上的气量阀门,以及设于所述气量阀门上的手动杠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量阀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尾气出气管上还设有温度检测机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尾气出气管上还设有出气控制阀,所述出气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换热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出气管以及调节管结构;调节管结构包括连通尾气进气管和尾气出气管的调节管道,以及设于调节管道上的尾气换热装置。调节管道给了尾气一定的流通时间,设于调节管道上的尾气换热装置可以对尾气进行温度调节,降低尾气的温度,既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也使得发动机测试效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结构简单,测试效率较传统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有显著的提高,值得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一实施例的尾气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一实施例的气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简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尾气进气管200尾气出气管210出气控制阀220温度控制机构300调节管结构310调节管道311第一调节支管312第二调节支管313气量控制阀314气量阀门315手动杠杆320尾气换热装置321换热壳体322换热管道323流量控制阀400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发动机生产厂商为测试发动机高温条件使用下的可靠性,需要检查在不同进气温度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在发动机测试试验过程中,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其一是因为发动机测试试验过程中,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其二是试验过程中,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进而提高发动机测试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传统技术中发动机测试试验需要使用到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传统技术中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冷却能力好系统反应快,但是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且不能模拟不同车型的需求,影响发动机实验的准确性。因此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实用性高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起测试用中冷器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一实施例的尾气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一实施例的气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简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0,包括:尾气进气管100、尾气出气管200以及调节管结构300;其中,调节管结构300,连通于尾气进气管100和尾气出气管200之间,且调节管结构300包括连通尾气进气管100和尾气出气管200的调节管道310,以及设于调节管道310上的尾气换热装置320。调节管道310给了尾气一定的流通时间,设于调节管道310上的尾气换热装置320可以对尾气进行温度调节,降低尾气的温度,既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也使得发动机测试效率进一步提高。请参阅图2,尾气换热装置320包括连通设于调节管道310上的换热壳体321,以及设于换热壳体321中的换热管道322,换热管道322两端分别设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与换热介质源循环连通。此外,换热管道322上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323,可以控制换热介质的流速以及流量,间接的调节换热效果,由于流量控制阀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将不再加以赘述。一般情况下,换热介质设为比热容较大的冷液,比如冷水;在电动泵的压力下冷液以尾气换热装置320允许的最大流速通过换热管道322,冷液能够和尾气快速的发生热量交换,从而达到降低尾气温度的作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换热管道322设为多条换热管道322平行设置,增大了换热效率,然而换热管道322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还可以是单条换热管道322弯曲循环设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定。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调节管道310包括多个调节支管,每个调节支管的两端均分别与尾气进气管100和尾气出气管200连通,且至少一个调节支管上设置有尾气换热装置320。如此设置,增大了尾气的流动行程,使其温度在管道流动的过程中就能有显著的下降;此外,至少一个调节支管上设置有尾气换热装置320,若多个调节支管上都设置有尾气换热装置320,能够显著的提高尾气的降温效率,且对于温控要求较为严格的发动机测试,具有更强的匹配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转寿命,将调节管道310设计成钢制管道,同时针对尾气的积碳问题,将调节管道310设计成多段可拆卸式管道,方便用户拆卸清理积碳层。具体地,多个调节支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支管311和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支管312,每个第一调节支管311两端直接与尾气进气管100和尾气出气管200连通,每个第二调节支管312上均设置有尾气换热装置320。前已述及,发动机测试的充气效率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测试效率,而充气效率侧重于由发动机尾气的温度决定,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最佳充气尾气温度不尽相同;尾气换热装置320会对尾气进行显著的降温,然而降温不易控制,当降温过大时,尾气便无法满足实验所需的最佳实施条件。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尾气进气管100和尾气出气管200连通的第一调节支管311,可以使得初始温度的尾气与降温后的尾气进行混合,提高温度,以达到最优的实施效果。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管道310包括两个调节支管,两个调节支管分别为一个第一调节支管311和一个第二调节支管312。此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最简单的实施方式,在此种情况下,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0的结构较为简洁,且也具有较优的工作效果。如前所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最佳充气尾气温度不尽相同,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与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匹配,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0还包括控制器400,第一调节支管311上设有气量控制阀313,气量控制阀313与控制器400电连接。且尾气出气管200上还设有温度检测机构220,温度检测机构220与控制器40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其工作原理如下: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从尾气进气管100进入调节管结构300,尾气一分为二,一部分进入第二调节支管312以及尾气换热装置320,在冷液的冷却下降温;另一部分尾气通过第一调节支管311与降温后的尾气混合,混合温度的尾气经过温度检测机构220,当混合气体温度高/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400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气量控制阀313合/开的大小,使得初始温度的气体与降温后的气体充分混合,直到温度检测机构220反馈的信号与设定温度信号匹配,以达到最优的测试效果。请参阅图3,由于气量控制阀313是易损部件,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损坏,且容易积炭。考虑到阀门控制系统的整体拆卸成本过高,在本实施例中,气量控制阀313包括设于第一调节支管311上的气量阀门314,以及设于气量阀门314上的手动杠杆315,控制器400与气量阀门314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手动杠杆315设计是为了在气量控制阀313故障时手动控制气量阀门314的开合。进一步地,尾气出气管200上还设有出气控制阀210,出气控制阀210与控制器400电连接。当温度检测机构220检测混合气体温度高/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400会控制该出气控制阀21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控制器400控制气量控制阀313开合,使得初始温度的气体与降温后的气体充分混合,直到温度检测机构220反馈的信号与设定温度信号匹配,控制器400才会控制出气控制阀210开启,使得充分混合后的尾气排出。此外,上文提到的可以控制换热介质的流速以及流量的流量控制阀323也与控制器400电连接,具体可以根据换热效率加以调节,本实用新型不再加以赘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0包括:尾气进气管100、尾气出气管200以及调节管结构300;调节管结构300包括连通尾气进气管100和尾气出气管200的调节管道310,以及设于调节管道310上的尾气换热装置320。调节管道310给了尾气一定的流通时间,设于调节管道310上的尾气换热装置320可以对尾气进行温度调节,降低尾气的温度,既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也使得发动机测试效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0结构简单,测试效率较传统发动机测试用中冷器系统1000有显著的提高,值得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