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4829发布日期:2020-12-08 13:3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技术中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时一般需要手动地将制备好的食品样品和稀释液按照1:10的比例进行梯度稀释,在没有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易出现混合不均匀、取样不准确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结果偏差,在使用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该过程往往需要准备多种设备辅助,不仅占用面积较大、清洁难度高,同时极其容易造成样品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所述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能够自动将制备完成的原始样品进行稀释,以获得不同浓度的稀释样品,便于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并行设置有安装腔和培养腔,所述安装腔和培养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培养腔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腔的内部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样品瓶、稀释瓶以及若干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顶部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每个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端盖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通过第一蠕动泵与样品瓶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通过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稀释瓶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进液端均延伸至液面下方,所述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内侧设置有紫外灯管,便于对培养腔内进行杀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侧面通过弹簧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震动器,所震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便于对样品进行混匀,同时,使得培养腔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与培养瓶之间还设置有硅胶密封圈,避免试剂盒样品洒漏。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的顶部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样品瓶、稀释瓶以及培养瓶均嵌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稀释瓶以及样品瓶中均放置有磁力转子,通过所述电磁铁驱动磁力转子对样品进行搅拌,使得样品混合更加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能够能够自动将样品瓶中的样品进行多个等级的稀释,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工作量,且减少了样品被污染的几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能够完成部分恒温培养工作,减少样品转移,有效降低工作量和污染几率,同时,其工作稳定性好、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a-a’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10为壳体,20为安装腔,201为控制器,30为培养腔,301为箱门,302为紫外灯管,303为安装板,303a为弹簧,305为安装槽,307为样品瓶,308为稀释瓶,309为培养瓶,309a为第一进液管,309b为第二进液管,401为第一蠕动泵,402为第二蠕动泵,50为加热装置,501为温度传感器,60为震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内部并行设置有安装腔20和培养腔30,所述安装腔20和培养腔30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安装腔20内设置有控制器201,所述培养腔30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50,所述加热装置50为加热盘管,所述培养腔30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01,所述温度传感器501设置在培养箱的侧壁上,所述培养腔30的内部设置安装板303,所述安装板303上设置有样品瓶307、稀释瓶308以及若干培养瓶309,所述样品瓶307和稀释瓶308分别用于盛放待检测样品和稀释液,所述培养瓶309的顶部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每个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端盖的第一进液管309a和第二进液管309b,所述第一进液管309a通过第一蠕动泵401与样品瓶307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309b通过第二蠕动泵402与所述稀释瓶308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309a和第二进液管309b的进液端均延伸至液面下方,所述第一蠕动泵401、第二蠕动泵402、加热装置50、温度传感器501均与所述控制器20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顶部铰接有箱门301,所述箱门301内侧设置有紫外灯管302,便于对培养腔30内进行杀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303的侧面通过弹簧303a与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03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震动器60,所震动器60与控制器201电连接,便于对样品进行混匀,同时,使得培养腔3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与培养瓶309之间还设置有硅胶密封圈,避免试剂盒样品洒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303的的顶部开设有若干安装槽305,所述样品瓶307、稀释瓶308以及培养瓶309均嵌设在所述安装槽305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05内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控制器201电连接,所述稀释瓶308以及样品瓶307中均放置有磁力转子,通过所述电磁铁驱动磁力转子对样品进行搅拌,使得样品混合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生物样品检测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培养基倒入至培养瓶309中,开启紫外灯管302对培养腔30进行灭菌;在灭菌处理后,将经过处理的食品样品溶解为待测样品,并将其加入至所述样品瓶307中,在稀释液中加入稀释剂,通过控制器201设置各个样品瓶307的稀释比例,所述待测样品与稀释液分别通过第一蠕动泵401和第二蠕动泵402泵送至所述培养瓶309中,开启磁力转子转动进行混匀后通过控制器201控制加热装置50开启进行恒温培养,所述温度传感器501可及时将培养腔30内的温度反馈至控制器201,以保持培养腔30内温度恒定,使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便于微生物的检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