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式驱动纸带张力可调在线大气采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3350发布日期:2021-04-21 05:0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分步式驱动纸带张力可调在线大气采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大气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纸带松动和断裂,提高监测数据准确率的分步式驱动纸带张力可调在线大气采样设备。


背景技术:

2.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液体颗粒状物质(或称气溶胶)的总称。由于来源和形成不同,它的形状、密度、粒径大小,光、电、磁学等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有很大差异。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从0.001μm至1000μm以上,一般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物受重力作用很快沉降到地面,在大气中滞留几分钟到几小时;粒径为0.1μm的颗粒不但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而且迁移距离远。
3.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人为排放源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煤烟;工业生产、建筑产生的工业粉尘、金属尘、水泥尘等;汽车、飞机排气等。天然源有土壤尘、火山灰、森林火灾灰、海盐粒等。
4.分类: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悬浮颗粒物以直径分类,小于100 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颗粒物;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需要指出的是,这类颗粒物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可对人体健康构成损害。而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以形象的比例来看,人的头发直径约为50微米至70微米,pm2.5相当于发丝直径的3.6%至5%,可以被吸入肺部,粘连在肺泡上,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颗粒物还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排放源直接排入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颗粒物,在大气中未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二次颗粒物是由排放源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经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转化为液态或固态的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氯气、氨、有机气体等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铵盐和有机气溶胶等。
5.在环境监测和治理领域,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需要使用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测量,当前市场上主流的用于颗粒物浓度检测的设备主要使用的是β射线法,依靠射线穿过被测量的富集颗粒时引起变化来计算等效浓度。而对颗粒物进行富集时,需要载体,现有技术普遍使用纸带作为颗粒物富集的载体,然而现有技术的走纸组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是纸带张力不容易保持稳定,随着采样的进程,纸带的张力会不断增大,因此会使得纸带受到较大的张力也被拉断的现象。
6.申请人在2019年12月31日提出申请,申请号为:201911401267.0,名称为:纸带张力稳定的在线环境监测设备及走纸方法的专利申请,附图3、4、5,以及说明书第0044段~0051段,在设备工作过程中,由于不断地走纸,从动轮上的所述纸盘的直径不断减小,以使所述纸带受到的张力总体上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为了防止纸带由于张力过大而崩断,需要有效地抑制纸带受到的张力不断增大,使所述纸带受到的张力大小保持稳定。因此,主要是通过阻尼调整机构,在从动轮的外径断地变小的状态下,不断地减少从动轮的阻尼,以实现张力稳定。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有效地抑制由于纸带张力过大而使得纸带崩断的情况,但是需要时刻监测纸带的张力大小,因此结构过于复杂,制作工艺比较繁琐,而且只能保持纸
带的张力稳定,还不能保持纸带张力恒定。
7.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防止纸带松动和断裂,提高监测数据准确率的纸带张力恒定的分步式、多驱动恒张力走纸在线大气采样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纸带松动和断裂,提高监测数据准确率的分步式驱动纸带张力可调在线大气采样设备。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分步式驱动纸带张力可调在线大气采样设备,包括:
10.走纸组件,所述走纸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纸带,所述从动轮上的纸带向前推进并绕到所述主动轮上;
11.颗粒物测量组件,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包括:β射线源及探测器,所述纸带经过所述β射线源及探测器之间,所述β射线源所发射的β射线穿透所述纸带被所述探测器探测;
12.从动轮驱动机构,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轮转动,进而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纸带向前推进;
13.主动轮驱动机构,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纸带向前推进;
14.夹持轮组件,所述夹持轮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轮组及第二夹持轮组,所述第一夹持轮组位于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之前,所述第一夹持轮组包括第一夹持轮、第二夹持轮,所述纸带从所述从动轮出来的部位进入所述第一夹持轮组,所述第一夹持轮及第二夹持轮均可自由转动,进入所述第一夹持轮组的所述纸带由所述第一夹持轮及第二夹持轮进行夹持;所述第二夹持轮组位于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之后,所述第二夹持轮组包括第三夹持轮、第四夹持轮,所述纸带从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出来的部位进入所述第二夹持轮组,所述第三夹持轮及第四夹持轮均可自由转动,进入所述第二夹持轮组的所述纸带由所述第三夹持轮及第四夹持轮进行夹持。
15.所述第一夹持轮、第二夹持轮、第三夹持轮及第四夹持轮均是结构相同的夹持轮,且所述第一夹持轮、第二夹持轮、第三夹持轮及第四夹持轮均是可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夹持轮,且每个夹持轮有不同外径可选。
16.还包括:张力微调组件,所述张力微调组件包括控制装置、张力传感单元及微调驱动机构,所述微调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三夹持轮上,并可以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向前或者向后微小转动,所述张力传感单元设于所述纸带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与第二夹持轮组之间的部位上,并用于检测该部位的纸带的张力大小,并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微调驱动机构连接,并通过所述微调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向前转动或者向后转动一个微小距离,调整所述纸带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与第二夹持轮组之间的部位的张力。
17.还包括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和/或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设于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之间,用于将所述从动轮上的所述纸带导向所述第一夹持轮组;所述第二导向轮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轮组与所述主动轮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夹持轮组上的所述纸带导向所述主动轮。
18.要推进一个新的测试点时,所述主动轮转动之前,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从动轮向前转动,驱动安装于所述从动轮上的纸带向前推进,而保持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纸带处于适当松软状态;待所述从动轮完成向前推进动作之后,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轮向前转动,驱动安装于所述主动轮上的纸带向前推进。
19.要推进一个新的测试点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从动轮向前转动,以驱动安装于所述从动轮上的纸带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待所述从动轮完成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之动作之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使所述纸带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
20.所述第一导向轮设有一设有压力传感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单元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纸带是否处于适当松软状态。
21.所述第一导向轮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纸带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所述圆柱体结构外壁,且所述纸带绕过的所述圆柱体结构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述控制装置内预存有所述压力传感单元的压力检测阈值,若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等于所述压力检测阈值,则所述控制装置判定设置该压力传感单元的第一导向轮上绕过的所述纸带处于适当松软状态;若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所述压力检测阈值,则所述控制装置判定设置该压力传感单元的第一导向轮上绕过的所述纸带处于涨紧状态。
22.若所述控制装置判定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纸带处于涨紧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从动轮向前转动一定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纸带处于适当松软状态。
23.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持轮组位于颗粒物测量组件之前,第一夹持轮组包括第一夹持轮、第二夹持轮,纸带从从动轮出来的部位进入第一夹持轮组,第一夹持轮及第二夹持轮均可自由转动,进入第一夹持轮组的纸带由第一夹持轮及第二夹持轮进行夹持;第二夹持轮组位于颗粒物测量组件之后,第二夹持轮组包括第三夹持轮、第四夹持轮,纸带从颗粒物测量组件出来的部位进入第二夹持轮组,第三夹持轮及第四夹持轮均可自由转动,进入第二夹持轮组的纸带由第三夹持轮及第四夹持轮进行夹持。因此,在设备工作时,夹持轮组件能够很好地防止纸带断裂或者过度松软,而使所述纸带的张力大小保持恒定。
24.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25.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带恒张力走纸组件的在线大气采样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6.图2所示为走纸组件和颗粒物测量组件的示意图。
27.图3所示为从动轮驱动机构及从动轮的示意图。
28.图4所示为张力微调组件的模块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线环境颗粒物监测技术领域中,经常用到β射线源、纸带和探测器的组合,对环境大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其中纸带是用于富集颗粒物的载体,颗粒物浓度测量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在赘述。纸带一般由从动轮输送到主动轮,由主动轮通过纸带驱动从动轮转动,随着设备工作,颗粒物浓度测量的进程不断进行,从动轮上的纸盘的直径会不断减小,因此拉动从动轮转动的拉力将不断增大,而对从动轮转动提供的拉力完全是由纸带提供,这个拉力大小等于纸带受到的张力,因此有可能使纸带断裂,因此需要设定一个“张力设定值范围”,纸带受到的张力大于张力设定值范围,可能会使纸带断裂,而纸带受到的张力小于张力设定值范围,可能会使纸带出现过度松软状态。此外,纸带“适当松软”是相对所述纸带13的涨紧(绷紧)状态来说的,让所述主动轮11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所述纸带13一直处于较好的涨紧状态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而此处的所谓“涨紧状态”,是指所述纸带13被拉直,所述纸带13处于涨紧状态时,希望所述纸带13所受到的张力是保持稳定的,即所述纸带13两端被拉紧,但也不能让所述纸带13过度涨紧,否则会使所述纸带13断裂。而所述纸带13在处于松软状态时,尤其是过度松软时,可能会造成走纸不准确,测量点重复等情况,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1.申请人在2019年12月31日提出申请,申请号为:201911401267.0,名称为:纸带张力稳定的在线环境监测设备及走纸方法的专利申请,能够实现纸带张力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走纸的可靠性具有巨大的进步,但是尚不能实现纸带张力的恒定同时也不能实现纸带张力微调,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能够让纸带实现恒定的一种技术方案。
3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使用到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此外还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惯用的叫法,例如“从动轮”、“主动轮”,实际上,本申请中出现的“从动轮”、“主动轮”均带有驱动机构,正是由于本申请中,“从动轮”带有驱动机构才能实现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分步式驱动纸带张力可调在线大气采样设备100,包括:
34.走纸组件1,所述走纸组件1包括:主动轮11、从动轮12及纸带13,所述主动轮11通过所述纸带13带动所述从动轮12转动;
35.颗粒物测量组件2,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2包括:β射线源21及探测器22,所述纸带13经过所述β射线源21及探测器22之间,所述β射线源21所发射的β射线穿透所述纸带13被所述探测器22探测;
36.参考图3所示,从动轮驱动机构14,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轮12转动,进而所述从动轮12带动所述纸带13向前推进;
37.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的结构和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的原理和结构都是相同的,因此,同样可以参考图3,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11转动,进而所述主动轮11带动所述纸带13向前推进;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下文中出现的词语“向前推进”、“向前”、“向后”等表示方向动作的词语或者文字,是指每个新的测试周期内,原来在所述从动轮12的纸盘上的
所述纸带13,向所述主动轮11方向推进一段距离,这个动作中所述纸带13从所述从动轮12向所述主动轮11为方向进行转移,而且纸带转移的幅度可大可小,与这个动作反向的动作则定义为“向后”,例如下文将出现的“并可以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向前或者向后微小转动”。
39.夹持轮组件,所述夹持轮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轮组30及第二夹持轮组31,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位于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22之前,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包括第一夹持轮301、第二夹持轮302,所述纸带13从所述从动轮12出来的部位进入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所述第一夹持轮301及第二夹持轮302均可自由转动,进入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的所述纸带13由所述第一夹持轮301及第二夹持轮302进行夹持,或者说所述纸带13进入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的部位由所述第一夹持轮301及第二夹持轮302进行夹持;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1位于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22之后,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1包括第三夹持轮311、第四夹持轮312,所述纸带13从所述颗粒物测量组件22出来的部位进入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1,所述第三夹持轮311及第四夹持轮312均可自由转动,进入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1的所述纸带13由所述第三夹持轮311及第四夹持轮312进行夹持。
4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纸带13经过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及第二夹持轮组31 夹持后,需要使所述纸带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及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保持水平为所述纸带13的最佳的状态。
4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轮301、第二夹持轮302、第三夹持轮311及第四夹持轮312均是结构相同的夹持轮,且所述第一夹持轮301、第二夹持轮 302、第三夹持轮311及第四夹持轮312均是可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夹持轮结构,且每个夹持轮均有不同外径尺寸供选择,例如夹持轮的外径尺寸可以是5.00cm, 5.01cm,5.02cm等等。所述第一夹持轮301、第二夹持轮302、第三夹持轮311 及第四夹持轮312中,每个夹持轮可以各自选择不同的外径尺寸,以调整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或第二夹持轮组31对被夹持的所述纸带13的部位的夹持力,所述纸带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和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主要是由于上述两组夹持轮组30、31对所述纸带13的夹持力决定的:其理由是:上述两组夹持轮组30、31对所述纸带13有一定的摩擦力,而且该摩擦力不会大于所述主动轮对所述纸带13的牵引力,同时不会扯断所述纸带13,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轮11转动,此时所述纸带13克服上述两组夹持轮组30、31对所述纸带13的摩擦力而前进,当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停止所述主动轮11转动时,由于存在所述摩擦力而使所述纸带13在该两组夹持轮组之间的部位会被绷紧,不难知道,所述纸带13在该两组夹持轮组之间的部位的绷紧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是纸带13在这个部位的张力大小),是主要由所述纸带13受到的该两组夹持轮组的摩擦力决定的,进而得出述所述纸带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和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主要是由于上述两组夹持轮组30、31对所述纸带13的夹持力大小决定的理由。
42.上述实施例中,例如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中的两个夹持轮,即所述第一夹持轮301和第二夹持轮302之间预留的缝隙是让所述纸带13通过,而产生对所述纸带13的夹持力,通过选择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夹持轮301和\或第二夹持轮 302,以改变两个夹持轮之间的缝隙大小,进而改变对所述纸带13的夹持力大小,进一步地改变所述纸带13在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和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
43.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4,还包括:张力微调组件15,所述张力微调组件15包括控制装置17、张力传感单元16及微调驱动机构18,所述微调驱动机构18设于所述第三夹持轮311上,并可以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311向前或者向后微小转动,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设于所述纸带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 与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上,并用于检测该部位的纸带的张力大小,并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17,所述控制装置17与所述微调驱动机构18连接,并通过所述微调驱动机构18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311向前转动或者向后转动一个微小距离,调整所述纸带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与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可选用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且传感器的探头部位设置成轮状结构体,并与所述纸带13的其中一个部位滚动接触,所述纸带13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探头滚动,所述探头在滚动过程中即可检测到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所述张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张力大小信息被认定为是所述纸带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与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并将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17,所述控制装置17预存有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合理值范围,若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所检测到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与所述张力合理值范围进行对比,若在所述张力合理值范围以内,则所述张力微调组件15不执行动作;若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所检测到所述纸带 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低于所述张力合理值范围,则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所述微调驱动机构18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311向前转动一个微小距离,使得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所检测到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在所述张力合理值范围之内;若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所检测到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高于所述张力合理值范围,则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所述微调驱动机构18驱动所述第三夹持轮311向前向后转动一个微小距离,使得所述张力传感单元16所检测到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在所述张力合理值范围之内。
4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张力微调组件15的工作是在所述纸带13上的每个新的测试点正式启动之前。其目的是,微小地调整所述纸带13在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与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以使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保持恒定或者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另外,下文会详细说明所述纸带 13在该部位的张力大小保持恒定或者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的目的。
45.为了防止所述纸带13断裂,另外,所述纸带13在所述夹持轮组30及夹持轮组31之外的部位的张力大小尽可能地小,比如,可以是保持松软的、不绷紧的状态,也可以保持稍微绷紧的状态。
46.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纸带13在所述夹持轮组30及夹持轮组31之外的部位”主要是是指所述纸带13在所述从动轮12到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之间的部位,以及所述纸带13在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到所述主动轮11 之间的部位。
47.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还包括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41和/或第二导向轮42,所述第一导向轮41设于所述从动轮12与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之间,用于将所述从动轮12上的所述纸带13导向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所述第二导向轮42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0与所述主动轮11 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夹持轮组31上的所述纸带13导向所述主动轮11。
4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向轮41和/或第二导向轮42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导向
所述纸带13的走向,让所述纸带13在推进过程中更加的流畅,防止所述纸带13在走纸过程中出现折叠、过分松动等等情况。
49.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3,要推进一个新的测试点时,所述主动轮11转动之前,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14驱动所述从动轮12向前转动,驱动安装于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13向前推进,而保持所述第一导向轮40与所述从动轮12 之间的纸带13处于适当松软状态;待所述从动轮12完成向前推进动作之后,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轮11向前转动,驱动安装于所述主动轮11 上的纸带13向前推进。由此设置所述纸带13的推进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所述纸带13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张力过大而被崩断,这种新的走纸方法,所述纸带13只是在两组夹持轮组30、31的部位存在被崩断的可能,而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其张力大小是可通过两组夹持轮组30、31,及张力微调组件15进行微调,能够实现张力可调,可以将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的张力设定在一个张力值范围内。而不会使得所述纸带13的在走纸过程中,纸带像传统技术的走纸组件那样是随着走纸的不断进行,纸带受到的张力是不断增大的,除了可能让纸带断裂之外,还存在让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走纸方法能够让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强,可靠性高。
50.要推进一个新的测试点时,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14 驱动所述从动轮12向前转动,以驱动安装于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13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待所述从动轮12完成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之动作之后,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轮11转动使所述纸带13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
5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从动轮12向前转动的时间点是灵活的,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当前测试点还在工作时,所述从动轮12可以启动向前转动的动作,将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13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待要推进一个新的测试点时,所述主动轮11可以直接做动作,即: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主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轮11转动使所述纸带13向前推进一个测试点。如此能够节约相邻两个测量点的间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对所述从动轮12和主动轮11的向前转动的时间,不作具体的限制。
52.应理解,所述纸带13上的每个测量点的直径是1cm左右,而所述纸带13 是一个容易绷断,但同时还具有一定延展性材质的纸带,因此,假如所述纸带 13的张力不恒定的情况下,由于纸带材料的延展性存在,使得每个测量点的下列几个参数:质量、厚度、过滤能力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张力变化会使测量点上富集的颗粒物的厚度也会受到影响,此外,放射源的穿透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颗粒物测量组件是每个单位例如1秒一个时间单位进行测量一次而进行实时地对颗粒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和输出,如果所述纸带13 受到的张力不恒定,那么上述每个的测量点的上述几个参数均会变化,从而不利于稳定地、准确地进行颗粒物浓度的准确测量。目前现有的技术是对上述几个影响因素忽略,或者通过软件进行后期修正,而不能从结构上对上述影响进行消除,做到真正准确测量。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每个的测量点的上述几个参数尽可能地保持不变,因此能够有助于稳定地、准确地进行颗粒物浓度的测量和输出。
53.参考图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轮40设有压力传感单元(图上未示),所述压力传感单元均与所述控制装置17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向轮 40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纸带13是否处于适当松软状态。
54.所述第一导向轮40及第二导向轮41均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纸带13绕过所述第一
导向轮40及第二导向轮41的所述圆柱体结构外壁,且所述纸带13绕过的所述第一导向轮40的圆柱体结构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单元能够检测所述纸带13在绕过所述圆柱体结构外壁时对所述圆柱体结构外壁的压力值大小,所述控制装置17内预存有所述压力传感单元的压力检测阈值,若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等于所述压力检测阈值,则所述控制装置17判定设置该压力传感单元的第一导向轮40上绕过的所述纸带13处于适当松软状态;若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所述压力检测阈值,则所述控制装置17判定设置该压力传感单元的第一导向轮40上绕过的所述纸带13处于涨紧状态。
55.若所述控制装置17判定所述第一导向轮40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纸带13 处于涨紧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从动轮12 向前转动一定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导向轮40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纸带13 处于适当松软状态;如此的原因是,能够防止所述纸带13在所述第一导向轮40 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部位由于张力过大而崩断;另外,更加重要地,如果所述纸带13在该部位处于绷紧状态时,会使得所述纸带13在所述第一夹持轮组 30及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受到影响,同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轮组30及第二夹持轮组31之间的部位的张力大小可调性受到极大影响。
56.应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纸带13绕过所述圆柱体结构外壁,因此,所述纸带 13处于一个涨紧状态,还是处于适当松软状态,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会不同,而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会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 17,所述控制装置17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大小,进而判定所述纸带处于一个涨紧状态,还是处于适当松软状态。
57.进一步地,若所述控制装置17判定所述导向轮组件40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纸带13处于涨紧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从动轮12向前转动一定的距离,以使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向前推进一小段距离,以使所述导向轮组件40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纸带13处于适当松软状态。
58.应理解的是,上文中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向前推进一小段段距,通常是指让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向前推进0.1~2个测量点的距离,旨在让所述导向轮组件40与所述从动轮12之间的纸带13恢复适当松软状态。
5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从动轮12与所述纸带张力调节机构30之间的纸带13 保持适当松软状态,而非涨紧状态,上文中“适当松软状态”是指所述从动轮 12与所述纸带张力调节机构30之间的纸带13并非处于“涨紧状态”,即是如图 2所示,所述纸带13的示意图可见,所述纸带13位于靠近所述导向轮40和41 的部位适当的下垂,但是并不会使得所述纸带13在走纸过程中,出现混乱、打结等状态。
60.应理解所述纸带13也不能过度松软,过度松软就会使得纸带出现混乱、打结,或从导向轮组件中滑落。如此,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驱动安装于所述从动轮12上的纸带13向前推进时,需要注意保持所述从动轮12与所述纸带张力调节机构30之间的纸带的线长度稳定,理想情况应是每次推进一个测量点的直径长度。
6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