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9670发布日期:2021-06-11 19:3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



背景技术:

对于体积较大的回转体的拼接工作,受限于测量环境,很难借助卷尺等常规工具来把控回转体放置位置的精度。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不需要近距离接触的、使用便捷的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近距离接触的、使用便捷的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包括滑轨和测量台,所述滑轨表面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所述测量台的底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测量台顶端正面设置有瞄准组件,所述测量台顶端背面设置有红外测距元件,所述滑轨上远离被测位置的一端设置有基准件,所述滑轨的底部连接设置有架体。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台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延伸设置有卡板,所述滑轨的两侧设置有长条槽,所述卡板配合嵌入对应侧的所述长条槽内,所述测量台通过卡板和长条槽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条形件和第二条形件,所述第一条形件与所述第二条形件并排设置,所述长条槽设置在第一条形件与第二条形件远离彼此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条形件与所述第二条形件之间贯穿嵌设有两个螺纹柱,两个所述螺纹柱分别位于所述滑轨的两端,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第一条形件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件形成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形件形成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第二条形件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头,通过同向转动两个所述旋转头,可调节第一条形件、第二条形件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瞄准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转轴与所述测量台旋转连接,所述转盘的转轴与水平方向一致,所述转盘边缘处设置有缺口,所述基准件的被瞄准部位与所述转盘的转轴高度相等,所述转盘的背面设置有延长件,所述延长件包括导向槽和延长指针,所述导向槽的一侧与所述转盘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指针伸缩嵌入在所述导向槽内部,所述延长指针的伸缩路径与缺口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台顶面拐角处中间位置还竖直设置有第一参考件,所述第一参考件与所述转盘的边缘处位置对应,所述转盘边缘处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参考件,所述第一参考件与所述第二参考件的相对位置对应转盘的偏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承靠板、固定杆和延长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承靠板顶端相连接,所述延长杆呈“t”型,所述延长杆的上端与所述滑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杆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固定杆内部开设的限位槽内,所述固定杆与延长杆组成伸缩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承靠板之间阻尼铰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包括滑轨和测量台,所述滑轨表面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所述测量台的底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测量台顶端正面设置有瞄准组件,所述测量台顶端背面设置有红外测距元件,所述滑轨上远离被测位置的一端设置有基准件,所述滑轨的底部连接设置有架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台与基准件之间的间距、瞄准组件的观察位置与基准件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红外测距元件获得的距离数据,利用三角形等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得出目视目标位置与基准平面之间的距离,从而用来指导回转体的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测距仪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量台、瞄准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测距元件、延长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测距仪测试状态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测距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瞄准组件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滑轨;101、第一条形件;102、第二条形件;103、螺纹柱、104、旋转头;11、基准件;12、刻度;13、长条槽;2、测量台;201、第一参考件;21、卡板;3、瞄准组件;31、转盘;311、缺口;312、第二参考件;32、延长件;321、导向槽;322、延长指针;4、红外测距元件;5、架体;51、承靠板;52、固定杆;53、延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大型回转钣金件拼装测量用红外测距仪,如附图1所示,包括滑轨1和测量台2,测量台2的底部与滑轨1滑动配合,滑轨1表面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12,用来在使用中实时读取测量台2的滑动距离,测量台2顶端正面设置有瞄准组件3,测量台2顶端背面设置有红外测距元件4,红外测距元件4可以直接采购获得,在此不做赘述,滑轨1上远离被测位置的一端设置有基准件11,测量时,沿滑轨1长度方向滑动调节测量台2,保持基准件11、瞄准组件3与被测位置共线,如附图5所示,途中的虚线箭头表示使用者的视线路径,如附图6所示,测量台2与基准件11之间的间距对应图中的l1,瞄准组件3的观察位置与基准件11之间的高度差对应图中的h1,而红外测距元件4获得的距离数据对应图中的l2-l1,根据三角形等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得出h2(目视目标位置与基准平面之间的距离)的数值,从而可以用来指导回转体的安装位置。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测量台2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延伸设置有卡板21,滑轨1的两侧设置有长条槽13,卡板21配合嵌入对应侧的长条槽13内,通过卡板21与滑轨1侧面的嵌入式滑动配合,可以对测量台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确保滑动动作的稳定可靠。

如附图4所示,滑轨1包括第一条形件101和第二条形件102,第一条形件101与第二条形件102并排设置,长条槽13设置在第一条形件101与第二条形件102远离彼此的一侧上,第一条形件101与所述第二条形件102之间贯穿嵌设有两个螺纹柱103,两个螺纹柱103分别位于滑轨1的两端,螺纹柱103位于第一条形件101内的一端与第一条形件101形成轴承连接,螺纹柱103的另一端与第二条形件102形成螺纹连接,且螺纹柱103位于所述第二条形件(102)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头104,同向转动两个所述旋转头(104),可以对应调节第一条形件101、第二条形件102之间的间距,通过快速调节滑轨1的宽度,可以实现测量台2的快速拆装,便于测距仪在现场的收纳转移。

如附图2所示,瞄准组件3包括转盘31,转盘31通过转轴与测量台2旋转连接,转盘31的转轴与水平方向一致,转盘31边缘处设置有缺口311,转盘31上具体与基准件11、被测位置保持共线的区域即为缺口311部分,基准件11的顶端被瞄准部位与转盘31的转轴高度相等,如附图3所示,红外测距元件4的测量路径与转盘31的转轴中心线设置为重合,便于附图6中的等比例的计算,转动转盘31,对应调节测量方向左右偏转,从而大大扩展了该红外测距仪的功能,转盘31如附图7中的箭头所示,兼顾回转范围内的众多方位测量。如附图3所示,转盘31的背面设置有延长件32,延长件32包括导向槽321和延长指针322,导向槽321的一侧与所述转盘31的背面固定连接,延长指针322伸缩嵌入在导向槽321内部,延长指针322的伸缩路径与缺口(311)位置对应,从而可以增加附图6中h1的对应值,从而增加测距仪的测量范围。

如附图2所示,测量台2顶面拐角处中间位置还竖直设置有第一参考件201,第一参考件201与转盘31的边缘处位置对应,转盘31边缘处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参考件312,第一参考件201与第二参考件312的相对位置对应转盘31的偏转角度,对应的偏转角度测量精度与相邻第二参考件312之间的夹角对应。

如附图1所示,滑轨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架体5,架体5包括承靠板51、固定杆52和延长杆53,固定杆52的下端与承靠板51顶端相连接,延长杆53呈“t”型,延长杆53的上端与滑轨1底面固定连接,延长杆53的下端插设在固定杆52内部开设的限位槽内,固定杆52与延长杆53组成伸缩限位结构,通过高度可调的架体5,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身材的操作人员以及测量场地地形,固定杆52与承靠板51之间阻尼铰接相连,图中所示为固定连接的形式,而阻尼铰接的连接方式与电扇的风扇、竖杆两部分之间的俯仰铰接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