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0368发布日期:2021-05-04 10:1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混凝土强度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的重要参数之一,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和方法有无损检测和破损检测两种,其中,无损检测分为回弹法、综合法、超声法等,它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碳化深度和声学参数换算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操作方便,但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破损检测又分为钻芯法、后装拔出法、贯入法、后锚固法、拔出法等,它是利用规定的试件力学参数换算混凝土强度,破损检测结果精度较高,但是混凝土破损大,而且存在工序多、操作不便等缺点。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拔出法以及直拔法,拔出法是通过拉拔后装或预埋方式安装在混凝土中的锚固件,测定极限拔出力,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直拔法是通过测定结构或构件上钻制的圆柱体混凝土试件的极限拉应力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

拔出法检测的构件中的锚固件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不同种类的力以及不同方向的力带来的分析难度很大,并且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锚固件的安装情况,混凝土内部的结构等等,都会带来检测过程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高精度的仪器以及高技术的操作人员,操作麻烦。

直拔法相较于拔出法,采取了更加简单的检测方法,直接测定混凝土内部的强度,直拔的应力单纯,易于分析,但是,直拔法对拔出块的外周进行挤压破坏等,影响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结构存在检测精度低以及操作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包括检测试件以及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试件中设置有拔出柱,所述拔出柱的下部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环绕所述拔出柱的外周布置;所述检测设备具有置于所述拔出柱外周且与拔出柱之间具有间隙的拔出臂以及拉力传感器,所述拔出臂的底部弯折形成有水平布置且插入所述环槽中朝上顶拔拔出柱的顶板;所述拉力传感器测定当所述拔出柱被所述顶部顶拔断裂时的拉力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拔出柱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试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凹腔,所述拔出柱的底部对接在所述凹腔的底部,所述拔出柱与凹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拔出臂插入的空隙;所述拔出柱与机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设备具有多个所述拔出臂,当多个所述拔出臂置于所述拔出柱的外周时,多个所述拔出臂环绕所述拔出臂的外周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设备具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具有朝下布置的水平平整状的抵接面;当所述顶板嵌入在所述拔出柱的环槽中,且抵接着所述环槽的上侧壁后,所述升降块朝下移动,所述升降块的抵接面抵接在所述拔出柱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面设置有多个硅胶环,多个所述硅胶环环绕所述抵接面的中心布置,沿着所述抵接面径向朝外的方向,多个所述硅胶环依序间隔嵌套布置;当所述升降块的抵接面抵接在所述拔出柱的顶部时,所述硅胶环受压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环具有朝下布置的下端面,所述硅胶环的下端面设置有朝上凹陷的环槽,所述环槽延伸所述硅胶环的周向封闭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凸设有纵向布置的限位块,所述环槽具有朝外布置的内侧面;当所述顶板嵌入在所述拔出柱的环槽后,所述顶板的内端抵接着所述环槽的内侧面,所述限位块抵接着所述拔出柱的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拔出臂具有朝向所述拔出柱的内侧面,所述拔出臂的内侧面凸设有朝向所述拔出柱布置的凸块;当所述顶板嵌入在所述拔出柱的环槽后,所述凸块与拔出柱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拔出臂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拔出臂的凸块呈上下错位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通过在拔出柱的下部设置环槽,通过拔出臂底部的顶板嵌入在环槽中,且拔出臂与拔出柱的外周具有间隙,不会对拔出柱的外周形成挤压或破坏,利用顶板朝上顶拔拔出柱,直至拔出柱断裂,操作简单,且检测精度也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的检测操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拔出臂与升降块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1-2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包括检测试件以及检测设备,检测试件中设置有拔出柱101,拔出柱10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拔出柱101的下部设置有环槽102,环槽102环绕拔出柱101的外周布置,环槽102的深度可以根据检测要求而定。

检测设备具有拔出臂201以及拉力传感器,拔出臂201的底部弯折形成有水平布置的顶板203;在检测过程操作中,将拔出臂201置于拔出柱101的外周,且与拔出柱101的外周之间具有间隙,顶板203嵌入在拔出柱101的环槽102中,拔出臂201朝上施加拉力,顶板203对拔出柱101施加朝上的顶拔力,直至拔出柱101断裂,拉力传感器测定拔出柱101断裂时的拉力数据,该拉力数据则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参数。

上述提供的混凝土强度的顶拔式检测结构,通过在拔出柱101的下部设置环槽102,通过拔出臂201底部的顶板203嵌入在环槽102中,且拔出臂201与拔出柱101的外周具有间隙,不会对拔出柱101的外周形成挤压或破坏,利用顶板203朝上顶拔拔出柱101,直至拔出柱101断裂,操作简单,且检测精度也高。

环槽102设置在拔出柱101的底部,这样,便于环槽102的设置,且可以更为准确的检测混凝土强度。

检测试件包括基体,基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凹腔,拔出柱101的底部对接在凹腔的底部,这样,拔出柱101与基体之间形成朝上布置的“山”字形,拔出柱101与凹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供拔出臂201插入的空隙;拔出柱101与基体一体成型。当需要进行检测时,直接将拔出臂201插入在拔出柱101与凹腔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隙,然后将顶板203嵌入在环槽102中。

当顶板203嵌入环槽102时,顶板203的底部与环槽102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隔,这样,便于顶板203嵌入在环槽102中,同时,也避免对顶板203产生额外的挤压力,避免影响检测精度。

检测设备具有多个拔出臂201,当多个拔出臂201置于拔出柱101的外周时,多个拔出臂201环绕拔出臂201的外周间隔布置。通过布置多个环绕在拔出柱101外周的拔出臂201,在对拔出柱101施加拉力时,可以使得拉力均匀作用在拔出柱101的圆周方向,避免施力不平衡,导致拔出柱101倾斜等等,避免影响检测精度。

检测设备具有升降块301,升降块301具有朝下布置的水平平整状的抵接面;当顶板203嵌入在拔出柱101的环槽102中,且抵接着环槽102的上侧壁后,升降块301朝下移动,升降块301的抵接面抵接在拔出柱101的顶部,这样,在纵向方向,在顶板203朝上顶拔拔出柱101的过程中,利用升降块301对拔出柱101的自上而下的定位,避免拔出柱101倾斜,保证顶板203可以纵向顶拔拔出柱101,提高检测精度。

抵接面设置有多个硅胶环302,多个硅胶环302环绕抵接面的中心布置,沿着抵接面径向朝外的方向,多个硅胶环302依序间隔嵌套布置;当升降块301的抵接面抵接在拔出柱101的顶部时,硅胶环302受压变形,这样,利用硅胶环302变形抵压在拔出柱101的顶部,可以进一步对拔出柱101进行纵向定位,同时,设置多个硅胶环302,当拔出柱101的顶部存在凹凸不平时,多个硅胶环302的设置,可以保证至少一个硅胶环302可以较佳的抵接拔出柱101的顶部进行定位。

硅胶环302具有朝下布置的下端面,硅胶环302的下端面设置有朝上凹陷的环腔,环腔延伸硅胶环302的周向封闭布置,这样,当硅胶环302变形抵接时,环腔可以起到吸盘的吸附作用,使得硅胶环302更为稳固的对拔出柱101进行纵向定位。

顶板203上凸设有纵向布置的限位块204,环槽102具有朝外布置的内侧面;当顶板203嵌入在拔出柱101的环槽102后,顶板203的内端抵接着环槽102的内侧面,限位块204抵接着拔出柱101的外周,这样,通过限位块204可以对拔出柱101的外周进行周向定位,结合上述的升降块301以及顶板203,保证拔出柱101在纵向的稳固定位,保证顶板203朝上顶拔拔出柱101的稳定性。

拔出臂201具有朝向拔出柱101的内侧面,拔出臂201的内侧面凸设有朝向拔出柱101布置的凸块202;当顶板203嵌入在拔出柱101的环槽102后,凸块202与拔出柱101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拔出柱101在被顶拔的过程中,出现轻微倾斜状态时,凸块202可以限制其进一步的倾斜。

沿着拔出臂201的高度方向,多个拔出臂201的凸块202呈上下错位布置,这样,在拔出臂201的高度方向,可以多位置限制拔出柱101倾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