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流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9308发布日期:2021-08-10 14:1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层流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流元件。



背景技术:

层流元件是一种将流体的流态转化为层流的元件,主要应用在流量测量领域。

目前主流层流元件一般采用毛细管制作,让流体流过毛细管形成层流,再将若干根毛细管集束形成层流元件;或者采用波纹板和平板卷制而成,让流体流过波纹板和平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层流。例如专利号为cn201220237073.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毛细管式的层流元件,采用圆柱体耐腐蚀性高分子材料中镶嵌不锈钢细管构成层流元件,具体为:不锈钢细管内径1mm以下,耐腐蚀性高分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层流元件压入阀体内部,与阀体过盈配合。

以上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层流元件生产成本高,并且现有层流元件流道内表面加工难度大,粗糙度较高,导致形成的层流不稳定,适用的流量范围也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层流元件,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流元件流道内表面加工难度大,粗糙度较高,导致形成的层流不稳定,适用的流量范围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层流元件,包括壳体和平行层流道,平行层流道置于壳体内部,壳体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用于流体通过的入口和出口;

进一步的,平行层流道包括若干平行层子流道,平行层子流道包括上叠片,下叠片,支撑片,上叠片与下叠片平行设置,在上叠片与下叠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同支撑片;

进一步的,若干平行层子流道通过紧固件重合堆叠组成平行层流道;

进一步的,紧固件是螺栓或粘合剂;

进一步的,平行层流道与壳体之间有空隙;

进一步的,上叠片与下叠片之间的间隙为0.02-3毫米。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层流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流出层流元件的流量更加均匀,稳定;

(2)流量更大,有利于测量较大的流量;

(3)适用更宽的流量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层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层流元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层流元件平行层子流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层流元件,包括壳体1和平行层流道2,平行层流道2置于壳体1内部,壳体1前后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用于流体通过的入口和出口;

平行层流道2包括若干平行层子流道3,平行层子流道3包括上叠片31,下叠片33,支撑片32,上叠片31与下叠片33平行设置,在上叠片31与下叠片33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同支撑片32。

当流体进入层流元件后,流体被若干平行层子流道转换成层流,虽然本实施例中,平行层子流道的横截面为矩形,但类似于该转换方法的横截面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横截面为椭圆形、直角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的平行层子流道。另外,为了使层流的效果更好,可以在层流元件的前方加装稳流装置。显然,稳流装置是现有的成熟技术,因此,增加该装置同样落入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若干平行层子流道3通过紧固件重合堆叠组成平行层流道2,紧固件是螺栓或粘合剂。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上下贯穿的螺栓将若干平行层子流道3通过螺栓紧固力堆叠加固。但是,借助其他方式同样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例如,通过粘合剂将若干平行层子流道3堆叠起来。对于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容易想到通过增加若干平行层子流道3顶端和底端的压力,实现堆叠效果,因此,其他类似方法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类。

进一步的,平行层流道2与壳体1之间有空隙,上叠片31与下叠片33之间的间隙为0.02-3毫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空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之一,经过试验验证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实现的方式可以是在上下两端设置垫片,将所有两侧设置有间隙,也可以是左右两边设置垫片,上下两侧设置为间隙。另外,之所以将上叠片31与下叠片33之间的间隙作出限定是因为经测量,该数值范围内的距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数据。但其他数值范围内的平行层子流道也可以取得近似效果。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层流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流出层流元件的流量更加均匀,稳定;

(2)流量更大,有利于测量较大的流量;

(3)适用更宽的流量范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平行层流道(2),所述平行层流道(2)置于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1)前后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用于流体通过的入口和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层流道(2)包括若干平行层子流道(3),所述平行层子流道(3)包括上叠片(31),下叠片(33),支撑片(32),所述上叠片(31)与下叠片(33)平行设置,在所述上叠片(31)与下叠片(33)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同支撑片(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平行层子流道(3)通过紧固件重合堆叠组成平行层流道(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是螺栓或粘合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层流道(2)与所述壳体(1)之间有空隙。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叠片(31)与所述下叠片(33)之间的间隙为0.02-3毫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层流元件,包括壳体和平行层流道,平行层流道置于壳体内部,壳体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用于流体通过的入口和出口;平行层流道包括若干平行层子流道,平行层子流道包括上叠片,下叠片,支撑片,上叠片与下叠片平行设置,在上叠片与下叠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同支撑片。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层流元件流道内表面加工难度大,粗糙度较高,导致形成的层流不稳定,适用的流量范围窄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张铭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易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