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6404发布日期:2021-06-11 19:2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线缆安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设备。



背景技术:

输电导线沿圆周方向覆冰不均匀的架空导线在侧向风力作用下产生的低频、大幅度自激振动现象,称为输电导线舞动。输电导线舞动是一种低频(约为0.1-3hz)、大振幅(约为输电线直径的5-300倍)的自激振动,导线舞动的危害很大,极易引起线路的相间闪络、金具损坏,造成线路跳闸停电或引起输电线烧伤、输电线折断、倒塔等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是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

输电线路舞动问题已经不可忽视,尤其在某些地形复杂和大跨越区段,更是舞动事故频发。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线缆设备,以实时监测输电线路舞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设备,采用上盖壳体和设备主体扣合的方式,将线缆设备安装到线缆,使线缆设备悬挂于空中,线缆设备随线缆一同舞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盖壳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开设第一半圆孔,第一半圆孔的孔壁与线缆的下半部分周壁接触;

两个第一半圆孔之间具有容纳通道,该容纳通道用于容纳线缆,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设有卡箍组件,线缆嵌入第一半圆孔和容纳通道并使用卡箍组件固定;

所述上盖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开设第二半圆孔,第二半圆孔的孔壁与线缆的上半部分周壁接触,所述上盖壳体扣合于设备主体时,第一半圆孔与第二半圆孔拼成圆形孔,该圆形孔的孔壁与线缆的周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设备壳体,两个第一半圆孔开设在设备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

所述设备壳体为上开口结构,所述卡箍组件固定在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设备壳体与上盖壳体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电路模块和第一压盖,所述设备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电路模块安装在第二容纳腔,第一压盖位于电路模块上方,第一压盖盖合在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压盖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路模块的第一密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电源模块和第二压盖,所述设备壳体上还设有第三容纳腔,电源模块安装在第三容纳腔,第二压盖位于电源模块上方,第二压盖盖合在第三容纳腔,使得第三容纳腔和第二压盖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源模块的第二密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上设有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位于容纳通道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靠近一个第一半圆孔设置,第一容纳腔位于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容纳通道的一端,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容纳通道的另一端靠近另一个第一半圆孔设置,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容纳通道并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磁环,磁环安装在第一容纳腔;

磁环的内环壁与线缆的周壁接触;

线缆设备通过卡箍组件悬挂在线缆上,线缆与两个第一半圆孔、磁环内壁、容纳通道的通道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还设有绝缘件,绝缘件也具有容纳腔,磁环安装在该容纳腔,使得绝缘件位于磁环与第一容纳腔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壳体的内壁设有加筋结构,所述上盖壳体为薄壁件,所述加筋结构增加所述薄壁件的强度,所述薄壁件减轻所述上盖壳体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的电路模块、电源模块和磁环平衡安装。

在本公开中,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线缆设备悬挂在高压线缆上,高压线缆悬挂于空中,为了让设备在线缆上处于平衡的状态,设备主体的电路模块、电源模块和磁环平衡安装,另外整个设备在横向上尽可能地分布均匀,保证线缆设备的中线与线缆中心线重合。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主体和上盖壳体,均选用铝合金材料,既满足结构强度和使用性,又生产成本可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设备,在需要承载力量和强度的区域,采用加厚、加强设计、在需要承载强度相对较弱地方,采用薄壁设计。在线缆设备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具体在措施如下:整个线缆设备需要卡箍在高压线缆上,所以在卡箍线缆的地方,采用加强设计的方式;线缆设备的壳体盖子,由于只是起到防水、防晒的作用,故在结构设计上采用薄壁加筋位设计。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壳体采用薄壁加筋位设计,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线缆设备重量,又不失其可靠的强度要求。

5、为了提高线缆设备的平衡性能,线缆设备悬挂在高压线缆上,为了让线缆设备在线缆两侧的重量分布均匀,首先让内部模块的布置,尽可能地分布均匀,对称结构的模块全部布置设备重心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中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1中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图1中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图2至图5中设备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2至图5中设备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2至图4中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上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图1中上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00-线缆设备;1-设备主体;11-设备壳体;111-第一半圆孔;112-容纳通道;113-第一容纳腔;114-第二容纳腔;115-第三容纳腔;12-卡箍组件;13-磁环;131-第一半圆环;132-第二半圆环;133-环状卡箍;134-电源线;14-第一压盖;15-第二压盖;16-电路模块;17-电源模块;18-绝缘橡胶块;181-安装腔;2-上盖壳体;21-上盖本体;22-第二半圆孔;23-天线孔;3-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导线舞动时会在一档导线内形成一个、两个或三个波腹的驻波或行波,导线主要呈垂直运动,有时也呈椭圆运动,椭圆长轴在垂直方向或偏离垂直方向,有时还伴有导线扭转。垂直振动的频率约为0.1~1hz,振幅在几十厘米到几米之间。严重的导线舞动是在大档距导线中产生一个波腹的振动,加上悬垂绝缘子串又沿线路方向摇摆,振幅可高达甚至略高于弧垂最大值(约10~12m)。

高压线等电位时它们之间电压为零,即它们之间的电势相等。输电线路上的环境电气环境复杂,在高压输电线路上工作的设备,需要有良好的抗高压,抗电晕,防电磁辐射等设计要求。现有使用在高压输电电路的无线通讯装置一般采用3g/4g的通信方式,3g/4g通讯随着输电线路监测信息量的飞速扩大,已经无法满足带宽的需求,所以开始使用2.4g,5g的wifi通讯方式,但是现有的wifi通讯装置在高压线路上都存在抗高压能力差,防电晕,防电磁辐射能力差的问题。

电力线路的交变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磁场,在邻近的通信线路上感生沿导线长度方向的电动势,在导线上产生横向电压。干扰影响是指在通信线上感应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它们会破坏通信装置的正常运行、降低传输质量,在电话回路中引起杂音或在数字通信网中引起误码、故障或电报信号失真等。

如果高压输电线路距离通信线路较近,通信线路中就可以感应到电流与电压。邻近通信线路中的电压、电流到达一定值时,就会对通信回路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会干扰到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线缆设备100例如包括:设备主体1和上盖壳体2,设备主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开设第一半圆孔111,第一半圆孔111的孔壁与线缆的下半部分周壁接触;两个第一半圆孔111之间具有容纳通道112,该容纳通道112用于容纳线缆,设备主体1的内腔设有卡箍组件2,线缆嵌入第一半圆孔111和容纳通道112并使用卡箍组件2固定;上盖壳体2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开设第二半圆孔22,第二半圆孔22的孔壁与线缆的上半部分周壁接触,上盖壳体2扣合于设备主体1时,第一半圆孔111与第二半圆孔22拼成圆形孔,该圆形孔的孔壁与线缆的周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线缆设备100悬挂在高压线缆上,高压线缆悬挂于空中,为了让设备在线缆上处于平衡的状态,设备主体1的电路模块16、电源模块17和磁环13平衡安装,另外整个设备在横向上尽可能地分布均匀,保证线缆设备100的中线与线缆中心线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设备主体1包括设备壳体11,两个第一半圆孔111开设在设备壳体11的两个相对侧壁;设备壳体11为上开口结构,卡箍组件2固定在设备壳体11内,设备壳体11与上盖壳体2扣合。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主体1和上盖壳体2,均选用铝合金材料,既满足结构强度和使用性,又生产成本可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设备主体1还包括电路模块16和第一压盖14,设备壳体11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14,电路模块16安装在第二容纳腔114,第一压盖14位于电路模块16上方,第一压盖14盖合在第二容纳腔114,使得第二容纳腔114和第一压盖14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路模块16的第一密封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壳体2采用薄壁加筋位设计,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线缆设备100重量,又不失其可靠的强度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设备主体1还包括电源模块17和第二压盖15,设备壳体11上还设有第三容纳腔115,电源模块17安装在第三容纳腔115,第二压盖15位于电源模块17上方,第二压盖15盖合在第三容纳腔115,使得第三容纳腔115和第二压盖15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源模块17的第二密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设备壳体11上设有第二容纳腔114和第三容纳腔115,第二容纳腔114和第三容纳腔115位于容纳通道112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设备壳体11上还设有第一容纳腔113,第一容纳腔113靠近一个第一半圆孔111设置,第一容纳腔113位于第二容纳腔114、第三容纳腔115和容纳通道112的一端,第二容纳腔114、第三容纳腔115和容纳通道112的另一端靠近另一个第一半圆孔111设置,第二容纳腔114、第三容纳腔115和容纳通道112并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8,设备主体1还包括磁环13,磁环13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13;磁环13的内环壁与线缆的周壁接触;线缆设备100通过卡箍组件2悬挂在线缆上,线缆与两个第一半圆孔111、磁环13内壁、容纳通道112的通道壁接触。

线缆上套磁环13可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磁环13它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抗干扰元件,对于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一般使用铁氧体材料(mn-zn)制成。磁环13在不同的频率下有不同的阻抗特性,一般在低频时阻抗很小,当信号频率升高磁环13表现的阻抗急剧升高。大家都知道,信号频率越高,越容易辐射出去(要买优质的电脑机箱也是要减小电磁泄漏),而一般的信号线都是没有屏蔽层的,那么这些信号线就成了很好的天线3,接收周围环境中各种杂乱的高频信号,而这些信号叠加在本来传输的信号上,甚至会改变原来传输的有用信号。那么在磁环13作用下,使正常有用的信号很好的通过,又能很好的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通过,而且成本低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7,第一容纳腔113还设有绝缘件,绝缘件也具有容纳腔,磁环13安装在该容纳腔,使得绝缘件位于磁环13与第一容纳腔11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上盖壳体2的内壁设有加筋结构,上盖壳体2为薄壁件,加筋结构增加薄壁件的强度,薄壁件减轻上盖壳体2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设备100,在需要承载力量和强度的区域,采用加厚、加强设计、在需要承载强度相对较弱地方,采用薄壁设计。在线缆设备100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具体在措施如下:整个线缆设备100需要卡箍在高压线缆上,所以在卡箍线缆的地方,采用加强设计的方式;线缆设备100的壳体盖子,由于只是起到防水、防晒的作用,故在结构设计上采用薄壁加筋位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的电路模块16、电源模块17和磁环13平衡安装。

为了提高线缆设备100的平衡性能,线缆设备100悬挂在高压线缆上,为了让线缆设备100在线缆两侧的重量分布均匀,首先让内部模块的布置,尽可能地分布均匀,对称结构的模块全部布置设备重心位置。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公开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公开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公开。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公开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