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反应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3052发布日期:2021-08-10 14: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集成化反应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临床诊断血栓与止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成化反应杯。



背景技术:

血栓弹力图仪是一种采用物理测量的方法对人体血液的凝血状态进行体外诊断分析的医用检测设备,血栓弹力图仪能够反映人体的凝血全貌(凝结与纤溶过程),因此,血栓弹力图仪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为:在弹力图仪的塑料盛血杯中,插入塑料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盛血杯安置在能自动调节恒温(37℃)并以4°45'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盛血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幅度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随着运动幅度而变化,仪器将电流变化的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记录、描绘到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形。

由于现有技术是先从真空采血管中取出血液加入盛血杯中,然后加入试剂,再插入圆柱体(杯盖)等几步完成,缺点是:(1)实验过程分几步进行,不仅在半自动仪器上手工操作、操作繁琐,也不利于在全自动化仪器上使用;(2)由于从真空采血管中取出血液加入盛血杯的过程是一个开放过程,病人血液长时间暴露于空气环境当中,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和生物污染,对病人及医生有生物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解决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操作为手工操作、操作繁琐,并且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过程为一个开放过程容易造成感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反应杯,其能够解决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操作为手工操作、操作繁琐,并且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过程为一个开放过程容易造成感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化反应杯,包括有装有反应试剂的盛血杯、采血管穿刺针头、位于所述盛血杯内的圆柱体、用于密封所述盛血杯的密封件和与所述盛血杯相连通的负压端口,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与所述盛血杯相连通,且所述负压端口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负压端口的封堵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盛血杯之间留有容纳血液的间隙,且所述圆柱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盛血杯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有壳体,所述盛血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和所述负压端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负压端口和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盛血杯包括有杯体和与所述杯体相连通的通槽,所述圆柱体位于所述杯体内,所述反应试剂位于所述通槽内,且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的底端与所述通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槽包括有第一端与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相连通的第一通槽和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槽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第二端与所述杯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通槽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通槽的高度。

优选地,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通管,所述通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通槽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通管的底端与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通过管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负压端口和所述盛血杯相连通的气体缓冲槽,所述密封件能够将所述气体缓冲槽的槽口封闭。

优选地,所述气体缓冲槽包括与所述盛血杯相连通的第一通气槽和与所述第一通气槽相连通的第二通气槽,所述负压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气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槽底与所述盛血杯的顶端相齐平,且所述负压端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通气槽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圆柱体上设置有供角度传感器转动轴嵌入的盲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的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限位板,多个所述限位板环绕所述采血管穿刺针头设置,且多个所述限位板围成用于容纳真空采血管的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热压在所述壳体顶端的密封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化反应杯,在使用该集成化反应杯时,先使采血管穿刺针头穿刺进入到真空采血管内,然后将负压端口与负压装置连接,使盛血杯内形成负压状态,通过采血管穿刺针头将真空采血管内的血液抽取到盛血杯内,然后使血栓弹力图仪的角度传感器转动轴穿过密封件与圆柱体固定连接、带动圆柱体转动,血栓弹力图仪通过测量、记录反应过程中的角度传感器转动轴的偏转角度而形成血栓弹力图。

如此设置,本集成化反应杯采用了集成式的一体化结构,可以在真空采血管不开盖的情况下直接插入采血管穿刺针头吸取血液,一步即可完成加注血液的过程,极大地有利于实现血栓弹力图仪的全自动化上机实验,简化了临床医生的操作过程,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加注血液的过程,全程密闭,血液不会暴露在空气环境中,有效降低了造成生物感染危害的可能性。解决了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操作为手工操作、操作繁琐,并且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过程为一个开放过程容易造成感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隐藏密封件后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的剖面图一(包括有圆柱体);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的剖面图二(隐藏圆柱体后);

图6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隐藏密封件后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集成化反应杯的仰视图;

图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圆柱体的立体图。

图中:

1、壳体;2、抓取板;3、采血管穿刺针头;4、针头橡胶套;5、限位板;6、真空采血管;7、封堵件;8、负压泵针管;9、密封件;10、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1、杯体;12、第一通槽;13、第二通槽;14、通管;15、管路;16、第一通气槽;17、第二通气槽;18、圆柱体;19、间隙;20、盲孔;21、盖体;22、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参考图1-图8,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集成化反应杯,包括有盛血杯、采血管穿刺针头3、位于盛血杯内的圆柱体18、用于密封盛血杯的密封件9和负压端口。

其中,采血管穿刺针头3与盛血杯相连通,负压端口与盛血杯相连通,通过负压端口将盛血杯内的空气抽出,使盛血杯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通过采血管穿刺针头3将采血管内的血液抽入到盛血杯内。

并且,采血管穿刺针头3外套设有针头橡胶套4,以保护并气密封采血管穿刺针头3,在采血管穿刺针头3刺入真空采血管6时,针头橡胶套4被压缩,不影响采血管穿刺针头3的穿刺动作,从而使整个实验过程血液无暴露,进一步保证了使用的生物安全性。

密封件9将盛血杯密封,并且在盛血杯内装有反应试剂、以供血液与反应试剂混合反应,这样,将反应试剂在生产条件下预先装入盛血杯内,再进行密闭,在盛血杯的使用过程中不再需要加入反应试剂,无需将密封件9打开,避免血液暴露于空气环境中。

负压端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负压端口的封堵件7,以使盛血杯形成密封空间。

圆柱体18与盛血杯之间留有间隙19、以用于容纳血液,并且圆柱体18能够相对于盛血杯转动。在使用时,血栓弹力图仪的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穿过密封件9与圆柱体18相配合带动圆柱体18转动,血栓弹力图仪通过测量、记录反应过程中的转动轴的偏转角度进而形成血栓弹力图。

在使用该盛血杯时,先使采血管穿刺针头3穿刺进入到真空采血管6内,然后将负压端口与负压装置连接,使盛血杯内形成负压状态,通过采血管穿刺针头3将真空采血管6内的血液抽取到盛血杯内,然后使血栓弹力图仪的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穿过密封件9与圆柱体18固定连接、带动圆柱体18转动,血栓弹力图仪通过测量、记录反应过程中的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的偏转角度而形成血栓弹力图。

如此设置,本集成化反应杯采用了集成式的一体化结构,可以在真空采血管6不开盖的情况下直接插入采血管穿刺针头3吸取血液,一步即可完成加注血液的过程,极大地有利于实现血栓弹力图仪的全自动化上机实验,简化了临床医生的操作过程,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加注血液的过程,全程密闭,血液不会暴露在空气环境中,有效降低了造成生物感染危害的可能性。解决了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操作为手工操作、操作繁琐,并且向盛血杯加入血液的过程为一个开放过程容易造成感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该集成化反应杯还包括有壳体1,盛血杯设置在壳体1内,采血管穿刺针头3和负压端口均设置在壳体1上,并且负压端口和采血管穿刺针头3位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这样,便于通过负压端口提供的负压将真空采血管内的血液抽入到盛血杯内,并且不易使盛血杯内的血液被抽出。

本实施例中,盛血杯包括有杯体11和与杯体11相连通的通槽,圆柱体18设置在杯体11内,反应试剂设置在通槽内,并且采血管穿刺针头3的底端与通槽相连通。这样,采血管穿刺针头3抽取的血液先经过通槽,与通槽内的反应试剂混合后再流入到杯体11内,使血液与反应试剂混合更加充分。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通槽包括有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3,第一通槽12的第一端与采血管穿刺针头3相连通,第二通槽13的第一端与第一通槽12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通槽13的第二端与杯体11相连通,并且第二通槽13的高度低于第一通槽12的高度,以使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3相连接形成阶梯槽,血液在流过阶梯槽时形成一定的湍流,使血液与反应试剂相混合,从而无需再专门混合反应试剂和血液。

进一步地,该集成化反应杯还包括有设置在壳体1内的通管14,通管14的顶端与第一通槽12的第一端相连通,通管14的底端与采血管穿刺针头3通过管路15相连通。这样,便于实现采血管穿刺针头3与第一通槽12的连接。

杯体11朝向通槽的一侧的杯壁由上至下开设有与通槽相连通的缺槽,缺槽的宽度与通槽的宽度相同,并且缺槽的底端与第二通槽13相齐平。这样,便于血液进入到杯体11内,并且由于负压作用和高度差造成血液形成湍流而溅起的部分血液也便于进入到杯体11内。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壳体1上设置有气体缓冲槽,气体缓冲槽与负压端口和盛血杯相连通,以实现空气缓冲的目的,防止血液被吸入到负压装置中。

并且,密封件9能够将气体缓冲槽的槽口封闭,以保证盛血杯的气密性。

如图4和图5所示,气体缓冲槽包括有第一通气槽16和与第一通气槽16相连通的第二通气槽17,第一通气槽16与盛血杯相连通,并且第一通气槽16的槽底与盛血杯的顶端相齐平,以避免在负压装置抽取空气的过程中,将盛血杯内的血液吸出;负压端口设置在第二通气槽17的侧壁上,并且负压端口的高度低于第一通气槽16的高度,这样,有利于实现空气缓冲,避免血液被吸入到负压装置中。

需要说明的是,负压装置可以包括有负压泵和与负压泵相连通的负压泵针管8,负压泵针管8能够穿刺通过封堵件7进入到负压端口内,利用连接的负压泵,在盛血杯内部形成负压,将血液吸入到杯体11内,进而完成实验过程。

这里,封堵件7可以为密封胶塞,具体可以为橡胶塞。

为了便于圆柱体18和血栓弹力图仪的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相连接固定,在圆柱体18上设置有盲孔20、以供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嵌入,并且盲孔20能够与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紧密配合、以实现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和圆柱体18的固定连接,便于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带动圆柱体18转动,从而血栓弹力图仪通过测量、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圆柱体18的偏转角度进而形成血栓弹力图。

一些实施例中,杯体11包括有第一部分和呈圆柱结构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连接在第二部分的上方,并且第一部分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第二部分的内径与第一部分的最小内径相等。

圆柱体18包括有盖体21和伸入杯体11内的接触部22,盖体21连接在接触部22的顶端,并且盖体21和接触部22同轴设置。盖体21盖合在杯体11的第一部分上,接触部22穿过第一部分伸入到第二部分内,并且接触部22与杯体11之间留有间隙19,以用于容纳血液。

本实施例中,密封件9可以为热压在壳体1顶端的密封膜,具体地,密封膜可以为塑料密封膜或铝箔密封膜,既能够起到密封作用,又容易被角度传感器转动轴10穿透。

具体地,密封件9将通槽、杯体11和气体缓冲槽上方开口全部密封,以保证集成化反应杯的气密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固定孔、以用于固定采血管穿刺针头3,并且在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多个限位板5,多个限位板5环绕采血管穿刺针头3设置,并且多个限位板5相连接围成容纳槽、以用于容纳真空采血管6,具体地,容纳槽的直径与真空采血管6的外径相匹配,使真空采血管6能够直立插入容纳槽内,从而便于采血管穿刺针头3抽取血液。

在壳体远离负压端口的一侧设置有抓取板2、以便于使用者抓取,移动本集成化反应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