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0842发布日期:2022-05-05 20: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环境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又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在市政工程建造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扬尘,此时需要对扬尘进行检测。
3.市政工程的整个建造场所很大,而现有的pm2.5扬尘检测装置,一般采用的是定点式的安装,定点时的安装对工程内扬尘检测的不够全面,范围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底板,左侧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一,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一顶部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一,所述升降板一的顶部焊接安装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顶部焊接安装有顶板,所述电机架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右侧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二,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二顶部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二,所述升降板二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齿轴,所述顶板与升降板二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横轨组件,所述横轨组件上滑动安装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台板,所述安装台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pm2.5检测仪,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齿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传动带的外壁固定安装有l型连接块,且l型连接块与燕尾滑块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轨组件由多个燕尾滑座组成,且燕尾滑座通过其顶部开设的燕尾滑槽与燕尾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燕尾滑座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外壁螺纹安装有螺母,所述燕尾滑座底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固定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一与高度调节组件二的结构一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一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光杆,所述调节箱内部的另一侧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光杆与丝杆之间设置有t型座,且t型座的顶端贯穿调节箱的内壁并延伸至调节箱的外部,所述调节箱通过其右侧底部镶嵌安装的轴承转动安
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丝杆之间设置有锥齿轮传动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t型座的正面设置有标记线,所述光杆外壁的底部套接安装有凸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齿轮传动件由两个相适配的锥齿轮组成,且两个锥齿轮相啮合,所述t型座右侧的凸出边顶部贯穿开设有与丝杆相适配的螺纹孔,且t型座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t型座左侧的凸出边顶部贯穿开设有与光杆相适配的滑孔,且t型座通过滑孔与光杆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顶部的右侧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连通孔,所述升降板二顶部的左侧贯穿开设有与连接板相适配的凹槽,且升降板二底部的左侧贯穿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升降板二通过固定螺栓将连接板固定在升降板二的顶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横轨组件的整体长度由多个燕尾滑座组成,而横轨组件的长度则带动pm2.5检测仪所移动检测的范围,从而实现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横轨组件的长度进行组装较为灵活。
14.2、本实用,将横轨组件固定在顶板与齿轴之间,由驱动电机的旋转实现pm2.5检测仪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通过驱动电机的正反向旋转,可带动pm2.5检测仪在横轨组件的顶部进行往复的切换滑动,将传动的定点式的检测方式,改变成移动式的检测,有效的扩大了其所能检测的范围,对工程场所扬尘检测的更加全面、准确。
15.3、本实用,高度调节组件一的使用流程如下,旋转旋转轴在锥齿轮传动件的传动作用下,使丝杆随旋转轴进行旋转,丝杆与t型座的竖向螺纹传动作用下,可使t型座进行竖向的移动,同理,可对高度调节组件二进行调节,从而可对横轨组件处的高度进行调整,便于将pm2.5检测仪安装在适宜的高度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中燕尾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中调节箱的剖视图;
19.图4为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中燕尾滑座的侧视图。
20.图中:固定底板1、高度调节组件一2、升降板一3、电机架4、驱动电机5、顶板6、传动结构7、横轨组件8、高度调节组件二9、升降板二10、齿轴11、螺纹杆12、燕尾滑座13、连接板14、调节箱15、t型座16、光杆17、标记线18、丝杆19、旋转轴20、锥齿轮传动件21、燕尾滑块22、l型连接块23、安装台板24、pm2.5检测仪2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环境实时监测保护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底板1,左侧固定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一2,高度调节组件一2顶部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一3,升降板一3的顶部焊接安装有电机架4,电机架4的顶部焊接安装有顶板6,电机架4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右侧固定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二9,高度调节组件二9顶部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二10,升降板二10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齿轴11,顶板6与升降板二10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横轨组件8,横轨组件8上滑动安装有燕尾滑块22,燕尾滑块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台板24,安装台板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pm2.5检测仪25,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与齿轴11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7,传动结构7传动带的外壁固定安装有l型连接块23,且l型连接块23与燕尾滑块22固定连接。
23.横轨组件8由多个燕尾滑座13组成,且燕尾滑座13通过其顶部开设的燕尾滑槽与燕尾滑块22滑动连接,燕尾滑座13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外壁螺纹安装有螺母,燕尾滑座13底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且连接板14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12相适配的固定孔。
24.高度调节组件一2与高度调节组件二9的结构一致,高度调节组件一2包括调节箱15,调节箱15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光杆17,调节箱15内部的另一侧转动安装有丝杆19,光杆17与丝杆19之间设置有t型座16,且t型座16的顶端贯穿调节箱15的内壁并延伸至调节箱15的外部,调节箱15通过其右侧底部镶嵌安装的轴承转动安装有旋转轴20,旋转轴20与丝杆19之间设置有锥齿轮传动件21。
25.t型座16的正面设置有标记线18,光杆17外壁的底部套接安装有凸环。
26.锥齿轮传动件21由两个相适配的锥齿轮组成,且两个锥齿轮相啮合,t型座16右侧的凸出边顶部贯穿开设有与丝杆19相适配的螺纹孔,且t型座16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9螺纹连接,t型座16左侧的凸出边顶部贯穿开设有与光杆17相适配的滑孔,且t型座16通过滑孔与光杆17滑动连接。
27.顶板6顶部的右侧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12相适配连通孔,升降板二10顶部的左侧贯穿开设有与连接板14相适配的凹槽,且升降板二10底部的左侧贯穿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升降板二10通过固定螺栓将连接板14固定在升降板二10的顶部。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9.使用时,在对相邻两个燕尾滑座13进行拼接时,右侧的燕尾滑座13搭在左侧燕尾滑座13的连接板14上,然后右侧燕尾滑座13上的螺纹杆12穿过左侧燕尾滑座13的连接板14开设的固定孔,然后将螺母固定在螺纹杆12上,将相邻两个燕尾滑座13固定到一起,同理对其他相邻的两个燕尾滑座13进行连接,横轨组件8的整体长度由多个燕尾滑座13组成,而横轨组件8的长度则带动pm2.5检测仪25所移动检测的范围,从而实现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横轨组件8的长度进行组装较为灵活;
30.然后将横轨组件8固定在顶板6与齿轴11之间,由驱动电机5的旋转,在传动结构7的传动作用下带动齿轴11进行旋转,此时传动结构7上的传动带会进行环形的旋转移动,并由于l型连接块23是固定在传动结构7传动带的外壁上,则会带动燕尾滑块22在燕尾滑座13上滑动,从而实现pm2.5检测仪25进行横向的移动,从而通过驱动电机5的正反向旋转,可带动pm2.5检测仪25在横轨组件8的顶部进行往复的切换滑动,将传动的定点式的检测方式,改变成移动式的检测,有效的扩大了其所能检测的范围,对工程场所扬尘检测的更加全面、
准确;
31.高度调节组件一2的使用流程如下,旋转旋转轴20在锥齿轮传动件21的传动作用下,使丝杆19随旋转轴20进行旋转,丝杆19与t型座16的竖向螺纹传动作用下,可使t型座16进行竖向的移动,同理,可对高度调节组件二9进行调节,从而可对横轨组件8处的高度进行调整,便于将pm2.5检测仪25安装在适宜的高度进行检测。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