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4842发布日期:2022-07-09 00:2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人防气密性检测仪是用于人防通道、防护密闭门的气密性检测仪器,其压力源采用具有正负压输出功能的静音无油式空压机作为气源发生器,来在工程现场进行密闭门或密闭通道的密闭性能检测。
3.然而,现有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在对气管进行安装时,其一般都时采用螺栓与密封胶混合使用来对气管进行安装的,这样就导致,在对气管进行安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且拆装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使用起来十分的不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密性好,便于拆装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包括:检测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仪的出气口上;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气管的外壁上;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气管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相接触;两个密封槽,两个所述密封槽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侧外壁上;两个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侧外壁上,且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密封槽内并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密封槽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环上开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固定槽并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槽相适配。
8.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固定块内均开设有腔室,两个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插块,四个所述插块分别延伸至四个所述插槽内并均与相对应的所述插槽相适配。
9.优选的,两个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四个所述插块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四个所述限位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四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两个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上均螺纹安装有螺纹筒,两个所述螺纹筒的一端均
延伸至相对应的所述腔室内。
11.优选的,两个所述腔室的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螺纹筒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外壁上均铰接有两个铰接杆,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铰接杆均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插块相铰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密封槽和密封圈,可以通过将第一安装环与第二安装环相贴合,使得密封圈伸入到相应的密封槽内,来通过交错的密封圈使得出气管与导气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可以保证检测仪的正常工作,而设置的固定槽、插槽、固定块、螺杆、螺纹筒、移动板、插块和铰接杆,能够通过拧动螺杆来带动插块插入和脱离插槽内,从而可以完成对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之间的固定,来方便人们对导气管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方便人们使用检测仪来进行气密性的检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安装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检测仪;2、出气管;3、导气管;4、第一安装环;5、第二安装环;6、密封槽;7、密封圈;8、固定槽;9、插槽;10、固定块;11、腔室;12、转动槽;13、螺杆;14、螺纹筒;15、移动板;16、插块;17、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安装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包括:检测仪1;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仪1的出气口上;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设置在所述出气管2上,导气管3与出气管2的内壁相适配,使得导气管3的外壁能够紧密的与出气管2的内壁相贴合;第一安装环4,所述第一安装环4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气管2的外壁上;第二安装环5,所述第二安装环5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气管3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安装环5与所述第一安装环4相接触;两个密封槽6,两个所述密封槽6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环4和所述第二安装环5的一侧外壁上,两个密封槽6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环4和第二安装环5上,从而可以通过两个交错的两个密封圈7来保证两个管道之间的密封性;两个密封圈7,两个所述密封圈7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环4和所述第二安装环5的一侧外壁上,且两个所述密封圈7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密封槽6内并均与相对应的所述
密封槽6相适配,两个密封圈7均与两个密封槽6紧密相贴,能够通过密封圈7伸入到两个密封槽6内来防止出气管2和导气管3间的密封性;
22.所述第一安装环4上开设有两个固定槽8,所述第二安装环5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10,两个所述固定块10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固定槽8并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槽8相适配,固定块10与固定槽8的内壁相贴合,使得第一安装环4和第二安装块5之间的安装较为的紧密。
23.两个所述固定槽8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插槽9,两个所述固定块10内均开设有腔室11,两个所述腔室1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插块16,四个所述插块16分别延伸至四个所述插槽9内并均与相对应的所述插槽9相适配,可以通过插块16插入到插槽9内对第一安装环4和第二安装环5之间进行固定,并且,插块16与插槽9相适配,使得固定可以更加的紧密。
24.两个所述腔室1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四个所述插块16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四个所述限位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四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槽来使得插块16能够滑出腔室11进入到插槽9内,并且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和限位块可以对插块16进行限位,使得插块16能够始终正对插槽9。
25.所述第二安装环5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两个转动槽12,两个所述转动槽12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螺杆13,两个所述螺杆13上均螺纹安装有螺纹筒14,两个所述螺纹筒14的一端均延伸至相对应的所述腔室11内,两个螺杆13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安装环5外,并且其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来方便人们拧动螺杆13进行转动。
26.两个所述腔室11的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15,两个所述移动板15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两个所述螺纹筒14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板15两侧均设置有与腔室11内壁滑动连接的滑块,能够对移动板15进行限位,来防止在螺杆13转动时,螺纹筒14跟随螺杆13转动而导致其无法水平移动。
27.两个所述移动板15的一侧外壁上均铰接有两个铰接杆17,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铰接杆17均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插块16相铰接,移动板15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铰接板,四个插块16上均设置有铰接块,来对铰接杆17进行铰接的安装。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需要对导气管3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导气管3上的第二安装环5上的两个固定块10分别对准出气管2上的第一安装环4上的两个固定槽8,之后将两个固定块10插入到两个固定槽8内,之后拧动第二安装环5上的螺杆13,螺杆13转动就可以通过螺纹作用带动螺纹筒14水平移动,从而可以推动移动板15在腔室11内滑动,进而可以通过移动板15与铰接杆17之间的铰接作用推动两个插块16,使得两个插块16通过两个铰接杆17的铰接和推动作用下,带动两个插块16伸入带两个插槽9内,从而可以对第一安装环4和第二安装环5之间进行固定,且此时,第一安装环4和第二安装环上密封圈7分别位于两个密封槽6内,这样就完成了对于导气管3与出气管2之间的固定安装,且设置的密封圈7和密封槽6可以保证出气管2和导气管3之间密封性,之后就可以启动检测仪1来进行气密性检测,并且,在检测完成之后,只需反向拧动螺杆13,依照上述原理就可以将插块16收回到腔室11内,之后就可以将导气管3从出气管2上拆下。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具有如
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防气密性检测仪的气管连接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环4、第二安装环5、密封槽6和密封圈7,可以通过将第一安装环4与第二安装环5相贴合,使得密封圈7伸入到相应的密封槽6内,来通过交错的密封圈7使得出气管2与导气管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可以保证检测仪1的正常工作,而设置的固定槽8、插槽9、固定块10、螺杆13、螺纹筒14、移动板15、插块16和铰接杆17,能够通过拧动螺杆13来带动插块16插入和脱离插槽9内,从而可以完成对第一安装环4和第二安装环5之间的固定,来方便人们对导气管3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方便人们使用检测仪1来进行气密性的检测。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