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装置及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0834发布日期:2022-09-17 07:5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移液装置及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抽吸及排出试液等流体的移液装置及具有移液装置的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将用于试验或检查的试液等流体从容器抽吸,并将抽吸的试液等按规定量逐次向其他容器等(例如比色皿)排出的移液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移液装置具备注射器及驱动装置,注射器具有注射器筒及柱塞。柱塞插通至注射器筒的内部,能够相对于注射器筒进退。在注射器筒连结有喷嘴,在喷嘴连接有一次性吸头。驱动装置使柱塞相对于注射器筒进退,由此将试液从容器抽吸至一次性吸头内,并对比色皿排出被抽吸的试液。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93404号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但是,移液装置对流体的抽吸容量由注射器的容积决定,注射器的容积与注射器筒的截面积和柱塞的移动量的积成正比。为了增大流体的抽吸容量,可考虑使注射器筒的截面积增大。
9.另一方面,移液装置对流体的排出量的分辨率(分注精度)与注射器筒的截面积和对柱塞的移动量的控制有关。因此,在增大注射器筒的截面积的情况下,为了以微少量逐次地排出流体,需要更精密地控制柱塞的移动量。
10.然而,为了精密地控制柱塞的移动量,需要复杂的驱动装置的控制机构。因此,在注射器筒的截面积较大的注射器中,排出量的分辨率存在界限。
11.如上所述,由于流体向注射器的抽吸容量与排出量的分辨率由所使用的注射器的容积及截面积决定,因此难以在1台移液装置中兼顾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及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12.此外,为了提高流体的排出量的分辨率,可考虑使注射器筒的截面积减小而使注射器成为小容量。但是,为了制作小容量的注射器,需要减小注射器筒的内径及柱塞直径。将细长的注射器筒形成得精度较高且注射器筒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较小并不容易。
13.此外,在使柱塞直径变细的情况下,如果不与注射器筒同轴地驱动柱塞,则会发生柱塞的变形或因柱塞的变形而产生垫圈的偏磨损从而发生流体的泄漏等,在注射器的活动和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
14.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及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的移液装置,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注射器筒的加工较为容易且耐
久性高的小容量的注射器的移液装置及分析装置。
15.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16.本发明的移液装置具备:
17.第1注射器,能够抽吸流体,并且能够以规定的排出精度排出流体;
18.第2注射器,能够抽吸流体,并且能够以比所述第1注射器更高的精度排出流体;
19.喷嘴,相对于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共用地设置;
20.流路,使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连通,并且与所述喷嘴连通;
21.驱动部,驱动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以使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单独或协作地从所述喷嘴抽吸及排出流体。
22.此外,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具备本发明的移液装置。
23.发明效果
24.根据本发明的移液装置及分析装置,能够兼顾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及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附图说明
2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液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26.图2是从+z方向观察图1的移液装置的图。
27.图3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28.图4是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29.图5是图1的c-c线的剖视图。
30.图6是图1的d-d线的剖视图。
31.图7是示出移液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32.图8是示出移液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33.图9是示出移液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34.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分析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第1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移液装置具备:
36.第1注射器,能够抽吸流体,并且能够以规定的排出精度排出流体;
37.第2注射器,能够抽吸流体,并且能够以比所述第1注射器更高的精度排出流体;
38.喷嘴,相对于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共用地设置;
39.流路,使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连通,并且与所述喷嘴连通;
40.驱动部,驱动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以使所述第1注射器及所述第2注射器单独或协作地从所述喷嘴抽吸及排出流体。
41.根据上述构成,第1注射器及能够比第1注射器更高精度地进行排出的第2注射器通过驱动装置单独或协作地被驱动而从共用的喷嘴抽吸及排出流体。通过使第1注射器及第2注射器协作,能够进行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此外,能够通过第2注射器高精度地进行微少量的流体的排出。因此,能够兼顾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及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42.(第2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构成中,
43.所述第1注射器具有:
44.第1注射器筒;
45.第1柱塞,配置在所述第1注射器筒内,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注射器筒相对地进退,
46.所述第2注射器具有:
47.第2注射器筒;
48.第2柱塞,配置在所述第2注射器筒内,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注射器筒相对地进退,
49.所述第1注射器筒及所述第2注射器筒能够同步地相对于所述第1柱塞及所述第2柱塞进退,
50.所述驱动部具有:
51.注射器驱动部,同步地驱动所述第1注射器筒及所述第2注射器筒;
52.柱塞驱动部,驱动所述第1柱塞及所述第2柱塞中的任一方,以使其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1注射器筒或所述第2注射器筒进退。
53.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注射器驱动部驱动第1注射器筒及第2注射器筒,以使第1注射器筒及第2注射器筒相对于第1柱塞及第2柱塞同步地进退,柱塞驱动部驱动第1柱塞及第2柱塞中的任一方,以使其相对于对应的第1注射器筒或第2注射器筒进退。因此,通过使第1注射器筒及第2注射器筒与分别对应的柱塞单独或者相互协作地进行动作,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从微少量至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并且能够进行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54.(第3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第2构成中,
55.所述第1注射器筒及所述第2注射器筒设置于共用的注射器基座,
56.所述注射器驱动部通过使所述注射器基座进退,从而使所述第1注射器筒及所述第2注射器筒相对于所述第1柱塞及所述第2柱塞进退,
57.所述柱塞驱动部使所述第1柱塞相对于所述第1注射器进退,
58.所述第2柱塞不活动而被固定,
59.在所述第1注射器中,
60.通过所述第1柱塞及设置于所述注射器基座的所述第1注射器筒相互进退来进行流体的抽吸及排出,
61.在所述第2注射器中,
62.通过设置于所述注射器基座的所述第2注射器筒相对于所述第2柱塞进退来进行流体的抽吸及排出。
63.根据上述构成,第1注射器筒及第2注射器筒设置于共用的注射器基座。通过在一个注射器基座设置多个注射器,能够实现部件数量及组装工时的削减。
64.(第4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第3构成中,
65.所述第2注射器还具有:
66.压力测量流路,设置于所述第2柱塞,并且与所述第2注射器筒内连通;
67.压力检测部,测量所述压力测量流路内的流体的压力。
68.根据上述构成,压力检测部对设置于不活动而被固定的第2柱塞的压力测量流路内的流体测量压力。由于第2柱塞不进退而被固定,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与压力测量部连接
的线束等布线部的负担,能够提高电气可靠性与耐久性。
69.(第5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第4构成中,
70.所述压力测量流路在所述第2柱塞的内部朝向从所述第2注射器筒退出的方向的端部侧形成,
71.所述压力检测部与所述第2柱塞在同轴上,且设置于所述第2柱塞的端部侧。
72.根据上述构成,压力检测部与第2柱塞在同轴上,且设置于第2柱塞的端部侧。因此,不需要用于设置压力检测部的隔室,能够减少死容积,使移液装置紧凑。此外,由于直接检测第2注射器内的压力,因此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73.(第6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第5构成中,
74.所述第2注射器具有:
75.插通部,配置在所述第2注射器筒内,在与所述第2注射器筒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成为用于贮留流体的贮留空间的间隙,
76.通过使所述第2柱塞相对于所述第2注射器筒相对地进退,从而将流体抽吸至所述间隙内,并且使贮留在所述间隙内的流体排出。
77.根据上述构成,在第2注射器筒与插通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用于贮留流体的贮留空间。通过减小第2注射器筒与插通部的间隙的截面积,能够使第2注射器作为小容量的注射器而提高流体的排出量的分辨率。因此,无需为了制作小容量的注射器而以小径进行长条的孔的加工来形成小径的注射器筒,能够容易地构成小容量且排出精度高的注射器。
78.(第7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第6构成中,
79.所述插通部相对于所述第2柱塞一体地形成,与所述第2柱塞一起相对于所述第2注射器筒相对地进退。
80.根据上述构成,插通部相对于第2柱塞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及组装工时的削减。
81.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具备上述第1~第7构成的任一构成的移液装置。
82.根据上述构成,具备移液装置,该移液装置中,第1注射器及能够比第1注射器更高精度地进行排出的第2注射器通过驱动装置单独或协作地被驱动而从共用的喷嘴抽吸及排出流体。通过使移液装置的第1注射器及第2注射器协作,能够进行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此外,能够通过第2注射器高精度地进行微少量的流体的排出。因此,能够兼顾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及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83.[实施方式1]
[008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液装置100详细地进行说明。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对其说明。另外,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将构成简化或示意性地示出,或者省略一部分的构成部件。此外,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间的尺寸比并不一定表示实际的尺寸比。
[0085]
在以下的图中,将移液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下的竖直上方设为+z方向,将使用状态下的竖直下方设为-z方向。此外,将与+z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z方向及+x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x方向及+y方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设为-x方向及-y方向。
[0086]
[整体构成]
[0087]
首先对移液装置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液装置100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移液装置100具有壳体10、第1注射器30、第2注射器40、注射器基座50、流路60、喷嘴70、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
[0088]
壳体10是形成移液装置100的基体的部分。壳体10由金属板构成。
[0089]
第1注射器30能够抽吸流体,并且能够以规定的排出精度排出流体。第1注射器30具有第1注射器筒31及第1柱塞33。第1注射器30与z方向平行地配置。
[0090]
第1注射器筒31由形成于注射器基座50的圆筒状的第1空腔51及固定于注射器基座50的喷嘴固定部58构成。构成第1注射器筒31的注射器基座50及喷嘴固定部58通过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因此,第1注射器筒31能够在z方向上进退。
[0091]
第1柱塞33插入至第1注射器筒31内。第1柱塞33通过第1驱动部80在z方向上进退。
[0092]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射器基座50及第1柱塞33能够分别在z方向上进退。因此,第1注射器30使第1柱塞33及设置于注射器基座50的第1注射器筒31相互进退,由此能够将流体抽吸至第1注射器筒31内,或者能够排出被抽吸至第1注射器筒31内的流体。
[0093]
第2注射器40能够抽吸液体,并且能够以比第1注射器30更高的精度排出流体。第2注射器40具有第2注射器筒41及第2柱塞43。第2注射器40与z方向平行地配置。
[0094]
第2注射器筒41由形成于注射器基座50的圆筒状的第2空腔52及固定于注射器基座50的喷嘴固定部58构成。构成第2注射器筒41的注射器基座50及喷嘴固定部58通过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因此,第2注射器筒41能够在z方向上进退。
[0095]
第2柱塞43插入至第2注射器筒4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柱塞43经由固定部49固定于壳体10,注射器基座50能够在z方向上进退。因此,在第2注射器40中,使设置于注射器基座50的第2注射器筒41相对于第2柱塞43进退,由此使第2柱塞43相对于第2注射器筒41相对地进退。由此,能够将流体抽吸至第2注射器筒41内,或者能够排出被抽吸至第2注射器筒41内的流体。
[0096]
注射器基座50与喷嘴固定部58一起构成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注射器基座50及喷嘴固定部58由第1导向轴53及第2导向轴54支承为能够在z方向上进退。第1导向轴53及第2导向轴54与z方向平行地配置。
[0097]
注射器基座50及喷嘴固定部58通过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通过将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设置于共用的注射器基座50,从而使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能够同步地相对于第1柱塞33及第2柱塞43进退。
[0098]
流路60使第1注射器30(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40(第2注射器筒41)连通,并且与喷嘴70连通。流路60形成在注射器基座50与喷嘴固定部58之间。
[0099]
喷嘴70相对于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共用地设置。喷嘴70安装于喷嘴固定部58。在喷嘴70的内部形成有喷嘴流路71。喷嘴流路71与流路60连通,经由流路60与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连通。喷嘴70能够与注射器基座50及喷嘴固定部58一起在z方向上进退。
[0100]
在喷嘴70的前端安装有可更换的一次性吸头72。通过由第1注射器30及/或第2注射器40抽吸流体,从而将试液等流体抽吸至一次性吸头72内。此外,通过由第1注射器30及/或第2注射器40排出流体,从而将被抽吸至一次性吸头72内的试液等流体排出。
[0101]
喷嘴70贯通固定于壳体10的吸头脱离部74。吸头脱离部74是在使安装于喷嘴70的前端的一次性吸头72脱离的情况下,用于与一次性吸头72抵接而使一次性吸头72从喷嘴70的前端脱离的部件。具体而言,在安装有一次性吸头72的喷嘴70在+z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例如,参照图9)下,与一次性吸头72抵接,从而使一次性吸头72从喷嘴70的前端脱离。
[0102]
第1驱动部80通过使第1柱塞33相对于第1注射器筒31进退,从而使第1注射器30进行流体的抽吸或排出。第1驱动部80具有第1电动机81、螺纹轴82及移动部83。第1驱动部80构成将第1电动机81的旋转驱动力转化为z方向的直线方向的驱动力并使第1柱塞33在z方向进退的机构。第1驱动部80相当于本发明的柱塞驱动部。
[0103]
第1电动机81固定于壳体10,通过控制部(未图示)的驱动控制,使螺纹轴82在正反方向旋转。
[0104]
螺纹轴82的一端与第1电动机81的驱动轴连接。螺纹轴82与z方向平行地配置,且以与第1注射器30及第1导向轴53平行的方式配置。
[0105]
移动部83具有与螺纹轴82螺合的螺母部84,并且由第1导向轴53支承为能够在z方向上进退。此外,在移动部83连接有第1柱塞33。
[0106]
若第1电动机81通过控制部(未图示)的驱动控制,使螺纹轴82在正反方向上旋转某角度,则与螺纹轴82螺合的移动部83根据螺纹轴82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在z方向上进退。由此,能够使第1柱塞33在z方向上进退。
[0107]
第2驱动部90通过使注射器基座50进退,从而使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以同步的状态相对于第1柱塞33及第2柱塞43进退,使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进行流体的抽吸或排出。第2驱动部90具有第2电动机91及螺纹轴92。第2驱动部90相当于本发明的注射器驱动部。
[0108]
第2电动机91固定于壳体10,通过控制部(未图示)的驱动控制,使螺纹轴92在正反方向上旋转。
[0109]
螺纹轴92的一端与第2电动机91的驱动轴连接。螺纹轴92与z方向平行地配置,与形成于注射器基座50的螺母孔部55螺合。
[0110]
若第2电动机91通过控制部(未图示)的驱动控制,使螺纹轴92在正反方向上旋转某角度,则注射器基座50根据螺纹轴92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在z方向上进退。由此,能够使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以同步的状态在z方向上进退。
[0111]
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由设置于移液装置100内或外部的控制部(未图示)驱动控制。控制部对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进行驱动控制,以使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单独及/或协作地抽吸及排出流体。
[0112]
图2是从+z方向观察图1的移液装置100的图。如图2所示,在壳体10固定有吸头脱离部74。喷嘴70以贯通吸头脱离部74的方式设置。
[0113]
图3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由形成于注射器基座50的圆筒状的第1空腔51、第2空腔52及喷嘴固定部58构成。
[0114]
在注射器基座50与喷嘴固定部58之间形成有流路60。流路60由注射器基座50与形成于喷嘴固定部58的槽构成(参照图6)。流路60使第1注射器筒31、第2注射器筒41及喷嘴流路72连通。在流路60的周围配置有衬垫68,以使流体不从流路60泄漏。
[0115]
第1柱塞33插入至第1注射器筒31内。在第1柱塞33的端部附近安装有垫圈34。垫圈
34与第1注射器筒31的内表面接触,使流体不从第1注射器筒31与第1柱塞33的间隙泄漏。
[0116]
第1注射器筒31及第1柱塞33分别通过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通过第1注射器筒31及第1柱塞33的相对动作,从而使第1柱塞33相对于第1注射器筒31相对地进退,能够经由流路60将流体抽吸至第1注射器筒31内,或者能够排出被抽吸至第1注射器筒31内的流体。
[0117]
在第2注射器筒41内插入有第2柱塞43及插通部4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柱塞43与插通部48是一体的部件。
[0118]
在第2柱塞43安装有垫圈44。垫圈44与第2注射器筒41的内表面接触,使流体不从第2注射器筒41与第2柱塞43的间隙泄漏。
[0119]
插通部48延伸至喷嘴固定部58。在喷嘴固定部58与插通部48之间配置有垫圈59。插通部48在与第2注射器筒4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用于贮留流体的贮留空间49(参照图5)。
[0120]
具体而言,夹在垫圈44与垫圈59之间、且在第2注射器筒41的内表面与插通部48之间形成的间隙成为贮留空间49。贮留空间49与流路60连通。
[0121]
第2注射器筒41通过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由此,固定于壳体10的第2柱塞43及插通部48相对于第2注射器筒41相对地进退,夹在垫圈44与垫圈59之间的贮留空间49的容积增减。由此,能够经由流路60将流体抽吸至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内,或者能够经由流路60排出被抽吸至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内的流体。
[0122]
通过将插通部48插入至第2注射器筒41,第2注射器筒41的容积变小。由于第2注射器筒41的实质上的截面积成为贮留空间49的截面积,因此能够使其小于第1注射器筒31的截面积。因此,能够使第2注射器40对流体的排出量的分辨率高于第1注射器30对流体的排出量的分辨率。
[0123]
在第2注射器40设置有压力测量流路65及压力检测部95。压力测量流路65形成于第2柱塞43的内部。压力测量流路65的+z方向的端部在第2柱塞43的端面开放。此外,压力测量流路65的-z方向的端部与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内连通。
[0124]
压力检测部95测量压力测量流路65内的流体的压力。压力检测部95与第2柱塞43在同轴上,且设置于第2柱塞43的+z方向的端部侧。压力检测部95通过测量压力测量流路65内的流体压力的变化,例如能够检测出喷嘴70的前端接近试液的液面这一情况。
[0125]
图4是图1的b-b线的剖视图。图4示出第1注射器30的截面。如图4所示,第1注射器筒31由形成于注射器基座50的圆筒状的第1空腔51及喷嘴固定部58构成。
[0126]
在注射器基座50与喷嘴固定部58之间形成有流路60。流路60使第1注射器筒31与第2注射器筒41及喷嘴流路72连通。
[0127]
第1柱塞33插入至第1注射器筒31内。在第1柱塞33的端部附近安装有垫圈34。
[0128]
由于注射器基座50通过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因此第1注射器筒31也与注射器基座50一起在z方向上进退。此外,第1柱塞33通过第1驱动部80在z方向上进退。通过第1注射器筒31及第1柱塞33的相对动作,第1柱塞33相对于第1注射器筒31相对地进退,能够经由流路60将流体抽吸至第1注射器筒31内,或者排出被抽吸至第1注射器筒31内的流体。
[0129]
图5是图1的c-c线的剖视图。图5示出第2注射器40的截面。如图5所示,第2注射器筒41由形成于注射器基座50的圆筒状的第2空腔52及喷嘴固定部58构成。
[0130]
在注射器基座50与喷嘴固定部58之间形成有流路60。流路60使第2注射器筒41与第1注射器筒31及喷嘴流路72连通。
[0131]
在第2注射器筒41内插入有第2柱塞43及插通部48。
[0132]
设置于第2柱塞43的垫圈44与第2注射器筒41的内表面接触,使流体不从第2注射器筒41与第2柱塞43的间隙泄漏。
[0133]
插通部48延伸至喷嘴固定部58。设置于喷嘴固定部58与插通部48之间的垫圈59使流体不从喷嘴固定部58与插通部48的间隙泄漏。
[0134]
插通部48在与第2注射器筒4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构成贮留空间49的间隙。具体而言,夹在垫圈44与垫圈59之间、且在第2注射器筒41的内表面与插通部48之间形成的间隙成为贮留空间49。贮留空间49与流路60连通。
[0135]
由于注射器基座50通过第2驱动部90在z方向上进退,因此第2注射器筒41也与注射器基座50一起在z方向上进退。第2注射器筒41在z方向上进退,由此,固定于壳体10的第2柱塞43及插通部48相对于第2注射器筒41相对地进退,夹在垫圈44与垫圈59之间的贮留空间49的容积增减。由此,能够经由流路60将流体抽吸至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内,或者经由流路60排出被抽吸至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内的流体。
[0136]
在第2注射器40设置有压力测量流路65及压力检测部95。压力测量流路65的+z方向的端部651在第2柱塞43的端面开放。此外,压力测量流路65的-z方向的端部652与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内连通。压力测量流路65内的流体压力的变化由压力检测部95测量。
[0137]
图6是图1的d-d线的剖视图。图6示出流路60的截面。如图6所示,流路60由注射器基座50与形成于喷嘴固定部58的槽构成。流路60使第1注射器筒31、第2注射器筒41(贮留空间49)及喷嘴流路72连通。
[0138]
图7至图9是示出移液装置100的动作状态的图。
[0139]
图7示出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最小、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也最小的状态。图8示出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最小、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最大的状态。图9示出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最大、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最小的状态。另外,图1及图3示出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最大、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也最大的状态。
[0140]
通过使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单独及/或协作地抽吸及排出流体,能够进行从微少量至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特别地,通过使第2注射器40活动而使流体排出,能够进行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0141]
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注射器基座50与移动部83相对最接近,由此,第1柱塞33成为最深地插入第1注射器筒31内的状态。因此,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小。
[0142]
此外,注射器基座50在+z方向上最大程度地移动,由此,第2柱塞43成为最深地插入第2注射器筒41内的状态。因此,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也变为最小。
[0143]
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注射器基座50与移动部83相对最接近,由此,第1柱塞33成为最深地插入第1注射器筒31内的状态。因此,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小。
[0144]
另一方面,注射器基座50在-z方向最大程度地移动,由此,第2柱塞43成为相对于第2注射器筒41最浅地插入的状态。因此,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变为最大。
[0145]
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注射器基座50与移动部83相对最远离,由此,第1柱塞33成为
最浅地插入第1注射器筒31内的状态。因此,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大。
[0146]
另一方面,注射器基座50在+z方向上最大程度地移动,由此,第2柱塞43成为相对于第2注射器筒41最深地插入的状态。因此,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变为最小。
[0147]
在图1及图3所示的状态下,注射器基座50与移动部83相对最远离,由此,第1柱塞33成为最浅地插入第1注射器筒31内的状态。因此,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大。
[0148]
此外,注射器基座50在-z方向上最大程度地移动,由此,第2柱塞43成为相对于第2注射器筒41最浅地插入的状态。因此,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也变为最大。
[0149]
根据以上说明的移液装置100,第1注射器30及能够比第1注射器30更高精度地进行排出的第2注射器40通过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单独或协作地被驱动而从共用的喷嘴70抽吸及排出流体。通过使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协作,能够进行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此外,能够由第2注射器40高精度地进行微少量的流体的排出。因此,能够兼顾大容量的流体的抽吸和排出、及微少量的流体的高精度的排出。
[0150]
此外,在第2注射器筒41与插通部48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用于贮留流体的贮留空间49。通过减小第2注射器筒41与插通部48的间隙的截面积,能够使第2注射器40作为小容量的注射器而提高流体的排出量的分辨率。因此,无需为了制作小容量的注射器而以小径进行长条的孔的加工来形成小径的注射器筒,能够容易地构成小容量且排出精度高的注射器。
[0151]
[实施方式2]
[0152]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分析装置200及分析装置200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分析装置200的动作状态的图。分析装置200具备多个移液装置100。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分析装置200所具备的多个移液装置100中的一个移液装置100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移液装置100相同的点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0153]
分析装置200具有移液装置100、移动机构210、控制部(未图示)。移动机构210能够使移液装置100在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上移动。控制部控制移液装置100及移动机构210的动作,以按照分析作业的顺序进行分析对象试样(试液)的抽吸和分注。
[0154]
[组件初始化]
[0155]
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将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小且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变为最大的状态作为原点位置(参照图8)。此外,将使注射器基座50与第1柱塞33从原点位置在+z方向上升规定高度后的位置(例如,上升0.5mm左右)作为初始位置。在设定初始位置后,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在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大且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变为最小的状态(图9)下待机。
[0156]
[安装一次性吸头]
[0157]
若开始分注动作,则首先在喷嘴70安装一次性吸头72。使移动机构210在xy方向(水平方向)上活动,使移液装置100移动至吸头安装位置p1的上方,接着使移动机构210在-z方向(竖直下方向)上活动,使移液装置100下降至规定高度。
[0158]
同步地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将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维持为最小的同时使注射器基座50下降,从而使喷嘴70在-z方向移动。通过喷嘴70的前端部从壳体10前突的动作,将喷嘴70的前端部压靠至一次性吸头72,从而安装一次性吸头72。
在安装一次性吸头72后,使移动机构210在+z方向(竖直上方向)活动,使移液装置100上升至规定高度而从吸头安装位置p1退避。
[0159]
[液面检测]
[0160]
开始分析对象试样(试液)的抽吸。首先,进行分析对象试样(试液)的液面的检测。使移动机构210在xy方向(水平方向)活动,从而使移液装置100移动至分析对象试样容器p2的上方,接着使移动机构210在-z方向(竖直下方向)活动,从而使移液装置100下降至规定高度。
[0161]
使移液装置100下降至规定高度后,同步地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使喷嘴70相对于壳体10拉入的同时使移液装置100进一步下降。
[0162]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将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维持为最小的同时,压缩第2注射器40的容积,因此在从喷嘴70的前端部排出空气的同时,通过压力检测部95监视第2注射器40内的压力。若喷嘴70的前端部接近分析对象试样(试液)的液面,则第2注射器40内的压力微小地变化,因此通过由压力检测部95检测压力的微小变化来确定分析对象试样(试液)的液面位置。
[0163]
另外,在液面检测时,为了提高压力检测部95的检测灵敏度,优选通过将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维持为最小来使死容积最小。
[0164]
[抽吸分析对象试样]
[0165]
在抽吸分析对象试样的情况下,使移动机构210在z方向(竖直方向)上活动,在将一次性吸头72的前端浸渍于分析对象试样(试液)的状态下,同步地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使第1注射器30及第2注射器40在抽吸方向上活动。
[0166]
在将规定量的分析对象试样(试液)抽吸至一次性吸头72内后,使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停止。然后,使移动机构210在+z方向(竖直上方向)活动,使移液装置100上升至规定高度而从吸头安装位置p1退避。
[0167]
[分注(排出)动作]
[0168]
在进行分注(排出)动作的情况下,使移动机构210在xy方向(水平方向)上活动,从而使移液装置100移动至检查试剂容器p3的上方,接着使移动机构210在-z方向(竖直下方向)活动,从而使移液装置100下降至规定高度。根据分注量同步地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将抽吸至一次性吸头72内的分析对象试样(试液)排出至检查试剂容器p3。
[0169]
在将抽吸的分析对象试样(试液)排出至多个检查试剂容器p3的情况下,对各检查试剂容器p3反复实施通过移动机构210进行的移动与通过移液装置100进行的排出。在将分析对象试样(试液)排出至规定数量的检查试剂容器p3后,在废弃位置将一次性吸头72内的剩余的分析对象试样(试液)全部排出并废弃。
[0170]
[一次性吸头脱离]
[0171]
若分注动作结束,则使一次性吸头72脱离。使移动机构210在xy方向(水平方向)活动,从而使移液装置100移动至吸头脱离位置p4的上方,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从而转移至第1注射器30的内容量变为最大且第2注射器40的内容量变为最小的状态(图9)。通过使喷嘴70的前端部上升,使一次性吸头72与吸头脱离部74抵接,从而能够使一次性吸头72从喷嘴70的前端脱离。脱离后的一次性吸头72作为使用过的吸头而在
吸头脱离位置p4被废弃。
[0172]
[分注(排出)动作结束]
[0173]
若一次性吸头脱离动作结束,则结束分注(排出)动作。使移动机构210在xy方向(水平方向)及z方向活动,使移液装置100移动至规定位置。驱动移液装置100的第1驱动部80及第2驱动部90使移液装置100以设定好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待机。
[0174]
[变形例]
[017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仅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因此,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变形来实施。
[0176]
例如,构成移液装置100的各部件的形状或配置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的形状或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注射器筒31及第2注射器筒41的内径大致相同,但也可以设置差异。
[0177]
工业实用性
[0178]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用于抽吸及排出试液等流体的移液装置。
[0179]
附图标记说明
[0180]
100移液装置
[0181]
30第1注射器
[0182]
40第2注射器
[0183]
60流路
[0184]
70喷嘴
[0185]
80第1驱动部
[0186]
90第2驱动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