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50725发布日期:2022-08-06 07:0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钢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螺纹钢是表面带肋的钢筋,亦称带肋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全直径6、8、10、12、14、16、18、20、22、25、28、32、36、40、50,带肋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带肋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带肋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3.由于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因此对钢筋的质量需要进行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时,通常将检测用的钢筋拉断,而在拉断瞬时,产生的噪音在88-101之间,在拉断瞬间产生震动,产生噪音,会降低检验设备的电器元件,增加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可能会对其他需要精准称量的检验检验项目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及系统,进行不拉断实验消除震动,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了检验流程,避免噪音。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包括:
6.获取待检测目标的基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基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待检测目标的强度极限数据;
7.基于强度极限数据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
8.获取所述总延申率后,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9.可选的,所述基于强度极限数据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的步骤,包括:
10.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作用力逐渐增大的施力处理,至所述作用力等于所述强度极限数据;
11.当所述作用力等于所述强度极限数据时,停止增加所述作用力;
12.基于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的施力处理过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
13.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的步骤,包括:
14.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逐步衰减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作用力,至所述作用力为零,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15.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系统,包括:
16.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目标的基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基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待检测目标的强度极限数据;
17.检测模块,用于基于强度极限数据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
18.停止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总延申率后,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22.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中的待测目标受力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每个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首先,对本技术可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技术可应用于钢筋检测场景。
26.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检测用的钢筋拉断,而在拉断瞬时,产生的噪音在88-101之间,在拉断瞬间产生震动,会降低检验设备的电器元件,增加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可能会对其他需要精准称量的检验检验项目造成干扰,同时降低噪音振动也可以减轻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危害。
27.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及系统,设置了对检测目标的最大作用力,以防止所述检测目标被拉断,进行不拉断实验消除震动,可以降低设
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了检验流程,避免噪音。
28.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方法,包括:
29.s101、获取待检测目标的基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基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待检测目标的强度极限数据;
30.示例性的,通过获取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过程中生成的数据生成待检测目标的受力图;
31.s102、基于强度极限数据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
32.s103、获取所述总延申率后,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33.示例性的,设置了对检测目标的最大作用力,即,强度极限数据,以防止所述检测目标被拉断,进行不拉断实验消除震动,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了检验流程,避免噪音。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基于强度极限数据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的步骤,包括:
35.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作用力逐渐增大的施力处理,至所述作用力等于所述强度极限数据;
36.当所述作用力等于所述强度极限数据时,停止增加所述作用力;
37.基于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的施力处理过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
38.示例性的,依据产品的检验需求,再满足检验需求的前提下,完成所需检验指标后,提供判断依据(到达最大力后试验力的衰减率)自动终止试验,实现抗震螺纹钢试样的不拉断检验,消除过度加工。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的步骤,包括:
40.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逐步衰减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作用力,至所述作用力为零,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41.震动已避免产生、同时噪音可降低30%;
42.缩短了检验流程,同时弃样动作减少50%;
43.由于进行不拉断试验,周期缩短,可以降低电耗和液压油的损耗。
44.由于震动的消除,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5.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纹钢筋的拉伸检测系统,包括:
46.信息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待检测目标的基础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基础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待检测目标的强度极限数据;
47.检测模块202,用于基于强度极限数据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总延申率;
48.停止模块203,用于获取所述总延申率后,按照预设实验力的衰减率停止对所述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49.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50.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51.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52.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53.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