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31938发布日期:2023-03-28 23:1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光学检测是利用物质所具有的的各种光学性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技术,包括旋光检测、析光检测、荧光检测、分光光度检测、散射光谱检测等,当前,尤其在医疗仪器设备领域,光学检测作为核心的检测技术之一,得到广泛应用。
3.目前,开发的医疗仪器,如检验装置或识别检测元件等,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光学的可行性数据对仪器进行辅助开发,但是现有技术中,仪器的光学可行性数据仅能通过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反复实验获取,效率较低,而现有的光学检测设备通常是医疗仪器设计生产并完成组装后,再对其进行数据检测和效果验证,对于设计过程中的检测通用性较差,难以适用于医疗仪器初期设计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医疗仪器设计过程的光学可行性数据获取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光学检验装置。
5.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检验装置,包括:基台,其上设置有待测结构组件,适于容纳待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和第一运动结构,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朝向所述待测组件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一运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并检测待测组件的第一特征;第二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第二运动结构和若干辅助检测单元,所述辅助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相邻设置,所述辅助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组成反射检测的光路,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二运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并通过反射检测所述待测组件的第二特征。
6.所述待测组件包括第一待测件和/或第二待测件;所述待测结构组件包括第一待测结构和/或第二待测结构,所述第一待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用于容纳并限位第一待测件,所述第一待测结构的顶侧设置有检测开口,所述第二待测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二待测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待测运动结构和限位待测件,所述限位待测件适于容纳并限位第二待测件,并在所述待测运动结构的作用下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的方向运动。
7.第一运动结构包括:第一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承台和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待测结构呈相邻设置,第一导向件沿第一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待测结构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承台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活动连接,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导向件往复运动;第一升降运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承台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沿远离所述基台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水平承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承台与所述第二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承台
适于沿所述第二导向件呈在第三方向上运动;
8.第一伸缩运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承台和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承台连接,所述第三导向件沿朝向所述第一待测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承台与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承台与第三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承台适于沿所述第三导向件在第二方向上运动。
9.第一运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角度调节单元,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和/或,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三导向件之间,和/或,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承台与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单元适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朝向所述第一待测结构的角度。
10.第一角度调节单元包括:连接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承台上;第一调节部,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调节端和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穿过所述连接台,并与所述连接台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轴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一调节端,所述调节轴适于在所述第一调节端的作用下沿所述调节轴自身周向转动。
11.第二运动结构包括:第二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四导向件,所述第四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四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待测结构呈相邻设置;第二夹合运动组件,与所述第四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夹合运动组件包括检测空间,所述检测空间内置有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和相对设置的若干所述辅助检测单元,所述检测空间适于容纳第二待测件,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待测件设置,并获取检测空间中第二待测件成像的第一检测状态,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还具有朝向所述辅助检测单元设置,并获取所述辅助检测单元反射所述第二待测件的成像的第二检测状态。
12.第二夹合运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夹合组件,成对设置,所述夹合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四导向件上,同对两个所述夹合组件之间夹合成型有所述检测空间,并沿同对两个夹合组件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辅助检测单元,其中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成对的所述夹合组件适于相向或向背运动。
13.夹合组件包括:活动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导向件上,与所述第四导向件活动连接;调节承台,连接在所述活动滑块上,与相邻所述夹合组件上的调节承台之间成型有所述检测空间,所述调节承台包括反射部和成像部,所述反射部与所述成像部沿第三方向相邻设置,沿所述成像部周侧适于可拆卸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所述反射部朝向相邻所述夹合组件上的调节承台倾斜设置,其内侧上设置有所述辅助检测单元;第二调节部,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二调节端和调节杆,所述反射部上设置有调节长孔,所述调节杆上远离所述第二调节端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长孔,并与所述辅助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端适于沿所述调节长孔运动。
14.待测运动结构包括:第三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二水平承台和第五导向件,所述第五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五导向件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承台与所述第五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承台适于沿所述第五导向件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三升降运动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承台和第六导向件,所述第六导向件沿远离所述基台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承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升降承台与所述第六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承台适于沿所述第六导向件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六导向件与所述限位待测件连接设置,所述限位待测件与所述第四导向件同向延伸设置。
15.所述连接台和所述调节长孔上设置有调节刻度;所述第一水平承台、第一升降承台、第一伸缩承台、活动滑块、第二水平承台、第二升降承台上设置有调节旋钮,适于调节对应结构的运动行程,所述调节旋钮沿周向设置有调节刻度。
16.限位待测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承台可拆卸地连接设置;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包括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沿第二待测件的第一预设方向容纳并限位所述第二待测件,所述第二限位部适于沿第二待测件的第二预设方向容纳并限位所述第二待测件。
17.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槽和若干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限位槽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分布设置,适于抵接限位所述第二待测件;
18.和/或,
19.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限位槽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侧壁分布设置,适于抵接限位所述第二待测件。
20.第一限位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呈玻珠螺丝设置。
21.第一限位槽呈通槽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沿远离第二检测组件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22.光学检验装置还包括:补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沿所述第一待测结构和所述第二待测结构之间分布设置。
23.补光结构包括:若干补光板,包括沿相背设置的补光亮面和无光暗面;若干磁吸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沿所述第一待测结构和所述待测结构之间分布设置,与所述补光板磁性连接,所述补光板具有补光亮面朝上,无光暗面向下的补光状态,以及在外力作用下翻转,补光亮面朝下,无光暗面向上的背光状态。
24.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学检测主体;容纳座,包括第一容纳腔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底侧的光座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置有所述第一光学检测主体,所述光座孔朝向所述待测组件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光学检测主体适于透过所述光座孔并检测待测组件。
25.容纳座还包括:第二容纳腔,内置有距离检测单元;测距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底侧,所述测距孔朝向所述待测结构组件方向设置,所述测距孔与所述光座孔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距离检测单元适于透过所述测距孔并检测其与待测组件之间的间距。
26.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7.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学检验装置,包括:基台,其上设置有待测结构组件,适于容纳待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和第一运动结构,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朝向所述待测组件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一运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并检测待测组件的第一特征;第二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第二运动结构和若干辅助检测单元,所述辅助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相邻设置,所述辅助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组成反射检测的光路,所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二运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并通过反射检测所述待测组件的第二特征。
28.第一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并朝向待测结构组件方向设置,这样便于第一光学检测单元通过直射成像的方式检测待测组件,同时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在第一运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这样可以调节第一光学检测单元与待测组件之间的检测距离,便于使用者优选检测质量更好的检测位置,提供有效的光学检测可行性数据;第二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和若干辅助检测单元,通过辅助单元可以实现对待测组件的反射成像,同时,第一光学检测单元在第一运动结构的作用下运动,可以测反射成像,这样可以实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对反射成像的检测,拓展了光学检测数据范围。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配合设置,可以同时检测获取设计检测荧光信号相关的数据和检测二维码信号相关的数据,提高了医疗仪器设计过程的光学可行性数据获取范围和获取效率,适用范围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医疗仪器设计过程的光学可行性数据获取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光学检测设备通用性差难以适用的缺陷。
29.2.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检验装置,还包括:第一角度调节单元,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和/或,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三导向件之间,和/或,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承台与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单元适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朝向所述第一待测结构的角度。
30.通过设置第一角度调节单元可以在第一水平运动组件、第一升降运动组件和第一伸缩运动组件的组合结构上增加第一光学检测单元的运动自由度,使其可以在空间范围内运动的基础上,可以调节自身相对与第一待测件的检测角度,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并拓展了光学检测数据范围。
31.3.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检验装置,待测运动结构包括:第三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二水平承台和第五导向件,所述第五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五导向件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承台与所述第五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承台适于沿所述第五导向件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三升降运动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承台和第六导向件,所述第六导向件沿远离所述基台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承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升降承台与所述第六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承台适于沿所述第六导向件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六导向件与所述限位待测件连接设置,所述限位待测件与所述第四导向件同向延伸设置。
32.由于第五导向件设置在基台上且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二检测组件方向延伸,与远离基台的第六导向件的配合设置,使得限位待测件可以在竖向平面内运动,同时由于限位待测件与第四导向件同向延伸设置,则待测运动结构与第二运动结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限位待测件相对第二检测组件在空间范围内的运动,进而实现在第二检测件在检测空间中精确调节,进一步地,这样设置,优化了第二待测结构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布位置,降低设备占用空间。
33.4.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检验装置,所述连接台和所述调节长孔上设置有调节刻度;所述第一水平承台、所述第一升降承台、所述第一伸缩承台、所述活动滑块、所述第二水平承台、所述第二升降承台上设置有调节旋钮,适于调节对应结构的运动行程,所述调节旋钮沿周向设置有调节刻度。
34.通过在连接台、调节长孔、各个承台或活动滑块等位置设置调节刻度,便于用户准确定位、识别和记录所需的位置数据,提高光学检验的准确性和便利程度。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检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图1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图1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图1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中第二运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图1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中限位待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图5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中限位待测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图1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中补光板和磁吸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图1所示的光学检验装置中第一光学检测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基台;11、补光板;12、磁吸结构;2、第一运动结构;21、第一水平承台;22、第一导向件;23、第一升降承台;24、第二导向件;25、第一伸缩承台;26、第三导向件;27、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1、连接台;272、第一调节部;28、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1-第一光学检测主体;282-容纳座;283-光座孔;284-测距孔;29-距离检测单元;3、第二运动结构;31、第四导向件;32、夹合组件;321、活动滑块;322、检测空间;323、反射部;324、成像部;325、第二调节部;326、调节长孔;33、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4、检测单元安装基部;35、弹簧件;36、紧固螺丝;4、第一待测结构;41、检测开口;5、第二待测结构;51、待测运动结构;511、第二水平承台;512、第五导向件;513、第二升降承台;514、第六导向件;52、限位待测件;521、连接部;522、第一限位部;523、第二限位部;524、限位挡板;6、辅助检测单元;7、备用光学检测单元安装台。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0.如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检验装置,包括:基台1、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
51.基台1呈平面台状设置,其上设置有待测结构组件,适于容纳待测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组件上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具体地,第一特征为荧光信息,第二特征为二维码信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特征也可以为二维码信息,第二特征为荧光信息,作为其他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也可以为旋光信息、析光信息、分光光度信息、散射光谱信息等。具体地,待测组件包括第一待测件和第二待测件,第一待测件上设置有第一特征,第二待测件具有第二特征。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单个检测件上也可以同时具备两种特征。进一步地,第一待测件具体可以为荧光标记样本的检测卡或检测试纸,第二待测件为带有二维码的检测卡或检测试纸。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待测件也可以为带有旋光标记样本、析光标记样本、分光光度标记样本或散射光谱标记样本的检测卡或检测试纸。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待测组件可以仅包括第一待测件和第二待测件其中之一。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基台1呈非平面设置。
52.第一检测组件设置在基台1上,其上设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和第一运动结构2,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朝向待测结构组件方向设置,适于在第一运动结构2的作用下运动,并识别检测待测组件的第一特征。第二检测组件设置在基台1上,其上设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第二运动结构3和若干辅助检测单元6,辅助检测单元6与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相邻设置,辅助检测单元6适于反射待测组件的成像,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设置在成像光路的末端,辅助检测单元6和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共同组成反射检测的光路,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适于在第二运动结构3的作用下运动,并识别检测辅助检测单元6的反射成像,进而实现对于待测组件的第二特征的反射检测。
53.具体地,辅助检测单元6呈反光镜片设置,也可以为反光膜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和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具体为摄像头或光敏类元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对应第一待测件设置,具体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包括:第一光学检测主体281和容纳座282,第一光学检测主体281具体为荧光检测仪或其他光电检测器,容纳座282呈块状,一端连接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具体包括第一容纳腔和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底侧的光座孔283,第一容纳腔优选呈槽状设置,可以内嵌有第一光学检测主体281,光座孔283朝向待测结构组件方向设置,第一光学检测主体281可以透过光座孔283并检测待测组件。
54.进一步地,容纳座282还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呈槽状,并内嵌有距离检测单元29,具体为激光测距仪或其他距离传感器等,测距孔284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底侧,并朝向待测结构组件方向设置,测距孔284与光座孔283相邻且间隔设置,距离检测单元29可以透过测距孔284并检测其与待测组件之间的间距。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容纳腔和距离检测单元29也可以不设置。
55.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对应第二待测件设置,具体为摄像头。
56.第一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并朝向待测结构组件方向设置,这样便于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通过直射成像的方式检测待测组件,同时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在第一运动结构2的作用下运动,这样可以调节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与待测组件之间的检
测距离,便于使用者优选检测质量更好的检测位置,提供有效的光学检测可行性数据;第二检测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和若干辅助检测单元6,通过辅助单元可以实现对待测组件的反射成像,同时,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在第一运动结构2的作用下运动,可以测反射成像,这样可以实现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对反射成像的检测,拓展了光学检测数据范围。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配合设置,提高了医疗仪器设计过程的光学可行性数据获取范围和获取效率,适用范围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医疗仪器设计过程的光学可行性数据获取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光学检测设备通用性差难以适用的缺陷。
57.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结构组件包括第一待测结构4和第二待测结构5。
58.其中,第一待测结构4设置在基台1上,适于容纳并限位第一待测件,具体地,第一待测结构4呈平面插槽设置,插槽开口沿侧向设置,与基台1平面平行或呈小角度倾斜设置,便于用户将检测卡或检测试纸自插槽开口插入第一待测结构4中,在平面插槽的顶面上设置有检测开口41,可以露出检测卡或检测试纸上的荧光标记样本。
59.第二待测结构5设置在基台1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待测运动结构51和限位待测件52,限位待测件52用于容纳并限位第二待测件,并在待测运动结构51的作用下沿朝向或远离第二检测组件的方向运动,该运动可以在空间范围内、平面范围或直线范围内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为平面范围内的运动。
60.具体地,第一运动结构2包括:第一水平运动组件、第一升降运动组件和第一伸缩运动组件。
61.其中,第一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承台21和第一导向件22,第一导向件22设置在基台1上,与第一待测结构4呈相邻设置,第一导向件22沿x轴方向的延长线与第一待测结构4呈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导向件22与第一待测结构4相邻且间隔设置,第一导向件22的第一方向与第一待测结构4的插槽开口方向同向设置,第一水平承台21与第一导向件22活动连接,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向件22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沿基台上建立坐标系,第一方向基台上侧平面的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基台上侧平面的y轴方向,第三方向为基台上侧平面的z轴方向。
62.第一升降运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承台23和第二导向件24,第二导向件24沿远离基台1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一水平承台21连接设置,第一升降承台23与第二导向件24活动连接,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导向件24呈往复运动;
63.第一伸缩运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承台25和第三导向件26,第三导向件26与第一升降承台23连接,并沿朝向第一待测结构4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伸缩承台25与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连接设置,并与第三导向件26活动连接,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三导向件26在第二方向上呈往复运动。
64.第一运动结构2还包括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连接设置在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24之间,或,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连接设置在第二导向件24与第三导向件26之间,或,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连接设置在第一伸缩承台25与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之间,适于在外力作用下调节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朝向第一待测结构4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设置在第一伸缩承台25与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之间。
65.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还可以连接设置在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24之间、第二导向件24与第三导向件26之间、第一伸缩承台25与第一光学检测
单元28之间,三者中的两个位置处或三者之上。
66.通过设置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可以在第一水平运动组件、第一升降运动组件和第一伸缩运动组件的组合结构上增加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的运动自由度,使其可以在空间范围内运动的基础上,可以调节自身相对与第一待测件的检测角度,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并拓展了光学检测数据范围。
67.第一角度调节单元27包括:连接台271和第一调节部272。
68.其中,连接台271呈半圆板状连接设置第一伸缩承台25上,第一调节部272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调节端和调节轴,其中,调节轴穿过连接台271的圆心,并与连接台271活动连接,调节轴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和第一调节端,第一调节端可以在外力作用下驱动调节轴沿自身周向转动。
69.第二运动结构3包括:第二水平运动组件和第二夹合运动组件。
70.其中,第二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四导向件31,第四导向件31设置在基台1上,与第二待测结构5呈相邻设置,优选地,第四导向件31与第一导线件相邻间隔设置,并相互垂直。
71.第二夹合运动组件与第四导向件31活动连接,包括有检测空间322,检测空间322内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和相对设置的两块辅助检测单元6,检测空间322适于容纳第二待测件。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具有朝向第二待测件设置,并获取检测空间322中第二待测件成像的第一检测状态,以及朝向辅助检测单元6设置,并获取辅助检测单元6反射第二待测件的成像的第二检测状态。
72.第二夹合运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夹合组件32,夹合组件32成对设置,具体数量可以为一对、两对或多对。
73.夹合组件32活动连接在第四导向件31上,同对两个夹合组件32之间夹合成型有检测空间322,并沿同对两个夹合组件32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检测单元6,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夹合组件32适于在外力作用下与同对的夹合组件32呈相向或向背运动。
74.夹合组件32包括:活动滑块321、调节承台和第二调节部325。
75.其中,活动滑块321设置在第四导向件31上,与第四导向件31活动连接;调节承台连接在活动滑块321上,与相邻夹合组件32上的调节承台之间成型有检测空间322,调节承台包括反射部323和成像部324,反射部323设置在成像部324上侧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两者也可以倒设。
76.在本实施例中,成对的两个夹合组件32中其中之一上,成像部324的周侧可拆卸地套设连接设置有检测单元安装基部34和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检测单元安装基部34呈半框状设置,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活动连接在检测单元安装基部34的半框开口位置,并朝向向检测空间322设置,检测单元安装基部34与成像部324间设置有弹簧件35和紧固螺丝36,通过紧固螺丝36可以调节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的位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可以分别设置在成对的两个夹合组件32上。
77.此外,反射部323朝向相邻夹合组件32上的调节承台倾斜设置,其内侧上设置有辅助检测单元6,倾斜设置的反射部323,便于其上的辅助检测单元6进行相互反射,并成像在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上。
78.第二调节部325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二调节端和调节杆,反射部323上设置有调节长
孔326,调节杆上远离第二调节端的一端穿过调节长孔326,并与辅助检测单元6连接,第二调节端适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调节杆沿长孔往复运动。
79.待测运动结构51包括:第三水平运动组件和第三升降运动组件。
80.其中,第三水平运动组件包括第二水平承台511和第五导向件512,第五导向件512设置在基台1上,并朝向第二检测组件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水平承台511与第五导向件512活动连接,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五导向件512的延伸方向呈往复运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导向件512与第一导向件22分置在第一待测结构4的两侧,并相互平行设置,此外,第四导向件31分别与第五导向件512和第一导向件22呈垂直设置。
81.第三升降运动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承台513和第六导向件514,第六导向件514沿远离基台1方向延伸设置,具体为垂直基台1向上设置,也可以相对基台1呈倾斜设置。第六导向件514与第二水平承台511相互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承台513与第六导向件514活动连接,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六导向件514的延伸方向呈往复运动,第六导向件514与限位待测件52连接设置,限位待测件52与第四导向件31同向延伸设置。
82.由于第五导向件512设置在基台1上且沿x轴方向朝向第二检测组件方向延伸,与远离基台1的第六导向件514的配合设置,使得限位待测件52可以在竖向平面内运动,同时由于限位待测件52与第四导向件31同向延伸设置,则待测运动结构51与第二运动结构3相互配合,即可实现限位待测件52相对第二检测组件在空间范围内的运动,进而实现在第二检测件在检测空间322中精确调节。进一步地,这样设置,优化了第二待测结构5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布位置,降低设备占用空间。
83.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待测运动结构51还可以包括第三伸缩运动组件,第三伸缩运动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承台和第七导向件,第七导向件与第二升降承台513连接,并与第四导向件31同向设置,第二伸缩承台与第二待测件连接设置,并与第七导向件活动连接,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七导向件呈往复运动。
84.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导向件呈直线导轨设置,与其配合活动连接的各个承台或活动滑块321,呈滑块结构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导向件也可以呈丝杠、齿条或长槽等结构形式设置。
85.连接台271和调节长孔326上设置有调节刻度,具体地,连接台271上呈环形或部分环形设置的刻度,调节轴上连接设置有指针配合。第一水平承台21、第一升降承台23、第一伸缩承台25、活动滑块321、第二水平承台511、第二升降承台513、第二伸缩承台上设置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沿周向设置有调节刻度。进一步地,各个承台或活动滑块321内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调节旋钮配合连接,调节旋钮可以通过调节组件驱动各个承台或活动滑块321相对导向件运动,且运动行程对应调节旋钮旋转的行程运动,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具体可以为齿轮齿条配合结构或丝杠结构等。
8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力可以为人工施加的对调节旋钮的旋拧力或对各个承台、活动滑块321或调节端的推动力。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外力也可以由增设电机或推杆等驱动件提供。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连接台271和调节长孔326可以仅两者之一上设置或两者都未设置有调节刻度,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水平承台21、第一升降承台23、第一伸缩承台25、活动滑块321、第二水平承台511、第二升降承台513、第二伸缩承台仅其中之一或其中部分设置有调节旋钮。
87.通过在连接台271、调节长孔326、各个承台或活动滑块321等位置设置调节刻度,便于用户准确定位、识别和记录所需的位置数据,提高光学检验的准确性和便利程度。
88.限位待测件52包括:连接部521和限位组件。
89.其中,连接部521呈“l”形设置,其短边与第二升降承台513或第二伸缩承台可拆卸地连接设置,限位组件设置在连接部521的长边上,包括第一限位部522和第二限位部523,两者相邻设置,第一限位部522适于沿第一待测件的第一预设方向,容纳并限位第一待测件,第二限位部523适于沿第一待测件的第二预设方向,容纳并限位第二待测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方向为第一待测件的宽度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为第一待测件的厚度方向。
90.第一限位部522包括第一限位槽和若干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槽设置在连接部521上,满足夹设平置的第二待测件,且被夹合限位的第二待测件朝向第二检测组件设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呈通槽设置,沿通槽的侧向开口方向呈朝向第二检测组件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限位槽也可以呈非通槽设置,其开口方向朝向第二检测组件设置。第一限位件沿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分布设置,适于抵接限位第二待测件。第二限位部523包括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槽设置在连接部521上,满足夹设竖置的第二待测件,且被夹合限位的第二待测件朝向第二检测组件设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呈通槽设置,沿通槽的侧向开口方向呈朝向第二检测组件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限位槽也可以呈非通槽设置,其开口方向朝向第二检测组件设置。第二限位件沿第二限位槽的内侧壁分布设置,适于抵接限位第二待测件。
9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限位部522和第二限位部523可以仅设置其中之一。
92.具体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呈玻珠螺丝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仅其中之一呈玻珠螺丝设置,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限位件和/或第二限位件还可以为磨砂结构或弹性凸起等。
9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呈通槽设置,第一限位槽沿远离第二检测组件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板524,限位挡板524与连接部521可拆卸地连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挡板524呈长板设置,包括有凸出折板结构,凸出折板结构沿远离第二检测组件的一端设置。
9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槽一体设置的端部挡板,沿第二限位槽远离第二检测组件的一端设置,并与第二限位槽一体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限位挡板524可以与第一限位槽一体设置,端部挡板可以与第二限位槽可拆卸连接。
95.光学检验装置还包括补光结构,补光结构设置在基台1上,沿第一待测结构4和第二待测结构5之间分布设置是,适于为光学检验补充光线。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补光结构可以不设置。
96.补光结构包括:若干补光板11和若干磁吸结构12。
97.补光板11包括沿相背设置的补光亮面和无光暗面,具体地,补光板11呈铁磁金属设置,磁吸结构12具体为磁铁,设置在基台1上,沿第一待测结构4和待测结构之间均匀间隔分布设置,与补光板11磁性连接,补光板11具有补光亮面朝上,无光暗面向下的补光状态,以及手动翻转,补光亮面朝下,无光暗面向上的背光状态。
98.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补光板11也可以叠放设置,通过上层补光板11无光暗面向上,下层的补光板11补光亮向上,通过移动补光板11,可以精确调节补光亮面的大小。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磁吸结构12可以为粘合板或卡扣等可拆卸地连接结构。
9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基部上还设置有备用光学检测单元安装台7,用于承载备用的第一光学检测单元28和第二光学检测单元33。
10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