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3175发布日期:2022-06-25 05:4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相色谱仪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背景技术:

2.液相色谱仪是指利用混合物在液-固或不互溶的两种液体之间分配比的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先分离,而后分析鉴定的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3.待测溶液经进样系统输入与流动相经高压泵混合后,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由于待测溶液各组分在色谱柱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其在两相中做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或萃取、反萃取的分配过程,各组分被分离成单组分一次从柱内流出,在经过检测器时,各组分的含量被转换为电信号传送到数据处理系统并予以记录、分析和计算。
4.现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进样系统中样品流速不可调,而一些样品在分离系统中的运动速度较慢,往往会导致样品在分离系统中堆积,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器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5.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集液瓶、高压泵、泵体、输液壳、压力叶轮、第一调节齿轮以及第二调节齿轮,所述高压泵上表面设有固定板,固定板放置于高压泵上,固定板上表面开设有四组凹槽,凹槽内设有集液瓶,集液瓶与固定板卡接,高压泵下方设有分离系统,分离系统外壳上表面与高压泵下表面接触,分离系统下方设有检测器,分离系统外壳下表面与检测器上表面接触,检测器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高压泵、分离系统以及检测器前表面左侧分别一体连接有控制面板。
9.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泵壳体内部设有两组泵体,泵体与高压泵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泵体之间设有除气箱,除气箱与高压泵内壁固定连接,高压泵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导管孔,集液瓶通过导管与泵体连接,将待测溶液输送到高压泵内,泵体通过导管与除气箱连接,除气箱能将输入到高压泵内的待测溶液中的气泡除去,防止气泡损伤仪器。
10.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前表面分别开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泵体后表面开设有废液口,废液口通过导管与除气箱相连,除气箱将流经废液口处含有气泡的液体吸出,废液排进废液箱。
11.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内部设有输液壳,输液壳通过导管分别与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废液口相通,输液壳内部设有压力叶轮,压力叶轮中心轴与输液壳内壁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叶轮上表面设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压力叶轮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输出齿轮一侧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上表面一体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端与输液壳内壁转动连接,调节杆下表面两段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齿轮与第二调节齿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齿轮下表面开设有齿槽,齿槽位置与输入齿轮的齿牙位置相对应,第一调节齿轮下方设有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一侧设有电机,电机与泵体内壁固定连接,电机输出轴与输入齿轮固定连接,输入齿轮通过齿槽与第一调节齿轮啮合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设有“工”型调节把手,调节把手与固定柱活动连接,且调节把手下端运动到活动槽上端时被活动槽卡住,调节把手上端穿过泵体外壳设于泵体上表面凹槽中,在转动调节杆时,首先通过调节把手将调节杆向上提起,使第一调节齿轮或第二调节齿轮与输入齿轮以及输出齿轮相分离,然后转动调节把手带动调节杆转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该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第一调节齿轮与第二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为中心转轮,能够以不同传动比将输入齿轮的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上,输出齿轮带动压力叶轮转动,压力叶轮转动的速度与输液壳输出的液体速度成正比,从而实现对液体流速的控制,有效解决了现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进样系统中样品流速不可调,而一些样品在分离系统中的运动速度较慢,往往会导致样品在分离系统中堆积,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器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泵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泵体内部部分的结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1、集液瓶;2、固定板;3、高压泵;4、分离系统;5、检测器;6、控制阀;7、控制面板;8、泵体;9、除气箱;10、导管孔;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废液口;14、输液壳;15、压力叶轮;16、输出齿轮;17、第一调节齿轮;18、第二调节齿轮;19、调节杆;20、输入齿轮;21、电机;22、固定柱;23、调节把手;24、活动槽;25、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看图1,一种可以控制流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集液瓶1、高压泵3、泵体8、输
液壳14、压力叶轮15、第一调节齿轮17以及第二调节齿轮18,高压泵3上表面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放置于高压泵3上,固定板2上表面开设有四组凹槽,凹槽内设有集液瓶1,集液瓶1与固定板2卡接,高压泵3下方设有分离系统4,分离系统4外壳上表面与高压泵3下表面接触,分离系统4下方设有检测器5,分离系统4外壳下表面与检测器5上表面接触,检测器5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6,高压泵3、分离系统4以及检测器5前表面左侧分别一体连接有控制面板7。
26.参看图2,高压泵3壳体内部设有两组泵体8,泵体8与高压泵3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泵体8之间设有除气箱9,除气箱9与高压泵3内壁固定连接,高压泵3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导管孔10,集液瓶1通过导管与泵体8连接,将待测溶液输送到高压泵3内,泵体8通过导管与除气箱9连接,除气箱9能将输入到高压泵3内的待测溶液中的气泡除去,防止气泡损伤仪器。
27.其中,泵体8前表面分别开设有进液口11与出液口12,泵体8后表面开设有废液口13,废液口13通过导管与除气箱9相连,除气箱9将流经废液口13处含有气泡的液体吸出,废液排进废液箱。
28.参看图3,泵体8内部设有输液壳14,输液壳14通过导管分别与进液口11、出液口12以及废液口13相通,输液壳14内部设有压力叶轮15,压力叶轮15中心轴与输液壳14内壁转动连接。
29.其中,压力叶轮15上表面设有输出齿轮16,输出齿轮16与压力叶轮15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
30.参看图4,输出齿轮16一侧设有调节杆19,调节杆19上表面一体连接有固定柱22,固定柱22上端与输液壳14内壁转动连接,调节杆19下表面两段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齿轮17与第二调节齿轮18。
31.其中,第一调节齿轮17下表面开设有齿槽25,齿槽25位置与输入齿轮20的齿牙位置相对应,第一调节齿轮17下方设有输入齿轮20,输入齿轮20一侧设有电机21,电机21与泵体8内壁固定连接,电机21输出轴与输入齿轮20固定连接,输入齿轮20通过齿槽25与第一调节齿轮17啮合连接。
32.参看图5,固定柱22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24,活动槽24内设有“工”型调节把手23,调节把手23与固定柱22活动连接,且调节把手23下端运动到活动槽24上端时被活动槽24卡住,调节把手23上端穿过泵体8外壳设于泵体8上表面凹槽中,在转动调节杆19时,首先通过调节把手23将调节杆19向上提起,使第一调节齿轮17或第二调节齿轮18与输入齿轮20以及输出齿轮16相分离,然后转动调节把手23带动调节杆19转动。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导管将设备各部分连接起来,然后通过集液瓶1将待测溶液输送到高压泵3内部的输液壳14内,输液壳14由电机21通过输入齿轮20与第一调节齿轮17或第二调节齿轮18啮合将动力传递给输出齿轮16,输出齿轮16带动压力叶轮15转动,压力叶轮15上下表面与输液壳14内壁接触将输液壳14内部密封隔断,当压力叶轮15的凹槽转过进液口11时,进液口11进入的液体将凹槽填满并随压力叶轮15转动至出液口12,再从出液口12流出,在经过废液口13时,液体内含有的气泡被除气箱9从废液口13吸出,防止气泡损伤仪器。
34.其中压力叶轮15转动的速度与液体流动的速度相关,压力叶轮15转动越快,液体流速越快,由于第一调节齿轮17与第二调节齿轮18的齿数不同,因而传递比也不同,第一调
节齿轮17的齿数比第二调节齿轮18齿数多,传动比较大,所以当第一调节齿轮17分别与输入齿轮20与输出齿轮16啮合时,压力叶轮15的转动速度较快,当第二调节齿轮18分别与输入齿轮20与输出齿轮16啮合时,压力叶轮15的转动速度相对第一调节齿轮17较慢。
35.在转动调节杆19时,首先要先通过调节把手23将调节杆19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使第一调节齿轮17或第二调节齿轮18与输入齿轮20以及输出齿轮16相分离,然后再转动调节把手23,将第一调节齿轮17与第二调节齿轮18旋转调换位置,然后放下调节把手23,使第一调节齿轮17或第二调节齿轮18与输入齿轮20以及输出齿轮16啮合,其中第一调节齿轮17通过齿槽25与输入齿轮20啮合,实现对压力叶轮15的速度调节,即实现对液体流速的控制。
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机21为现有技术的常用设备,采用的型号等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定制,且本实用中的用电设备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图中未画出)和导线(图中未画出)连接供电系统,从而实现对其控制,其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为当前领域技术公知,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3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