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1203发布日期:2023-01-31 19: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承水器、漏斗、翻斗组件、弹性梁和光纤光栅;所述承水器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漏斗固定在壳体内,所述漏斗位于所述承水器的下方,所述承水器用于收集雨水并通过所述漏斗将雨水滴入所述翻斗组件中;所述弹性梁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光纤光栅固定在所述弹性梁上;所述翻斗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翻斗组件位于所述漏斗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弹性梁的上方,所述翻斗组件用于在雨量达到第一设定值时翻转将雨水倒出,并挤压所述弹性梁以使所述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发生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所述漏斗、所述翻斗组件、所述弹性梁和所述光纤光栅的腔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所述承水器的安装口,所述承水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承水器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腔体外,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漏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垂直并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水器包括第一圆柱段和锥形段,所述第一圆柱段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锥形段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锥形段的大端与所述第一圆柱段的下端连接;所述漏斗包括第二圆柱段和第三圆柱段,所述第二圆柱段与所述第三圆柱段连接,所述第二圆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圆柱段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段靠近所述锥形段设置,所述第三圆柱段靠近所述翻斗组件设置;所述锥形段的小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横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斗组件包括翻斗、顶杆和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翻斗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翻斗可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翻斗中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翻斗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顶杆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下方,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轮流接收所述漏斗中的雨水以使所述翻斗绕着所述转轴正转或反转,所述顶杆在所述翻斗的带动下挤压所述弹性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大头段和小头段,所述大头段与所述小头段固定连接,所述小头段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大头段与所述弹性梁相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顶杆的大头段抵接;所述光纤光栅靠近所述弹性梁的第二端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斗组件包括还包括第一限位梁和第二限位梁,所述第一限位梁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梁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第一限位梁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翻转将雨水倒出时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抵接,所述第二限位梁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梁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第二限位梁用于在所述第二部分翻转将雨水倒出时与所述第二部分相
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纤光栅解调仪和尾纤,所述尾纤穿设所述壳体,所述尾纤的一端与所述光纤光栅连接,所述尾纤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连接,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获取所述光纤光栅在预设时间内的中心波长变化。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承水器内,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进入所述承水器内的雨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涉及雨量监测技术领域。光纤光栅雨量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承水器、漏斗、翻斗组件、弹性梁和光纤光栅;承水器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漏斗固定在壳体内,漏斗位于承水器的下方;翻斗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壳体内,弹性梁固定在壳体内,光纤光栅固定在弹性梁上,翻斗组件位于漏斗的下方,弹性梁位于翻斗组件的下方。通过翻斗组件在雨量达到第一设定值时翻转将雨水倒出,并挤压弹性梁,使得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对雨量的监测,由于翻斗组件和光纤光栅不需要用电,避免了出现供电困难的问题,进而可以应用于野外环境。进而可以应用于野外环境。进而可以应用于野外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青 吴明埝 李松林 王道根 杨洋 卢伟 蔡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电力光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3/1/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