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2224发布日期:2023-01-13 01:5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损精细化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而产生的能量损耗,简称线损,电力网络中除输送电能的线路外,还有变压器等其他输变电设备,也会产生电能的损耗,这些电能损耗的总和称为网损。
3.当前的线损数据分析和人工排查对人员能力要求高,且需要多专业、多方共同配合,因此在进行电网线路线损管理时,一般会用到相应的线损管理服务器。
4.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线损管理服务器在长期工作,或年限较长时,其服务器内部易出现不同的故障,在出现故障时,需要工作人员对进行检修,或配件更换,现有的线损管理服务器通常采用螺钉进行组装,且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部伸进服务器中进行检修,由于服务器机壳内部空间的局限性,以及确保不会对其他配件造成损伤,以至于在操作时,需要小心翼翼,严重的降低了检修效率。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解决了无法将服务器内部配件移出,以至于服务器内部空间狭小,不利于检修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包括:
8.故障及线损传感器、故障定位模块、线损分析模块和线损管理服务器;
9.所述故障及线损传感器和故障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线损管理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损分析模块与线损管理服务器呈双向连接;
10.其中所述线损管理服务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开设有吻合槽;
11.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吻合槽的内部,且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线路控制板;
12.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移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底部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外侧面;
13.丝杆,所述丝杆通过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底部的一侧,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与滑动板的内部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盖板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于盖板外面的l型块,所述l型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卡紧杆,所述卡紧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板。
15.优选的,所述垫板的底部和l型块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机壳顶部
开设有两个卡紧孔。
16.优选的,所述吻合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定位杆,所述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定位孔。
17.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口,且通气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18.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挡板,且两个挡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吸附的磁铁块。
19.优选的,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安装架,且u型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风扇。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通过l型支架的运动,可以带动盖板向一侧运动,从而吻合槽的内部移出,由于线路控制板与盖板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将线路控制板从机壳的内部移出,不仅具有良好的拆装组合功能,而且便于工作人员线路控制按的检修或清洁,解决了由于机壳内部空间的局限性,以至于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线损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所示的机壳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25.图4为图2所示的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5所示的机壳的结构仰视图。
28.图中标号:1、机壳;2、吻合槽;3、盖板;4、线路控制板;5、移动组件;51、滑动板;52、l型支架;53、丝杆;6、紧固组件;61、l型块;62、卡紧杆;63、垫板;64、挤压弹簧;7、卡紧孔;8、定位杆;9、定位孔;10、过滤网;11、挡板;12、u型安装架;1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第一实施例
3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线损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机壳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包括:
32.故障及线损传感器、故障定位模块、线损分析模块和线损管理服务器;
33.故障及线损传感器和故障定位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线损管理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线损分析模块与线损管理服务器呈双向连接;
34.其中线损管理服务器包括机壳1,机壳1的一侧开设有吻合槽2;
35.盖板3,盖板3设置于吻合槽2的内部,且盖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线路控制板4;
36.移动组件5,移动组件5设置于机壳1的底部,且移动组件5包括滑动连接于机壳1底部的滑动板51,滑动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架52,l型支架52固定于盖板3的外侧面;
37.丝杆53,丝杆53通过转动连接于机壳1底部的一侧,丝杆53的外表面与滑动板51的内部螺纹连接;
38.通过丝杆53的旋转,可以带动滑动板51左右运动,进而可以带动l型支架52左右运动,通过l型支架52的运动,即可带动盖板3向一侧运动,从而吻合槽2的内部移出;
39.通过线路控制板4与盖板3固定连接,使得盖板3一侧的运动,可以将线路控制板4从机壳1的内部移出;
40.不仅具有良好的拆装组合功能,而且便于工作人员线路控制按4的检修或清洁,解决了由于机壳1内部空间的局限性,以至于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41.盖板3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紧固组件6,紧固组件6包括固定于盖板3外面的l型块61,l型块6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卡紧杆62,卡紧杆6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板63;
42.通过垫板63向下的运动,即可带动卡紧杆62向下运动,从而插入对机壳1的内部,形成卡紧,保证其盖板3与机壳1组装的稳定性。
43.垫板63的底部和l型块6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64,机壳1顶部开设有两个卡紧孔7;
44.通过挤压弹簧64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带动垫板63向下运动,进而可以带动卡紧杆62向下运动,用于插入对应位置的卡紧孔7中,保证其盖板3上部位与机壳1安装的稳定性。
45.吻合槽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定位杆8,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定位孔9;
46.通过定位杆8插入对应位置的定位孔9中,进而保证位于吻合槽2内部盖板3的定位性,避免盖板3出现前后上下的运动。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48.手动将两个垫板63向上拉起,使得卡紧杆62从卡紧孔7的内部移出,使得紧固组件6失去与机壳1的卡紧;
49.再通过手动旋转丝杆53,通过丝杆53的旋转,可以带动滑动板51左右运动,进而可以带动l型支架52左右运动,通过l型支架52的运动,即可带动盖板3向一侧运动,从而吻合槽2的内部移出,由于线路控制板4与盖板3固定连接,使得盖板3一侧的运动,可以将线路控制板4从机壳1的内部移出。
50.第二实施例
51.请结合参阅图5-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2.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电网线路线损精细化管理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壳1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口,且通气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0,且机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口,利于高温气体的排出;
53.通过通气口的开设,加大机壳1与外界气体的流通,进一步提高机壳1内部的散热
效果。
54.机壳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挡板11,且两个挡板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吸附的磁铁块;
55.通过挡板11的设置,用于对通气口进行遮挡,避免在不工作时,外界灰尘进入到机壳1中,具有良好的防尘功能。
56.机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安装架12,且u型安装架12上设置有两个风扇13;
57.通过两个风扇13的设置,可以对机壳1内部的线路控制板4进行吹风,进而起到线路控制板4的散热工作。
5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