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室水密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0534发布日期:2023-03-22 09:0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室水密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舱室水密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船舶生产制造当中,为了在船舶一舱或多舱破损进水后,不漫溢至其他舱室,并保证一定的浮态和稳性,使船舶具有一定的抗沉性,需要在船舶当中设置多个水密舱室,水密舱室应尽量减少开口,所有开口都有妥善的水密设备,并能有效封闭;在船体制造完成后,需要对水密舱室的密封性进行测试。
3.目前的针对水密舱室的水密测试过程,大都是将周边舱室灌满水,检查水是否会朝向该舱室渗漏;其测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还需要频繁的进行长时间的抽水及灌水工作,大大增加了测试过程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舱室水密测试装置,有效降低测试过程的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舱室水密测试装置,包括:基座;抽气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抽气装置的进风口适于与舱室开口对接;气压监测仪,设置在抽气装置的进风口处,气压监测仪用于检测进风口处的气压;气阀,设置在抽气装置的出风口处,气阀用于控制抽气装置的出风口的开闭。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抽气装置包括:涵道,设置在基座上,涵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涵道的入口适于安装与舱室开口对接的气管;第一轴流风轮,设置在涵道内,第一轴流风轮与涵道同轴设置;驱动电机,设置在基座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轴流风轮转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轴流风轮有多个,多个第一轴流风轮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多个第一轴流风轮转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抽气装置还包括第二轴流风轮,驱动电机为双头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抽气装置还包括导流罩,导流罩套设在驱动电机和第二轴流风轮外周,导流罩前端的侧壁设置有通风格栅。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抽气装置还包括:离心蜗壳,设置在基座上,离心蜗壳的进风部和涵道连通,气阀设置在离心蜗壳的出风部处,气阀用于控制离心蜗壳的出风部的开闭;离心风轮,设置在离心蜗壳内,离心风轮的进风侧朝向离心蜗壳的进风部,离心风轮的出风侧朝向离心蜗壳的出风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轴流风轮和离心风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轴流风轮位于离心风轮前侧,驱动电机位于离心风轮后侧,驱动电机的转轴前端连接离心风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轴流风轮有多个,多个第一轴流风轮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与离心风轮前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涵道的入口处设置有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部适于连接气管的螺纹管接头。
14.应用上述舱室水密测试装置,在测试过程当中,可以将抽气装置的进气口与舱室的开口对接,然后关闭舱室其他开口,打开抽气装置和气阀,对舱室内部进行抽真空,待一定时间过后关闭气阀,停止抽气装置,通过气压监测仪检测舱室的气压变化,如果检测到气压快速上升,即可判断该舱室的密封性能较差,存在漏水风险;整个检测过程用气密测试的结果来体现水密性能,在测试过程当中无需频繁灌水和抽水,在一个舱室测试完成后可以立刻进行下一个舱室的测试,有效节约了测试过程的成本。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室水密测试装置的轴测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室水密测试装置的侧视图;
19.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20.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21.上述附图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0022][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7]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舱室水密测试装置,包括:基座100;抽气装置,设置在基座100上,抽气装置的进风口适于与舱室开口对接;气压监测仪,设置在抽气装置的进风口处,气压监测仪用于检测进风口处的气压;气阀,设置在抽气装置的出风口处,气阀用于控制抽气装置的出风口的开闭。
[0029]
应用上述舱室水密测试装置,在测试过程当中,可以将抽气装置的进气口与舱室的开口对接,然后关闭舱室其他开口,打开抽气装置和气阀,对舱室内部进行抽真空,待一定时间过后关闭气阀,停止抽气装置,通过气压监测仪检测舱室的气压变化,如果检测到气压快速上升,即可判断该舱室的密封性能较差,存在漏水风险;整个检测过程用气密测试的结果来体现水密性能,在测试过程当中无需频繁灌水和抽水,在一个舱室测试完成后可以立刻进行下一个舱室的测试,有效节约了测试过程的成本。
[0030]
具体地,传统的舱室水密测试方法当中,测试成本除了设备成本以外,还有测试用时的时间成本和灌水所耗费的水的物料成本,采用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无需对周边舱室进行灌水,有效节约了水的物料成本,同时在测试前后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对周边舱室进行灌水和抽水,有效节约了灌水和抽水所用的时间。
[0031]
具体在抽气之后,即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关闭气阀,也可以通过设置电控或者气动控制的气阀,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在满足一定时间或一定压力变化等条件后自动关闭气阀,进行压力测量。
[0032]
具体地,在关闭气阀之后,待测试的舱室内部和抽气装置内部共同构成一个密闭的真空空间,此时气压监测仪可以监测该密闭空间内的气压,通过气压上升的速度,即可判断气密情况。
[0033]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密的条件通常比水密的条件严格,某些缝隙在能够漏气的情况下不一定能够漏水,因此在气压监测仪监测气压的过程当中,只要在一定时间内气压上升速度低于某一指定数值,即可判断舱室水密合格,另一方面当气压上升速度高于指定值时,即可判断舱室水密不合格,有较多渗漏风险较高的点。
[0034]
在本实施例当中,气压监测仪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当中已有的气压监测装置,将气压值转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通过气压变化的速度判断舱室水密性能。
[0035]
在本实施例当中,抽气装置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抽取舱室当中的气体,例如通过叶片式风机向外排气,或者通过螺杆式或柱塞式空压机,将舱室当中的气体抽出。
[0036]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抽气装置包括:涵道200,设置在基座100上,涵道200沿前后方向延伸,涵道200的入口适于安装与舱室开口对接的气管;第一轴流风轮230,设置在涵道200内,第一轴流风轮230与涵道200同轴设置;驱动电机320,设置在基座100上,驱动电机320用于驱动第一轴流风轮230转动;在测试之前,可以将涵道200的入口与舱室开口通过管道对接,将舱室其他开口关闭,然后控制驱动电机320带动第一轴流风轮230转动,使得舱室当中的气体从涵道200的入口进入,在第一轴流风轮230的作用下从涵道200排出,实现对舱室的抽真空。
[0037]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轴流风轮230有多个,多个第一轴流风轮230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驱动电机320用于驱动多个第一轴流风轮230转动;在保证电机转速不会过高的前提下,多级轴流风轮串联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排气效果。
[0038]
具体地,抽气装置还包括第二轴流风轮330,驱动电机320为双头电机,驱动电机320的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轴流风轮230和第二轴流风轮330,其中,第二轴流风轮330能够加快电机附近空气的流动,起到为电机散热的作用,防止电机带动轴流风轮长时间转动后过热。
[0039]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为了增强电机的散热效果,抽气装置还包括导流罩400,导流罩400套设在驱动电机320和第二轴流风轮330外周,导流罩400前端的侧壁设置有通风格栅410;此时,空气从格栅进入导流罩400,在第二轴流风机的作用下流经驱动电机320并对驱动电机320散热,然后向后排出导流罩400;在此,第二轴流风轮330可以采用与第一轴流风轮230相同规格的轴流风轮,降低物料成本。
[0040]
如图1、图2所示,抽气装置还包括:离心蜗壳300,设置在基座100上,离心蜗壳300的进风部和涵道200连通,气阀设置在离心蜗壳300的出风部处,气阀用于控制离心蜗壳300的出风部的开闭;离心风轮,设置在离心蜗壳300内,离心风轮的进风侧朝向离心蜗壳300的进风部,离心风轮的出风侧朝向离心蜗壳300的出风部;在测试过程当中,舱室当中的空气经过涵道200后,进入离心蜗壳300,在离心风轮的驱动下从气阀处排出,通过离心风轮和轴流风轮多级驱动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排气效果。
[0041]
具体地,第一轴流风轮230和离心风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轴流风轮230位于离心风轮前侧,驱动电机320位于离心风轮后侧,驱动电机320的转轴前端连接离心风轮;也即,当驱动电机320转动时,与驱动电机320同轴的例行风轮和多个第一轴流风轮230一同转动;舱室内的空气再经过多级第一轴流风轮230和离心风轮的驱动后排出,使得电机转速较低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较好的增压效果;此时,驱动电机320的转轴前端连接到离心风轮的轮毂的后端,离心风轮的轮毂的前端与多个第一轴流风轮 230同轴连接。
[0042]
如图1所示,涵道200的入口处设置有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部适于连接气管的螺纹管接头;采用螺纹接管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接管部210的气密性,提高测试准确性;同时,针对不同规格的舱室开口的对接,可以对应更换不同规格的对接气管,通过统一规格的螺纹管接头连接涵道200。
[0043]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