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4528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气体检测。此外,对于数据处理装置12而言,检测精度越高,重量也会越重。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12置于地面,可以选择精度较高的数据处理装置12,进而提高气体的检测精度。
[0024]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地面车载。其中,光电探测器13和数据处理装置12均设置于该地面车载。具体地,地面车载可以为可移动的机动车辆等,光电探测器13和数据处理装置12设置在该地面车载上。可以看出,地面车载的移动,可以带动地面系统I在地面上向任意位置移动,方便调整地面系统I的位置,可以大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0025]参见图1、图2,为了使激光发射装置11和光电探测器13可以与光路转换装置22更好地对应,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增设:第一定位系统。其中,第一定位系统用于确定飞行装置21置于地面系统I上方的预设范围内,以光电探测器13可以接受到光路转换装置22转向的被检测区域反射回的激光。
[002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系统可以包括:激光器、感光板和接收装置。其中,激光器设置于地面系统I中的车载上,用于向飞行装置21的底部发射激光;感光板可以设置于飞行装置21的底部,用于接收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并返回感光电信号;接收装置也设置在地面系统I上,用于接收返回的该感光电信号以及根据返回的该感光电信号确定飞行装置21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飞行装置21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接收装置接收不到感光电信号。地面系统I以一定频率发射垂直定位激光校正地面系统I与飞行装置21的垂直位置,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激光快速定位系统,例如每秒100次以上定位信号。
[0027]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系统可以包括第一 GPS系统、第二 GPS系统和控制装置。其中,第一 GPS系统设置于地面系统1,用于定位地面系统I的位置;第二 GPS系统设置于飞行系统2,用于定位飞行系统的位置;控制装置与第一 GPS系统和第二GPS系统电连接,用于接收地面系统I和飞行系统2的位置,以及控制飞行系统I以使飞行系统2置于地面系统I上方的预设范围内。具体实施时,控制装置可以与飞行装置21中的控制系统相连接,当飞行装置21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给飞行装置21发送位置调节信号,飞行装置21根据该位置调节信号调节位置至预设范围内。
[0028]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0029]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定位系统来对飞行装置21进行定位,可以保证光电探测器可以接收到被检测区域反射回的激光。
[0030]为了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进一步改进,增设:第二定位系统。其中,第二定位系统设置于飞行装置21,用于保证飞行装置21与被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具体地,第二定位系统可以包括激光器和接收装置。激光器向被检测器发射激光,被检测区域对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进行反射,接收装置接收被检测区域反射回的激光,并根据接收的反射回的激光确定飞行装置21与被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
[003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位系统可以保证飞行装置21与被检测区域之间在预设距离内,进而更好地保证了检测的效果。
[0032]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系统还用于在反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检测异常报警信号;反射距离为光路转换装置22与被检测区域内的激光反射点之间的距离。例如,对于居民楼内燃气管道的检测而言,假设飞行装置21与居民楼之间的距离为10米,而该居民楼的纵深为4米,则反射距离应为10米到14米之间。如果反射距离为10米,则认为激光可能被该居民楼窗户处的窗帘所阻挡,判断检测有误,发出异常报警信号。
[0033]下面以检测居民楼内是否有甲烷气体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做更为详细的说明: 激光发射装置选用二极管激光器,飞行装置选用无人机,光路转换装置可以选用棱镜。
光路转换装置中的棱镜安装在无人机的下端,安装时,要保证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主要是为了保证激光经过光路转换装置时要发生全反射,以使激光沿竖直方向照射向光电探测器13,全反射角度可以根据公式来确定,其中,c为临界角,η为折射率,使激光以临界角入射棱镜,棱镜可以选用材质为玻璃的棱镜,玻璃的临界角为:32-42°。安装时,使棱镜透光边与地面垂直成45°角,并将棱镜安装固定保证无人机续航期间该角度不变,该种安装方式可以保证激光射向棱镜后能够全反射水平射向被检测区域。此外,还要在地面系统中组装好光电探测器13和数据处理装置12。
[0034]由于甲烷气吸收波长为1653.7nm,所以检测时,先将激光发射装置11的激光发射波长调节在1653.7nm附近,然后调整无人机的飞行位置,使第一定位系统中的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能够射在无人机下端的感光板上,此时光路转换装置转向的激光可以被光电探测器接收,无人机在该位置停稳,然后激光发射装置向被检测区域发射激光,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水平射向被检测区域,激光被待测气体反射,反射回的被吸收的激光通过光路转换装置中的棱镜进行聚光,聚光后的激光在空气中传输到光电探测器13,光电探测器13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给数据处理装置12,数据处理装置12对发射回的激光信号和激光发射装置发射的激光信号进行分析,得出被测气体组成和含量。
[0035]综上,由于发明实施例将重量较重的激光发射装置和光谱数据处理装置设置在地面上,而只是将重量较轻的光路转换装置通过飞行装置携带到空中,这势必大大地减轻飞行装置的负担,增大飞行装置的续驶里程,可以一次完成较大区域的气体检测。
[003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系统(1)和飞行系统(2 );其中, 所述地面系统(1)包括光电探测器(13)和数据处理装置(12);所述飞行系统(2)包括飞行装置(21)及设置于所述飞行装置(21)的激光发射装置(23)和光路转换装置(22);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1)用于向被检测区域发射激光;所述光路转换装置(22)用于接收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回的激光并转向至光电探测器(13); 所述光电探测器(13)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回的激光并转换成反射激光参数电信号;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2)与所述光电探测器(13)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射激光参数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反射激光参数电信号和预先存储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的发射激光参数电信号确定被检测区域的气体成分和/或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1)为单波长激光发射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1)发射的激光通过空气或光纤传播至所述光路转换装置(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转换装置(22)接收的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回的激光通过空气或光纤传播至所述光电探测器(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地面车载,所述光电探测器(13)和数据处理装置(12)均设置于所述地面车载。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定位系统,用于确定所述飞行装置(21)置于所述地面系统(1)上方的预设范围内,以使光电探测器(13)接收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1)转向的反射激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系统包括: 激光器,设置于所述地面系统(1 ),用于向所述飞行装置(11)发射激光; 感光板,设置于所述飞行装置(21)的底部,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并返回感光电信号; 接收装置,设置于地面系统(1),用于接收返回的所述感光电信号并根据返回的所述感光电信号确定所述飞行装置(21)是否处于所述地面系统(1)上方的预设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系统包括:第一GPS系统、第二 GPS系统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 GPS系统设置于地面系统(1),用于定位地面系统(1)的位置; 所述第二 GPS系统设置于飞行系统(2),用于定位飞行系统(2)的位置;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 GPS系统和所述第二 GPS系统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地面系统(1)和所述飞行系统(2)的位置,以及控制所述飞行系统(2)以使所述飞行系统(2)置于所述地面系统(1)上方的预设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定位系统,设置于所述飞行装置(21),用于保证所述飞行装置(21)与被检测区域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系统还用于在反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检测异常报警信号;所述反射距离为所述光路转换装置(22)与被检测区域内的激光反射点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地面系统和飞行系统,地面系统包括光电探测器和数据处理装置;飞行系统包括飞行装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光路转换装置;激光发射装置用于向被检测区域发射激光;光路转换装置用于接收反射回的激光并转向至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反射激光并转换成反射激光参数电信号;数据处理装置用于接收反射激光参数电信号和激光发射装置发射的发射激光参数电信号并进行分析确定被检测区域的气体成分和/或含量。本发明较方便地对空中管路的气体泄漏情况进行检测,及时了解空中管路的泄漏情况,当飞行装置出现问题时仅需更换光学转换装置和激光发射装置即可,降低了高空检测成本。
【IPC分类】G01N21/17, G01M3/00
【公开号】CN105300890
【申请号】CN201510771433
【发明人】邢浩, 蔡明亮
【申请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