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单元、用相同该单元的可扩展气相色谱系统及相关方法_5

文档序号:9706862阅读:来源:国知局
650(未示出)的第四端口。
[0102] GC装置1600配置成用于实施GC X GC流量调节,流量分离发生在第二维之前(即 在第一 GC单元500的GC柱之前)。作为配置GC装置1600用于实施此模式的一非限制性示 例,GC柱流体地联接至相应GC单元500和1650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第一端口。第一 MFC518 经由载气管线534流体地联接至第一入口侧微流体装置556的第四端口,但是在本实施例 中,该联接是可选择的,如下所述。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置1658被定位成使得第二BPC1626 经由载气管线1630与第一入口侧微流体装置556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 置1658被定向成使得其第三端口经由样品回路1694与第一入口侧微流体装置556的第三 端口连通。
[010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FC输出端口 506已配置成包括在第一MFC518与第一FC 输出端口 506的两个可选输出端口之间的开关阀1644。开关阀1644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 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如图16所不,开关阀1644引导载气从第一 MFC518经由气体 管线534至第一入口侧微流体装置556A,如上所述。在第二位置,开关阀1644引导载气从 第一 MFC518经由另一载气管线1648至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置1658的第二端口。因此,第 一位置可以用于填充样品回路1694,第二位置可以用于冲洗样品回路1694。
[0104] 图1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传输管线组件1700的示意性剖视图。传输管线组件 1700允许两个流体装置比如如本文所述的两个相应GC单元的两个微流体装置通过传输 管线(或导管)1704以气密方式流体地联接在一起。此外,传输管线组件1700使传输管 线1704得以被动地加热,比如通过由两个GC单元所提供的加热器,以便避免在GC单元之 间的冷点或区域。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传输管线组件1700包括传输管线1704、第一锁紧 螺母1708、第二锁紧螺母1712、第一密封构件1716、第二密封构件1720、以及毛细管(导 管)1724。锁紧螺母1708和1712配置成用于流体地联接至微流体装置的相应接头。图17 示出了第一接头1728和第二接头1732。微流体装置的相应端口可以是、或包括、或流体地 与第一接头1728和第二接头1732连通。
[0105] 传输管线1704包括在其相对端部的相应外螺纹1736,或者连续的外螺纹1736可 以沿着传输管线1704的整个长度或其主要长度延伸。每个密封构件1716和1720可以包 括毛细管1724所穿过的内孔和外锥形(或圆锥形)部分1740。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密封件1716和1720是套圈,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
[0106] 每个锁紧螺母1708和1712包括毛细管1724所穿过的内孔。内孔可以包括第一 孔1744,其足够大以容纳毛细管1724 ;和第二孔1748,其足够大以接收传输管线1704的端 部。因此,第二孔1748可以具有的直径大于第一孔1744。第二孔1748包括配置成用于与 传输管线1704的外螺纹1736匹配接合的内螺纹1752。每个锁紧螺母1708和1712还包括 外螺纹1756。每个锁紧螺母1708和1712可以包括第一孔1744和外螺纹1756所位于的第 一(或前)部分1760,以及第二孔1748和内螺纹1752所位于的第二(或后)部分1764。 第二部分1764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第一部分1760的轴向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 分1764的轴向长度至少两倍于第一部分1760的轴向长度。第二部分1764的相对较大的 长度可能是所期望的,原因有二。首先,增加的长度容纳更长的毛细管1724,从而提供使毛 细管1724的几个切回(即修切)与一个或多个重新装配结合的能力。第二,增加的长度增 大了锁紧螺母1708或1712可(通过转动或旋拧)沿着传输管线1704在其上移动的前进 /后退的距离,这可能有利于锁紧螺母1708或1712的安装和拆卸。
[0107] 每个接头1728和1732包括尺寸被确定成至少接收包括外螺纹1756的锁紧螺母 1708和1712的部分的内孔。接头1728和1732的内孔包括配置成用于与锁紧螺母1708和 1712的外螺纹1756匹配接合的内螺纹。接头1728和1732的内孔还可以包括配置成接收 密封构件1716和1720的外锥形(或圆锥形)部分1740的内锥形(或圆锥形)部分1768。 密封构件1716和1720的外锥形部分1740可以以与接头1728和1732的内锥形部分1768 所不同的角度逐渐变细。
[0108] 下面对组装传输管线组件1700的非限制性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要理 解的是,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组装步骤的次序进行修改,并且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从本示 例中改变。传输管线1704被旋入第一锁紧螺母1708。毛细管1724被插入通过第一密封构 件1716、第一锁紧螺母1708以及毛细管1724。然后,第一密封构件1716被插入第一接头 1728的内孔。然后,第一锁紧螺母1708被旋入第一接头1728,迫使第一密封构件1716的 外锥形部分1740承靠着第一接头1728的内锥形部分1768,因此,第一密封构件1716与第 一接头1728和第一锁紧螺母1708支承接触(或被迫接触),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表征 为被压在第一接头1728与第一锁紧螺母1708之间。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外锥形部 分1740与内锥形部分1768之间的支承接触赋予具有轴向和径向分量的力,并且导致在第 一密封构件1716与第一接头1728之间(或在其界面)的气密密封。第一密封构件1716 还与毛细管1724支承接触,由此形成在第一密封构件1716的内孔中的气密密封。然后,第 二锁紧螺母1712可被旋到传输管线1704上,并且以类似的方式被旋入第二接头1732,以产 生第二密封构件1720与第二接头1732之间以及第二密封构件1720与毛细管1724之间的 气密密封。一旦组装过程完成,与第一接头1728和第二接头1732相关联的微流体装置就 被流体地联接,其中毛细管1724与微流体装置的内部通道连通。
[0109] 示例性实施例
[0110]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主题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0111] 1. 一种气相色谱(GC)单元,包括:入口侧微流体装置,其包括多个入口侧通道和 多个入口侧端口,每个入口侧端口与所述入口侧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出口侧微流体装 置,其包括多个出口侧通道和多个出口侧端口,每个出口侧端口与所述出口侧通道中的至 少一个连通;柱,其包括联接至所述多个入口侧端口中的第一入口侧端口的柱入口和联接 至所述多个出口侧端口中的第一出口侧端口的柱出口;以及流量控制器(FC),其包括用于 接收载气流的FC输入端口、与所述FC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 FC输出端口、以及与所述FC输 入端口连通的第二FC输出端口,其中,所述第一 FC输出端口与所述多个入口侧端口的附加 入口侧端口连通。
[0112]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与所述多个出口侧端 口的附加出口侧端口连通。
[0113] 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FC包括的配置选自由以下构成的组: 与所述入口侧端口中的至少两个连通的第一 FC输出端口;与所述出口侧端口中的至少两 个连通的第二FC输出端口;以及前述两个。
[0114] 4.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FC包括配置成用于控制载气流至所述 第二FC输出端口的前向压力控制器。
[0115] 5.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FC输入端口包括与所述第一 FC输出 端口连通的第一载气管线、配置成用于控制第一载气流从FC输入端口至第一 FC输出端口 的质量流量控制器、与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连通的第二载气管线、以及配置成用于控制第 二载气流从FC输入端口至第二FC输出端口的前向压力控制器。
[0116] 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入口侧端口包括所述第一入口侧 端口、第二入口侧端口、第三入口侧端口以及第四入口侧端口;所述多个出口侧端口包括所 述第一出口侧端口、第二出口侧端口、第三出口侧端口以及第四出口侧端口;所述第一 FC 输出端口配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一载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入口侧端口,并且将所述 第一载气流的另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四入口侧端口;以及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配置成用 于将所述第二载气流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出口侧端口,并且将所述第二载气流的另一 部分引导至所述第四出口侧端口。
[0117] 7. -种气相色谱(GC)装置,包括: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GC单元;以及流体装置, 其选自由以下构成的组:与所述入口侧端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的样品导入装置;与所述出 口侧端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的检测器;与所述入口侧端口或出口侧端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的附加 GC单元;以及前述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0118] 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GC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入口侧端口包括所述第一入口侧 端口、第二入口侧端口、第三入口侧端口以及第四入口侧端口;所述第一 FC输出端口与所 述第二入口侧端口和第四入口侧端口中的一个或两个连通;以及所述样品导入装置与所述 第三入口侧端口连通。
[0119] 9.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GC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出口侧端口包括所述第一出口侧 端口、第二出口侧端口、第三出口侧端口以及第四出口侧端口;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与所 述第二出口侧端口和第四出口侧端口中的一个或两个连通;以及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第三出 口侧端口连通。
[0120] 10.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GC装置,其中,所述GC单元是第一 GC单元,所述入口侧 微流体装置是第一入口侧微流体装置,所述出口侧微流体装置是第一出口侧微流体装置, 所述柱是第一柱,以及所述FC是第一 FC,并且还包括:第二GC单元,其包括第二入口侧微 流体装置、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置、与所述第二入口侧微流体装置和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 置连通的第二柱、以及与所述第二入口侧微流体装置和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的第二 FC,其中,所述第二入口侧微流体装置与所述第一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并且所述检测器 与所述第二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
[0121] 11. -种气相色谱(GC)装置,包括: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GC单元;根据实施例 1所述的第二GC单元;以及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第三GC单元,其中,所述第一 GC单元和第 二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与所述第三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的相应端口连通。
[0122] 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GC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样品导入装置,其与 所述第三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检测器,其与所述第一 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 装置连通;以及检测器,其与所述第二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
[0123] 13. -种气相色谱(GC)装置,包括: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 GC单元;根据实施 例1所述的第二GC单元;以及检测器,其中,所述第一 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和检测 器与所述第二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的相应端口连通。
[0124] 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GC装置,其中:所述第一 GC单元的第一 FC输出端口包 括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开关;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开关引导载气从第一 GC单元的FC至第一 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开关引导载 气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 GC单元的FC至所述第二GC单元,从而使所述部分绕过第一 GC单 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
[0125] 15.根据实施例13或14所述的GC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样品导入装置, 其与所述第二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以及检测器,其与所述第一 GC单元的出口 侧微流体装置连通。
[0126] 16. -种气相色谱(GC)装置,包括: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 GC单元;根据实施 例1所述的第二GC单元,其中:所述第二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经由样品回路与所述 第一 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所述第一 GC单元的FC输出端口包括可在第一位置 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开关;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开关引导载气从第一 GC单元的FC至第 一 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开关引导载气从第一 GC单元的 FC至所述第二GC单元,从而使所述载气绕过第一 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
[0127] 17.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GC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样品导入装置,其与 所述第二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流体装置,其与所述第二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 体装置连通;以及检测器,其与所述第一 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
[0128] 18. -种气相色谱(GC)装置,包括: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GC单元;根据实施例 1所述的第二GC单元;以及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第三GC单元,其中,所述第一 GC单元和第 二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与所述第三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的相应端口连通。
[0129] 19.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GC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样品导入装置,其与 所述第一 GC单元的入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样品导入装置,其与所述第二GC单元的入口侧 微流体装置连通;流体装置,其与所述第一 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流体装置,其 与所述第二GC单元的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以及检测器,其与所述第三GC单元的出口侧 微流体装置连通。
[0130] 20. -种气相色谱(GC)装置,包括: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GC单元;以及第一检测 器和第二检测器,其与所述出口侧微流体装置的相应端口连通。
[0131] 21.根据实施例20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出口侧端口除了所述第一出口 侧端口之外包括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四端口;所述多个出口侧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 出口侧端口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的第 三通道、以及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 四通道的相应内侧端部被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 端部与所述第三通道的内侧端部之间,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端部还位于所述第三通道的内 侧端部与所述第四通道的内侧端部之间,所述第四通道的内侧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 侧端部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端部之间,以及所述第四通道的内侧端部还位于所述第一通 道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三通道的内侧端部之间;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 通;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以及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0132] 22.根据实施例20所述的GC单元,包括与所述入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的样品导入 装置。
[0133] 2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FC输入端口包括第一 FC输入端口和 第二FC输入端口,所述第一 FC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 FC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FC输入端 口与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二FC输出端口配置成用于排出来自所述GC单 元的气体。
[0134] 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第二FC输入端口与所述入口侧微流 体装置或出口侧微流体装置连通。
[0135] 25.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GC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入口侧端口除了所述第一入口 侧端口之外包括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四端口;所述多个入口侧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 入口侧端口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的第 三通道、以及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 四通道的相应内侧端部被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 端部与所述第三通道的内侧端部之间,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端部还位于所述第三通道的内 侧端部与所述第四通道的内侧端部之间,所述第四通道的内侧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