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和带有天线装置的时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912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装置和带有天线装置的时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和带有该天线装置的时钟。
背景技术
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装置被设置在电子装置例如无线电装置和无线电控制的时钟中。一种类型的传统天线装置描述于日本特开平6-350324中,其包括一个天线主体,该主体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例如黄铜或铜板制成,并且镀有镍。此外,还有一种传统天线装置包括一个芯部和一个绕线部,该绕线部由缠绕在芯部的绝缘带上的线圈构成。
在上面所描述的后一种类型的传统天线装置中,当芯部由诸如铁素体等具有高透磁率和高导电率的材料形成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当传统天线装置接收射入芯部的无线电波时,电流会产生在绕线部,从而导致传统天线的无线电波接收效率下降。
为了防止在上述后一种类型的传统天线装置中产生上述缺点,一个电绝缘带被缠绕在芯部,并且绕线部是通过向芯部的绝缘带上缠绕线圈而形成的。此外,绝缘带将绕线部与芯部电绝缘。
然而,由于卷绕在芯部上的绝缘带的厚度为大约200μm,并且导致芯部直径相对较大,因此缠绕在其上的线圈需要有相对较大的长度并且降低了其直流电阻特性等。在芯部的两端具有凸缘用以对缠绕在芯部上的线圈进行定位的情况下,大直径绝缘带和大直径线圈要求每个凸缘增大尺寸,从而导致每个凸缘的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研制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和带有该天线装置的时钟,其中天线装置的尺寸小于传统类型,并且不会导致其性能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天线装置包括一个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芯部、一个设置在芯部上的非导电性元件、一个由缠绕在所述非导电性元件上的线圈构成的绕线部,所述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性元件是一个设于芯部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所述绕线部的线圈缠绕在所述设于芯部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天线装置包括一个芯部和一个缠绕在芯部上的绕线部,所述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天线罩盖,其包括彼此对置的侧壁和形成在侧壁中的开口,所述芯部和绕线部安置在天线罩盖中,其中绕线部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安置在天线罩盖的侧壁的开口中;多个粘结部分,它们被内置于天线罩盖的内表面与绕线部的外周表面之间,并且将绕线部和芯部一起支撑在天线罩盖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时钟包括一个表壳,其具有用于附装表带的表带附装部分;一个表模块,其容纳在所述表壳中;以及一个天线装置,其容纳在所述表带附装部分中,所述天线装置包括一个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芯部、一个设置在芯部上的非导电性元件、一个由缠绕在所述非导电性元件上的线圈构成的绕线部,所述时钟的特征在于天线装置的所述非导电性元件是一个设于芯部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天线装置的所述绕线部的线圈缠绕在所述设于芯部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上。


结合在此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改型,并且与前面的总体描述以及后面对该实施例及其改型所作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天线装置的手表的竖直剖视图。
图2A是图1中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2B是从图2A中的右侧看时的图2A中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2C是图2A中的天线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图2A中的天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天线装置沿图2A中的线IV-IV所作的剖视图。
图5A是图2A中的天线装置中所用的天线主体的仰视图。
图5B是从图5A中的右侧看时的图5A所示天线主体的侧视图。
图5C是图5A中的天线主体的前视图。
图6A是图5A中的天线主体的芯部的仰视图。
图6B是图6A中的天线主体的前视图。
图6C是从图6A中的右侧看时的图6A所示天线主体的侧视图。
图7A是图2A中的天线装置中所用的罩盖的顶盖的俯视图。
图7B是从图7A中的右侧看时的图7A所示顶盖的侧视图。
图7C是图7A中的顶盖的前视图。
图7D是图7A中的顶盖的仰视图。
图8A是图2A中的天线装置中所用的罩盖的底盖的仰视图。
图8B是从图8A中的右侧看时的图8A所示底盖的侧视图。
图8C是图8A中的底盖的后视图。
图8D是图8A中的底盖的俯视图。
图9是图1中的手表的时钟模块的框图。
图10示出了包含图1中的手表的天线装置所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时间码的格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改型例的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和带有该天线装置的时钟的实施例。
在这些实施例中,手表将作为时钟的例子进行描述。
图1是手表100的竖直剖视图。如图1所示,手表100具有表壳1。表壳1包括一个壳体2,其在中部具有表模块容纳空间8;一个嵌框3,其附装在壳体2的顶表面上,并且环绕着壳体2中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顶部开口;一个表玻璃4,其装配在嵌框3中,以覆盖壳体2中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顶部开口;一个金属后盖5,其附装在壳体2的后表面上,以覆盖壳体2中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后部开口;以及紧固螺钉6,它们将后盖5与嵌框3紧固在一起,壳体2叠加在二者之间。紧固螺钉6插入形成在后盖5的周边区域中的孔中,并且穿过形成在壳体2中的孔,以便从壳体的后表面延伸到顶表面,然后,螺钉拧入形成在嵌框3的后表面中的盲螺纹孔中。
壳体2由合成树脂如ABS树脂制成,并且具有一个从嵌框3延伸出来的延出部分9,以便用作表带附装部分。延出部分9具有一个天线容纳空间11,其敞开在延出部分9的顶表面中,一个天线装置10容纳在天线容纳空间11中。延出部分9还具有一对孔9a,一个用于将表带附装到延出部分9上的销钉的两端插入所述孔中。
天线装置10被一个振动吸收件12例如橡胶包裹在天线容纳空间11中。天线容纳空间11的顶部开口被一个合成树脂制天线盖板13覆盖,并且天线盖板13附装在延出部分9的顶表面上。
一个联络路径15形成在壳体2和延出部分9中,以将延出部分9中的天线容纳空间11与壳体2中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连通。一个柔性电路板33安置在联络路径15中,并且将天线容纳空间11中的天线装置10电连接到表模块容纳空间8中的表模块7。
嵌框3由高强度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以形成一个薄环形,并且嵌框3的中央开口16对应于壳体2中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顶部开口。通过将嵌框3的中央开口16装配在环形定位凸起17上,嵌框3被在其预定位置安置在壳体2的顶表面上。所述环形凸起17在壳体2的顶表面上沿着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顶部开口的周边延伸,并且从顶表面向外突出。
一个胶带接收凹槽20形成在嵌框3的底表面中,一个厚度略大于胶带接收凹槽20的双面胶带18容纳在胶带接收凹槽20中。通过双面胶带18,嵌框3粘着在壳体2的顶表面上的预定位置上。
一个内凸缘16a形成在嵌框3的中央开口16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突出到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顶部开口的周边区域的上方;一个台阶16b在嵌框3的顶表面上形成在嵌框3的中央开口的周边区域中。一个环形太阳能电池板19安置在内凸缘16a的顶表面上,表玻璃4的内表面的外周区域安置在环形太阳能电池板19的顶表面上。
壳体2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中的表模块7的顶表面的外周区域与内凸缘16a的后表面相接触。
后盖5由高强度金属例如不锈钢和钛制成,以形成一个薄平板。一个防水环23安置在形成于壳体2的后表面中的环形槽24中,以环绕着表模块容纳空间8的后部开口。后盖5通过螺钉6而固定在嵌框3上,并将壳体2叠加在它们之间;后盖5挤压防水环23,以将后盖5与壳体2的后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
如图2A至4所示,天线装置10包括一个天线主体30;一个天线罩盖31,其容纳着天线主体30,并且保护其不受外力作用;粘结部分32,它们将天线主体30支撑在罩盖31上;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33,其将天线装置10的天线主体30电连接到表模块7的一个电路板(未示出)上。
天线主体30包括一个芯部36和一个绕线部37,该绕线部由缠绕在芯部36上的线圈构成,如图5A至5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圈由铜制成。
芯部36具有一个方棒形中间部分38,其横截面为大致矩形,如图6A至6C所示;以及设在中间部分38的两端的端块39。中间部分38和端块39由具有导电性和高无线电波接收敏感度的材料例如铁素体制成。
每个端块39的形状分别由长方体的一侧表面倾斜而形成,并且两个端块39相对于中间部分38彼此对称布置,以使它们的倾斜侧表面39a面向外侧。中间部分38的两端连接在所述两个端块39上的对置侧表面的预定位置上。此外,每个所述预定位置分别在所述对置侧表面上沿着相应端块上的两个棱边之一定位在中心,这两个棱边延伸于倾斜侧表面39a和与倾斜侧表面39a相反的另一侧表面之间。
一个由非导电性树脂如氟塑料构成的层36a设置在芯部36上,其厚度在大约20μm至大约30μ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层36a涂覆在芯部36上。
通过将线圈均匀地缠绕到所述在端块39之间设于方棒形中间部分38上的层36a的区域上,形成了绕线部37,所述层36a将绕线部37与芯部36电绝缘。考虑到层36a的上述功能,所述层36a可以至少设置在芯部36的方棒形中间部分38以及端块39的所述对置侧表面上。此外,在绕线部37不接触端块39的所述对置侧表面的情况下,层36a可以仅设置在芯部36的方棒形中间部分38上。
天线罩盖31包围着天线主体30的芯部36和绕线部37,并且由能够透过无线电波的合成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制成。
天线罩盖31包括两个彼此可拆开地连接着的盖31a和31b。一个盖31a覆盖着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并且在后文中称作顶盖。另一个盖31b覆盖着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后侧半部,并且在后文中称作底盖。
顶盖31a清楚地显示于图7A至7D中,并且其横截面呈现为倒置且带角部的U形,以提供出一个容槽40a,用以容纳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具体地讲,顶盖31a具有一个顶侧壁43a,其呈现为与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基本相同的顶部突出形状。一个外侧悬垂壁41a从顶侧壁43a的内表面的外侧纵向边缘悬垂下来,一个内侧悬垂壁42a从顶侧壁43a的内表面的内侧纵向边缘悬垂下来。顶侧壁43a的内表面的纵向安置端部区域44a中的每个分别被构造成其厚度大于顶侧壁43a的内表面的位于纵向安置端部区域44a之间的中部区域的厚度。
一个矩形开口45a形成在顶侧壁43a中,以使其两个纵向边缘沿着天线主体30的纵向延伸,而且矩形开口45a的每个纵向边缘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纵向长度。
这样,在顶盖31a安置在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上以将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容纳在顶盖31a的容槽40a中、并且顶盖31a的顶侧壁43a的内表面的纵向安置端部区域44a安置在芯部36的端块39的顶表面上的情况下,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顶端部分37a安置在顶盖31a的开口45a中,以使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顶端部分37a位于与顶盖31a的顶侧壁43a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通过前面描述的顶盖31a的开口45a,顶盖31a的高度,也就是用于将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容纳在顶盖31a的容槽40a中的外侧和内侧悬垂壁41a和42a各自的高度可以减小一个尺寸,该尺寸等于顶盖31a的顶侧壁43a的中间区域的厚度L1。该开口45a还促进了绕线部37所产生热量从顶盖31a的容槽40a散发到外界空间。
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顶盖31a的横截面内位于开口45a两侧的角部31c具有这样的厚度,即该厚度大于外侧和内侧悬垂壁41a和42a以及顶侧壁43a各自的厚度,从而可以增大顶盖31a的强度。
底盖31b清楚地显示于图8A至8D中,并且其横截面呈现为带角部的U形,以提供出一个容槽40b,用以容纳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底侧半部。具体地讲,底盖31b具有一个底侧壁43b,其呈现为与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底侧半部基本相同的底部突出形状。一个外侧直立壁41b从底侧壁43b的内表面的外侧纵向边缘向上直立,一个内侧直立壁42b从底侧壁43b的内表面的内侧纵向边缘向上直立。底侧壁43b的内表面的纵向安置端部区域44b中的每个分别被构造成其厚度等于底侧壁43b的内表面的位于纵向安置端部区域44b之间的中部区域的厚度。
另一个矩形开口45b形成在底侧壁43b中,以使其两个纵向边缘沿着天线主体30的纵向延伸,而且矩形开口45b的每个纵向边缘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纵向长度。
这样,在底盖31b安置在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底侧半部上以将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底侧半部容纳在底盖31b的容槽40b中、并且底盖31b的底侧壁43b的内表面的纵向安置端部区域44b安置在芯部36的端块39的底表面上的情况下,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底端部分37a安置在底盖31b的开45b中,以使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底端部分37a位于与底盖31b的底侧壁43b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通过前面描述的底盖31b的开口45b,底盖31b的高度,也就是用于将天线主体30的外周表面的底侧半部容纳在底盖31b的容槽40b中的外侧和内侧悬垂壁41b和42b各自的高度可以减小一个尺寸,该尺寸等于底盖31b的底侧壁43b的中间区域的厚度L1。该开口45b还促进了绕线部37所产生热量从底盖31b的容槽40b散发到外界空间。
从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底盖31b的横截面内位于开口45b两侧的角部31d具有这样的厚度,即该厚度大于外侧和内侧悬垂壁41b和42b以及底侧壁43b各自的厚度,从而可以增大底盖31b的强度。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罩盖31具有矩形横截面,其包括四个角部31c、31c、31d、31d以及顶和底侧壁43a和43b,其中一个侧壁安置在两个角部31c和31c之间,另一个侧壁安置在两个角部31d和31d之间。顶和底侧壁43a和43b彼此对置,开口45a、45b形成在顶和底侧壁43a和43b中。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顶和底端部分37a安置在开口45a中。在天线罩盖31的横截面中位于开口45a两侧的所述两个角部31c和31c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大于顶侧壁43a的厚度。此外,在天线罩盖31的横截面中位于开口45b两侧的所述两个角部31d和31d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大于底侧壁43b的厚度。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天线罩盖31可以包括多角形横截面,其具有角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侧壁,开口形成于彼此对置的两个侧壁中,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安置在开口中,在横截面中位于每个开口两侧的角部各自的厚度大于每个侧壁的厚度。
每个粘结部分32是环氧树脂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粘结部分32布置在顶盖31a的内表面的内侧角部31c处的四个点上,以使这四个点中的两个点位于顶盖31a的顶侧壁43a的开口45a的内侧纵向边缘的两个纵向端部处,其余两个点彼此相隔着位于纵向开口45a的内侧纵向边缘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如图3中的L2所示。此外,还有四个粘结部分32布置在顶盖31a的内表面的外侧角部31c处的四个点上,以使这四个点中的两个点位于顶盖31a的顶侧壁43a的开45a的外侧纵向边缘的两个纵向端部处,其余两个点彼此相隔着位于纵向开口45a的外侧纵向边缘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如图3中的L2所示。
也就是说,上述八个粘结部分32分别被叠加在顶盖31a的内表面上的内外侧角部31c处的所述八个点和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上的与顶盖31a的内表面上的内外侧角部31c处的所述八个点相对应的八个点之间。所述八个粘结部分32将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支撑在天线罩盖31的顶盖31a的内表面上,如图4所示。
如图2A所示,柔性电路板33在其外侧端部33a附装在顶盖31a的顶表面的两个纵向端部之一上,并且从顶盖31a的顶表面的所述纵向端部开始沿纵向延伸到顶盖31a中的开口45a的中心,然后向着顶盖31a的内侧延伸,从而离开顶盖31a。两个引线47形成在柔性电路板33的顶表面上,并且从外侧端部33a延伸到内侧端部33b。
柔性电路板33的向内延伸部分在图1所示的联络路径15中从延出部分9中的天线容纳空间11延伸到壳体2中的表模块容纳空间8,柔性电路板33的内侧端部33b连接着表模块7的一个电路板(未示出),以使安置在内侧端部33b处的两个引线47的端部电连接到形成在表模块7的电路板(未示出)上的两个端子。
两个定位孔48形成在柔性电路板33的外侧端部33a中,如图2A所示,位于外侧端部33a处的两个引线47的端部环绕着这两个定位孔48。
两个定位销49形成在顶盖31a的顶表面的两个纵向端部之一上,如图2A、2C和7A至7D所示,并且绕线部37的线圈的两端暴露于这两个定位销49上。
在柔性电路板33的外侧端部33a的所述两个定位孔48装配在顶盖31a的顶表面的两个纵向端部之一上的所述两个定位销49上后,暴露于两个定位销49上的绕线部37的线圈的两端电连接到位于外侧端部33a处的两个引线47的端部上,并且通过焊接部47a而环绕着两个定位孔48安置,如图2C所示。与此同时,焊接部47a将柔性电路板33的外侧端部33a的所述两个定位孔48牢固固定在顶盖31a的顶表面的两个纵向端部之一上的所述两个定位销49上。
下面参照图9描述手表100中的表模块7的结构。
图9示出了表模块7的框图,其包括一个与天线装置10合作的无线电波接收器70。
表模块7包括一个CPU60、一个输入部61、一个显示部62、一个ROM63、一个RAM64、一个接收控制器65、一个时间码转换器66、一个计时电路67以及一个振荡电路68。除振荡电路68以外,表模块7中的上述元件均连接着一条总线69。振荡电路68连接着计时电路67。
在预定时刻或基于通过输入部61输入的预定操作信号,CPU60读取存储在ROM63中的预定程序,在RAM64中展开所述预定程序,并且基于所述预定程序而向表模块7中的每个元件发送指令或数据。具体地讲,作为示例,CPU60在每个预定时间执行标准时刻无线电波的接收操作,并且校正由计时电路67基于从时间码转换器66输入到计时电路67中的图10所示标准时间码来计算出当前时刻数据。
输入部61具有开关等,用于命令CPU60执行表模块7的各种功能。在这些开关等被操作时,与这些开关等的操作相对应的信号从这些开关等输入到CPU60中。
显示部62包括一个表盘(未示出)和一个由CPU60控制的模拟表针移动机构(未示出),并且分析由计时电路67计时产生的当前时刻。
ROM63存储着用于操作表模块7的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RAM64被用作CPU60的工作区域,并且临时存储从ROM63读取的程序和由CPU60处理的数据。
表模块7的无线电波接收器70与天线装置10合作。无线电波接收器70将天线装置10接收到的标准时间无线电波中的无用频率成分截断,取出标准时间所需的频率成分,并且将由所需频率成分转换出的电信号输出到时间码转换器66。
时间码转换器66将由无线电波接收器70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产生标准码,包括标准时间码、累积码和星期几码等,并且将标准码输出到CPU60。
计时电路67计算由振荡电路68输入的信号,对当前时刻进行计时,并且将计时产生的当前时刻数据输出到CPU60。振荡电路68总是以特定频率输出计时信号。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中,由非导电性树脂例如氟塑料构成的层36a设在芯部36的表面上,以便通过所述层36a而使缠绕在芯部36上的绕线部37与芯部36电绝缘。
因此,在绕线部37接收无线电波时产生在绕线部37中的电流不会流入芯部36中,并且天线装置10的无线电波接收效率可以提高。
由于芯部36的表面不是通过厚度为例如200μm的传统绝缘带实现电绝缘的,而是通过由非导电性树脂例如氟塑料构成的厚度减薄为例如20μm至30μm的层36a而实现电绝缘的,因此天线装置10的外部尺寸可以减小,构成绕线部37所需的线圈的长度也可以减小。此外,绕线部37的直流电阻特性可以提高。
由于天线罩盖31围绕着芯部36和绕线部37,因此天线罩盖31可同时保护芯部36和绕线部37不会受到外界冲击。这样,天线装置10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提高。
此外,由于天线罩盖31由顶盖31a和底盖31b彼此组合而构成,因此容易将芯部36和绕线部37容纳在天线罩盖31中。
由于天线罩盖31的每个角部31c和31d在横截面上比其它部分厚,因此天线装置10的抗冲击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
由于纵向长度大于绕线部37的开口45a和45b形成在天线罩盖31中的彼此对置的侧壁中,并且芯部36和绕线部37容纳在天线罩盖31中,以使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安置在开口45a和45b中,因此天线罩盖31为将芯部36和绕线部37容纳在其中而所需的厚度可以减小,从而天线装置10的高度可以减小。
由于多个粘结部分32叠加在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并且将绕线部37与芯部36一起支撑在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上,因此天线罩盖31与绕线部37和芯部36之间的诸如因温度和/或湿度变化而导致的膨胀和收缩等的变形的差异可以被粘结部分32吸收,因此绕线部37和芯部36不会因上述变形差异而被弯曲,所以无线电波的接收特性不会下降。
由于天线装置10的绕线部37通过柔性电路板33而电连接着表模块7,因此,可以容易地完成将天线装置10的绕线部37电连接到表模块7上的操作。
此外,由于天线装置10如前所述可以减薄,因此采用该天线装置10的手表100同样可以减薄。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在芯部36的外表面上施加环氧树脂粉末,以取代在芯部36的外表面上设置氟塑料。天线罩盖31的形状也可以改变。天线罩盖31可以被分割为任意数量的部分。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天线主体3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安置粘结部分32的位置可以变化。此外,多个粘结部分32可以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芯部36的外周表面之间,以取代将粘结部分32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八个粘结部分32在八个预定位置上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然而,任意数量的粘结部分32可以在任意数量的预定位置上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粘结部分32内置于位于天线罩盖31的顶盖31a的内表面上的角部31c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顶侧半部的顶端部分37a之间。然而,粘结部分32还可以在任何预定位置上附加地内置于位于天线罩盖31的底盖31b的内表面上的角部31d与天线主体30的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底侧半部的底端部分37b之间,如图11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装置(10),包括一个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芯部(36)、一个设置在芯部上的非导电性元件、一个由缠绕在所述非导电性元件上的线圈构成的绕线部(37),所述天线装置(10)的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性元件是一个设于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36a);所述绕线部(37)的线圈缠绕在所述设于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36a)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围绕着芯部(36)和绕线部(37)的天线罩盖(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盖(31)包括彼此可拆开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盖(31a,31b)。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盖(31)具有一个多角形横截面,其具有角部(31c,31d)和位于角部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中的两个彼此对置的侧壁(43a,43b)中设有开口(45a);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37a)安置在开口(45a)中;在横截面中位于每个开口(45a)两侧的所述角部(31c,31d)各自的厚度大于每个所述侧壁(43a,43b)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盖(31)被构造成细长形状;所述绕线部(37)的线圈在天线罩盖(31)中沿着天线罩盖(31)的纵向缠绕在所述芯部(36)上;每个开口(45a)在纵向上的尺寸被设置成等于或大于绕线部(37)在纵向上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粘结部分(32),它们被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并且将绕线部(37)和芯部(36)一起支撑在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着所述绕线部(37)的柔性电路板(33)。
8.一种天线装置(10),包括一个芯部(36)和一个缠绕在芯部(36)上的绕线部(37),所述天线装置(10)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天线罩盖(31),其包括彼此对置的侧壁(43a,43b)和形成在侧壁(43a,43b)中的开口(45a),所述芯部(36)和绕线部(37)安置在天线罩盖中,其中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37a)安置在天线罩盖(31)的侧壁(43a,43b)的开口(45a)中;多个粘结部分(32),它们被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并且将绕线部(37)和芯部(36)一起支撑在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设于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36a);构成绕线部(37)的线圈缠绕在所述设于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36a)上。
10.一种时钟(100),包括一个表壳(1),其具有用于附装表带的表带附装部分(9);一个表模块(7),其容纳在所述表壳(1)中;以及一个天线装置(10),其容纳在所述表带附装部分(9)中,所述天线装置(10)包括一个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芯部(36)、一个设置在芯部上的非导电性元件、一个由缠绕在所述非导电性元件上的线圈构成的绕线部(37),所述时钟(100)的特征在于天线装置(10)的所述非导电性元件是一个设于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36a);天线装置(10)的所述绕线部(37)的线圈缠绕在所述设于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树脂层(36a)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时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10)还包括一个围绕着芯部(36)和绕线部(37)的天线罩盖(3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盖(31)包括彼此可拆开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盖(31a,31b)。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盖(31)具有一个多角形横截面,其具有角部(31c,31d)和位于角部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中的两个彼此对置的侧壁(43a,43b)中设有开口(45a);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37a)安置在开口(45a)中;在横截面中位于每个开口(45a)两侧的所述角部(31c,31d)各自的厚度大于每个所述侧壁(43a,43b)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盖(31)被构造成细长形状;所述绕线部(37)的线圈在天线罩盖(31)中沿着天线罩盖(31)的纵向缠绕在所述芯部(36)上;每个开口(45a)在纵向上的尺寸被设置成等于或大于绕线部(37)在纵向上的尺寸。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多个粘结部分(32),它们被内置于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与绕线部(37)的外周表面之间,并且将绕线部(37)和芯部(36)一起支撑在天线罩盖(31)的内表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时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一个连接着所述绕线部(37)的柔性电路板(33)。
全文摘要
在一个天线装置(10)中,一个非导电性树脂层(36a)由设在芯部(36)上的非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一个绕线部(37)由缠绕在该层上的线圈构成。天线装置容纳在手表的表壳的表带附装部分中,一个表模块容纳在表壳中。在另一个天线装置中,一个芯部和一个缠绕在芯部上的绕线部安置在罩盖(31)中。开口(45a)形成在罩盖的彼此对置的侧壁中,绕线部的外周表面的一些部分(37a)安置在开口中。通过内置于罩盖与绕线部之间的粘结部分(32),绕线部与芯部一起被支撑在罩盖的内表面上。
文档编号G04G17/08GK1622390SQ20041009589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南成敏, 佐野贵司, 木村壮, 小谷忠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日立磁铁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