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7399发布日期:2021-01-12 10:4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钟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钟表,其具有太阳能电池单元和固定该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承接板。专利文献1的钟表构成为通过将承接板用作平面天线而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533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太阳能电池单元和构成平面天线的承接板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增多,组装变得繁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钟表具有壳体;以及太阳能电池,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具有树脂制的基板、发电部、第1天线以及保护层,该基板具有正面,该发电部在所述正面依次层叠有第1电极、第1半导体层、第2电极,该第1天线具有设置于所述正面的第3电极,该第3电极在从与所述正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中配置在与所述发电部不重叠的位置,该保护层配置为覆盖所述发电部和所述第1天线。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3电极配置成在从与所述正面平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3电极与所述保护层之间配置有第2半导体层。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半导体层和所述第2半导体层设置成一体。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2半导体层与所述保护层之间设置有树脂层。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该钟表具有:表盘;以及刻度环(dialring),在所述俯视图中,该刻度环配置在所述表盘的周围,在所述俯视图中,所述第3电极配置在与所述刻度环重叠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第2天线,该第2天线具有设置于所述正面的第4电极,该第4电极在所述俯视图中配置在与所述发电部和所述第3电极不重叠的位置,所述保护层配置为覆盖所述发电部、所述第1天线以及所述第2天线。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俯视图中,所述第1天线配置于所述发电部与所述壳体之间。

在本公开的钟表中,也可以是,所述壳体由金属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变形例1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2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变形例3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18是示出变形例4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变形例5的钟表的太阳能电池的概略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c、1e:钟表;11:表盘;20、20c:机芯;30:外装壳体;31:壳体;32:表圈;33:罩玻璃;34:背盖;35、35c:刻度环;40、40c:接收装置;41:匹配电路;50、50a~50j:太阳能电池;51~58:太阳能电池单元;59、59a~59j:第1天线;500、500e~500h:发电部;501:基板;502:第1电极;503:第1半导体层;504:第2电极;505、505b:第3电极;506:第2半导体层;507、507d:保护层;508d:第4电极;509d:第3半导体层;590d:第2天线;595i、595j:树脂层;5011:正面;5012: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1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钟表1的概略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钟表1的概略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钟表1构成为模拟式电子钟表。

如图1、2所示,钟表1具有外装壳体30、罩玻璃33以及背盖34。外装壳体30是对由金属形成的圆筒状的壳体31嵌合表圈32而构成的。表圈32可以由金属形成,也可以由陶瓷形成。在表圈32的内周侧配置有由非导电性的树脂形成的环状的刻度环35和由聚碳酸酯等非导电性部件形成为圆板状的表盘11,来作为时刻显示部分。

在外装壳体30的侧面,相对于表盘11的平面中心,在2点方向的位置设置有a按钮2,在4点方向的位置设置有b按钮3,在3点方向的位置设置有柄头4。

壳体31的两个开口中的钟表1的正面侧的开口隔着表圈32被罩玻璃33盖住,背面侧的开口被由金属形成的背盖34盖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壳体31的被罩玻璃33盖住的一侧称为钟表1的正面侧,将被背盖34盖住的一侧称为钟表1的背面侧。

另外,在外装壳体30的内侧配置有安装在表圈32的内周的刻度环35、表盘11、机芯20、太阳能电池50以及二次电池110。

刻度环35的外周端与表圈32的内周面接触。另外,刻度环35具有与罩玻璃33平行的平板部分和向表盘11侧倾斜的倾斜部分。

表盘11是在壳体31的内侧显示时刻的圆形的板材,由作为非导电性材料的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表盘11在与罩玻璃33之间具有指针21~24等,配置在比刻度环35靠背面侧的位置。

在表盘11的背面侧配置有保持表盘11的表盘承接环126。表盘承接环126由树脂形成,具有沿着壳体31的内周面的环形状。太阳能电池50配置于表盘承接环126的内周面的内侧。

【钟表的显示机构】

如图1所示,在包围表盘11的外周部的刻度环35上,标记有将内周分割成60份的刻度。使用该刻度,在通常时指针21显示“秒”,指针22显示“分”,指针23显示“时”。

指针24安装在指针轴26上,该指针轴26设置在相对于表盘11的平面中心处于6点方向的位置。在表盘11中的指针24的旋转区域的外侧,显示有显示电池充电量的功率指示器、显示正在接收电波的“r”标记、显示一周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等。指针24通过指示这些,显示电池余量、星期几、电波接收中等信息。另外,指针24在通常时显示星期几。

日历小窗15设置于将表盘11呈矩形状开口的开口部,可以从开口部视觉确认标记在日期指示器127上的数字。该数字表示年月日中的“日”

在刻度环35上,沿着内周侧的刻度,以数字和除数字以外的符号标记有表示与世界协调时的时差的时差信息36。表示为,数字的时差信息36是整数的时差,符号的时差信息36是整数以外的时差。指针21~23所显示的时刻与世界协调时的时差可以通过按下b按钮3而用指针21所指示的时差信息36来确认。

另外,在设置于刻度环35的周围的表圈32上,与时差信息36一并记载有城市信息37,该城市信息37表示使用标准时间的时区的代表城市名称,该标准时间是与标记在刻度环35上的时差信息36的时差相对应的标准时间。这里,将时差信息36、城市信息37的标记称为时区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记有与全世界使用的时区的数量相等的时区显示。另外,图1所示的城市名称的标记是一个例子,城市名称有时根据时区的变更而适当变更。

【机芯】

图3是示出机芯20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3所示,机芯20构成为具有指针21、22、23、24、安装有指针21~23的指针轴25、安装有指针24的指针轴26、电路基板120、底板125、日期指示器127、日期指示器按压件128、驱动指针21~24的驱动机构140等。

指针轴25穿过外装壳体30的平面中心,沿着在表里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设置。指针轴26穿过从上述中心向6点方向偏移的位置,沿着上述中心轴设置。

在底板125与太阳能电池50之间配置有日期指示器127和保持日期指示器127的日期指示器按压件128。日期指示器127和日期指示器按压件128由非导电性的树脂形成。另外,在底板125上设置有使日期指示器127旋转的日期轮129。

在表盘11、太阳能电池50、日期指示器按压件128以及底板125上形成有供指针轴25、26贯穿的孔。另外,在底板125上设置有供后述的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和天线导通弹簧273贯穿的贯通孔。

底板125由非导电性的树脂形成,具有驱动机构140的安装部。

驱动机构140安装于底板125。驱动机构140具有步进电机和齿轮等轮系,该步进电机经由该轮系使指针轴25、26旋转,由此驱动指针21~24。

在电路基板120设置有接收装置40、匹配电路41以及控制装置100。另外,在电路基板120设置有与后述的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连接的充电用端子741、742以及与天线导通弹簧273连接的连接端子7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装置40的附近设置有连接端子743。

并且,在电路基板120上连接有利用太阳能电池50发电的电力进行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110。在电路基板120的背面侧配置有电路按压件123。

太阳能电池50形成为圆板状,构成为具有八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第1天线59。在太阳能电池50上设置有与日历小窗19对应的开口部510。另外,关于太阳能电池50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说明。

第1天线59构成为所谓的单极天线。另外,关于第1天线59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说明。

【钟表的电路结构】

图4是示出钟表1的电路结构的图。

如图4所示,钟表1具有控制装置100、接收装置40、匹配电路41、太阳能电池50以及第1天线59。

控制装置100具有控制电路60、电池电压检测电路81、rom82、ram83、存储装置84、二极管71、充电控制用开关72以及电压检测电路73。

电池电压检测电路81以例如5~10秒的间隔检测二次电池110的电池电压,并将检测值输出给控制电路60。

在rom82中存储有由控制电路60执行的程序、在执行程序时使用的数据。另外,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的缩写。

在ram83中存储有内部时刻数据、显示用时刻数据等可改写的数据。另外,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的缩写。

存储装置84由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作为这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例示eeprom、闪存等。另外,eeprom是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onicallyerasableand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的缩写。另外,存储装置84也可以外装在控制装置100上。在存储装置84中存储有本地时间设定数据、夏令时参照数据等。

控制电路6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82中的各种程序来控制驱动机构140的驱动。

二极管71设置在将太阳能电池50与二次电池110电连接的路径中,不切断从太阳能电池50向二次电池110的正向的电流而切断从二次电池110向太阳能电池50的反向的电流。另外,正向电流流动限于太阳能电池50的电压比二次电池110的电压高的情况、即充电时。在太阳能电池50的电压比二次电池110低的情况下,二极管71防止电流从二次电池110流向太阳能电池50。

充电控制用开关72对从太阳能电池50向二次电池110的电流的路径进行连接以及切断,具有设置于将太阳能电池50与二次电池110电连接的路径中的开关元件。当开关元件从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时进行连接,当开关元件从接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时进行切断。

接收装置40经由匹配电路41与第1天线59连接,构成为能够通信由第1天线59接收到的“蓝牙”(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波。

匹配电路41构成为具有电容器、电感器等,对第1天线59与接收装置40之间的阻抗进行匹配。

【太阳能电池】

图5是示出太阳能电池50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3、图5所示,太阳能电池5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具有由从太阳能电池50的平面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两根线和沿着太阳能电池50的外周的线包围的大致扇形的形状。另外,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是本公开的发电部500的一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侧未配置第1天线59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5~58形成为面积比在外周侧配置有第1天线59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大。由此,能够增大发电部的面积,能够增加光的入射量。另外,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调整形成为大致扇型的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的中心角,使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的面积一致。具体而言,也可以通过增大在外周侧配置有第1天线59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的中心角,减小在外周侧未配置第1天线59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5~58的中心角,使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的面积一致。

另外,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通过省略图示的连接部将相邻的电池单元彼此连接。由此,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串联连接。而且,在位于电连接的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设置有由银膏、在银膏中混入了碳的材料等形成的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581。

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与后述的第1电极502导通,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81与后述的第2电极504导通。而且,在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581与电路基板120的充电用端子741、742之间配置有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由此,由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发电的电力经由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581、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充电用端子741、742对二次电池110进行充电。

第1天线59形成为圆弧带状,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的外周侧。即,在从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第1天线59在避免与a按钮2、b按钮3、柄头4干涉的位置处配置于构成发电部50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与壳体31之间。而且,在第1天线59的一端部设置有与后述的第3电极505导通的天线连接端子591。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连接端子591由银膏、在银膏中混入了碳的材料等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的宽度形成为比天线连接端子591的直径大。由此,能够提高第1天线59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阻抗变高,从而能够防止接收灵敏度降低。

在天线连接端子591与设置于电路基板120的连接端子743之间设置有天线导通弹簧273。由此,第1天线59构成为单极天线。而且,如上所述,第1天线59构成为能够接收“蓝牙”(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波。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太阳能电池50具有基板501、第1电极502、第1半导体层503、第2电极504、第3电极505、第2半导体层506以及保护层507。

【基板】

基板501是树脂制的,例如由聚乙烯、聚酰亚胺等树脂薄膜形成。基板501的表盘11侧的面、即图6所示的上侧的面为正面5011。另外,基板501的与正面5011相反的一侧的面为背面5012。

在基板501设置有上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581、天线连接端子59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与正面5011垂直的方向观察称为俯视,将从与正面5011平行的方向观察称为侧视。

【第1电极】

第1电极502由包含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导电体形成,层叠在基板501的正面5011上。第1电极502选择性地形成在与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对应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与第1电极502导通。

【第1半导体层】

第1半导体层503以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夹着i型半导体的方式形成,层叠在上述的第1电极502上。作为半导体的材料来使用的纯硅是绝缘体,当添加杂质时,电阻率下降,成为p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例如,p型半导体是在硅中添加了作为杂质的硼的半导体。n型半导体是在硅中添加了作为杂质的磷、砷的半导体。i型半导体是在硅中未添加杂质的本征半导体。另外,各半导体的原子的排列为不规则的状态,即成为非晶状。通过形成为非晶状,能够进一步吸收光,因此即使是薄膜也能够发电。另外,各半导体形成为添加有氢等以使发电性能良好。这样的各半导体例如使用等离子体cvd法来形成。

【第2电极】

第2电极504是所谓的透明电极,由包含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等的导电体形成,层叠在上述第1半导体层503上。作为代表性的材料,有氧化铟锡。

另外,第2电极504与上述第1电极502同样地选择性地形成在与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对应的位置。

这里,当透射过第2电极504的光入射到作为光电转换层的第1半导体层503时,通过光的能量在i型半导体中产生电子和空穴。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向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电流经由与第1电极502连接的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与第2电极504连接的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81、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充电用端子741、742流向二次电池110。这样,进行光发电。即,在基板501的正面5011上依次层叠的第1电极502、第1半导体层503、第2电极504这些部件构成本公开的发电部500。

【第3电极】

第3电极505在俯视图中在与构成发电部500的第1电极502不重叠的位置处层叠在基板501的正面5011上。

第3电极505由包含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导电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电极505例如通过溅射或机械加工而形成,在侧视图中配置在与第1电极502重叠的位置。

另外,第3电极505选择性地形成在与上述第1天线59对应的位置。由此,第3电极505构成第1天线59。

【第2半导体层】

第2半导体层506配置在第3电极505与保护层507之间。另外,第2半导体层506与上述第1半导体层503同样地以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夹着i型半导体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半导体层506与第1半导体层503形成为一体。

这里,第2半导体层506的导电率低。例如,在第2半导体层506中,最厚的i型半导体的导电率为10-2s/cm以下。因此,具有充分的电波透过性。

另外,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第1半导体层503和第2半导体层506也可以单独设置。

【保护层】

保护层507由具有非导电性的强度优异的树脂形成,层叠在第2电极504和第2半导体层506上。即,保护层507配置为覆盖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由此,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被保护层507保护。另外,由于保护层507为非导电性的,因此对第1天线59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小。

并且,为了使入射到太阳能电池50的光增多,保护层507优选由透光率高的无色透明的树脂形成。

作为这样的树脂,可以例示聚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等。另外,保护层507也可以由1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以多层形成。

另外,若光在保护层507的正面被反射,则其分光不会到达第1半导体层503,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抑制反射,也可以对保护层507的正面实施无反射处理。

【关于电波的接收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壳体31和背盖34是金属制的,因此它们的导电率高。因此,壳体31和背盖34的电波透过性低,通过它们传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电波少。因此,到达第1天线59的电波的大部分从钟表1的正面侧传播。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设置于表盘11的背面侧的太阳能电池50中设置有第1天线59,因此,例如与在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侧设置贴片天线等的情况相比,第1天线59配置在表盘11的附近,并且,配置在电波的传播路径上的部件变少,因此能够提高电波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半导体层506具有充分的电波透过特性,因此能够抑制从钟表1的正面侧传播的电波在透过该第2半导体层506时衰减。因此,即使在第3电极505上层叠第2半导体层506,第3电极505对信号的接收也没有障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天线59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与壳体31之间、即沿着太阳能电池50的外周缘配置,因此在俯视图中,与指针21~23重叠的面积较小。因此,即使指针21~23是金属制的,第3电极505对信号的接收也没有障碍。但是,如果指针21~23是非导电性部件,则在能够进一步避免信号被切断的影响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关于表盘的颜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半导体层503由硅形成,因此具有深蓝色、蓝紫色、深灰色等。由此,在从正面侧观察表盘11时,透过表盘11、保护层507、第2电极504,可以看到第1半导体层503的颜色。因此,如果存在未设置第1半导体层503的部分,则该部分的颜色看起来与设置有第1半导体层503的部分的颜色不同。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设置第1半导体层503的第1天线59上设置有第2半导体层506。因此,能够减小当从正面侧观察表盘11时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之间的颜色差异。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钟表1具有配置在壳体31的内侧的太阳能电池50。而且,太阳能电池50具有在基板501的正面5011上依次层叠第1电极502、第1半导体层503、第2电极504而构成的发电部500。并且,太阳能电池50具有第3电极505,该第3电极505在俯视图中在与构成发电部50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不重叠的位置处配置于正面5011,构成第1天线59。

由此,构成发电部50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和构成第1天线59的第3电极505一体地设置于太阳能电池50,因此与太阳能电池单元和天线单独设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钟表1的组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在侧视图中重叠配置。即,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在钟表1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由此,与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在钟表1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钟表1的厚度变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3电极505与保护层507之间配置有第2半导体层506。由此,与仅在与发电部500相关的区域设置第1半导体层50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与发电部500相关的区域和与第1天线59相关的区域之间的颜色差异。因此,在从正面侧观察钟表1时,整体上没有颜色不均而看起来是相同的颜色,因此能够提高外观和装饰性,能够表现出高级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半导体层503和第2半导体层506设置为一体。由此,与单独设置第1半导体层503和第2半导体层506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制造太阳能电池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在俯视图中配置在构成发电部50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与壳体31之间。即,第1天线59沿着太阳能电池50的外周缘配置。由此,在俯视图中,第1天线59与指针21~23重叠的面积较小,因此即使指针21~23是金属制的,也能够减少对信号接收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1由金属形成。

在该情况下,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电波的大部分从钟表1的正面侧传播到壳体31内。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设置于表盘11的背面侧的太阳能电池50中设置有第1天线59,因此,例如与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侧配置贴片天线等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电波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侧配置贴片天线等的情况下、即在电波的传播方向上重叠配置太阳能电池和天线体的情况下,由于电波的接收而在天线体中流动的电流泄漏到太阳能电池中,天线体的接收灵敏度有可能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发电部50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和第1天线59不重叠配置在电波的传播路径上,因此能够抑制由电流泄漏引起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接收装置40的附近设置有连接天线导通弹簧273的连接端子743,因此能够缩短将接收装置40和连接端子743连接的布线。因此,能够减小由该布线引起的电流损失。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7对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a构成为倒f天线,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图7是示出太阳能电池50a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太阳能电池50a具有第1天线59a。

第1天线59a形成为圆弧带状,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1a、592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端子设置于第1天线59a。

而且,天线连接端子591a经由省略图示的天线导通弹簧与电路基板120的接地端子连接。另外,天线连接端子592a经由省略图示的天线导通弹簧与电路基板120的供电端子连接。由此,天线导通弹簧的一方作为短路线而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供电线而发挥功能,由此第1天线59a构成为倒f天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51a、561a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55、56。即,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51a、561a与天线连接端子591a、592a隔着太阳能电池50a的中心设置在相反侧。由此,与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51a、561a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和与天线连接端子591a、592a连接的天线导通弹簧分离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51a、561a的一方和天线连接端子591a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因此,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成为接地电位的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51a、561a的一方与天线连接端子591a也可以共用化。也可以在共用化后的连接端子与电路基板120的接地端子之间配置天线导通弹簧兼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

【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天线59a构成为倒f天线,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阻抗的调整。具体而言,通过调整天线连接端子592a的位置,能够进行与接收装置40的阻抗的匹配。因此,不需要在第1天线59a与接收装置40之间设置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匹配电路,能够简化控制装置100的电路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51a、561a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和与天线连接端子591a、592a连接的天线导通弹簧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电波的接收而在天线导通弹簧中流动的电流流过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从而导致接收灵敏度降低。

并且,能够分散由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和天线导通弹簧对太阳能电池50a施加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由太阳能电池导通弹簧271、272和天线导通弹簧施加的力偏向地作用而太阳能电池50a产生翘曲。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8、图9对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b构成为nfc用的环形天线,这一点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不同。另外,nfc是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的缩写。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图8是示出太阳能电池50b的概略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如图8、图9所示,太阳能电池50b具有第1天线59b。

在第1天线59b的两端部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1b、592b。另外,构成第1天线59b的第3电极505b沿着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的外周呈涡卷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电极505b绕太阳能电池单元51~58的外周3圈。由此,第1天线59b构成为nfc用的环形天线。

通常情况下,在nfc中,利用13.56mhz的频率的电波,通过电磁感应使第3电极505b内的磁场变化,由此使第3电极505b产生电流,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b构成为nfc用的环形天线。因此,能够容易地与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等进行通信。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10、图11对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c构成为gps用的偶极天线,这一点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c的概略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钟表1c具有机芯20c。

机芯20c在电路基板120的正面侧具有控制装置100c和接收装置40c。

接收装置40c构成为能够经由后述的第1天线59c接收从gps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然后,接收装置40c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获取gps时刻信息、位置信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接收装置40c与通常的gps装置同样地具有:rf部,其接收从gps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基带部,其执行接收信号的相关判定来解调导航消息;以及信息获取部,其根据由基带部解调后的导航消息而获取并输出gps时刻信息、位置信息。另外,rf是无线电频率(radiofrequency)的缩写。

图11是示出太阳能电池50c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11所示,太阳能电池50c具有第1天线59c。

第1天线59c具有第1天线部593c和第2天线部594c。而且,在第1天线部593c的端部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1c,在第2天线部594c的端部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2c。由此,第1天线部593c和第2天线部594c经由天线连接端子591c、592c、与该天线连接端子591c、592c连接的省略图示的天线导通弹簧以及电路基板120而电连接。即,具有第1天线部593c和第2天线部594c的第1天线59c构成为偶极天线。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太阳能电池50c的外周附近在俯视图中配置在与刻度环35c重叠的位置。而且,如图11所示,第1天线59c配置在太阳能电池50c的外周附近。由此,第1天线59c在俯视图中配置在与刻度环35c重叠的位置。

【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c在俯视图中配置在与刻度环35c重叠的位置。

由此,在从正面侧观察表盘11时,第1天线59c被刻度环35c隐藏。因此,无法看到表盘11的与第1天线59c对应的部分,能够使表盘11的外观均匀化。因此,能够提高外观和装饰性,能够表现出高级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图中,刻度环35c由于配置在与第1天线59c重叠的位置,因此配置在传播到第1天线59c的电波的传播路径上。这里,刻度环35c由于由非导电性的树脂形成,因此作为电介质而发挥功能。因此,传播到第1天线59c的电波的波长被缩短,因此能够使第1天线59c小型化。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12、图13对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5实施方式中,除了设置有第1天线59d之外,还设置有第2天线590d,即设置有两个天线,这一点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图12是示出太阳能电池50d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太阳能电池50d具有第1天线59d和第2天线590d。

第1天线59d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元51~54的外周侧。另外,第1天线59d在端部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1d,构成为单极天线。

第2天线590d配置在太阳能电池单元55~58的外周侧。即,第2天线590d在俯视图中配置在与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d不重叠的位置。另外,第2天线590d在端部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2d,构成为单极天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太阳能电池50d中设置有不同的两个天线。

图13是沿着图12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太阳能电池50d具有第4电极508d、第3半导体层509d以及保护层507d。

【第4电极】

第4电极508d在俯视图中在与构成发电部500的第1电极502和构成第1天线59d的第3电极505不重叠的位置处层叠在基板501的正面5011上。

第4电极508d由包含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导电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电极508d例如通过溅射或机械加工形成,在侧视图中配置在与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重叠的位置。

另外,第4电极508d选择性地形成在与第2天线590d对应的位置。由此,第4电极508d构成第2天线590d。

【第3半导体层】

第3半导体层509d配置在第4电极508d与保护层507d之间。另外,第3半导体层509d与第1半导体层503和第2半导体层506同样地以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夹着i型半导体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半导体层509d与第1半导体层503和第2半导体层506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俯视图中在与发电部500、第1天线59d以及第2天线590d不重叠的位置设置有第3天线。即,在太阳能电池50d中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天线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另外,第1天线59d和第2天线590d并不限于构成为单极天线,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倒f天线。并且,第1天线59d和第2天线590d可以构成为不同类型的天线。

【保护层】

保护层507d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由具有非导电性的强度优异的树脂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层507d层叠在第2电极504、第2半导体层506以及第3半导体层509d上。即,保护层507d配置为覆盖发电部500、第1天线59d以及第2天线590d。由此,发电部500、第1天线59d以及第2天线590d被保护层507d保护。

【第5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50d具有第2天线590d,该第2天线590d在俯视图中配置在与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d不重叠的位置,具有第4电极508d。即,在太阳能电池50d中设置有不同的两个天线。

由此,例如将第1天线59d和第2天线590d中的一方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天线,将另一方作为gps用的天线,由此能够构成为在卫星信号的接收过程中能够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14对本公开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6实施方式中,钟表1构成为数字式电子钟表,这一点与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第5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图14是示出钟表1e的概略的主视图。

如图14所示,钟表1e具有数字显示部12e和太阳能电池50e。

数字显示部12e例如由液晶显示器、epd、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另外,epd是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ticdisplay)的缩写,el是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的缩写。

数字显示部12e构成为除了显示时刻、日期、星期等之外,还通过与外部的服务器等进行通信,来显示天气预报等。即,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e构成为所谓的智能手表。

太阳能电池50e以包围数字显示部12e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构成为具有3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和第1天线59e。

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形成为沿着数字显示部12e的外周弯曲的带状。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配置成遍及形成为圆环状的太阳能电池50e的大约半周。

另外,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通过省略图示的连接部而相互连接。由此,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串联连接。而且,在位于电连接的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设置有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e、531e。另外,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构成本公开的发电部500e。

第1天线59e形成为圆弧带状,配置成遍及形成为圆环状的太阳能电池50e的大约半周。在第1天线59e的一端部设置有天线连接端子591e。由此,第1天线59e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单极天线。

另外,第1天线59e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倒f天线或偶极天线。

【第6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50e配置在显示时刻等的数字显示部12e的周围。而且,太阳能电池50e具有构成发电部500e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e~53e和第1天线59e。

由此,例如与天线配置在数字显示部12e或太阳能电池50e的背面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钟表1e的厚度变薄。

【变形例】

另外,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本公开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在本公开中。

【变形例1】

在上述第1、2、4~6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59a、59c、59d、59e形成为圆弧带状,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59b形成为涡卷状,但并不限于此。

图15是示出变形例1的太阳能电池50f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第1天线59f可以构成为半圆状的平面天线,也可以在该半圆的任意位置设置天线连接端子591f。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50f的剩余的半圆部分设置有构成发电部500f的4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1f~54f。而且,也可以在位于电连接的端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51f、54f设置太阳能电池连接端子511f、541f。

【变形例2】

另外,图16是示出变形例2的太阳能电池50g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第1天线59g构成为圆形状的平面天线,配置在太阳能电池50g的中心部分,也可以在该圆形的任意位置设置天线连接端子591g。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包围第1天线59g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构成发电部500g的8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1g~58g。

【变形例3】

并且,图17是示出变形例3的太阳能电池50h的概略的俯视图。

如图17所示,也可以是,第1天线59h构成为c字状的平面天线,配置在太阳能电池50h的中心部分,也可以在该c字状的任意位置设置天线连接端子591h。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包围第1天线59h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构成发电部500h的8个太阳能电池单元51h~58h。

【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第3电极505与保护层507之间配置有第2半导体层506,但不限于此。

图18是示出变形例4的太阳能电池50i的概略的剖视图。

如图18所示,在第1天线59i中,在第3电极505与保护层507之间还可以配置有树脂层595i。即,也可以在第2半导体层506与保护层507之间配置有树脂层595i。

作为这样的树脂层595i的材料,可以例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苯氧基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硅树脂等非导电性的树脂。而且,树脂层595i例如通过涂布或印刷而形成。

这里,树脂层595i可以通过添加颜料等色材而着色,通过调整色材的量、厚度尺寸,能够以透光率与第2电极504相同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i中光的透射率接近,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发电部500和第1天线59i的颜色的差异。

【变形例5】

另外,图19是示出变形例5的太阳能电池50j的概略的剖视图。

如图19所示,树脂层595j也可以层叠在保护层507的正面侧。通过这样构成,也与上述变形例4同样地能够进一步减小发电部500与第1天线59j的颜色的差异。

【变形例6】

并且,在第3电极505与保护层507之间未配置有第2半导体层506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第3电极505与保护层507之间配置有上述那样的树脂层,或者未配置树脂层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变形例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在侧视图中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但不限于此。

例如,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也可以配置成在侧视图中一部分重叠。并且,在侧视图中,第1电极502和第3电极505配置在不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壳体31和背盖34由金属形成,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壳体31和背盖34可以由陶瓷形成,或者也可以由树脂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