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器的旋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7863阅读:1409来源:国知局
电位器的旋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位器的旋钮,包括旋钮本体(2),旋钮本体(2)内设有导向柱(3),旋钮本体(2)通过导向柱(3)与基座(1)连接,旋钮本体(2)内设有第一限位块(4),基座(1)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4)相配合以调节基座(1)档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的旋钮本体(2)背离基座(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坑(5),电位器上的输出组件(11)上与旋钮本体(2)背面对应的位置设有压板(7),压板(7)上设有盲孔(9),凹坑(5)与盲孔(9)之间设有钢珠(6);所述的钢珠(6)与盲孔(9)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提供一种旋钮锁紧状态下相对于基座定位可靠的电位器的旋钮。
【专利说明】电位器的旋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钮,尤其涉及一种电位器的旋钮。

【背景技术】
[0002]电位器是一种电流原件,它具有三个弓丨出端,其电流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电位器包括输出组件、基座、电刷和旋钮,电刷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基座安装在旋钮内,基座通过转动轴与输出组件转动连接以实现电刷与输出组件配合工作。当电刷转动时,输出组件的输出端可获得与电刷位移量成一定比例关系的电流值或者电压值。其中,基座由旋钮控制转动,从而带动电刷转动,因而输出组件的输出电流或电压通常是由旋钮来调节控制的。
[0003]现有技术中旋钮与基座的连接方式是:旋钮上设有与基座连接的导向柱,通过压紧装置将基座安装在旋钮上,基座安装在旋钮内且由旋钮带动旋转,基座与输出组件通过电刷连接工作以调节输出电流值或电压值;旋钮上设有第一限位块,基座上设有抵牢第一限位块以实现旋钮相对于基座转动的第二限位块,旋转旋钮上的第一限位块以推动第二限位块运动以带动基座转动,从而进行电流值或电压值的调节。
[0004]但是,上述结构的电位器的旋钮存在以下不足:
[0005]当旋钮带动基座旋转达到一定位置,获得想要的输出组件转速,并需要在此状态下长期工作时,我们需要保证旋钮不会轻易相对于基座再次发生转动以使得旋钮起到长期锁紧基座处于某一工作档位的效果,避免造成基座再次转动而改变输出组件的输出电流进而改变电动工具转速的后果(或慢或快)。可是,旋钮上并没有设置定位装置以满足前述工作状态,使得输出组件在发生震动或颤抖的情况下引起基座发生转动或者颤抖,从而基座上的第二限位块可能推动第一限位块转动,即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不能抵紧,从而带动旋钮也转动或者漂移,从而轻易地实现输出电流值或电压值的改变,致使输出组件上的电动工具转速下降或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旋钮锁紧状态下相对于基座定位可靠的电位器的旋钮。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位器的旋钮:包括旋钮本体,旋钮本体内设有导向柱,旋钮本体通过导向柱与基座连接,基座与输出组件配合工作,旋钮本体内设有第一限位块,基座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以调节基座档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的旋钮本体背离基座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坑,电位器上的输出组件上与旋钮本体背面对应的位置设有压板,压板上设有盲孔,凹坑与盲孔之间设有钢珠;所述的钢珠与盲孔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钮本体背离基座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坑,并在凹坑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可滚动的钢珠,这就增大了旋钮本体相对于基座转动时的阻力,即增加了旋钮本体旋转时的阻尼感。具体地说,当旋转旋钮本体时,操作人员施加的作用力通过凹坑侧壁传递给钢珠,即推动钢珠沿着凹坑的内壁滚动并压缩复位装置。也就是说,复位装置给钢珠受凹坑侧壁的推动提供了一定的移动余量,从而可以实现旋钮本体绕导向柱轴线的旋转工作。当旋钮本体处于一个长期不变的档位时,压板上的复位装置可以对钢珠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使得钢珠抵紧旋钮本体上的凹坑侧壁,即输出组件在震动或颤抖过程中造成基座的颤抖或震动也无法轻易地造成基座相对于旋钮本体发生旋转或漂移,即旋钮本体上的第一限位块抵紧基座上的第二限位块,只有当旋钮本体外周壁受到足够大的圆周力时才能驱使旋钮本体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锁紧状态下相对于基座定位可靠的电位器的旋钮。
[000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凹坑截面呈圆弧形,凹坑有七个,七个凹坑绕旋钮本体圆心均匀分布在旋钮本体外壁上。圆弧形的凹坑可以实现球形的钢珠在凹坑内发生滚动,从而实现旋钮本体的旋转;凹坑的均匀分布可以使得旋钮本体各个部位的侧壁受到的作用力相等,避免由于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旋钮本体侧壁的局部破裂或变形。
[00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凹坑的深度是凹坑中圆弧直径的五分之一。若深度过大会造成钢珠受到的阻力过大而滚动困难,无法实现旋钮本体的旋转,甚至会发生由于增设了钢珠而出现基座相对于旋钮本体卡死的状况;若深度过小,旋钮本体在静止状态下会受基座的震动或颤抖而发生旋转,进而带动基座旋转以改变输出组件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即钢珠不发挥作用。
[00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旋钮本体背离基座一侧外壁的圆心位置设有圆柱销,圆柱销穿插在压板内。通过圆柱销的设计可以增加旋钮本体和压板在安装过程中的基准,具体地说,可以说压板内容置圆柱销的孔先对准圆柱销,然后陆续安装旋钮本体及压板。
[00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盲孔是一个,盲孔设置在压板上与凹坑对应的位置。盲孔设计在与凹坑对应的位置使得钢珠在滚动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从而避免钢珠从盲孔位置脱落。
[00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复位装置是指钢珠外周壁与盲孔底面之间设有压簧。该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可以轻易地实现钢珠的复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位器的旋钮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位器的旋钮A-A向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位器的旋钮的仰视图。
[0017]图4为图2中的局部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位器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不:1、基座,2、旋钮本体,3、导向柱,4、第一限位块,5、凹坑,6、钢珠,7、压板,8、圆柱销,9、盲孔,10、压簧,11、输出组件,d、凹坑5的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电位器的旋钮包括旋钮本体2,旋钮本体2内设有导向柱3,旋钮本体2通过导向柱3与基座I连接,基座I与输出组件11配合工作,旋钮本体2内设有第一限位块4,基座I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4相配合以调节基座I档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的旋钮本体2背离基座I 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坑5,电位器上的输出组件11上与旋钮本体2背面对应的位置设有压板7,压板7上设有盲孔9,凹坑5与盲孔9之间设有钢珠6 ;所述的钢珠6与盲孔9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
[0022]所述导向柱3的末端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防止基座I从旋钮本体2脱落的卡扣。旋钮本体2与压板7之间留有间隙以供旋钮本体2相对于压板7转动。旋转旋钮本体2及旋钮本体2上的第一限位块4转动使得第一限位块4抵牢第二限位块以推动第二限位块及基座I转动,进而调节输出组件11的输出值,钢珠6对凹坑5侦彳壁的作用力可以使得第一限位块4持续抵牢第二限位块,防止第一限位块4轻易地与第二限位块分离。其中,第二限位块设置在基座I上与旋钮本体I的接触面上,且必须保证与第一限位块4的配合。压板7与输出组件11采用可拆式连接,压板7的主要目的就是压紧旋钮本体2,确定旋钮本体2相对于基座I和输出组件11的位置。具体地说,压板7是一块L型板,它包括一块与输出组件11连接的横板和一块与旋钮本体2连接的竖板。
[0023]所述的凹坑5截面呈圆弧形,凹坑5有七个,七个凹坑5绕旋钮本体2圆心均匀分布在旋钮本体2外壁上。
[0024]所述的凹坑5的深度d是凹坑5中圆弧直径的五分之一。准确地说,深度d是指凹坑5的圆弧底部距离凹坑5开口处的径向距离。
[0025]所述的旋钮本体2背离基座I 一侧外壁的圆心位置设有圆柱销8,圆柱销8穿插在压板7内。
[0026]所述的盲孔9是一个,盲孔9设置在压板7上与凹坑5对应的位置。具体地说,盲孔9的开口处设置在压板7上与凹坑5开口处对应的位置。
[0027]所述的复位装置是指钢珠6外周壁与盲孔9底面之间设有压簧10。
[0028]本实用新型电位器的旋钮工作原理:当旋钮本体2需要旋转时,使用者可以对旋钮本体2外壁施加周向作用力,使得旋钮本体2具有绕导向柱3轴线旋转的趋势;施加在旋钮本体2外壁的周向作用力可以通过凹坑5的内壁传递作用到钢珠6上,推动钢珠6沿着凹坑5的内壁滚动,并压缩压簧10以供钢珠6沿盲孔9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旋钮本体2上的凹坑5摆脱钢珠6的约束以实现旋钮本体2的周向转动。同时,钢珠6可以滚入到下一个凹坑5内。其中,压簧10的一端与钢珠6连接可以自由活动,另一端与固定安装在输出组件11上压板7内的盲孔9底面。
[0029]当旋钮本体2需要保持静止状态时,压簧10可以对钢珠6施加一个沿盲孔9轴线的作用力(弹力)以推动钢珠6抵紧凹坑5,即借助钢珠6对凹坑5形成的阻力起到卡牢旋钮本体2相对于压板7的位置,也就是说防止钢珠6相对于凹坑5轻易发生相对位移,进而实现旋钮本体2锁紧状态下相对于基座I定位可靠。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位器的旋钮,包括旋钮本体(2),旋钮本体(2)内设有导向柱(3),旋钮本体(2)通过导向柱(3)与基座(1)连接,旋钮本体(2)内设有第一限位块(4),基座(1)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⑷相配合以调节基座⑴档位的第二限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本体(2)背离基座(1) 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坑(5),电位器上的输出组件(11)上与旋钮本体(2)背面对应的位置设有压板(7),压板(7)上设有盲孔(9),凹坑(5)与盲孔(9)之间设有钢珠出);所述的钢珠(6)与盲孔(9)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5)截面呈圆弧形,凹坑(5)有七个,七个凹坑(5)绕旋钮本体(2)圆心均匀分布在旋钮本体(2)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位器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5)的深度(d)是凹坑(5)中圆弧直径的五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本体(2)背离基座(1) 一侧外壁的圆心位置设有圆柱销(8),圆柱销(8)穿插在压板(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孔(9)是一个,盲孔(9)设置在压板(7)上与凹坑(5)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装置是指钢珠(6)外周壁与盲孔(9)底面之间设有压簧(10)。
【文档编号】G05G1/10GK204102024SQ201420618923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蒋明义 申请人:宁波华宇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