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31881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包括承载座、主机承载组件和传感器;承载座设置有用于和主机承载组件的一端插接配合的插孔,承载座与主机承载组件形成柱状体;承载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主机承载组件一侧延伸的挂臂。本随身监控器中,将承载座和主机承载组件设置成分体的插接结构,且在承载座上设置挂臂。当使用时,通过挂臂先将承载座挂在监测目标(如婴儿的纸尿裤、衣物)上,再将主机承载组件插进承载座的插孔内,从而将随身监控器佩戴在监测目标上。本随身监控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固定在贴身衣物上,佩戴舒适,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亦方便在运动状态下佩戴。
【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

【背景技术】
[0002]监控器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监控器通常由传感器和主机组成,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相应类型的信号,经主机处理后,以报警或显示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用户。
[0003]现有的一种带有接触型传感器的监控器,其使用在人身上时,一般采用传感器和主机分体的结构,传感器与主机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比如婴儿使用的纸尿裤提醒器,将传感器部分放置在纸尿裤内,主机部分通过电线与传感器连接,主机放置在离婴儿不远的位置,当传感器监测到纸尿裤湿了,则主机处理传感器信号后发出提醒,看护人随后给婴儿换纸尿裤。
[0004]还有一种位移监控器,如用于防范儿童丢失和绑架等人身胁迫犯罪的位移监控器,比较普遍的是采用手环、项圈等载体,戴在人体相应部位,用于监测位移信息。
[0005]对于上述带有接触型传感器的监控器,由于其传感器与主机通过电线连接,导致体积较大、易发生缠绕、不方便在运动状态下佩戴,且主机发出的提醒信号在监测目标(如婴儿、病中老人)附近发出,影响其休息,甚至使其受到惊吓。而对于上述位移监控器,由于戴在手腕上和脖颈上,容易暴露、不具有隐蔽性,且增加了相应人体部位的负担,佩戴不舒适。
[0006]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的监控器体积大、结构复杂、佩戴不方便、不舒适、隐蔽性差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以减小其体积,简化其结构,易于固定在贴身衣物上,佩戴舒适,隐蔽性增强,亦方便在运动状态下佩戴。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主机承载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或所述主机承载组件上的传感器;所述承载座设置有用于和所述主机承载组件的一端插接配合的插孔;所述承载座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形成柱状体;所述承载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主机承载组件一侧延伸的挂臂。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承载组件和所述承载座的外侧壁均由圆弧面和平面组成,所述挂臂设置在外侧壁为平面的一侧。
[0011]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承载组件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卡固所述挂臂的自由端外侧的卡圈。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传感器为接触式传感器,且设置在所述挂臂的外向面上;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的触头位于所述插孔内,可在插接后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导通。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接触式传感器为安装在所述挂臂的外向面上的金属条;所述挂臂的外向面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金属条的安装槽;所述金属条的一端为弯折端,所述弯折端通过所述挂臂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的位置插入所述插孔内,形成触点,用于和所述主机承载组件连接导通;所述弯折端的端部设置有楔形卡钩,用于卡固在所述插孔内壁上。
[0014]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承载组件包括:
[0015]主机外壳,与所述承载座组合形成完整的柱状体;
[0016]工作部件,容置于所述主机外壳中,包括电池、模数转换器、单片机和无线传输器;
[0017]主机连接端,安装在所述主机外壳的敞口端并与所述工作部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插孔配合插接。
[0018]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条形电极;所述第一条形电极用于与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的触头接触后传递信号。
[0019]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连接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第二条形电极,所述插孔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条形电极接触后接通所述电源的电源导通电极。
[0020]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连接端的端部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所述梯形的两个等腰边为弧形;所述主机连接端与所述插孔周向限位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和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连接端的端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上。
[0021]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优选的,在上述的随身监控器中,所述主机连接端的端部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工作部件连接。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身监控器中,承载座与主机承载组件可插接组合成柱状体,且在承载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挂臂,挂臂向主机承载组件一侧延伸,传感器设置在承载座和/或主机承载组件上。当使用时,通过挂臂将承载座挂在监测目标(如婴儿的纸尿裤、贝占身衣物)上,再将主机承载组件插进承载座的插孔内,从而将随身监控器佩戴在监测目标上,通过传感器进行监测。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随身监控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固定在贴身衣物等衣物上,佩戴舒适,亦方便在运动状态下佩戴;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伪装成分,可方便地放置在靠近身体相对私密的部位,对于防范儿童丢失和绑架等人身胁迫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的插接组合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8]图3为图1的分解图;
[0029]图4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监控器的主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监控器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在上述图1-图6中,I为承载座、101为插孔、2为主机承载组件、201为主机连接端、2011为第一条形电极、2012为第二条形电极、202为主机外壳、3为挂臂、301为安装槽、4为卡圈、5为传感器、501为楔形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减小了体积,简化了结构,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固定在贴身衣物上,佩戴舒适,隐蔽性增强,亦方便在运动状态下佩戴。
[00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以下简称随身监控器,包括承载座1、主机承载组件2和传感器;其中,主机承载组件2通常具有一般监控设备所具备的零部件,比如:模数转换器、单片机、无线传输器、电源等。这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只要具有监测信号处理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在于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的结构。承载座I的一端开设有插孔101,用于和主机承载组件2的一端配合插接,且承载座I与主机承载组件2插接后形成柱状体;传感器设置在承载座I和/或主机承载组件2上,根据实际监测需要,选择不同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承载座I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挂臂3,挂臂3向主机承载组件2 —侧延伸;挂臂3可以和承载座I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拆装结构;挂臂3用于将随身监控器挂在监测目标(如婴儿纸尿裤、衣物等)上。
[0036]上述随身监控器采用了分体插接结构,且在承载座I上设置挂臂3,通过挂臂3将随身监控器固定在监测目标上,之后利用其中的传感器对监测目标进行监控。由于随身监控器不需要通过额外的电线连接,因此体积可以较小,结构简单,方便在运动状态下佩戴,还可以通过挂臂3直接固定在贴身衣物上,佩戴方便、舒适,不易脱落、丢失,且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伪装成分,可方便地放置在靠近身体相对私密的部位,对于防范儿童丢失和绑架等人身胁迫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0037]如图3-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承载组件2和承载座I的外侧壁均由圆弧面和平面组成,圆弧面的圆心角为180°?220°。从主机承载组件2的一端看去,随身监控器的横截面类似于半圆形,平面部分也可以是弧面、弧面部分也可以是平面;挂臂3位于外侧壁为平面的一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小随身监控器的体积。当然,随身监控器也可以是圆柱体,六边形柱体、四边形柱体等。只要采用承载座I与主机承载组件2分体插接,并设置有挂臂3即可。
[0038]更具体地,随身监控器的长度优选为3.5cm?4.5cm,外侧壁的平面部分的宽度为Icm?1.5cm,随身监控器的整体半径为0.5cm?0.75cm,承载座I的长度为1.5cm左右,挂臂3的长度可延伸至主机承载组件2的非连接端,与随身监控器等长。挂臂3的宽度为0.5cm?0.8cm。当然,以上尺寸范围只是优选,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尺寸范围。只要使随身监控器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尺寸尽可能的小,以方便携带和隐藏即可。
[0039]为了方便将随身监控器挂在监测目标上且不容易脱落,本实施例中的挂臂3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2cm?0.35cm,既不会太窄,导致挂装不方便,也不会太宽,导致容易出现松动。当然,挂臂3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尺寸范围。
[0040]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挂臂3从监测目标上脱落下来,主机承载组件2的端部还设置有卡圈4,用于卡固挂臂3的自由端外侧。卡圈4为半圆环状结构。卡圈4可以和主机外壳202之间为可拆卸地安装,S卩在卡圈4内侧设置卡柱,在主机外壳202的封闭端外缘的相应位置设置卡窝,通过卡柱嵌在卡窝中,使卡圈4安装在主机外壳202上。更优选地,卡圈4可通过卡柱和卡窝的配合在主机承载组件2的端部转动。使用时,先将卡圈4转动至与主机承载组件2的端面垂直的位置,然后将主机承载组件2插接在插孔101中,再将卡圈4以卡柱和卡窝为转轴转动到与主机承载组件2的端面平行的位置。此时,卡圈4的内圈卡在挂臂3的自由端的外侧面上,将挂臂3卡固,从而使挂臂3更牢固地挂在监测目标上。当然,卡圈4也可以设置成不可转动的可拆装结构,使用时,将卡圈4先卸下,当主机承载组件2与承载座I插接后,再将卡圈4安装在主机承载组件2的端部,对挂臂3进行卡固;或者卡圈4与主机承载组件2为一体结构,插接后,挂臂3直接插进卡圈4内侧,实现挂臂3自由端的卡固。
[0041 ] 更进一步地,在挂臂3的自由端还设置有向内向面凸起的凸块,以增大挂臂3对悬挂物的夹紧力。挂臂3可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厚度优选地不超过0.25cm,具体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0042]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随身监控器,传感器为接触式传感器5,如湿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且接触式传感器5设置在悬臂3的外向面上;接触式传感器5的触头位于插孔101内,当主机承载组件2与承载座I插接后,接触式传感器5的触头与主机承载组件2导通,接触式传感器5的信号可以传送给主机承载组件2。
[0043]该随身监控器可应用在婴儿纸尿裤上,使用方法是:在安装前,承载座I和主机承载组件2没有插接。先将承载座I通过挂臂3插在纸尿裤上,挂臂3的外向面位于纸尿裤的内部,使湿敏传感器与纸尿裤的内部接触;然后将主机承载组件2插接在承载座I的插孔101内。两者固定的同时,主机承载组件2与湿敏传感器接通,开始工作。当挂臂3上的接触式传感器5监测到纸尿裤湿了,接触式传感器5将信号传送给主机承载组件2,主机承载组件2通过模数转换器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无线传输器。之后,无线传输器将处理结果上传至附近的接收装置(如手机),该接收装置获取处理结果后,看护人可以给婴儿换取纸尿裤;无线传输器同时还可将处理结果上传至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由于处理结果只以弱光的方式显示在随身监控器上,不在随身监控器上以声音、震动等方式发出报警,因此,不会影响到婴儿的睡眠。
[0044]作为优化,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接触式传感器5为安装在挂臂3的外向面上的金属条。挂臂3的外向面设置有用于嵌装金属条的安装槽301。金属条的一端为弯折端,弯折端在挂臂3与承载座I相连接的位置插入插孔101内,作为导线或电极,即触点,用于和主机承载组件2连接导通后传递信号。金属条的弯折端的端部设置有楔形卡钩501,卡固在插孔101内壁上。由于楔形卡钩501为楔形,截面逐渐向末端缩小,且具有钩状结构,当金属条的弯折端插入插孔101后,通过楔形卡钩501限位,弯折端不会从插孔101内拔出,实现了金属条与挂臂3的牢固安装。当然,金属条还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在挂臂3和插孔101内。金属条的数量优选为两个。金属条长约3.5cm,宽约0.15cm, 二者之间及与挂臂3的边缘之间均为0.1cm左右,具体视功能和美观情况确定。当然,金属条还可以是一个、三个或更多个。金属条的弯折端还可以通过承载座I的顶端插入插孔101内。接触式传感器5还可以是片状结构,贴在挂臂3的外向面,通过隐藏的线路与插孔101内的触头连接,接触式传感器5的结构有很多形式,在此不列举。
[0045]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主机承载组件2,包括主机外壳202、工作部件和主机连接端201 ;其中,主机外壳202与承载座I组合后形成完整的柱状体。工作部件安装在主机连接端201的一侧端面上,与主机连接端201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时,将工作部件容置在主机外壳202中,主机连接端201安装在主机外壳202的敞口端,用于和插孔101配合插接。工作部件通常包括电池、模数转换器、单片机和无线传输器,将这些零件集成在PCB板上。当主机承载组件2为圆柱体时,主机外壳202为圆管结构,则主机连接端201与主机外壳202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对于其它柱状结构,可通过插接固定。当然,主机连接端201和主机外壳20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工作部件安装在其中的空腔内。
[0046]进一步地,当主机连接端201和主机外壳202为分体安装结构时,在两者连接处采用防水措施,如设置防水垫片或涂抹防水油,以防止水进入主机外壳202内部,对工作部件造成损坏。
[0047]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承载组件2可以采用电源常通结构,即电池不需要开关结构,通过主机承载组件自身的电路设置,使电池持续供电,只要优化电路设计,达到节能即可。具体地,主机承载组件2的结构为:在主机连接端201设置有第一条形电极2011,第一条形电极2011置于主机连接端201的凹槽中,第一条形电极2011与工作部件连接,一般与模数转换器连接。第一条形电极2011用于与接触式传感器5的触头接触。第一条形电极2011的数量与接触式传感器5的数量相对应,一般为两个。当主机承载组件2插接在承载座I上后,第一条形电极2011与接触式传感器5的触头接触,接触式传感器5与主机承载组件2导通,将监测到的信号传送给主机承载组件2的工作部件,以便对信号进行处理。
[0048]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承载组件2还可以设置电源开关结构,即随身监控器在不用时,电池不供电,随身监控器使用时,电池开始供电。具体地,主机承载组件2的结构为:在主机连接端除了设置第一条形电极2011之外,还设置有与电池连接的第二条形电极2012。第二条形电极2012置于主机连接端201的凹槽中。第二条形电极201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插孔101内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条形电极2011接触的电源导通电极。使用时,在主机承载组件2没有插入承载座I中之前,电池没有导通,电池不供电;当主机承载组件2与承载座I插接后,插孔101内的电源导通电极将两个第二条形电极2012连通,从而使电池回路接通,电池开始为随身监控器供电,随身监控器开始工作。
[0049]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以设置有电源开关结构的主机承载组件2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主机连接端201的端部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两个等腰边为弧形;第一条形电极2011和第二条形电极2012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端201的端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侧面上。更优选地,第一条形电极2011设置在宽度较大的一侧,即靠近接触式传感器5的一侧;第二条形电极2012设置在宽度较窄的一侧;主机连接端201的外形与插孔101的内形吻合,两者之间为周向限位插接配合,即主机连接端201与承载座I之间不能相对转动。这样,主机连接端201与插孔插接后,第一条形电极2011和接触式传感器5,以及第二条形电极2012和电源导通电极立即接通,不需要调节位置。更具体地,主机连接端201的外形与上述实施例所提到的主机承载组件2的外侧面的形状相同,也是由圆弧面和平面组成,只是主机连接端201的外形尺寸稍小于主机外壳202的尺寸。当然,主机连接端201的外形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只要能够与插孔周向限位配合插接即可。
[0050]为了更好地实现防水,在承载座I和主机承载组件2的连接处采取防水措施,如设置防水垫片、涂抹防水油或通过精密配合,实现承载座I与主机承载组件2的插接密封。
[0051]更进一步地,电源导通电极为带有凸点的单片弹簧电极,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主机连接端201插入插孔101后,第二条形电极2012与单片弹簧电极接通,从而使电池回路接通,电池供电。与此同时,通过单片弹簧电极与第二条形电极2012在径向方向的弹性接触,对主机连接端201进行夹紧,使主机承载组件2更牢固地插接在插孔101内。当然,电源导通电极还可以是简单的导电片,只要能够使第二条形电极2012导通即可。
[005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承载组件2与承载座I之间的插接优选采用二次插入固定方式,即第一次插入时,插孔101与主机连接端201之间的力量足够卡住主机承载组件2不使其脱落;进一步插入时,主机承载组件2与承载座I接通。当然也可以采用一次插入固定方式,插入后直接固定并接通。
[0053]以上的随身监控器采用的是在挂臂3的外向面设置接触式传感器5。当然,随身监控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控需求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还可以在使用接触式传感器5的基础上,在主机承载组件2上设置第二组传感器,即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组传感器。第二组传感器根据需求选择,比如,将位移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安装在主机承载组件2上。举例说明,如果将位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作为第二组传感器安装在主机承载组件2上,与挂臂3上的接触式传感器5配合,则该随身监控器可以用于婴儿纸尿裤的监测、婴儿移动、摔倒等多种状态的监测。其中的第二组传感器还可以是其它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在此不一一列举。
[0054]当然,各个传感器除了可以作为第二组传感器与接触式传感器5 —起使用之外,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只安装在主机承载组件2上,实现相应的监控操作。以用于防范儿童丢失和绑架等人身胁迫犯罪的位移监控器为例进行说明,只在主机承载组件2中设置位移传感器,通过挂臂3将位移监控器佩戴在人体较为私密的部位,位移传感器的监测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单片机将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无线传输器。之后,无线传输器将处理结果上传至互联网,实现对监控目标的远程监控。该随身监控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使监测目标更安全。
[0055]为了保证随身监控器的循环使用,在主机连接端201的端部还设置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工作部件连接。充电时,将充电接口与充电线连接。充电接口不仅可以充电,还可以作为数据接口,在组装时用于下载程序。
[005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多种传感器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I)、主机承载组件(2)和设置在所述承载座(I)和/或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上的传感器;所述承载座(I)设置有用于和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的一端插接配合的插孔(101);所述承载座(I)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形成柱状体;所述承载座(I)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侧延伸的挂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和所述承载座(I)的外侧壁均由圆弧面和平面组成,所述挂臂(3)设置在外侧壁为平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卡固所述挂臂(3)的自由端外侧的卡圈(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接触式传感器(5),且设置在所述挂臂(3)的外向面上;所述接触式传感器(5)的触头位于所述插孔(101)内,可在插接后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传感器(5)为安装在所述挂臂(3)的外向面上的金属条;所述挂臂(3)的外向面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金属条的安装槽(301);所述金属条的一端为弯折端,所述弯折端在所述挂臂(3)与所述承载座(I)相连接的位置插入所述插孔(101)内,形成触点,用于和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连接导通;所述弯折端的端部设置有楔形卡钩(501),用于卡固在所述插孔(101)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承载组件(2)包括: 主机外壳(202),与所述承载座(I)组合形成完整的柱状体; 工作部件,容置于所述主机外壳(202)中,包括电池、模数转换器、单片机和无线传输器; 主机连接端(201),安装在所述主机外壳(202)的敞口端并与所述工作部件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插孔(101)配合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连接端(201)设置有与所述工作部件连接的第一条形电极(2011);所述第一条形电极(2011)用于与所述接触式传感器(5)的触头接触后传递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连接端(201)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第二条形电极(2012),所述插孔(101)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条形电极(2012)接触后接通所述电池的电源导通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连接端(201)的端部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所述梯形的两个等腰边为弧形;所述主机连接端(201)与所述插孔(101)周向限位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条形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条形电极(2012)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连接端(201)的端部的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还包括第二组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随身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连接端(201)的端部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工作部件连接。
【文档编号】G05B19/042GK204256452SQ201420846502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6日
【发明者】张儒 申请人:张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