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感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555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感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体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遥控器的发展,人们对体感遥控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将体感遥控器运用在无人机上成为目前的无人机领域的趋势。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目前大量应用在航拍、地貌的测量、运输等行业。

无人机在使用中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所以正逐步走进人们的普通生活,广受大家的喜爱与应用,一般的无人机的飞手都是直接通过遥控器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但是这种控制方法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利用遥控器并不能真实感受无人机的无人机状态,现有的无人机遥控器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如何将人体的手势动作转换成控制无人机飞行的数据,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人体的手势动作转换成控制无人机飞行的数据,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的体感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感控制方法,步骤包括:

s1,遥控器接收到体感激活命令时,获得遥控器当前姿态的初始矩阵dcminit;

s2,实时获取遥控器姿态变化的当前矩阵dcmcur;

s3,根据初始矩阵dcminit和当前矩阵dcmcur计算得到中间矩阵dcmrelative;

s4,将中间矩阵dcmrelative转换为最终矩阵dcmfinal;

s5,将最终矩阵dcmfinal换算成能够控制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量;

s6,遥控器与无人机通信,无人机根据所述控制量实施姿态调整。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体感激活命令之后,记录初始四元数qinit,将初始四元数qinit转换成初始矩阵dcminit。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每间隔预定时间就记录一个当前四元数qcur,并将当前四元数qcur转换成当前矩阵dcmcur。

优选地,所述预定时间为10ms至20ms。

优选地,所述中间矩阵dcmrelative为:

dcmrelative=dcminitt*dcmcur。

优选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将中间矩阵dcmrelative旋转90度得到最终矩阵dcmfinal。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

将所述最终矩阵dcmfinal转换成欧拉角,并根据所述欧拉角换算得到能够控制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量。

优选地,遥控器上设有姿态传感器,以姿态传感器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欧拉角包括:

遥控器围绕x轴旋转值roll,遥控器围绕y轴旋转值pitch,遥控器围绕z轴旋转值yaw。

优选地,所述遥控器围绕y轴旋转值pitch为:

pitch=arcsin(-dcmfinal[2][0])。

优选地,根据pitch的大小确定roll和yaw的值:

时,则roll=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遥控器可以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这样给用户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方便用户对无人机的操控,给用户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体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以姿态传感器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的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体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感控制方法,所述体感控制方法包括:

s1,遥控器接收到体感激活命令时,获得遥控器当前姿态的初始矩阵dcminit;

s2,实时获取遥控器姿态变化的当前矩阵dcmcur;

s3,根据初始矩阵dcminit和当前矩阵dcmcur计算得到中间矩阵dcmrelative;

s4,将中间矩阵dcmrelative转换为最终矩阵dcmfinal;

s5,将最终矩阵dcmfinal换算成能够控制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量;

s6,遥控器与无人机通信,无人机根据所述控制量实施姿态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体感按钮,遥控器接收到体感激活命令后,就会获取体感遥控器此时的状态,并将该状态转换为初始矩阵dcminit,然后用户拿着体感遥控器进行手势操控过程中,就会实时获取体感遥控器的实时状态,并将该实时状态转换成当前矩阵dcmcur,这样就可以将初始矩阵dcminit和当前矩阵dcmcur进行一定的运算后得到中间矩阵dcmrelative;

另外,在欧拉角的奇点无法用欧拉角表示遥控器的姿态;欧拉角是描述刚体转动的三个轴角,为了要避开欧拉角的奇点需要对中间矩阵dcmrelative进行转换,并确定出最终矩阵dcmfinal,最后,就可以将最终矩阵dcmfinal转换成能够控制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量,并将这些控制量发送给无人机,进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

其中,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量包括:向前、后、左、右、上、下飞行,以及翻转等能够操控无人机飞行姿态的各个控制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遥控器可以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这样给用户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方便用户对无人机的操控,给用户带来便利。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体感激活命令之后,记录初始四元数qinit,将初始四元数qinit转换成初始矩阵dcminit。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体感遥控器在接收到体感激活命令之后,就会获取遥控器此时的初始四元数qinit,其中,初始四元数为qinit=[w,x,y,z],当中的qinit是四元数,w,x,y,z是四元数qinit的4个参数,体感遥控器是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算出四元数的,qinit中的每个四元数分别为:

w=cos(theta/2);x=ax*sin(theta/2);y=ay*sin(theta/2);z=az*sin(theta/2);(ax,ay,az)表示轴的矢量,theta表示绕此轴的旋转角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体感遥控器初始状态时的四元数qinit,并且将qinit转换为初始矩阵dcminit,为: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每间隔预定时间就记录一个当前四元数qcur,并将当前四元数qcur转换成当前矩阵dcmcur。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间隔预定时间就会记录一次当前四元数qcur,然后将qcur转换成当前矩阵dcmcur,当前四元数qcur和当前矩阵dcmcur的转换关系如下:

qcur=[w,x,y,z]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获取当前四元数qcur的实时性,将预定时间设定为10ms至20ms。

优选地,所述中间矩阵dcmrelative为:

dcmrelative=dcminitt*dcmcur。

优选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将中间矩阵dcmrelative旋转90度得到最终矩阵dcmfinal。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欧拉角是描述刚体转动的三个轴角,由于在欧拉角的奇点无法用欧拉角表示遥控器的姿态,因此为了避开欧拉角的奇点,需要将中间矩阵dcmrelative旋转90度得到最终矩阵dcmfinal,旋转方式如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dcmrelative在欧拉角的奇点无法确定转动方向的角度的问题,进而为无人机的正常飞行提供了保障。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

将所述最终矩阵dcmfinal转换成欧拉角,并根据所述欧拉角换算得到能够控制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需要将最终矩阵dcmfinal转换成欧拉角,并将相应的欧拉角转换成能够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的控制量,并将这些控制量发送到无人机上,进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

优选地,遥控器上设有姿态传感器,如图2所示,以姿态传感器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欧拉角包括:

遥控器围绕x轴旋转值roll,遥控器围绕y轴旋转值pitch,遥控器围绕z轴旋转值yaw。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让无人机能够更好的根据用户的手势动作完成相应的动作,遥控器上设有姿态传感器,需要建立以姿态传感器中心为坐标原点o的坐标系,并分别用pitch、roll和yaw,代表围绕x轴旋转值、围绕y轴旋转值和围绕z轴旋转值,这样就可以直接将用户的手势动作转换成相应的欧拉角,进而再将相应的欧拉角转换成能够控制无人机的控制量,并将相应的控制量转换为控制电信号发送至无人机,控制无人机的飞行。

优选地,所述遥控器围绕y轴旋转值pitch为:

pitch=arcsin(-dcmfinal[2][0])。

优选地,根据pitch的大小确定roll和yaw的值:

时,则roll=0,

时,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根据dcmfinal得出无人机围绕x轴旋转值roll,并且判断是否小于0.001,如果小于则围绕y轴旋转值pitch为0,围绕z轴旋转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最终矩阵dcmfinal转换为无人机飞行姿态的三维控制量pitch、roll和yaw,将pitch、roll和yaw的具体数值转换为能够发送给无人机的控制量,进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完成用户想要无人机完成的动作。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