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多功能IO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6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多功能IO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接口单元(CN1)、外部设备输入接口单元(CN2)、外部设备输出接口单元(CN3)、输入IO处理单元、输出IO处理单元;

所述外部设备输入接口单元(CN2)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外部信号(IN),送至输入IO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外部信号送至机器人控制器;

所述输出IO处理单元接收机器人控制器发送的内部信号,将内部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外部设备输出接口单元(CN3)发送至外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IO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单元包括内部电源接口和外部电源接口;

所述内部电源接口由机器人供电,所述外部电源接口由其他电源供电;外部电源包括外部V24_EX和V3.3_EX电源,内部电源包括V24_IN和V3.3_IN;若使用内部电源,则将V24_EX与V24_IN短接,G24_EX与G24_IN短接,V3.3_EX与V3.3_IN短接,G3.3_EX与G3.3_IN短接;若使用外部电源,则直接将V24_EX于V3.3_EX与外部电源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IO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设备输入接口单元包括若干组输入IO口和每组输入IO口的有效电平控制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IO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设备输出接口单元包括若干组输出IO口和每组输出IO口的有效电平控制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IO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IO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和双向光耦(PC1);

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外部信号(IN)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共同连接至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阻(R1)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并联;

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另一端接双向光耦(PC1)的2脚;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容(C1)并联至双向光耦(PC1)的1脚与2脚,双向光耦(PC1)的1脚连接至ComIn信号;

双向光耦(PC1)的3脚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将信号送至机器人控制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信号V3.3_EX;双向光耦(PC1)的4脚接电源信号G3.3_EX。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IO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IO处理单元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输出光耦(PC2)、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继电器(K1)、第一双端排针(J1)、第二双端排针(J2)、第三双端排针(J3);

所述机器人控制器发送的内部信号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输出光耦(PC2)的1脚,输出光耦(PC2)的2脚与外部电源信号G3.3_EX相连,第七电阻(R7)并联至输出光耦(PC2)的1脚与2脚之间;

输出光耦(PC2)的3脚与三极管(Q1)的c脚、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继电器(K1)的2脚和第三双端排针(J3)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继电器(K1)的1脚共同连接于外部电源V24_EX;第三双端排针(J3)并联至继电器(K1)的2脚与4脚之间;

输出光耦(PC2)的4脚与三极管(Q1)的b脚连接;第八电阻(R8)并联至三极管(Q1)的b脚与e脚之间;三极管(Q1)的e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ComOut信号;

第二双端排针(J2)并联至ComOut信号与继电器(K1)的3脚之间;第一双端排针(J1)并联至ComOut信号与外部电源地信号G24_EX之间;继电器(K1)的3脚引出的信号为OUTCOM信号,继电器(K1)的4脚引出的信号为输出OUT信号。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