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66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室内如果长时间不通风,甲醛等有害气体及雾霾指数甚至比室外都高。为了去除室内污染,人们采用各种形式的空气净化器来对净化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去除雾霾,消除有害气体,确保室内的空气清洁,进而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目前的空气净化设备通常采用固定式安装在室内的某个位置,对周围空气进行净化,往往因为净化空间的不同,加之室内空气的自然流动性较差,这就造成了室内空气质量不均匀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但是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还存在着无法准确定位,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智能机器人和检测装置,所述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电路板,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中央控制及处理器、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一定位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且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一定位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中央控制及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空气净化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且空气净化单元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上,所述中央控制及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一端口,且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二端口和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三端口无线连接有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端口,且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二端口电性连接有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且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定位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电性连接有电控阀门的第一端,且电控阀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有供电单元,所述电控阀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且控制器第三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空气成分检侧单元,所述空气成分检测单元通过控制器对第二定位单元进行定位,同时在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配合下,空气成分检测通过中央控制及处理器控制第一定位单元进行定位,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均传输到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实现了智能机器人的准确定位。

优选地,每个房间中均有一个墙面上固定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控制器、第二定位单元和电控阀门上均位于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测距传感器和空气成分检测单元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远离墙面的一侧,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在感应范围内是否有检测装置,且测距传感器将检测的结果传输到中央控制及处理器,所述空气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检测,且空气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对电控阀门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底部的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且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及行走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行走与转向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周边和底部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周边的悬空检测传感器,所述障碍物传感器的输出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障碍物传感器用于对房间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所述悬空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悬空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进行检测。

优选地,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充电电池,且充电电池的第一输出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第二输出端和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充电电池的第三输出端和空气净化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机器人行走控制、空气净化控制、传感器信号分析判断、定位参数处理信息的接收。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单元用于吸入待净化空气、过滤和排出净化空气。

优选的,所述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且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用于对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行走路线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测距传感器,可以对在测距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是否有智能机器人进行检测,当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智能机器人时,测距传感器将检测的结果传输到中央控制及处理器;

2、通过空气成分检测单元,可以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检测,且空气成分检测单元对电控阀门进行控制;

3、通过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可以将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且定位参数处理单元通过中央控制及处理器来对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行走路线进行控制;

4、通过第一定位单元、控制器、第二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和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相配合,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可以将检测装置和机器人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计算,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便于移动,经济实用,智能化程度高,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对机器人和检测装置之间进行准确定位,使得空气净化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电路板,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中央控制及处理器、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一定位单元,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一定位单元的输出端,且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定位,中央控制及处理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空气净化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且空气净化单元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中央控制及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一端口,且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二端口和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三端口无线连接有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端口,且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二端口电性连接有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当测距传感器在测距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检测到智能机器人,测距传感器通过中央控制及处理器来控制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停止工作,使得智能机器人停止在测距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定位单元的输出端,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对检测装置所在的房间进行定位,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将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和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且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用于对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行走路线进行控制,第二定位单元电性连接有电控阀门的第一端,且电控阀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有供电单元,电控阀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且控制器第三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空气成分检侧单元,空气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检测,且空气成分检测单元通过控制器来对电控阀门进行控制,供电单元可以和第二定位单元建立连接,使得供电单元给第二定位单元进行供电,空气成分检测单元通过控制器对第二定位单元进行定位,同时在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的配合下,空气成分检测通过中央控制及处理器控制第一定位单元进行定位,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均传输到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实现了智能机器人的准确定位。

本实施例中,每个房间中均有一个墙面上固定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电路板,第二通讯模块、控制器、第二定位单元和电控阀门上均位于第二电路板上,测距传感器和空气成分检测单元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远离墙面的一侧,测距传感器用于在感应范围内是否有检测装置,且测距传感器将检测的结果传输到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空气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检测,且空气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对电控阀门进行控制,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底部的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且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驱动及行走单元用于驱动智能机器人的行走与转向驱动装置,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周边和底部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周边的悬空检测传感器,障碍物传感器的输出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障碍物传感器用于对房间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悬空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悬空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进行检测,智能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充电电池,且充电电池的第一输出端和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电池的第二输出端和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充电电池的第三输出端和空气净化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控制及处理器用于控制机器人行走控制、空气净化控制、传感器信号分析判断、定位参数处理信息的接收,空气净化单元用于吸入待净化空气、过滤和排出净化空气,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将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且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用于对机器人驱动及行走单元的行走路线进行控制,通过第一定位单元、控制器、第二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和定位参数处理单元相配合,定位参数处理单元可以将检测装置和智能机器人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计算,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效果较好,本发明的便于移动,经济实用,智能化程度高,智能机器人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对智能机器人和检测装置之间进行准确定位,使得空气净化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