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1890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调零方法,特别是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导弹总装过程中,由于舵机及舵面结构安装误差以及舱体接口尺寸加工误差的存在,一般需要对气动舵面机械零位进行调整,满足弹体结构对中要求。

传统的舵机装置调零方法包括机械调零、电气调零与在线调零两种方式。机械调零主要通过调节反馈装置的机械位置。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装配调整空间,比较适用于舵舱安装空间较大的导弹。

电气调零主要通过调整舵机装置功放电路中调零电位计的阻值,从而对舵反馈信号进行修正。这种方式需要预留功放电路调零接口,同样需要舵舱留有一定的调零操作空间,且调零合格后需要对调零电位计的旋钮点胶固化,重新调零需要对固化点进行返工作业。

在线调零主要通过在飞行控制器中增加舵机装置零位补偿变量,通过对舵指令进行补偿完成对舵零位的修正。这种方式增加了飞行控制器的装订参数的数量,将舵调零带入到导弹发射流程。采用机械、电气调零方式的共性缺点是调零工序较多、操作复杂。在线调零虽然操作简单,但增加了飞行控制器的装订参数,降低了飞行控制器的发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解决以往方法需要一定的装配调整空间,调零合格后需要对调零电位计的旋钮点胶固化,重新调零需要对固化点进行返工作业,调零工序较多、操作复杂,增加了装订参数,降低了发射可靠性的问题。

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搭建舵机装置在线调零系统

舵机装置在线调零系统,包括:测试设备、舵机控制器、伺服机构、编码器、数据处理模块、通讯接口和存储器。

数据处理模块的功能为:对编码器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测试设备分别与舵机控制器和伺服机构连接,舵机控制器与伺服机构和通讯接口连接,伺服机构与编码器连接,编码器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通讯接口和存储器连接。

编码器为:光电编码器、电位计或磁旋转编码器。

通讯接口为:spi接口或can收发器。

第二步发送位置指令

测试设备向舵机控制器发送位置指令,驱动伺服机构运行到机械零位,同时伺服机构将编码器带动到机械零位。

第三步发送标零指令

测试设备向舵机控制器发送标零指令,舵机控制器在接收到标零指令后,将标零指令以can协议发送到通讯接口中。

第四步处理标零指令

通讯接口将收到的标零指令传送到数据处理模块中,数据处理模块读取当前编码器的角度值,并将当前位置设置为零位。

第五步存储零位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将当前的零位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至此,完成了舵机装置在线调零。

本发明目提供了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无需预留电气调零接口与机械调零操作空间,减少了导弹飞控软件装订参数,从而提高了导弹气动舵面调零效率,大大节省了导弹尾舱结构空间,比较适用于内部空间要求紧凑的新型空空、地空导弹中。

附图说明

图1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所述的舵机装置在线调零系统。

1.测试设备2.舵机控制器3.伺服机构4.编码器;5.数据处理模块6.通讯接口7.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搭建舵机装置在线调零系统

舵机装置在线调零系统,包括:测试设备1、舵机控制器2、伺服机构3、编码器4、数据处理模块5、通讯接口6和存储器7。

数据处理模块5的功能为:对编码器4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测试设备1分别与舵机控制器2和伺服机构3连接,舵机控制器2与伺服机构3和通讯接口6连接,伺服机构3与编码器4连接,编码器4与数据处理模块5连接,数据处理模块5分别与通讯接口6和存储器7连接。

编码器4为:光电编码器、电位计或磁旋转编码器。

通讯接口6为:spi接口或can收发器。

第二步发送位置指令

测试设备1向舵机控制器2发送位置指令,驱动伺服机构3运行到机械零位,同时伺服机构3将编码器4带动到机械零位。

第三步发送标零指令

测试设备1向舵机控制器2发送标零指令,舵机控制器2在接收到标零指令后,将标零指令以can协议发送到通讯接口6中。

第四步处理标零指令

通讯接口6将收到的标零指令传送到数据处理模块5中,数据处理模块5读取当前编码器4的角度值,并将当前位置设置为零位。

第五步存储零位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5将当前的零位数据存储在存储器7中。

至此,完成了舵机装置在线调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通过搭建舵机装置在线调零系统,发送位置指令,发送标零指令,处理标零指令,存储零位数据,完成了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本发明目提供了一种舵机装置在线调零方法,无需预留电气调零接口与机械调零操作空间,减少了导弹飞控软件装订参数,从而提高了导弹气动舵面调零效率,大大节省了导弹尾舱结构空间,比较适用于内部空间要求紧凑的新型空空、地空导弹中。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巍;唐旭东;周林阳;马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10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