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46231发布日期:2019-03-05 19:3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厨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



背景技术:

厨电设备智能化是目前的一个主要趋势,智能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智能联动,以实现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

目前,针对厨电设备的智能联动方法大多需要通过用户参与,由用户操作移动设备,然后由移动设备控制厨电设备工作的这一联动方式进行,例如,用户实时地使用移动设备预置场景模式或自定义的场景模式,并通过移动设备启动这些场景模式,最终达到让厨电设备工作的效果,从而实现智能联动。

然而,现有的这些厨电设备的智能联动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利用移动设备控制厨电设备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用户首先频繁地实时地去操作移动设备,然后再有移动设备控制厨电设备工作,这样导致过多地增加了用户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反而大大降低了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之间的联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该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用户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并提高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之间的联动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用于包括有用户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的厨电场景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3:

步骤1,设置厨电设备在预设场景模式下对用户移动设备所需要监控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其中,所述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包括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所述预设场景模式为预先针对厨电设备对应设置的工作模式;

步骤2,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监控时间达到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内的位置后,建立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厨电设备进入预设场景模式进行工作;否则,继续针对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监控;

步骤3,用户移动设备的位置移动至所述预设监控距离范围之外时,结束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厨电设备退出所述预设场景模式,并由厨电设备转入另一阶段的场景模式进行工作。

为了获得符合用户使用厨电设备习惯的操作参数,改进地,所述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位置信息以及厨电设备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信息分析得到符合用户使用厨电设备习惯的用户习惯操作参数。

进一步地,在所述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中,所述用户习惯操作参数通过调整预设场景模式的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分析得到。

为了方便用户通过用户移动设备来设置场景联动监控参数,改进地,在所述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中,所述用户移动设备上设置有联动app,以通过用户移动设备上的联动app来设置所述场景联动监控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联动监控参数还包括有选择是否启动监控的信息。

为了得到更加优化的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再改进,所述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包括:在厨电设备建立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后,收集厨电设备对应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实际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并生成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优化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包括将生成的所述优化场景联动监控参数替换原有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以更新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步骤。

作为设置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形式,可选择地,在步骤1中,利用用户移动设备或者厨电设备来设置厨电设备在预设场景模式下对移动设备所需要监控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厨电设备转入的另一阶段的场景模式为已经预设好的工作模式。

可选择地,在步骤1中,所述工作模式为抽烟模式或自清洗模式或排风模式或烹饪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在本发明的场景联动方法中,通过用户参与设置好包括有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后,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即可以建立联动通信,并且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的后续联动完全基于用户移动设备的位置与监控距离范围而自动进行,不再需要用户的参与,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了厨电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联动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具有自学习功能,通过根据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位置信息以及厨电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信息分析得到符合用户使用厨电设备习惯的用户习惯操作参数,从而使得智能场景更加符合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用于包括有用户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的厨电场景联动系统,该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3:

步骤1,设置厨电设备在预设场景模式下对用户移动设备所需要监控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其中,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包括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预设场景模式为预先针对厨电设备对应设置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是抽烟模式或自清洗模式或排风模式或烹饪模式等厨电设备常见的工作模式;

例如,作为设置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形式,可以通过利用用户移动设备或者厨电设备来设置厨电设备在预设场景模式下对移动设备所需要监控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

根据用户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之间的联动需要,本实施例中的场景联动监控参数还包括有选择是否启动监控的信息,以供用户选择是否启动用户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之间的联动监控;

步骤2,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监控时间达到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内的位置后,建立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厨电设备进入预设场景模式进行工作;否则,继续针对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监控;

例如,针对预设场景模式为抽烟模式时,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中的预设时间是第10秒,预设监控距离范围为用户移动设备与厨电设备之间距离为5米的范围内;只要用户移动设备或者厨电设备监控到两者之间距离在第10秒已经处于5米的距离范围内,比如说两者之间的距离为3米时,则建立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此时两者进入场景联动阶段;当然,如果两者之间距离没有处于这个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内,那么继续对用户移动设备执行针对预设监控时间第10秒以及预设监控距离范围为5米的监控;

步骤3,用户移动设备的位置移动至预设监控距离范围之外时,结束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厨电设备退出预设场景模式,并由厨电设备转入另一阶段的场景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本实施例中,在该步骤3中,厨电设备转入的另一阶段的场景模式为已经预设好的工作模式;例如,这里厨电设备所转入的另一阶段的场景模式是已经预设好的自清洗工作模式。在该步骤3中,结束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场景联动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由用户主动关闭,由此令厨电设备退出预设场景模式;也可以是由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两者之间自动结束场景联动通信连接。

为了获得符合用户使用厨电设备习惯的操作参数,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位置信息以及厨电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信息分析得到符合用户使用厨电设备习惯的用户习惯操作参数。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用户习惯操作参数通过调整预设场景模式的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分析得到。此处的用户习惯操作参数由厨电设备根据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位置信息以及厨电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信息分析得到。例如,厨电设备的预设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或者一年。

当然,为了方便用户通过用户移动设备来设置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移动设备上设置有联动app,以通过用户移动设备上的联动app来设置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在用户移动设备的联动app中设置有针对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操作控件,例联动app中设置有预设监控时间控件、预设监控距离范围控件以及启动监控选择控件;

为了得到更加优化的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再改进,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包括:在厨电设备建立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的场景联动通信连接后,收集厨电设备对应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实际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并生成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优化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步骤。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移动设备位置信息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包括将生成的优化场景联动监控参数替换原有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以更新场景联动监控参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的场景联动方法中,通过用户参与设置好包括有预设监控时间和预设监控距离范围的预设场景联动监控参数后,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之间即可以建立联动通信,并且厨电设备与用户移动设备的后续联动完全基于用户移动设备的位置与监控距离范围而自动进行,也就是场景联动是基于用户移动设备的位置,这样不再需要用户的参与,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了厨电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联动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的场景联动方法还具有自学习功能,通过根据用户移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位置信息以及厨电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信息分析得到符合用户使用厨电设备习惯的用户习惯操作参数,从而使得智能场景更加符合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