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921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开光控制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一般由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构成,在现有技术中,即使电子设备处于关闭状态,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依然会保持连接,此时工作电路中的一些元件仍然会消耗电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时,无法断开连接的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在关闭状态下,工作电路意外漏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以实现在开关电路处于关闭状态时,切断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目的,以避免不必要的电力浪费,并且降低意外漏电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电路,用于控制工作电源与工作电路之间的连接状态,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基极控制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和开关管;其中,

所述基极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用于在所述工作电路的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向所述开关管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以使所述开关管导通,在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二状态时向所述开关管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以使所述开关管截止,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开关按钮的触发状态;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在所述开关管导通时通过分压向所述工作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基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开关按钮连接;

当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按钮连接。

可选的,所述基极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开关按钮的连接节点,另一端与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作为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阻远离所述第三电阻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开关管为三极管。

可选的,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工作电源、工作电路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连接。

可选的,所述工作电路为DC-DC电路或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开关电路通过基极控制模块控制向开关管输入的电平状态,以实现所述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控制工作电源与工作电路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目的。具体地,当所述工作电路的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管导通,以实现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连接,为所述工作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当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管截止,以实现断开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连接,避免了不必要的电力浪费,并且降低了工作电路意外漏电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如图1所示,用于控制工作电源与工作电路之间的连接状态,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基极控制模块100、电压输出模块200和开关管Q;其中,

所述基极控制模块100与所述开关管Q的基极连接,用于在所述工作电路的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向所述开关管Q的基极输入低电平,以使所述开关管Q导通,在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二状态时向所述开关管Q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以使所述开关管Q截止,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开关按钮的触发状态;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管Q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在所述开关管Q导通时通过分压向所述工作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开关管Q的发射极与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通过基极控制模块100控制向开关管Q输入的电平状态,以实现所述开关管Q的开关状态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控制工作电源与工作电路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目的。具体地,当所述工作电路的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管Q导通,以实现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连接,为所述工作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当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管Q截止,以实现断开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连接,避免了不必要的电力浪费,并且降低了工作电路意外漏电的概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基极控制模块100的构成,如图2所示,所述基极控制模块100包括:第一电阻R1;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Q的基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开关按钮连接;

当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按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电阻R1的存在,当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按钮连接,此时所述开关管Q被短接,其基极输入电压为零,此时所述开关管Q处于导通状态,以实现连接所述工作电源及工作电路的目的,工作电源提供的电压通过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的分压后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Q为三极管,更具体地说,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即当发射极的电压比基极的电压大0.7V时,处于导通状态。

然而当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按钮连接时,可能会出现电流过大的问题,因此,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基极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第二电阻R2;

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开关按钮的连接节点,另一端与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起到了限流的作用,避免了当所述工作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按钮连接时,可能会出现电流过大的问题。图3中的PWKEY表示所述开关按钮的输入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电压输出模块200的构成,如图4所示,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

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作为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阻R4远离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接地。

参考图4所示的开关电路,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在所述开关管Q导通时向所述工作电路提供的工作电压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BAT_EN表示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输出的工作电压,BAT_IN为所述工作电源输出的电压,其取值等于BAT-IN1或BAT-IN2;R3为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R4为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

由上面的公式可知,所述电压输出模块200最终输出的工作电压的取值由工作电源输出的电压、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共同决定,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调节上述三个参数来实现向工作电路提供不同的工作电压的目的。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工作电源、工作电路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连接。

所述工作电路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DC-DC电路、电压差线性稳压电路(low dropout regulator,LDO)和AC-DC电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开关电路通过基极控制模块100控制向开关管Q输入的电平状态,以实现所述开关管Q的开关状态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控制工作电源与工作电路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目的。具体地,当所述工作电路的开关按钮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管Q导通,以实现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连接,为所述工作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当所述开关按钮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管Q截止,以实现断开所述工作电源和工作电路的连接,避免了不必要的电力浪费,并且降低了工作电路意外漏电的概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