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028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体化配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配肥工艺常应用于温室盆栽花卉和水培蔬菜等作物种植,在科学研究和规模化生产中,需要将多种液体原料按配方进行配比计量、搅拌溶解,配成各种植物需要的营养液。

现有的配肥系统属于一次性配料灌溉系统,主要采用两种配肥方式,一种就是人工配肥,包括人工取料、称重、溶解、搅拌、混合等步骤,该方法需要人工将每种原料分别加水溶解然后加入到配料池,边加水边搅拌,定容后人工取样检测EC和PH;另一种就是采用比例施肥器方式,原料桶存放配置好的浓缩母液,将母液按比例注入输水管路进行稀释混合,这种方法适合单一配方施肥,配方发生改动,需要重新配置母液,配肥精度低。

现有的一次性配料灌溉系统,效率比较低,精度低且容易产生计量误差,配肥过程难以追踪和控制,配肥信息不可追溯,人工离线检测EC和PH值效率低,无法满足多种配方高精度高效率配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实现配肥过程自动化,同时在线检测EC值和PH值确保营养液配方精确无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控制部分和配肥池;

所述检测控制部分包括流量计、EC计和PH计;

所述配肥池上面设有若干原料桶,所述原料桶与所述配肥池之间均设有计量泵,所述EC计和所述PH计设于所述配肥池中;

所述配肥池下面设有电磁阀Ⅱ和电磁阀Ⅲ,所述电磁阀Ⅱ与水培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配肥池内配好营养液输送到水培系统中,所述电磁阀Ⅲ与所述配肥池连接,用于搅拌所述配肥池的内营养液;

所述水培系统下游设有电磁阀Ⅳ,所述电磁阀Ⅳ与所述配肥池连接,将流经水培系统的营养液输送到所述配肥池中,实现所述营养液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配肥池中设有电磁泵Ⅰ和杀菌灯Ⅰ,所述电磁阀Ⅳ与所述配肥池之间设有电磁泵Ⅱ和杀菌灯Ⅱ。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灯Ⅱ与所述配肥池之间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配肥池设有水通道,所述水通道位于所述配肥池的一端设有电磁阀Ⅰ和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配肥池设有有酸碱原料桶和计量泵。

进一步地,所述EC计与系统之间设有连接反馈装置。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将原料桶集中放置,每个原料桶均设置计量泵来计量对应原料的体积量,每个原料桶可以同时进行配料,也可以控制其中几个原料桶依次进行配料,经过仿真分析,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配肥精度和配肥效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具有EC值和PH值自动在线检测功能,可根据上位机程序自动调节营养液的EC值和PH值。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配置好的营养液经过杀菌后泵入水培系统,水培系统循环后的营养液经过过滤、杀菌可重新回到配肥池进行EC值、PH值检测和调节,调节好的营养液可继续循环利用,即环保又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配肥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检测及营养液循环流程图。

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电磁阀Ⅰ、2-流量计、3-原料桶Ⅰ、4-计量泵Ⅰ、5-原料桶Ⅱ、6-计量泵Ⅱ、7-原料桶Ⅲ、8-计量泵Ⅲ、9-原料桶Ⅳ、10-计量泵Ⅳ、11-原料桶Ⅴ、12-计量泵Ⅴ、13-配肥池、14-EC计、15-PH计、16-电磁泵Ⅰ、17-杀菌灯Ⅰ、18-电磁阀Ⅱ、19-电磁阀Ⅲ、20-电磁阀Ⅳ、21-电磁泵Ⅱ、22-杀菌灯Ⅱ、23-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配肥系统主要包括原料桶、搅拌混合部分、检测控制部分、配肥池、杀菌灯和过滤器;原料桶包括:原料桶Ⅰ3、原料桶Ⅱ5、原料桶Ⅲ7、原料桶Ⅳ9和原料桶Ⅴ11,搅拌混合部分包括电磁阀和电磁泵,电磁阀包括:电磁阀Ⅰ1、电磁阀Ⅱ18、电磁阀Ⅲ19和电磁阀Ⅳ20,电磁泵包括:电磁泵Ⅰ16和电磁泵Ⅱ21,检测控制部分包括流量计2、EC计14、PH计15和计量泵,计量泵包括:计量泵Ⅰ4、计量泵Ⅱ6、计量泵Ⅲ8、计量泵Ⅳ10和计量泵Ⅴ12。

五个原料桶并列设置,用于存放各种液体原料,各原料桶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计量泵,通过控制软件可以控制任意计量泵的开启和关闭,保证了原料添加的稳定和精度。所有计量泵均与配料池13相连接,通过开关控制将不同原料桶中的原料输送到配料池13中;配料池13一端设有供水装置,供水装置与配料池13连接,供水装置与配料池13之间设有电磁阀Ⅰ1和流量计2,用于控制配料池13中的供水量。配料池13中设有EC计14和PH计15,用于检测配料池13中营养液的EC值和PH值,当EC值偏高时,系统开启供水电磁阀进行加水降低营养液EC到目标值,当检测EC值偏低时系统开启计量泵继续加入各种原料增加营养液EC到目标值。当检测PH值偏高时,系统开启酸液桶对应的计量泵,降低PH至目标值;当检测PH值偏低时,系统开启碱液桶对应的计量泵,增加PH至目标值。

配肥池13中设有电磁泵Ⅰ16和杀菌灯Ⅰ17,用于营养液的循环搅拌和杀菌消毒,杀菌灯Ⅰ17后设有两个电磁阀,电磁阀Ⅱ18连接水培系统的一端,当检测的PH值和EC值达标时,打开电磁阀Ⅱ18,营养液进入水培系统。电磁阀Ⅲ19连接配肥池13,当检测的PH值或EC值不达标时,打开电磁阀Ⅲ19将搅拌和杀菌过后的混合肥料输入到配肥池13中。

水培系统另一端设有电磁阀Ⅳ20,电磁阀Ⅳ20与配肥池13连接,水培系统循环营养液通过电磁阀Ⅳ20控制,可以泵入配肥池13,在电磁阀Ⅳ20与配肥池13之间设有电磁泵Ⅱ21、杀菌灯Ⅱ22和过滤器23,对从水培系统流向配液池的营养液进行杀菌和过滤。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种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配肥流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多液体原料自动配肥和检测系统的检测及营养液循环流程图。如图2和图3所示,工作时,自动配肥和检测的流程如下:系统获取配肥信息后,开启水供应流量计2和电池阀1,开启相应目标计量泵,开启循环电磁泵Ⅰ16和杀菌灯Ⅰ17,系统把不同原料按照配方计量混合进入配肥池13中,当流量计2反馈达到目标容量时用EC计14对营养液进行检测,如果EC值不达标,系统会根据获取的配方信息,重新进入配肥流程,采用继续加水或者加原料来调节营养液的EC值;如果EC值达标,系统利用PH计15对营养液进行检测,如果PH值不达标,系统开启酸液或者碱液桶对应的计量泵加酸或者加碱来调节PH值;如果PH值达标,开启电磁阀Ⅱ18,营养液泵入水培系统完成配肥。水培系统营养液循环一段时间(一个栽培周期)后开启电磁泵Ⅱ21、杀菌灯Ⅱ22、过滤器23和电磁阀Ⅳ20,对营养液进行杀菌及过滤,泵入配肥池13中,进行EC和PH检测,可重复利用进行下一次配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